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狮城DNA | 旧时光里的娘惹

娘惹,一个一秒钟带人魂穿南洋的词。无论你想起的是浓郁辛香的娘惹菜,还是蜡染花布、刺绣精细的传统服饰,娘惹早已成为南洋一代神秘族群的代名词,在旧时光里留下缕缕印记。

娘惹旧事

15世纪明永乐年间到19世纪清朝咸丰年间,第一代华人移民漂洋过海,定居南洋。他们与马来半岛的当地人结成婚姻,所生下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便是“娘惹”(Nyonya),统称为土生华人(Peranakan)。英属海峡殖民地——如槟城、马六甲、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群岛,还有如今的泰国普吉岛都能寻见峇峇娘惹的踪迹。

这代土生华人从内到外留有深深的“中国印记”。他们在文化习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方面都沿袭了完整的华人传统,同时又融合了马来、印尼、英国等外来文化的元素,最终形成特有的南洋风情。

娘惹风味

娘惹菜,其实没有明确的概念划分,通常是中国、马来、印尼各大菜系的融合产物。中国传统烹饪方法与南洋香料的巧妙结合,既有中式料理的内涵,又有东南亚的热带风味,令人难以抗拒。

香兰叶、香茅、薄荷叶、酸柑、肉桂、辣椒、柠檬、菠萝、椰浆、蒜头、小葱头、黄姜、山姜、香菜花、亚参膏、峇拉煎……数十种香料产生绝妙的化学反应。每个娘惹都是调配的一把好手,多少用量、什么时间投入锅内都心中有数。

一道娘惹风味菜肴,甜酸、微辣,多汁、味浓。一口下去,浓郁的南洋融合风情笼罩舌尖。叻沙面线、亚参鱼、黑果焖鸡、娘惹糕等,都是娘惹菜经典中的经典。

娘惹服饰

可巴雅+纱笼+珠绣鞋

娘惹服饰,以马来西亚传统长袍为原型加以改造。起初为长至脚踝的长衣(Baju Panjang),对襟长袖,版型宽松。20世纪早期,长衣被半身的可巴雅(Kebaya)取代,长度仅及腰,多以花边、刺绣装饰。下装则统称为纱笼(Sarong),形状类似于筒裙,穿起来宽松舒适。

上下身份离的设计不仅方便穿着,而且剪裁更能展现女性的婀娜身形。考虑到新加坡闷热潮湿的气候,娘惹服饰多选用轻纱面料,美观又凉爽。上衣的绣花也少不了中国元素,梅花、牡丹、凤凰等最是常见。出席正式场合时,一身华服配上一双珠绣鞋(Kasut Manek),娘惹的身份尽显无疑。

新加坡航空公司女性空乘人员的制服,就是改良过的娘惹服饰。红绿蓝紫,各色的蜡染花布与传统刺绣花纹相得益彰。南洋女性的优雅迷人,一目了然。

娘惹瓷器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马六甲海峡一带的土生华人常从景德镇专门订制一种粉彩瓷器,用于婚礼、寿宴、节庆等庆贺场合。这种瓷器后被称作“娘惹瓷”。娘惹瓷色彩鲜明且风格统一,多有以下特点:

装饰花纹多为凤凰牡丹图——“凤凰”有祥瑞之义,“牡丹”有富贵之义;

多数器物的内外均饰有彩绘;

色彩明丽,以暖色调为主,底色多选用粉红、粉蓝、绿色和黄色。

《小娘惹》

如果说中国有《还珠格格》,韩国有《大长今》,日本有《阿信》,那么《小娘惹》就是新加坡文化输出的“门面担当”。

12年前,新加坡新传媒45周年台庆大剧《小娘惹》一经播出,立刻风靡整个东南亚。这部号称新加坡电视史上最大制作的电视剧,大结局收视率高达33.8%,创造了新加坡的收视奇迹,更掀起了整个亚洲地区的“娘惹热”。

剧情引人入胜是一方面,《小娘惹》的成功更离不开对娘惹文化的细致刻画。可以说,这部剧对南洋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有着教科书般的影响。剧中的娘惹形象十分鲜明,她们美丽善良、坚强勇敢,每个角色都像从老相框中走出来的一样,举手投足间诉说着深宅大院中三代人的爱恨纠葛与悲欢离合。

播出10年后,《小娘惹》传出重拍的消息,令剧迷们激动不已。“传奇剧王”郭靖宇担任总导演,新加坡“国宝级编剧”洪荣狄为其保驾护航,更有两位原版演员重回剧组,新版《小娘惹》或将续写《小娘惹》当年的传奇。

往期回顾:

狮城DNA | 新加坡的“语言实验”

狮城DNA | 新加坡申遗的国民食堂,吃它!

狮城DNA | 并非空谷幽兰,它凭什么是新加坡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