过去30年,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站在新的起点上,浦东如何担当新使命?记者就此采访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
引来大量外资,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浦东开发开放对江苏乃至长三角来说,意味着什么?陈雯:浦东开发开放,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关系到浦东、上海的发展问题。当年邓小平同志曾说,开发浦东“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珠三角已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而上海还处于经济转型中,我觉得正是通过浦东开发开放,改革开放的风气从沿海辐射到了沿江,直至辐射全国,当然首先辐射到了长三角,这一过程也让长三角的区域地位凸显了出来。现在回过头来看,浦东开发开放对江苏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从浦东开发开放设立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后,江苏各个城市各个县都开始陆续设立开发区,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等等,开发区成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最初几年中,苏州先后建起5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其中包括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当时外商通过浦东这个窗口进来寻找投资机会,邻近的苏州自然而然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昆山。1992年,昆山开发区主动与浦东接轨,与金桥出口加工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与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区加强双向联系,1993年又在浦东设立了办事处,有数据说,当年经浦东转递到昆山的海外客商有400多人次。昆山开发区先行先试,有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开发区先后与邻近乡镇建立联合开发配套公司,在20个乡镇设立了工业配套区,介绍项目,加工配套,带动乡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原先昆山在苏州是排名垫底的“小六子”,后来一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标杆”,这与当地接受浦东辐射有很大关系。从浦东开发开放开始算起,10年左右时间,长三角地区崛起成为世界工厂。这个过程中,浦东开发开放引来的大量外资,设立了大批出口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大量集聚,把长三角地区的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探索制度创新,推广了不起的改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一开始是引入外商,推动外向型经济。近些年,这种影响有变化吗?陈雯:我觉得这是一种制度层面上的深层影响。举一个例子,1992年外高桥保税区成立,我觉得更多是为了探索一种模式。当时浦东开发开放刚刚开始,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际贸易上和许多国际上的经济秩序是有错位的,成立外高桥保税区是在两种规则之间寻找弥合的空间,去做一些试验,试得不错,再慢慢向全国推广。事实上,后来各地的保税区也确实是这样起来的。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这里依然是试验田。比如,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机制,还有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这些试验对全国的产业、开发区及开放管理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我在外高桥调研的时候,看到他们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探索,海关报关流程的不断优化,模式上有更多的创新。例如,缩减货物的通关时间、提前备案、分出集报等模式,不仅方便了企业,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更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改变都是很了不起的。这些机制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些年,我在江苏看到很多部门也采用了负面清单、事中事后管理的模式,这些都是浦东对长三角的影响。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在外高桥遇到了一批从保税区刚成立就在这里工作又非常敬业的人,他们对外高桥非常有感情,有时候说着说着就会哭出来,他们把一辈子中最好的岁月和聪明智慧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对外高桥的业务非常熟悉,在制度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非常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帮助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各方面对接,做了很多落地性的基层创新,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不断理顺市场发展和政府监管的关系,让外高桥变得更加便利,也更加规范。我相信,这样的人在浦东有很多,他们对这块土地有感情,也通过努力将这片土地建设得很好。我一直希望能组一个讲师团队,将这些人的基层经验能够更多地复制推广到江苏、浙江、安徽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应成为“长三角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创新发展以及大通关一体化的“引领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制度创新的“策源地”,共建长三角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供应链。
服务长三角,深化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您谈到了服务输出长三角的问题,在现在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这一点似乎尤其重要。陈雯:是的。这30年,我们可以看到浦东的一个发展脉络,一开始是作为外资吸引地,在张江发展起来以后,包括我们中科院的很多大科学装置也都安置在张江,它又有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再加上金融、航运功能的叠加,可以看到浦东的各个功能已经非常完善。不过,现在又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转型期。在目前比较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浦东与长三角联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3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江苏昆山,星巴克中国的总部在浦东外高桥,但是它的咖啡烘焙、智能化仓储物流放在了江苏。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未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可能更多是针对远洋贸易、制造业贸易、转口贸易,还有货物贸易。而外高桥则可以更多样转型,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功能,发展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服务,加大经济服务和辐射能力,更多服务于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和新片区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态势。同时,外高桥30年的运营,不仅总结了大量经验,也在改革中率先看到和遇到了体制机制的矛盾点,以此为基础,可以快速推动和深化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这样的转型,无论对上海还是全国的开放格局都是比较适合的。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陈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