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鸟瞰
(通讯员 倪嘉云 摄影报道)70年辛勤耕耘,70年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民航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昆明机场从巫家坝转场至长水以来,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旅客吞吐量增长迅猛,转场七年来,长水机场保障了航空安全,为广大中外旅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机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昆明机场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唯一批准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自2012年6月28日正式转场通航运营至今,年航班量、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6月28日~2019年5月31日,昆明机场航班起降21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61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当来来往往的八方宾客乘飞机从空中降落,踏上春城昆明这片红土地时,昆明机场就是他们感受昆明的第一个窗口。
忆往昔 峥嵘岁月
民航云南省局所属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民航云南省局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系军民合机场,占地面积4667亩,原来只有2架安—24和2架伊尔—14小型飞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民航改变领导体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的一年。同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变民航的领导体制,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从此,民航云南省局接受民航成都管理局和云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民航领导为主,走企业化道路,按国营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于1985年、1986年、1991年从国外引进3架波音737—300型客机。民航云南省局自1985年底引进第一架波音737型飞机后,昆明地区航空运力的布局逐渐得到改善。
原云南航空公司少数民族空姐
昆明机场经过近30年的不断使用,跑道道面多处断裂和破损,调度指挥、通讯导航、供电、供油等设施也逐渐老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航空运输量急剧增加,巫家坝机场的各项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扩建巫家坝机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1985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1987年正式开工。在机场扩建期间,为不中断昆明至国内外的航班运输,民航云南省局打破常规,大胆采取边飞行、边施工的办法,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88年5月,长3000米、宽4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副跑道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3月,长34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主跑道工程建成启用,可起降波音747、A310等大型客机。同时,新建3万多平方米客机坪,可同时停放8架大中型飞机。新建储油量1.5万立方米羊方凹油库,航油可通过输油管道直接泵入机场,从而结束了巫家坝机场航油由汽车装卸进入机场油库的历史。
在航行管制和通信导航设施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安装了二次航管雷达、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多声道记录仪、甚高频、自动转报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新增南、北近台等导航台7个,并完善机场供电、供水等配套系统。
截至1991年底,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航线里程有2万多公里,连接国内外26个城市和地区。其中,从昆明飞往省外的航线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兰州、杭州、厦门、南宁、深圳、贵阳、长沙、桂林等19条国内航线。从昆明飞往省内的航线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等3条省内航线。从昆明飞往国外及地区的航线有:昆明至曼谷、仰光、万象等3条国际航线和昆明至香港的地区航线。至此,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再回首 辛勤耕耘
云南民航人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7月28日,云南航空公司在原民航云南省局的基础上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双重身份登台中国航空大市场,基地为昆明巫家坝机场。云航将徽标定为“金孔雀”。孔雀不仅是云南的象征,更代表云南26个民族纯洁、善良、热情和好客的形象。云航,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它展翅翱翔,将吉祥、友谊传播给世界。
昆明机场繁忙的飞行区
在强手如云的民航大市场中,云航代表云南参与角逐。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拥有世界先进的波音737—300型飞机6架,省内通航机场5个,他们是西双版纳机场、德宏芒市机场、思茅机场、保山机场和昭通机场;正在兴建之中的省内机场2个,他们是大理机场和丽江机场。云航在开辟国内航线的同时,依托云南所处的区位优势,挤身于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仅在1993年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相继开辟出昆明至新加坡、曼谷、吉隆坡3条国际航线,开创了云南航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昆明机场为中心,内联外开的航空运输网络,使昆明机场通航的城市达40个。1995年11月,大理机场建成并通航;1996年6月,丽江机场建成并通航;1999年4月,香格里拉机场建成并通航;2001年3月,临沧机场建成并通航。截至2001年底,云南航空公司的已拥有20架波音系列的飞机,从昆明飞往全国各大机场,飞往曼谷、万象、新加坡、大阪、汉城等东南亚大中城市。
早在1991年6月,昆明机场为迎接1993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动工兴建第三代候机楼。1993年7月,新候机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候机楼的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设有3个国内候机厅,2个国际候机厅,采用4个登机桥门位候机、近机位登机,内设自动扶梯、航班显示自动监控、行李自动传输系统等设施,融时代性和地方特色为一体,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新候机楼的建成,适应了昆交会期间客流增长的需要,为云南民航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4年5月20日,在民航总局、民航西南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总投资为6154万元的昆明机场飞机维修库开工兴建,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施工,于1996年7月28日投入使用。从此,云南民航告别了露天维修飞机的历史。新建的飞机维修库占地面积为8153平方米,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大跨度网架整体吊装结构,成为西南地区第二个先进的飞机维修库。该机库可全天候同时对3架波音737或同时对1架波音757和1架波音767飞机进行“C级”维修。
1997年,昆明取得了99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而昆明机场现有的吞吐量远远不能满足举办世博会的要求。机场扩建势在必行。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民航总局决定投资10亿元,按照国际A机场标准,总体按一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进行规划,扩建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包括新候机楼、站坪、停车场等。1997年4月,昆明机场扩建工程开始动工,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建设,新候机楼终于在1999年2月28日竣工,4月20日交付使用。扩建后的昆明机场新老两个候机楼总面积达到了7.63万平方米。新候机楼共设有59个值机柜台,每个柜台都配有一套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系统。同时设有10余个安检通道,16个候机厅,12个登机桥,34个停机位,6个行李托盘。新候机楼还设有残疾旅客特殊通道和母婴候机室。新候机楼启用后,昆明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由原来的200万人次提高到70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昆明机场的保障能力,经受了世博会的严峻考验。世博会期间,昆明机场共保障各类飞行80707班次,专机46架次,包机700架次,加班9006架次。圆满完成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和出席世博会的各国元首的专机保障任务。
2001年4月25日,民航总局在昆明机场召开表彰大会。昆明机场凭借保障航空安全50周年的安全业绩,被民航总局授予“保证航空安全标兵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一等功,成为中国民航系统首家获此殊荣的机场。截止2001年3月,昆明机场共保障航班飞行50余万架次,保证航班飞越12余万架次,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8万吨,年均增长30%。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4位,起降架次位居全国第6位。
看今朝 空港腾飞
2001年11月28日,民航总局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精神,作出了云南民航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经民航总局研究决定,原则同意云南民航分立重组方案。分立后的3家单位分别是:民航云南省局、云南航空公司、民航空管中心。分离后的民航云南省局隶属于民航西南管理局,担负着经营昆明机场和云南省内9个支线机场,保证机场安全、正常运营,为航空公司提供机场保障等任务。
昆明机场开通5G试验基站
2004年4月26日,昆明机场及思茅、昭通、保山、西双版纳、德宏芒市、大理、丽江等8个民航机场正式移交云南省政府管理。同时,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云南省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2004年8月20日,昆明机场成为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所辖的8个机场之一,开始按照新的组织结构运行。昆明机场作为云南机场的旗舰,在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建设、管理、安全、服务、效益和飞行正常中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1月,昆明机场为消除跑道破损的情况,投资1900万元实施跑道“盖被”工程。昆明机场在不停航的情况下,利用夜间对全长1860米的跑道进行修补和换板,摊铺沥青混凝土,同时对部分助航灯光进行改造。经过近2个月的紧张施工,“盖被”后的跑道于2004年12月底投入使用。
2005年9月,为缓解停机位紧张的状况,昆明机场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停机坪北扩工程,整个工程将增加各类机型停机位15个,扩建停机坪87200平方米,包括C类、D类、E类三种类型的飞机停机坪,其中C类飞机停机坪可同时停放9架C类飞机;D类飞机停机坪可同时停放4架D类飞机;E类飞机停机坪可同时停放2架E类飞机。停机坪扩建后,昆明机场的停机位将由原来的34个增加至49个,昆明机场的客流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6年4月,昆明机场投资718万元修建快速脱离道。随着昆明机场航班量的不断增加,飞机起降高峰小时已超过了28架次,2006年的旅客吞吐量预计将突破1400万人次,给飞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昆明机场属国家一类机场,是全国同类型4E级机场中唯一没有快速脱离道的机场。因此,修建快速脱离道迫在眉睫。该项目经过80天的紧张施工,快速脱离道于200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快速脱离道建成后,飞机起降高峰小时达35架次,可基本满足昆明机场迁建前的使用要求。
2006年9月1日,2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助值机柜台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家可以为昆明始发的全部航空公司提供符合国际航协(IATA)CUSS标准自助服务的机场。昆明机场CUSS的投入使用,创造了三个第一:首先是国内第一家支持国际航协通用自助服务(CUSS)标准的机场;其次是同一终端界面可同时办理航空公司最多(12家);第三是首家可以支持团队自助服务的机场通用自助服务系统。到目前为止,昆明机场已拥有12台自助值机柜台。昆明机场自助值机柜台的使用,使旅客办票不再排队,缓解了机场超负荷运行的状况,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7年1月,总投资约为1.2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4314.6平方米的昆明机场商务候机楼投入使用。昆明机场商务候机楼将为旅客推出“一站式服务”,使民航服务变得更加便捷。VIP客户还将有专职管家直接陪伴,为其提供一对一全套服务。它主要面向机场高、中端旅客市场,以从事商务候机为主,兼营宾馆、水疗、商务办公、会议、餐饮、娱乐和停车场,旨在完善昆明机场设备、设施配套功能,分流昆明机场候机旅客及百事特商务贵宾,构筑机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商务候机楼将充分运用其定位优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全面提高总体竞争力,为把昆明机场建设成最佳空港作出更大贡献。
2008年7月,昆明机场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投资1900万元引进了29台由德国海曼公司生产的先进设备——行李安全检查X光机,对安检站原来使用的旧设备进行了更新。昆明机场安检站原先所使用的行李检查安检设备,从1999年启用至今已长达10年,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空防安全形势。为此,云南机场集团、昆明机场通过多方对比和考察,引进了目前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德国海曼公司生产的安检设备。与老设备相比,新设备具有图象质量清晰,行李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在欧美等国家的机场使用较为普遍。目前,这些设备已投入使用且运行状况良好,旅客托运行李的速度明显提高。
媒体记者采访机场塔台
昆明机场在加强基础实施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创建“诚信机场”活动。自2005年3月以来,昆明机场推出了《诚信宣言》和《十项服务承诺》,构建了“诚信机场”体系。2007年,昆明机场航班平均正常放行率在96.02%,旅客满意度达到89.4%,名列全国七大机场前列。2008年1至8月,昆明机场起降航班9.73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021.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5.4万吨。 3年来,全体员工用辛勤的汗水和真诚的服务为昆明机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先后获得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授予的“诚信承诺单位”称号、获得“全国质量、服务双十佳信誉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组委会先进接待单位”、“云南省第二届热心支持消防公益事业先进单位”称号、深圳航空公司“最佳安全运行奖”等荣誉。
展宏图 面向未来
随着云南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航空运输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昆明机场现有候机楼旅客吞吐量的原设计能力仅为800万人次,但仅在2006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就已达到1440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573万人次。据预测,在2010年昆明新机场建成以前,昆明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约2000万人次。现有候机区的设施和容量已严重制约航空业务量迅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对昆明机场进行增容改造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昆明机场开通安检人脸识别系统
为此,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现有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于2006年提出并制定了两个“5+1”工程规划,即建设新昆明机场,新建腾冲、红河、泸沽湖、会泽、怒江机场;对昆明国际机场进行增容改造,对西双版纳、丽江、大理、德宏芒市、迪庆香格里拉5机场进行改扩建。在云南省政府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5+1”改扩建工作已全面进入现场施工阶段。自2007年以来,昆明机场增容改造工程项目,作为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两个“5+1”工程规划项目之一,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昆明机场老候机楼增容改造、新建候机楼以及商务候机楼至老候机楼之间的“空中廊桥”;昆明机场“八一”候机楼、停机坪的改造和扩建;昆明机场周边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等项目。
昆明机场“八一”候机楼的候机厅装修工程于2008年4月28日全部完成;“八一”停机坪扩建工程于2008年6月初投入使用,新建停机坪面积约13700平方米,使昆明机场的停机位数量由原来的49个增加到59个,基本上能满足近期航班增长的需求。昆明机场新建候机楼的桩基及基础工程已于4月初结束,主体钢结构部分正在安装。老候机楼一层的政要候机厅装修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空中廊桥”部分桩基及基础部分也于4月底结束,主体钢结构已加工完毕,高架桥部分桩基工作正在建设中。整个增容改造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增容改造工程完工后,将有效地缓解昆明机场旅客流量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提高机场运输保障能力,尽快解决影响昆明机场运输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的需求。
新长水 抒写华章
2012年6月28日,昆明新机场华丽起航,开始谱写云南“民航强省梦”的辉煌乐章。2013年,昆明新机场累计完成年旅客吞吐量2969 万人次,在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中排名第七;在世界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居第55位。2014年,昆明新机场旅客吞吐量3229万人次,有望进入世界排名50强机场,机场日航班起降最高峰值为840架次,日旅客吞吐量最高峰值为12.15万人次,机场放行正常率在全国48座主要大中型机场中均排名前5,在全国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的机场中排名前2(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数据)。
机场工作人员指挥飞机停放
2013年1月3日,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机场运营秩序。事件发生后,昆明长水机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对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航局80号和81号文件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协调管理责任,用6个月的时间建立完善了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修订了应急预案,细化并完善了措施,组织开展了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在2013年“1•03”事件以后出现的因大雾、冰雪等极端天气造成的7次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处置过程中,昆明长水机场主动协调航空公司通过呼叫系统向旅客通报航班信息;督促航空公司及时制订航班调整计划;请求市政府利用多种资源安全有序地疏散、接返延误旅客;成立7个专项小组,专职攻克难关、协调问题;组成航班延误包干5人小组,协助航空公司和地面服务代理企业,做好旅客服务工作;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协助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送餐食、送姜汤、送热水、业务咨询和为老弱病残孕提供补充服务等,减轻了地面服务保障工作的压力。
“如果没有曾经的‘十问长水’,哪有今天的‘长水常准’。长水机场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实现了华丽转身,特别是实施协调联动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2016年5月26日,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在昆明召开的民航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工作会上,高度评价了长水机场近年来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随着“长水常准”在云南机场集团各州市机场的安装运行与覆盖,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以长水机场为中心,云南省各个州市机场为支点的集团集群协同平台,从而达到云南省内各机场之间运行信息的快速化、集成化、扁平化传递。
继2015年4月,机场东跑道二类盲降系统率先投用后,2016年12月8日,机场西跑道二类盲降系统开放使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双跑道均具备二类盲降能力的机场。2016年3月,新增的45个机位投入使用,机场机位总数达到158个。同时,针对自转场以来冬季运行保障面临的新问题,机场在候机楼4个端头与滑行道连接的位置新建7个除冰坪,并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飞机除冰效率。随着昆明机场迈入高速发展期,现有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700万人次要求,昆明机场超前谋划,将加紧开工建设一批基础性保障设施。
云南省、中国民航局共同下发的《昆明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昆明机场年保障航班起降达48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7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7万吨,国际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航线达到35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达到1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60个;到2030年,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预计投入资金700亿元,以1.2亿人次年旅客吞吐量为目标,建成5条跑道,2座航站楼,2个卫星厅,运输规模进入全球前10位,年保障起降82万架次,国际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00万人次以上,航线达到50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超过20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100个。当前,昆明机场在云南机场集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其“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西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三大功能定位,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提高航空服务水平,推动临空经济发展。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随着《昆明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的实施,昆明机场将会有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