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斌
民国时期新加坡港口
对我而言,新加坡的玩乐、景观并没有特殊的吸引力。当大家在圣淘沙岛游玩时,我独自离队打车回到新加坡岛,去探访抗日英雄林谋盛的墓园。
我选择了华人驾驶的车子。司机看着我出示的地址,皱起了眉头:“你这到底是要去哪啊?”我重复了一遍地图上的地址。奇怪的是,有地址还不行,新加坡司机需要具体地点才能将乘客送达。
但我实在不理解“具体地点”所指何为。司机思索了一番,好像总算想起来了什么,于是开车上路。为了保险起见,路上我再次向司机确认地址是否无误。果然,司机以为我想去海滨公园的林谋盛纪念塔。其实林谋盛墓园并不是那里。
司机抱怨我不说清楚。他用闽南语念念叨叨“林谋盛”好几回,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那我就直接载你到这个地址,至于是不是你要找林谋盛墓,我不作保证。”
新加坡并不大,司机车技之辣又几可与中国出租师傅媲美,一路鸣笛左穿右插,不多久就到了麦里芝蓄水池。蓄水池,应该是水库的意思。这里是新加坡饮用水源,同时还是一个森林公园。进公园路设置了路障,司机表示已经按地址送到这里,让我下车自行寻找具体地点。
林谋盛墓园并不难找,就在麦里芝蓄水池岸边的一处高地。墓园简洁明净,一旁铭牌有林谋盛烈士事迹介绍,大意为:二战期间,英军在马来亚成立“136部队”,执行情报收集、破坏等任务,林谋盛为其中一名著名特工,参与建立马来亚情报网,在1944年被日军俘虏,于狱中死去。
林谋盛将军
墓园简介还是略显短浅。其实,136部队是由特工和电讯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情报队伍。由于英国白人特工不可能在马来亚潜伏工作,因此136部队组建离不开中国政府合作与支持。经国民政府代表吴铁城与英国驻华大使森逊协议,由东南亚联军总部直接指挥的136部队得以建立,其成员主要为来自中国国内以及印度的华籍海员,由英方提供经费、装备组织训练。国民政府任命“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工、同时身为新加坡华侨领袖的林谋盛为“龙组”(华人组)带队长官,全面负责华人队员的行动。
136部队实为情报组织,并非作战部队,其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为军事情报员,一类为电讯员,华人成员由中国国民党海外部派遣,军官全是英国人,由联军总部(实际是英军)直接指挥和控制。
值得玩味的是,中英两国对136部队的投入都暗含着各种心机。彼时的中国国民党,试图藉由此种合作关系,将党务、情报网络扩展到东南亚;而英国政府的目的,无非是借助中方力量为战后大英帝国重回新、马铺路——中英双方在反法西斯的神圣旗号下,暂时联结在一起。
136部队潜入马来亚后不久,其情报网络即遭受日军的致命一击。1944年3月,林谋盛被日军捕获 ,囚禁于霹雳州华都牙惹监狱,遭严刑拷打后死于狱中,享年不过三十五岁。
林谋盛生于福建南安,家境优渥,其父林路是新加坡著名建筑商。但是,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如此险恶的抗日活动当中。他留给妻子的遗嘱,被称为又一份《与妻书》,其中写道:
“我非不知此中之危险,然我既以身许国,负斯重任,必当尽力促使成功。为我之责任及荣誉计,决不容我之徘徊瞻顾。自战争爆发以来,各国人民为祖国而死者,日以数千计,我国倘欲在国际间得一地位,凡属中华儿女均应誓愿为祖国牺牲。”
——我想,林谋盛的牺牲也许不单纯是对“祖国”的赤诚,亦应饱含着为“第二故乡”争自由的夙愿。
国民政府令追赠林谋盛陆军少将衔
二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追赠林谋盛为陆军少将,事迹付国史馆。英军礼葬林谋盛于麦里芝蓄水池旁。新加坡可是连一根香烟都带不过关的国家,这次我只能在墓前斟了半瓶清水,算是致意。
1954年,林谋盛殉难十周年之际,侨界在海滨公园筹资兴建的林谋盛纪念塔落成,英军远东总司令卢文为其揭幕。去过林谋盛的墓园,我决定明天再走一趟林谋盛纪念塔。
我徒步穿街过巷,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成了导航的地标。林谋盛的纪念塔,与其父林路承建的维多利亚纪念堂隔着马路相望。三层八角形的塔身,有中、英、马来、淡米尔等四种文字的碑文,呈现了林谋盛短暂而壮阔的一生。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林谋盛被这个新生的复合族裔国家奉为民族英雄。
我是下午回国的飞机。为了不耽误与大家会合,回程我拦了一部“得士”。司机大爷是第二代华人,祖籍广东潮安,一路上他问我广东的近况、回忆起二十年前回祖籍地旅行的见闻。下车时我发现新加坡元不够,他问我要了等值的人民币,并特意交代说要新一点的。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时空坐标在此弹丸之地纵横交错,百年来亚洲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由此铺陈开来。过客于旅途中的细微之处,常能体会到无声的历史变迁。
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