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在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最新进度时透露,位于该市的76个冬奥项目全部开工,其中赛区绿化等6个项目已经完成。据介绍,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并从多个国家的顶级设计团队中优选,最终形成了“雪如意”“冰玉环”设计方案。
作为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近期接受了薄雾馆time的独家专访,以多重身份下的多维视角,分享由他主持设计的相关项目的情况,以及他对于建筑设计的更多思考。
驾驭多重身份 超能力使然
建筑师这一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讲,其联想神秘而丰富。每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身不由己被他们的杰作包围。但提起张利,建筑师三个字不足够。多重身份让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多面的,而这种多面性背后隐含着驾驭者释放的无形的超能力。除了与一众同路人共同创建简盟工作室并完成诸多作品,张利的日常比任何想象更丰富。
媒体人、主编,领衔《世界建筑》这本老牌杂志;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设计总负责人,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客座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雪城大学/新加坡国立等大学……薄雾馆time在一本厚厚的画册《张利工作汇报》所看到并未罗列详尽的内容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过程中,作为工程规划部副部长、场馆可持续发展陈述人的张利,一场场精彩的纯正英文宣讲,以及对冬奥场馆未来规划的详尽阐述,几乎可以称作“让全世界折服”。
在张利看来,建筑师这一职业特色中本身包含着更广阔的含义,假如建筑师被禁锢在建筑学科里而没有走向他人,那是一种主观的自我封闭,也可能是客观上的缺乏胆识与掌控力。
“我认为建筑师就是要承担这样多重的身份。就像交响乐团,有演奏家,有作曲家,但他们很难变成指挥。建筑包括建筑教学、建筑实践、建造过程中的协调性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抵达他人。因为一直以来,建筑就是建立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的桥梁。我觉得建筑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抵达他人。”
或许,成熟的建筑师就要把自己放在指挥家的位置,并具备足够的见识统揽全局。
不断挑战自我 构建中国建筑新思潮
北京2022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申冬奥已经是过去式,如今冬奥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而张利也早就适应了责无旁贷的冬奥建设新角色。薄雾馆time得知,由他主持的相关设计项目,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着实令人期待。
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北欧两项中心;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无论是依山峦而卧的“雪如意”,还是激活首钢老工业区的“敦煌飞天”,有机会尝试具备自然气候挑战性的、在特殊历史遗存下和谐共生的建筑项目,需要高密度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驾驭,这无疑是一件过瘾的事情。用张利的话说,现在的中国是最好的时代,“很多时候西方建筑师只能说正确的话,而我们有机会在做正确的事。”
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整体规划及冰雪小镇
的确,在建筑界与设计圈喜欢讨论的话题中,最亮眼的常常是“未来看中国”,其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的建筑设计实践机会发生在中国,随之而起的新思潮新观念的构建中,中国建筑师们已经身处责无旁贷的位置。
创造性进行空间干预 改善社区生活
据薄雾馆time在解,张利以及简盟的作品中,并非都是上述这些带有国家形象色彩的“大工程”,比如那个让很多人心动的伫立在海拔4100米处的嘉那嘛呢访客中心。从它充满力量感的粗犷建筑表情中,可以读的到撑起天高云淡的笃定。2010年起,在多个方案不被接受的设计困境中,张利选择潜下心来“从心出发”。
嘉那嘛呢访客中心
震后恢复而成的巨大嘛呢石堆,寄托着各方信徒对信仰的坚守,一切新的看似先进的外来物都无法真正抵达当地人的心灵深处。真的无解吗?此时,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并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显得无比重要。经历了请当地人一起动手堆叠石块、使用当地旧木材、不遗余力保护基地中的一棵树等看似“设计”之外的过程后,最终呈现的建筑空间场景格外别致——天然的亲切与无限的辽阔,加上当地人毫无拘束与其共处的样子,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早就生长在那里。
嘉那嘛呢访客中心
“用中国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空间的干预,实现对社区生活实质性的改善。”
——简盟工作室
此时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见这句话,似乎能够读懂更多。“建筑设计本身是具有挑战性的。每做一个项目都是接触他人,向他人学习的过程。玉树这个项目在藏区,设计者必然要深入了解藏传佛教文化,创造接触当地文化和人的机会。从建筑所处的环境到个体生存方式,与现有经验差异越大,挑战性就越大。”
嘉那嘛呢访客中心
当然最终,这个项目成为了一个桥梁,连接人与人的内心,也连接现在、过去和将来。很显然,在张利看来,嘉那嘛呢访客中心是他职业生涯中非常特别的存在。
保持理性客观 用建筑抵达他人
以《世界建筑》杂志的名义,活跃的国内外建筑师常常聚到一起,其中有一次的阿那亚论坛令薄雾馆time印象极其深刻,那一次的主题是“自每个人,为每个人”。相较那些晦涩的学术交流开场白,这八个字背后是满满的情怀,也透露出令每个人读得懂的人文色彩。
阿那亚启行营地及社区中心
另一场更加细致入微的论坛出现在这一次之后,“我的知觉空间”。很显然,在张利的引导下,来自全球的建筑师以及跨界艺术家、音乐家、美食家都从自己的视角,“平等而愉快地”谈论着建筑。
阿那亚启行营地及社区中心
金昌市文化中心
作为一位见识渊博的建筑师,张利从不回避深聊这些纯粹使用者视角的话题,或许媒体人的身份令他能够始终保持理性、多维与客观。“建筑师缔造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一个条件,而不仅仅是盖了一个房子。”张利说,“建筑是抵达他人的一种方式。被称为建筑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比如具体到我自己,可能有人认为我在理性、秩序方面会更看重一些。理性的思维逻辑在先,形式在后,这是我自己的特点。”
金昌市文化中心
现在很多建筑师过多强调自己,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很多时候刻意留下自己的印记,但其实这样的印记越看不到越好。谈论起网红等形形色色的建筑现象,张利的态度很鲜明:“狂妄源于无知。这种救世主式的狂妄,只存在于70年代英美与建筑相关的教育产业盛行以后,他们把当代艺术对个性的弘扬,当成自己可以无视历史、无视他人的合法的来源。我个人是非常反对的。历史上之所以这个行业存在了几千年,之所以让这个职业值得人尊敬,不是因为你傲慢,不是因为你做神,而是因为你做人。”
宁波和丰创意广场
全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主展馆
2019延庆世园会园艺小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地区馆及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
南锣鼓巷游客到访中心及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