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喜欢可以点赞,不喜欢可以关注。
现在的韩国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它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2005年,它成为继日本和新加坡之后第三个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
说起来,韩国的历史与古代中国有很多的渊源,从他们现今的地名便可见一斑,徜徉漫步于他们的汉阳、丹阳、江陵等城市(郡)间,你会怀疑自己来到了湖北省。
韩国人当然知道中国的战国七雄里也有一个同名国家,但韩国的历史学者可没有与那个“韩国”攀附交情,他们认为,当年同为战国七雄的楚国,倒是与韩国有着莫大关系。
秦始皇派人东渡,徐福的牌子在后世打得最响亮,没办法嘛......人家后来改行卖了糖果。但少有人知,同时期其实秦始皇玩的是双保险,除了徐福,他还派出了楚国方士韩终,同样是率领的童男童女搭配阵容,同样也携带了一些农具和五谷,同样是乘船驶入了茫茫大海......最后也同样是没有回来。
朝鲜李朝后期的著名实学派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这样认为:当年的两位使者中,徐福到达日本,而韩终则顺利抢滩登陆半岛南端,成为了后来的马韩王(马韩即是三韩中的一韩)。
所以,韩国和战国七雄的韩国,还真是没啥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韩国作为国名,没有机会和实力成为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国号,事实上,韩国在战国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与其他六霸相比,面积最小,国力也是公认的最弱,又是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能成功熬到最后一集,靠的主要是上佳的武器制造水准和纵横开阖的运作能力,关键时刻敢于决断,该割地赔款时绝不含糊。
卖了半天关子,五个韩国,其他四个在哪里?
第一个,其实是在战国韩国的前面,春秋时期也有过一个韩国。西周建立后大封诸侯国,原则就是外姓人封地远,本家人封地近,周武王的一个儿子,也就是周成王的一个弟弟,被封在了韩城(今陕西韩城)。
公元前757年,近在咫尺的晋文侯灭掉了韩国,韩国享国祚二百八十多年。再后来曲沃武公(晋武公)成为晋国主人,把韩地打赏给了他的叔叔韩万(其实该叫姬万,封地在韩嘛),韩万也叫韩武子,被认为是天下韩姓的祖先(也有认为他的曾孙韩厥才是韩姓祖先),也是后来的战国七雄的三家分晋时的韩康子的十世祖。
第二个,秦末六国复辟时昙花一现的韩国,它是由战国时期韩国王氏后裔韩王成建立的,项羽封了他做韩王,后来我们知道,张良无偿支援刘邦去了,项羽十分恼怒,加上他认为韩国对灭秦大计没起到应有的贡献,找个借口出气,把韩王成杀了,国灭。
第三个,秦末汉初跟随刘邦的韩王信,他也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氏嫡系后裔,公元前205年被刘邦封韩王,公元前196年,由于联合匈奴人对抗刘邦,兵败被刘邦所杀,国灭。
如果说前三个和战国韩国都是一家子(源出自周王室),那么这第四个距离的年代就远了。
第四个,历史的车轮走过了近一千六百年后,到了大明王朝洪武年间,韩国又神奇的复国了,不过这次是朱元璋的中原王朝的内部藩国,1391年,朱元璋封第二十子朱松为韩王,后来就藩平凉,崇祯末年,末代韩王朱韶䐾被李自成所杀,国灭。
从汉代到明代,受封韩王的包括北魏、唐、五代、宋、辽、金各朝代计有29位之多,但他们不像汉代和明代当王爷有大片藩国封地,建立“韩国”也就无从谈起。
没错,宋真宗也当过韩王!
中国历史上五个货真价实的韩国已经介绍完毕,再搭赠两个疑似的副产品。
第一个,中国东北疆域史专家、历史学教授程妮娜女士曾经在她的著作中考证过,西周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也存在有一个韩(侯)国,而且曾是西周时的地区小霸。
这个韩国是由秽族和貊族融合建立的,建都开原(当时也叫韩城),后来这个韩国迅速成长为“东夷长”,统领着燕国、箕氏朝鲜、孤竹国、令支国一帮小弟,直到战国中期,还与燕国和箕氏朝鲜呈三国鼎立之势,最后被朝鲜吞并。
假如程妮娜教授的观点成立,可以设想,这个“韩国”与后世半岛倒是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第二个,百年前的日韩合并后,在1919年的上海,韩国流亡人士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1941年该临时政府还宣布重庆是大韩民国“借地办公”的临时首都,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还都”半岛,期间辗转上海、杭州、镇江、南京、长沙、广州、柳州、綦江、重庆九个城市,在中国整整呆了27年。
假如以上两个各算半个、合凑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有过六个“韩国”,或者,五个半?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喜欢可以点赞,不喜欢可以关注——哈,你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