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冠肺炎已接近“全球大流行”!新加坡最新研究预估疫情发展趋势

冠状病毒已在多个国家找到‘立足之地’,大流行的威胁变得非常真实。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9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很接近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但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遏制及缓解的措施,来控制疫情在国家内爆发。

WHO强调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属于“可受到控制”的大流行,底线是各国不能受到病毒支配。

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出,只要果断、尽早行动,采取围堵和纾缓措施,就能减缓病毒的传播,防范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蔓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家都在努力进行研究,希望成功将病毒消灭:

新冠肺炎感染者在无症状的潜伏期中是否能具有传染力,以及何时能够传染给其他人,是此次疫情的一大焦点。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平均潜伏期为4.9天(95%置信区间,4.4至5.4天),范围为0.8至11.1天(2.5%至97.5%)。在潜伏期,特别是在潜伏期的最后三天,新冠病毒感染者极具传播力。潜伏期可传染密切接触者的特点,可能导致隔离漏洞,需要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遏制疫情。

日本北海道大学感染症疫学教授西浦博带领团队分析中国、泰国和美国等6个国家公布的26宗人传人个案后,预计患者感染病毒的时间比之前想像的还要短。他们推算,有最少一半的患者是被未出现病征的患者传染。

德国研究团队1月30日发表论文,证实病患出现症状以前,病毒就可能传染他人。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福西也表示,毫无疑问,无症状传染正在发生。图为2月27日,北卡罗来纳州的民众戴口罩参加总统大选候选人桑德斯的竞选集会。

德国医疗团队分析当地病例后指出,人们在感染病毒后、未出现病征前就可以传染他人。研究第一作者称:“他们(病人)只是一起工作,一起去公司的食堂。”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辖下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心主任梅索尼耶称,如果某人感染病毒,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筛检结果可能呈现阴性。

痊愈患者会否有复发风险,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指,除非有免疫病,否则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发生,发生这种情况违背病毒学跟免疫学的基本常识。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锺南山认为:“不是说一发现有病毒残余,就认为患者再度感染,当其体内已产生足够量的抗体,一般就不会感染的。”

德国病毒学家皮奇曼认为,病毒是否会如同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抗疫之战在春季来到时的形势就会好转,这一问题严格来说还无法回答,因为人类对这一病毒的认识还不够。图为专家公布的病毒相片。

对于新加坡本地病例的最新研究

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初期病毒量更多

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日前发表一篇论文,题为《新加坡新冠病毒防疫经验:需要全球共同关注和协作的问题》,通过对新加坡目前所有新冠肺炎临床病例观察后,阐述的研究结果。新加坡通过2003年抗击SARS中学到的经验来应对新冠肺炎,专家们发现新冠肺炎与SARS有相似之处:

1、潜伏期相似——患者在发病第一周到第二周时出现肺炎症状;

2、儿童感染少见——新加坡3例年龄分别为6个月、1岁和2岁的患者症状非常轻微。

不过,专家们也发现,新冠肺炎病毒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症状最轻微时,体内病毒含量最高,随后会逐渐减少,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呈正相关,这与SARS的发展规律恰恰相反:

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先出现咳嗽、发烧等轻微症状,之后再恶化至肺炎等,但是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时体内病毒量已显著减少。

病毒量高是否意味着传染性较高?这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确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是病毒基因量,但无法分辨活病毒和死病毒,而只有活病毒才能自我复制并具有传染性。患者的症状并非病毒直接导致的,而是身体对抗病毒时所产生的反应,因此身体产生白血球用力对抗病毒时,就会出现更多症状,如咳嗽、发烧等,而病毒则逐渐减少:

不过民众出现轻微症状时,切勿掉以轻心,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新加坡对于全球疫情的判断

越来越多国家输出病毒,疫情无望在四五月结束

对于疫情的发展趋势,有一种声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像感冒一样,在来到夏天时消退。然而WHO认为病毒会在夏天消失是“奢望”!冠状病毒对不同气候的反应及行为仍属未知。

同时疫情中心已从中国转移至世界其他地区,使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病例增加并向外输出,来自新加坡的传染病专家认为,病毒在四五月间消失的希望恐怕因此破灭。同时新加坡卫生部(MOH)认为接下来的考验在于各国能否有效控制境内疫情,避免跨境传播。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新加坡拥有强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并且能够控制境内情况,但与新加坡有着紧密旅游联系的其他国家,若无法同样成功地控制疫情暴发,病例将持续且频繁地输入新加坡。

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等国的病例都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是因为病患在发病初期、病症轻微时所分泌的病毒反而较多。虽然新加坡的每日确诊病例维持在13人或以下,然而不稳定因素过多病例有可能突然激增,因此须要时刻保持警惕。

疫情来势汹汹

对隔离负面影响宜及早进行心理介入

疫情来势汹汹,街上的陌生人,甚至身边的家人也有机会是带菌者,传播速度令人措手不及。普通民众纷纷做好各种防疫措施,包括大量搜购防疫用品,以及加强清洁消毒。可是除了表面的应对措施外,市民在情绪上的支援是否足够呢?

遭隔离的人士因害怕自己被感染,容易坐立难安;部分市民因担心防疫用品不足,或长期留在家,突然改变生活习惯,也会令人情绪不稳……

对此新加坡的临床心理医师指出,被困在家里的人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出现负面影响,例如焦虑、恐慌和偏执的程度会加剧,思维没有那么清晰。有些人遭隔离后,可能会因为情绪压力而导致身心长期出现症状,例如呼吸道系统疾病、肠胃紊乱、偏头痛,以及身体疼痛等。

在抗疫期间,让隔离者获得清晰、透明的信息有助于管理情绪压力,这也是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的举措。同时新加坡卫生部也建议接受隔离者可以定下一些目标,例如学新技能、写短篇小说,或者阅读书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从可靠的管道获得信息;与家人谈论自己的症状,因为更了解疾病会减少焦虑;通过电话、电邮及社交媒体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用适当的言语安抚孩子;定时吃饭和洗澡,维持日常生活常规;保持积极的态度;回想过去如何面对困境并确保自己能面对现况,以及谨记隔离期不会持续太久。

经常在室内做运动,这有助于治疗压力和抑郁;安排休闲放松的时间,例如练习深呼吸、阅读,以及上网学习新事物以刺激大脑。

如果与家人一起隔离,在计划活动时要考虑各个成员的需要,以及确保每个人可以有独处时间;家人可分组活动,例如父亲在客厅带小孩,妈妈则在卧室带另一名孩子,隔天再交换;一旦出现争执,必须要快速解决;若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一旦出现争执,必须要快速解决;若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关注小南君

带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