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自贸港观察·焦点 |“老外”留琼记:因好政策好前景而来

海南多举措搭建外籍人才舞台,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

“老外”留琼记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邱江华

夜幕降临,位于三亚市大东海的一家美式餐吧热闹无比,其中有不少异国面孔,在此尽情享受美酒佳肴。来自美国的埃瑞娜·斯坦内斯库很喜欢这里,不仅能尝到地道的家乡美食,还能结识不同国家的朋友,一起分享在海南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海南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据统计,现在琼工作的外籍人才有1500多名,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喜爱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看好海南自贸港发展前景,渴望在这片蒸蒸日上的土地上施展才干、大展宏图。

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近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我省陆续推出各项措施,在政策体系、事业平台、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努力搭建让外籍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的舞台,热忱欢迎各类外籍人才来琼创新创业和工作,让外籍人才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同创海南美好未来。

在海南工作、生活10余年的白俄罗斯人康津晟。记者 袁琛 摄

因好政策、好前景而来

外籍人才纷纷来琼就业创业,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多国际活力、国际智力

埃瑞娜是陵水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2019年,当她踏上海南这片土地,就打心眼里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她说,海南是个富有潜力的地方,尤其是自贸港建设开展以来,很多国际学校都到这里发展事业,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机会。

“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涵盖3岁至18岁全学段,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教学设施、教学课程和师资力量。”埃瑞娜说。截至2021年12月,该校共签约外籍教师24人,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从事语言、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教学。

外籍人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按照“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的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一项项关于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有力举措,正推动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把对海南的关注向往变为奔向海南的实际行动。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3个月后,来自非洲国家科摩罗的纳瑟夫不远万里奔赴海南,创办了海南纳世通国际商务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代理和国际海外商务顾问业务。

“海南自贸港建设让我看到了海南的潜力。”纳瑟夫说,海南自贸港建设在金融、贸易、物流等多个领域都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再加上税收减免、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红利,“在海南发展事业,让我充满期待!”

根据自贸港对外开放要求,海南要树立国际化眼光、全球化视野,更大力度地引进国际人才。《总体方案》提到“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于这一人才政策,来自新加坡的林月文被引入海南。

受到海南自贸港政策吸引,林月文选择投身于海南免税行业,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首个担任省属国企下属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外籍人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将在海南奋斗。”林月文说,他很快就被评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从申报到通过评定,仅用了2个工作日。

省科技厅引进国外智力服务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在琼工作的外籍人才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泰国、加拿大等;他们活跃在旅游、教育、商务服务、科技、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注入了更多国际活力、国际智力。

三亚此前颁发的第一张外国人临时驾照。记者 武威 摄

因好管理、好服务而安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激起国际人才发展“一池活水”

“卜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搭档,还是贴心的生活管家,帮助我们解决在海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埃瑞娜说,学校各方面的关心,让他们能够安心在海南工作、生活。

埃瑞娜口中的卜老师,是陵水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人力办公室中方负责人卜凡。工作中,卜凡负责协助外籍教师申请取得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申报外籍人才认证等工作,生活里,她做好外籍教师后勤保障工作,从衣食住行、子女教育、课余活动等方面为他们免去后顾之忧。

“过去,我需要先在‘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上提交材料,拿着纸质版材料到业务窗口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再到出入境管理部门签证窗口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在2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卜凡说。

而现在,她只需在网上提交材料,收到受理短信和电话后,通知外籍教师带好材料前往政务大厅“联审联检”窗口,即可同时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

这得益于海南创新外国人在琼工作审批流程新模式,首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成创新跨部门审批制度,实现了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九批6项制度创新案例中,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名列其中。“制度实施后,对在琼外国人申请工作许可、居留证件实现了‘一次提交、一网联审、一窗办理’,有效解决外国人来海南工作办理相关手续繁杂、耗时较长的问题。”省科技厅引进国外智力服务管理处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为持续优化工作许可和居留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制度,2021年,省科技厅在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中,联合省公安厅等单位解决了工作许可和工作签证办理流程衔接不畅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外国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服务水平。

站在自贸港建设的新起点上,海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急需人才、渴望人才。着眼于外籍人才工作需要,海南加大探索力度,通过各项制度集成创新,不断激起国际人才发展“一池活水”,聚四海之才共建海南自贸港。

从2019年8月开始,省科技厅(省外专局)陆续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江东新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和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等5个重点园区,设立办理来华工作许可服务窗口试点,承担本园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预审职能,为外国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办理、人才认定咨询等服务,提升外国人来海南工作便利度。

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外国人来琼工作许可、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出入境与停居留、开放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若干政策相继出台,随着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海南国际人才的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省已有1559人持外国人工作许可,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267名,外国专业人才(B类)970名,其他外国人员(C类)322名。

陵水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英语教师埃瑞娜·斯坦内斯库。(受访者供图)

因好氛围、好环境而赞

海南提升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程度,增强他们扎根海南、建设海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日,纳瑟夫在对他位于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的办公室进行扩张装修,完成后,他准备进一步扩招员工。“在海口有关部门的推介与扶持下,我们与多家供应商、贸易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纳瑟夫表示,他在海南找到了创业的激情。

要让人才进得来,更要让人才留得住。我省着力营造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环境,多项贴心举措让外籍人才感受到海南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怀,增强国际人才扎根海南、建设海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一点,在海南工作、生活10余年的白俄罗斯人康津晟深有感触。外籍身份曾为他带来许多不便,“比如以前我们买高铁票只能去高铁站窗口买,无法在网上买,后来在海南省政府与广东铁路部门的协调下,外籍人士可以在网上买高铁票了。” 康津晟说,买票事小,却实实在在解决了他们出行问题,也释放出海南越来越关心在这里生活的外国人的友好信号。

不仅如此,康津晟和团队曾撰写过一份关于海南入境旅游品牌再造计划的报告,得到了省里相关部门的批示,他还向省政府提交过建言海南引才机制的报告,也很快得到了回应。“这让我感受到,海南政府部门对外籍人士非常重视和关照,我们提出的想法、建议,他们会认真聆听并给出答复。”康津晟说。

细心的埃瑞娜·斯坦内斯库发现,全面准确的外语标识标牌,出现在海南各个公共场所。

而在过去,海南省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也缺少符合地方需求、统一的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地方标准,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来琼考察投资、交流学习、旅行度假,海南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倒逼”海南打造国际化的语言“软环境”,擦亮海南自贸港“门面招牌”。2020年4月,在省委外办的牵头并统筹推动下,海南启动全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6月底,全省18个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旅文、教育、医疗卫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等5大重点领域的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实现以上重点领域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建设全省覆盖。这大大增强了外籍人士在海南工作、生活的便利化程度。

“这块小小的外语标识标牌,为外国人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尤其是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可以根据标识标牌找到地方。它也提升了我们对海南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埃瑞娜说。

海南也在积极打造配合国际人才引进的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推进国际人才在公共服务和社保方面的无缝衔接,建立完善国际人才就业许可、职业资格认证、出入境、停居留等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建立‘国际人才社区’。”省科技厅引进国外智力服务管理处负责人表示,省科技厅计划在1至2家重点园区建立国际人才社区和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引智制度,推动外国人来琼工作管理服务引领区建设。此外,还将继续为有实际需求的重点园区下放工作许可审批权限,提升外国人来海南工作的便利度。

(海南日报三亚1月26日电)

【看制度创新】

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

联审联检一体化

名列海南自由贸易港

第九批制度创新案例

在琼外国人申请工作许可、居留证件实现“一次提交、一网联审、一窗办理”

【看人才数据】

截至2021年底

我省已有1559人

持外国人工作许可

其中

外国高端人才(A类)267名

外国专业人才(B类)970名

其他外国人员(C类)322名

覆盖国家和地区

100多个

大部分来自

美国 俄罗斯 韩国 泰国 加拿大

活跃在旅游、教育、商务服务、科技、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