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280公里滨海地铁干线,在高铁上看深圳海域;设立深圳海洋文化周、建深圳海洋民俗文化博物馆,增强深圳海洋文化软实力;港口与城市“抢地”,深圳目前“港城矛盾”严峻需要得到解决……从美丽生态到基础建设,从海洋产业到港口竞争,在昨天上午深圳市政协举行的六届六十次主席会议“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会上,数十位委员针对深圳如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了建议。
随后市规自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这三个职能部门作出了现场回应,提到了要立法保护海岸线、考虑将滨海地铁干线列入城市规划、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等关键性问题。
委员建议
政府要转变观念 追求海洋经济GNP而非GDP
市政协常委王富海说,迄今为止,市里对海洋相关的产业虽已经定位了几大板块,但还是过于聚焦眼前,其高度和广度都还有待商榷,对于深圳海洋产业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未来有何更有前景的产业也理解不够透彻,或者说研究不够重视。
深圳作为滨海城市,陆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面临着土地、水域、填海等种种限制,要想满足约2000万人口的生存,必然会出现激烈争夺资源的局面。所以对于海洋产业而言,应当建立“不求所在,而求所有,更求所为”的认识。政府要转变观念,追求海洋经济GNP而非GDP,积极为深圳海洋相关企业总部给予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要素配套等,鼓励其将视野放得更宽广,使深圳的海洋产业能够跳出深圳,在更大的区域、更广的领域蓬勃发展。
除此之外,王富海还建议把航运业做大做强,2018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74万标箱,世界排名第四。有着优良的港口和航运基础,加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深圳应当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把发展航运作为重要内容。
最后是透过海洋文明交往强化深圳国际化地位,从深圳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圳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除了体现在高科技产业以外,还应当体现在创新、文化、贸易等其他方面,在这里面海洋必须要占有一定地位。
港口与城市“抢地” 调研指深圳目前港城矛盾严峻
市政协委员梅春雷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指出深圳目前的港城矛盾相对严峻,同时建议不要把吞吐量当成港口生产增长的唯一或者主要的衡量指标,以及港口基础设施问题亟待解决。
梅春雷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深圳港与国内外其他先进港口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宁波-舟山港全力培育新增长点,超过深圳港跻身全球前三;广州港南沙港区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新加坡港、香港港等世界一流自由港所具备的政策性优势,出类拔萃的营商效率,以及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海事法务与仲裁,航运组织联盟等多方面优势,是深圳港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
与此同时,随着深圳港的发展,港城矛盾突出、后方陆域用地不足等问题也在逐步显现。深圳港目前与城市主要存在产业功能、空间布局和岸线用地三方面的矛盾。深圳市产业逐步实现由加工向制造、创造、智造的升级,港口则仍以装卸、仓储等运输功能为主,双方产业互动减弱。
同时,港口基础设施问题亟待解决,受货运吞吐量不断增加及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影响,航道自然条件不足日益成为制约深圳港(尤其是西部港区)发展的瓶颈。此外,深圳港口后方物流园区规划滞后、物流用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现,盐田、前海、大铲湾物流园区等口岸处于闹市区,后方陆域空间显得越发不足。
建议规划280公滨海地铁干线 从机场直通大鹏
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深圳最大的特征就是滨海,针对深圳优美的海岸线,深圳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呼吁,规划建设一条280公里长的滨海地铁线。
陈可石说,世界上著名的滨海城市比如温哥华,纽约,旧金山,横滨,新加坡都有非常丰富的海岸线建设经验,在现场展示了温哥华湾区、悉尼湾区、横滨湾区等优美海岸线的照片后,他指出,深圳对标这些海岸线还有着很大差距。
在此基础上,根据深圳的地理条件,陈可石提出“四湾一河”的滨海岸线空间建设新格局。“四湾一河”包括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和大亚湾,一河就是深圳河。首先“四湾一河”应定位为以金融、文化、科创和旅游为主体的一个“万亿产业带”,“四湾一河”也是深圳最重要的文化带和滨海休闲旅游带,同时也是城市最重要的滨海城市公共空间。同时,依托“四湾一河”的滨海岸线空间,陈可石提出建议,深圳与珠海、惠州和周边城市携手将珠海的万山岛和大鹏半岛以及周边的海域联合组成海洋度假区。
有了滨海岸线和海上度假区,陈可石还建议规划建设一条280公里长的滨海地铁线形成联通宝安会展新城、飞机场、深圳湾、深圳河到盐田,最终到达大鹏半岛西冲的一条“滨海地铁干线”。陈可石指出,这条滨海地铁干线可以让人一下飞机就直接坐上,沿线一路看优美的海上风光,一面前往大鹏。
深圳虽有海事仲裁机构 但基本没开展仲裁业务
深圳虽有海事仲裁机构,但基本未开展海事仲裁业务;深圳港登记的船舶不到300万总吨,与上海的2000万、香港的1亿总吨差距巨大;深圳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所占比重极低,且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市政协委员郭秀斌一口气说了目前深圳航运服务业发展的若干个短板。
郭秀斌指出,深圳航运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与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具有较明显差距。首当其冲的就是航运服务产业链不完整,深圳现有的航运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船舶代理、货运服务等低端产业服务领域,且企业规模较小、服务附加值较低,航运服务功能较差,而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海事仲裁、海事保险、海事法律、航运交易、航运咨询、公估公证、航运信息平台等方面的高端航运服务几乎空白,航运服务产业链高度不完整,没有形成竞争力。
以海事仲裁为例,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每年受理的海事仲裁案件少则1000多件,多则超过2000件,新加坡和香港也是重要的海事仲裁地,深圳虽设立有海事仲裁机构,但基本没有开展海事仲裁业务;在航运保险领域,同样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上海,2015年的船舶险和货运险总保费收入约40亿元,船舶保险占到全国45.52%,占据了优势地位。
另外,高端航运人才缺失和航运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当前深圳航运人才大多集中在传统航运服务业上,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所占比重极低,且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在航运人才培养方面,深圳既没有海洋类大学,本地大学也没有设置航运类本科专业,作为专科操作类层次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供给远远滞后于高端航运服务业需求。
西部海域水质不达标 建议推进“湾长制”先治污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海水质量达标了吗?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局长杨军指出,深圳市海洋生态环境是短板之一,深圳东部、西部海域的水质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从陆域、沿岸、海上污染治理多层面构建陆海统筹的海洋环境治理新模式。
深圳海域主要包括“三湾一口”,即东部海域的大鹏湾、大亚湾和西部海域的深圳湾、珠江口。生态环境部共布设了9个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水质国控监测点位,其中东部海域3个,西部海域6个。根据监测,2018年,深圳东部海域3个监测点位水质达到海水II类标准;西部海域6个监测点位水质均劣于海水IV类标准,水质状况“极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近年来,随着陆源污染整治工作持续推进,西部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超过海水四类标准三倍和一倍,达标差距较大。
杨军指出,该数据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与东京、香港、纽约的港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杨军建议推进陆海统筹的“湾长制”等措施。建立陆海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与“河长制”相衔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明确“湾长”职责任务,构建“湾长制”综合协调管理模式。
增强海洋文化软实力 建议设文化周、建民俗博物馆
深圳海洋文化源远流长,追溯到远古,大梅沙海湾沙丘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清朝铜器时代,文物“辞沙”祭妈祖传统民间传统习俗,已传承500多年。但发展至今,深圳的海洋文化反而被忽略。在专题协商会上,省政协常委、市人大常委谭刚和市政协委员吴庆捷都说到了要增强深圳的海洋文化软实力问题。
谭刚指出,建议利用深圳海博会召开契机,设立深圳海洋文化周,面向全社会开展与海洋相关的科普、学术讲座、宣传、推广、经贸等综合性活动;同时建议举办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国际形象,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推动国内外海洋文化智库组织、学者、专家为海洋文化发展和海洋城市建设献计献策。
除了谭刚所说的设立深圳海洋文化周,吴庆捷也提到了建议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机制和载体平台。比如创办海洋文化研究主体,吸引国内外及粤港澳著名研究机构、大学、著名海洋文化专家积极参与,为海洋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吴庆捷还说,建议系统梳理和整合深圳海洋民俗文化博物馆,以文化交流为依托,以城市文化形象展现为抓手,联合粤港澳举办海洋文化主题论坛、文博会等,打造更多文化交流合作及传播载体、系统平台。另外,吴庆捷还提到了策划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营造热点,提升人气的活动,发展全年度的海洋节庆文化,系统整合包装“沙头角鱼灯舞”、“天后宝诞祭奠”等文化元素,提升内涵,展示形象,宣传文化,推荐旅游,通融情感,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
部门回应
市规自局
港城矛盾挤占滨海空间 下一步海岸带规划将以立法保障
在听完众多委员发言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李喻春指出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鸿沟,很多在陆域上的产业,到海洋里会显得“水土不服”,海洋经济不能躺在传统经济上,要想做出增量来首先在思维模式上就要转变。
李喻春提到了日前不久结束的海博会,在海博会由始至终围绕着一个问题:海洋经济在哪发力?而发展海洋经济并不是多建一个港口那么简单。经过研究,市规自局认为主要有三条,分别是航运业、装备制造业和海洋安全的相关设备制造。其中,航运业是依托海洋通道把全球联系在一起,装备制造业是指为了获取捕鱼、天然气、石油、海底矿产等资源所制造的装备,而海洋安全则包括天然气等等。
另外,李喻春说为了获取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建议深圳可以争取一些国际海洋事务总部,让这些机构能够发出深圳声音。对于有委员指出的“港城矛盾”,李喻春说现在陆路思维比较重,挤占了滨海空间,目前相关规划已经出台了,下一步海岸带规划将以立法的形式作出保障。
最后,李喻春指出去年深圳出台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这个文件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但光有决心还是不够的,还要继续出台一批政策来支撑,吸引一批企业家建立联盟,共同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市发改委
280公里滨海地铁干线很有意义 可考虑列入城市规划
“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深圳距离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无论从硬件、软件还是影响力上都还有很大差距。”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跃华如是说。
针对陈可石提出的“建议深圳规划280公里滨海地铁干线,从机场直通大鹏”,郭跃华说目前市规自局和发改委正在做新一轮城市规划、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可以通过制定这些规划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下这一设想。因为打造280公里的海岸带轨道交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战略构想,要投入很多的财政资源。
但是一旦这个构想能够落地,确实能够将深港口岸经济带全部串联起来,让大家可以在高铁上看到整个城市滨海、亲水的格局。郭跃华说,如果没法列进十四五规划,未来可以试着考虑列入十五五规划,希望跟委员作进一步探讨。
而针对产业和科技攻关方面的规划,郭跃华说未来深圳海洋产业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海到深海,由一般海上生活服务业到未来跻身全球网络合作体系,再到海上生产和高端服务业发展,这里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跟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没法造大体量的船,但是未来船舶里高端精密仪器、高端电子控制系统、高端精确制导、追踪、深潜等零部件,都是可以突破的方向,也期待深圳能够发挥集成电路电子集群产业优势,带领海洋产业高端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设备集群突破。
在人才和教育问题上,郭跃华说深圳要筹办海洋大学,既要注重人才竞争,也要联合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建立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市交通局
深圳或可考虑争取跟海南一样的自由贸易港政策
10月3日,新加坡的大士港码头终于破土动工了,设计吞吐能力年6500万标准箱,是上海的1.5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娄和儒以此举例,说新加坡国土面积虽小但十分重视港口,值得深圳关注。
娄和儒说,深圳港航道不足、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短板,而外界一直关心的港城矛盾日益突出,对于深圳还要不要港口一直有不同的声音。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逐个破解,建议先完善与香港、广州的港口的差异化分工问题,同时深港之间如何共建航运中心也是命题之一。
另外,近些年对于如何利用珠三角大珠江水系资源的探讨有所不足,娄和儒指出,深圳汇聚东江、北江、西江的水资源,应当利用好这一资源把大珠江水系用好,通过加大水上运输,把陆路运输转到水上,加大水水中转,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矛盾,也减少排放。
娄和儒说湾区内短时间不能完全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流动、人员往来,但可以在货物通关上先行一步,实现大湾区货物通关一体化或者通关互认,做到货畅其流,大幅降低成本,又或者努力争取国家赋予海南的自由贸易港政策。
最后,在规划通道布局的问题上,娄和儒建议充分发挥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优势,把格局上升至东部如何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相连等课题,通过铁路规划、铁路通道等一系列形式,这对深圳、对湾区来说都是很有益的一件事。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