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乘风破浪奔小康丨靠大蒜过上小康日子的金乡人:家家有别墅,户户小汽车,啥也不缺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4日讯 济宁金乡是全国大蒜的主产地,大蒜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变迁。作为地道的金乡人,赵方斌见证了当地大蒜产业发展的历程,也靠着大蒜实现了财富的积累,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乡县崔口村,中国大蒜第一村。眼下是大蒜集中交易的季节,也是崔口村村民赵方斌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是金乡县的第一批蒜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农村都在想方设法搞活经济。1982年,时任崔口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允其将致富的路子寄托在了价格高、效益好的大蒜上,决心带领大家大面积种植大蒜。赵方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与进去,没想到第一年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六亩多地都种上了,到1983年夏天一收蒜,一亩蒜就相当于三亩麦子的收入。”

一亩大蒜顶三亩小麦,尝到了甜头的崔口村村民几乎每家都种上了大蒜,也带动了整个金乡县大蒜种植的兴起,很快全县种植面积就达到了近70万亩,赵方斌也从大蒜种植户做起了大蒜经纪人。“有门市也买也卖,我的门面是五间屋,连院啥都算上,五六百个平方。”

拉到外地“上赶子”,不如留在村里“出摊子”,赵方斌的大蒜买卖生意越做越大,家中的房子也是越建越宽敞。“没种蒜的时候那房子都是土坯房,俺几口人就在三间屋里,赶到下雨的时候,外面停了屋里还得下三天。到了1988年,我的屋子都换成瓦房了,电视自行车啥都有了。”

1990年后,崔口村南省道346两侧成为金乡县最早的大蒜市场,被称为“大蒜华尔街”,大蒜产业的发展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如今,崔口村的大蒜产业链已经辐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交易量40万吨,交易额5亿多元。

村集体有钱了,把村民开办的67家企业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东运集团,抱团闯天下。研发、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赵方斌告诉记者,在大蒜串起的产业链上,崔口村村民发生了由农民到商人的角色转变。“从1992年盖冷库到2000年,俺村里地都没有了,盖厂房的盖厂房,盖冷库的盖冷库,家家都有股份了,每年到五一节把钱都给了。咱不用种地了,能收蒜的收蒜,能搞企业的搞企业,能搞加工厂的搞加工厂,所以说俺村里确确实实赚的钱多。”

如今走在崔口村,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别墅整整齐齐,红花绿草围绕,赵方斌家就在其中。赵方斌告诉记者,村里的别墅差不多有四百套,几乎家家有别墅,户户开小车,人人有分红。靠着大蒜,他们早已经走上了小康路。“我觉着啥都有了就达到小康了呗,咱这吃不了喝不了,钱花不了,家家有别墅,出门有轿车,按我的说法超过小康水平了,就是啥都不缺了。”

闪电新闻记者 党培哲 济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