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喜讯!河源4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河源4人入选!

他们分别是:

钟荫光:木偶戏(紫金提线木偶戏)

▲图左为钟荫光在紫金农村演出提线木偶戏《梁四珍与赵玉粦》。


钟荫光,自1982年从事木偶戏至今30多年,努力挖掘木偶戏传统文化,刻苦钻研木偶戏表演艺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到精益求精,形成特色表演风格。并不遗余力将技艺传授下一代,共授徒传艺10多人。2015年起,他带头开展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亲自授课,培养一批青少年爱好者。


张顺利:龙川杂技


▲张顺利在教学员练功。


张顺利,在杂技领域工作25年,从学员到演员再到教练,熟练掌握杂技的技艺,所表演的节目铿锵有力,高难惊险、新奇引人。曾多次随团到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主要演出的节目有“水流星”、 “晃板”、“单杠”、“跳板”等。现由台前转为幕后,主要负责杂技学员的培养与节目创作工作。至今为杂技团培养了20多个杂技人才,对宣传、弘扬、传承龙川杂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赖焕清:灯彩(忠信花灯)


▲赖焕清正在制作花灯。


赖焕清,从小就耳濡目染祖辈制作“忠信花灯”,15岁起,秉承祖业开始学习制作“忠信花灯”,坚持每年春节前后在家制作花灯,从业四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赖焕清制作和创作了大量的精品花灯,在历届忠信花灯节、花灯民俗文化活动等活动中进行展览,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


黄准多:蒲米制作技艺

▲黄准多在嶂下村蒲米制作工厂进行蒲谷。


黄准多,十三岁开始学习蒲米制作,经过几十年的潜心学习和摸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精湛的“四步骤”制作蒲米手工操作法。他有一句口头禅:“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要传下去”。他努力做好授徒传艺,毫不保留,言传身教,精心指导,先后收徒20多人。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宣传推广蒲米发展制作技艺,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他们都是来自各个领域顶尖的

非遗传承人

用生命演绎着对非遗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

因为热爱,所以值得敬爱

恭喜他们!


来源:河源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