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旧影寻踪——轮船招商局

天津招商局旧影。

轮船招商局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在1872年由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属于比较典型的官商合办性质。当时,由西方各国经营的航运业从中国攫取了惊人的利润。正在寻找“求富”之道的洋务派认定航运业大有可为。1872年9月,李鸿章派朱其昂、朱其绍在天津、上海联络华商,招集资本,选购船只,招聘和雇用管理航业和轮船驾驶人员。因系招商兴办,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局”。当时李鸿章也投入了5万两商股,中国官僚资本的第一家航运企业从此开始。1872年12月16日总局在上海正式开办。

位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总部大楼旧影。

1873年,李鸿章委任唐廷枢(1832—1892,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人。唐廷枢毕业于香港玛礼逊学校,先后在香港政府和上海海关当过翻译。1863年,经同乡举荐出任英商怡和洋行的总买办,一做十年。)为总办,朱其昂、徐润、盛宣怀、朱其绍等为会办,重新修订有关章程,规定资本为100万两,并改名为“轮船招商局”。在天津、牛庄、烟台、福州、广州、香港、汕头、宁波、镇江、九江、汉口及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英属新加坡、槟榔屿、安南、吕宋等处设立分支机构。天津招商局在紫竹林南面沿河地带建有栈房及码头。成为天津港第一个与外商抗衡的“官督商办”航运企业。天津招商局是招商局成立最早的分局之一,成立于1873年2月,地址位于当时紫竹林英租界内,当时开有上海至天津航线,有船两艘,天津招商局成为天津港第一个与外商抗衡的“官督商办”航运企业。

唐廷枢像。

早在1872年冬,招商局即斥银2.5万两在天津紫竹林购置局产一处,添建栈房,用于存储漕粮。“局产”即是“招商津局”最早的营业行址,位于英租界河坝(今台儿庄路)路与宝顺道(今太原道)交口北侧,河坝前修有轮船码头。而“栈房”则位于该交口南侧,后定名“招商南栈”。 1874年,因漕米运量增加,扩建天津栈房三所,位于招商局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的对面,后定名“招商西栈”。 1876年天津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洋行,辟为“招商北栈”(今大连道口)。1883年又购入朱家码头(今彰德道口),定名“招商东栈”。至此,天津招商局共有四处栈房产业,沿用近40年。轮船招商局自开办之始,即以海运漕粮为主,同时兼揽客货。最初航线,以“福星”号轮往来天津、上海两港之间。自1873年始,每年清政府拨江浙海运漕米20万担,由招商局轮船运往天津。轮船到津即由直隶总督筹备驳船转运京师,“每艘载米三千石,填发联单,由天津收兑局稽核”。

招商局轮船官防。

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引起外商航运企业的极力打击。英商太古洋行与怡和洋行曾联合美商旗昌洋行将运价降低将近一半,上海至天津的“水脚”,每吨货由原来的8两降至5两,“客位”也减至一半或七折,企图以此将招商局扼杀在起步阶段。当时,外商航行我国的船只达50余艘,而招商局连同代理船只不过16艘。由于有洋务派官僚的扶持,如招商局享有天津港漕粮专运权,清政府又许沿海各省官物的承运权,漕运以及随同漕运酌带二成免税货物等特权,增强了招商总局及天津分局与外商竞争的能力。1876年3月,美商旗昌洋行,以航运业竞争日剧,不堪损失为由,在唐廷枢与徐润的策动下,以高价将全部财产售予招商局,计有海轮7艘、江轮9艘、小轮4艘、趸船6艘及上海码头五处、船坞一所、机厂一所,天津、汉口、九江、镇江仓栈四处。至此招商局船只增至30艘,吨位也增到23.967吨。

招商局码头旧影。

在唐廷枢、徐润的主持下,轮船招商局经历了企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十年”。经过几年的努力,招商局不仅拥有了长江和沿海航运的大部分市场,还在菲律宾、泰国设立分局,拓展了南洋运输业务,同时远航英国、日本、新加坡、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招商局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轮船企业,经营的轮船由最早的3艘增加到30多艘。唐廷枢为了开展码头货栈和轮船保险业务,与徐润等人先后创办长源泰、长发两个货栈及仁和、济和两个保险公司,成为中国人自办保险公司的先导。1884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赴唐山,全面主持开平矿务局。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在天津去世,享年60岁。1929年6月国民党二中全会议决,招商局脱离交通部改隶国民政府。1949年3月26日,国民党当局对招商局全面实行军管。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949年3月11日,天津军管会交通处在天津招商局举行接收天津航政局、天津招商局仪式,至此原属国民政府交通部在天津的的主要航政管理机构和最大的官僚资本航业全部收归国有。当年天津招商局旧址,如今已改造建成了海河带状公园和泰安道五大院的一部分,昔日景象再难寻觅。

昔日的天津招商局旧址再难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