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客户端报道 从2011年4月15日开始建设铲下的第一锹土,地处晋中市的山西大学城已经走过10年时间。在完成建设全省教育教学基地的任务后,下一个10年将往何处去?
晋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给出了答案。“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晋中的光荣使命,也是大学城转型蝶变的开始。
山西大学城现有高校11所、22万在校生,云集了山西省顶级的高等学府,是山西最大的高校聚集区。
据统计,11所省属高校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多名教授,22万在校生当中,有1800多名博士、1.6万多名硕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然而,对晋中来说,自2013年首批学校入驻,山西大学城启用时间已过8年,但其丰富的科教资源深藏“闺中”,大学城的经济、文化、创新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晋中职教港举行。
“如果不把大学城的作用发挥好,那我们就错失了重大历史机遇。”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在各种场合多次讲道。反过来,如果充分发挥好大学城的作用,那么对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西智创引领高地、创新高地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吴俊清所讲,未来山西打造“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晋中作为“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争先崛起中发挥作用,靠什么来引领?靠什么来推动?靠什么来长久驱动?充分激活大学城资源,把人才集聚、智慧创新、科教引领作为动力源是必由之路。
激活“智创谷”这个动力源,向创新生态要活力
如何充分挖掘山西大学城这座重要宝藏,把区域内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高校与地方共同发展,一直是晋中市探索的课题。
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实现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发展,环环相扣的政产学研生态闭环,体现的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晋中城市发展、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决心与魄力。
源本造物项目。
66平方公里“智创谷”如何布局?北部龙城大街东延段是“智创谷”的核心地段,东部是晋中职教港,南部是山西综改示范区,西部是太原武宿机场,大西高铁、郑太高铁、太中银铁路从这里穿过,打造临空、临铁经济区,同时中欧班列也从这里出发。中间位置,则是智创大厦,包括榆次老城在内的区域,将成果转化、技术研发和经济联动融为一体,以66平方公里区域为创新引擎,带动晋中全市1.64万平方公里,引领山西15.6万平方公里,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集聚的高地和产学研创示范引领的先行区。
从“城”到“谷”是理念之变,从北部新城的物理拓展扩容,到大学城高校的进驻,再到打造“智创谷”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将物理相加转化为化学反应、理念构想落地为现实行动,实现了理念的蜕变、路径的嬗变、效应的叠变;
从“城”到“谷”是内涵之变,它集成要素、产能、市场、规则,零距离、零障碍、零偏差连接,从而推动生活物态、休闲业态、科创形态,以及产业生态有机统一、无缝融合;
从“城”到“谷”也是能级之变,全面强化科技人才对综改区、农高区的策源功能,同时承接环临空、临铁经济区机遇,聚力提高大学城人才优势的转化度和显示度。
山西“智创谷”对标对表先进经验,学习广州大学城,取经北京中关村,同时借鉴新加坡裕廊创新区、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成功范例,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总体规划,从而推动“智创谷”形成国际品牌标签、国内顶尖创造、山西科创特色的新模式。
通航模拟驾驶项目。
“智创谷”的“智”,意味着大学城是座不可复制的智力富矿,从国内外大学城的成功范例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必须要在集智上求突破。晋中将举全市之力,支持各高校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实验室,布局“智创谷”研究区。今后5年,晋中市全社会研究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集中攻关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新一轮创新贡献晋中力量。
“智创谷”的“创”,就是要把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风向标,把山西“智创谷”的“创”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单一性的“创”向全方位的“创”、高质量的“创”飞跃,从而构筑起创新创造创业耦合的新高地,打造初创、重创、共创集成化的新地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实现校校联合共创,让每一项创造实现高质高效。
“智创谷”的“谷”,是可以聚能聚气、通川造势,把“智”与“创”融为一体,以“谷”集聚智力智慧,激发创新创造。重点要为打造“智”“创”融合之谷聚气造势,有序布局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推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流量产业等新业态发展,发展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强算力基础设施,扩大现代商贸、体育、休闲、大型节庆、文化创意、医疗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
“智创谷”,一头连着大学城一头连着职教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高技能人才支撑。打造“智创谷”,离不开职业教育。
山西动漫创作基地。
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发展高新产业,有些人才可以引进,但大量的、基础性的,比如操作工、技术等级工人,必须依靠本地培养。山西“智创谷”,一头连着大学城,一头连着职教港,可谓强强携手,天作之合。
在“智创谷”规划建设万亩职教港,可以容纳10所职业院校、15万名师生。目前,职教港发展提速,校区建设、设施配套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已经入驻5所职业学校。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职教港的龙头。建设“智创谷”,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智创谷”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关注度和影响力,对招贤纳才、留住人才,吸引大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有所用,扩大就业渠道。为推动产教融合,学校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还拓展校企合作形式,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合作共建新专业、升级老专业、重构课程内容,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培养。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以建成应用型示范高校(本科大学)为牵引,带动职教港各入驻学校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走出一条适应科教催生、产品孵化、成果转化、产业构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实现山西大学城科研创造、智创城科创成果、金科基地孵化产品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发挥出重要作用。
山西通用航空无人机项目。
透过“智创谷”规划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幅宏大的科技创新版图:依托高校、职教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大学专业、科技企业、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科创新高地、经济发展新引擎。英才会聚,必然奠定晋中未来的气质,也必然成为晋中的活力之源。(来源:晋中日报)
(责编:李琳、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