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两次打败“灌篮高手”的中国男篮,曾经有多厉害?

距2019年世界杯对阵尼日利亚后,时隔810天,中国男子篮球队再次站在了国际赛场,与近邻日本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打一场“背靠背”的比赛。稍微关注过中国男篮的人都依稀记得世界杯时,中国男篮所面临的困境。


来源/未来网燃新闻视频


时光倒回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集结了CBA各个队伍的精英,并由红、蓝两支国家队中更为胜出的李楠指导挂帅出征。身处主场家门,中国队与科特迪瓦、波兰和委内瑞拉被分在同一小组。因为在对阵波兰时最后几分钟的接连致命失误,葬送了比赛的大好局面,致使中国队最终饮恨世界杯比赛,而更意味着痛失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


2019世界杯上曾经失误不断的中国男篮。来源/网络


这是中国队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首次无缘奥运会的赛场。赛后,从教练到球员都饱受质疑,更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一分”“波兰人”“综艺”这些标签被贴在角色球员的身上。面对质疑,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只能默默地回到训练场,开始更为严格的训练。


2019-2020的CBA联赛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进入到2.0版本,新赛季CBA的宣言也定为——敢梦敢当。中国男篮从来不缺少梦想的激励、血性的加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可以接过中国男篮昔日的辉煌战绩。


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杯预选赛,既是中国队角色球员的成长与蜕变,更是中国队厉兵秣马后雄心勃勃的正名之战。两场比赛,中国队全程压制“灌篮高手”队,以两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结局。


近日篮球比赛。来源/央视


其实,如果了解中国男篮的历史,我们会知道,刚刚打败“灌篮高手”的中国男篮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自强不息、热血奋战的精神紧密相连了。


风雨飘摇篮球路

叱咤风云初际会


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国篮球的创立和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沉浮深切地交织一体。


中国男篮组建于1917年,于1936年加入国际篮球联合会,并受邀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男篮比赛。


1936年的欧洲,战云密布。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党已经牢牢掌握德国政权,甚至偷偷为战争上紧发条。另一端,日本不断向中国华北陈兵,狼贪犬饿地急于寻觅借口,挑起对华新一轮的战争,犯阙搅攘。


内忧外困之中,国民政府派出以董守义为主帅,以牟作云为核心的男篮队伍。窘困于国力羸弱,承受不起高昂机票费用的中国男篮只得乘坐意大利邮轮“康梯罗梭”号的三等舱从上海起航。不习惯海上航行中国队球员出现了严重的晕船反应,呕吐过后更是无意进食。轮船经过新加坡、印度、埃及,于意大利靠岸,中国队再转乘坐火车来到柏林。


董守义,中国篮球之父。来源/网络


风尘苦旅、跋山涉水,中国男篮代表团历经17天才抵达德国柏林。碍于舟车劳顿以及严重晕船,牟作云比起上海出发前已经掉重近20斤,主教练董守义也罹病不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随行官员们均都享受着头等舱的VIP待遇,全然没有旅途的艰辛和乏力。


中国队的第一个对手正是早已到达柏林、以逸待劳的日本队。国仇家恨浓缩在一起,中国队在身体极为不适的情况下,带着伤病和疲劳坚持出战。


虽然在之前的远东比赛中,中国队屡次战胜过日本队,但饱受身体状态困扰的中国队最终惜败于日本。2006年,牟作云在接受采访时,面对70年前的这场比赛仍然耿耿于怀、忿忿不甘:“那是一场不该输的比赛,我们完全能够战胜日本队,那种压抑的心情至今仍难以忘记。旧中国对体育并不重视,他们只是把运动员派出去装装门面而已。”


惜败给日本后,中国队做了短暂的恢复与调整,大胜法国队。在接下来的排位赛中,中国男篮分别不敌秘鲁和巴西,最终以一胜三负的成绩结束了首次奥运会之旅。


1936年篮球比赛相关报道。图为1936年9月8日《字林西报》截图。来源/《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奥委会着手恢复战时停办的奥运会赛事。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国民政府派出以“托塔李天王”李震中为队长的男篮队伍。抗战胜利后,在国际赛场上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体育人热忱的愿望。在此感召下,一些在东南亚从事篮球运动的爱国华侨陆续回国加入国家队,他们希望以此来彰显中国篮球的气魄。


李震中,“托塔李天王”。来源/网络


中国队前后共吸纳了4位归国华侨,司职中锋的菲律宾华侨于进和蔡文华,同样司职中锋的马来亚华侨黄天锡,以及菲律宾华侨前锋李世侨。然而,这支临时组建的国家队不仅缺乏有效训练的基础条件,甚至连前往伦敦参赛的差旅费都没有保障。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在途经香港、新加坡时,通过举办表演赛和友谊赛筹集参加奥运会所需的费用。所获得的收入也只能是在节俭度日的前提下,勉强维持男篮队伍奥运会的用度。一路艰辛的漂洋过海,男篮队伍来到伦敦,他们将在小组赛分别对阵智利、比利时、韩国、菲律宾、伊拉克。


小组赛前四轮,中国队取得两胜两负的成绩,与同组其他球队的战绩相同。中国队意识到,依据奥运会篮球晋级规则,中国必须在最后一场对阵伊拉克的小组赛中赢得对方80分以上才可顺利晋级。中国男篮破釜沉舟,攻守两端大开大合,最终以125:25的比分战胜了伊拉克,100分的分差创造了迄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最大分差记录,同时,125分的得分也创造了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最高得分记录。


然而,就在男篮组准备庆祝自己小组出线之际,风云骤变。原来中国的教练组由于缺乏大赛的经验和专业团队,并没有完全理解奥运会的篮球规则。伊拉克在小组赛中五战全负,依据规则所有比赛都告负的球队,得分不予计算。就这样,中国队虽在小组赛最后一战打出了满分成绩,但饮恨止步于晋级赛。在随后的排位赛中,中国挑落瑞士,大胜东道主英国队,但不敌强旅意大利队,以两胜一负的成绩最终在23个参赛队伍中排名18位。


在球队经费极其有限、队员缺乏专业训练和专业团队配给匮乏的窘境下,男篮却是那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唯一取得过胜利的项目。


正在中国篮球准备积蓄力量再战国际赛场之际,世界国际格局和中国国内局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几经重巅傲亚洲

攀援论剑黄金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体育事业进入到全新阶段。然而,在两极格局的对峙下,中国男篮并没有机会参加国际篮联正式的赛事,只能游弋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比赛。


1971年,中美之间的“乒乓小球推动了大球”,中美关系破冰与缓和。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各项体育运动重新走向世界的舞台,进而为中国在世界高水平的联赛中展示中国力量和速度提供了契机。1974年,国际篮球联合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员资格,中国男篮不仅要重新走向世界篮联的赛场,更要走向世界高水平篮球的中心。


1971年,中美乒乓球比赛,“乒乓小球推动了大球”。来源/网络


1975年,中国男篮首次获得亚锦赛的参赛资格。从预赛到决赛,中国队以九连胜的不败战绩问鼎泰国曼谷第八届亚锦赛的冠军。执掌这支国家队的主帅正是有着中国篮球教父之称的钱澄海。


钱澄海,有中国篮球教父之称。来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CBA联赛最佳教练的“澄海”杯正是以其命名,来纪念他对中国篮球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在钱澄海的带领下,中国男篮先后获1977年马来西亚吉隆坡第九届、1979年日本名古屋第十届、1981年印度加尔各答第十一届和1983年中国香港第十二届亚洲篮球锦标赛冠军,创造了亚锦赛五连冠的辉煌战绩。甚至分别在1978年第八届曼谷亚运会和1986年第十届汉城亚运会上获得男子篮球的冠军。这一时期的中国男篮在亚洲拥有绝对的王者风范。


亚锦赛五连冠背后的很多比赛是值得回味的。1977年吉隆坡亚锦赛上,中国队与伊拉克、泰国、新加坡和巴林同被分在A组。小组赛上,中国男篮四战皆胜,共净胜对手239分,这也创下了中国男篮在亚锦赛小组赛上最大净胜分。而在日本名古屋第十届亚锦赛的决赛阶段对阵东道主日本队时,中国队遭到裁判明显针对,即使中国队教练和队员表达严重的抗议,但全队前后共8人被罚出场。战至最后,赛场上只有4名中国队队员。在日本巨大主场优势之下,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之下,中国最终仍以2分险胜日本队。


1984年,中国男篮时隔36年重返奥运会赛场,这是新中国男篮首次参加奥运会。男篮运动员王立彬更是成为中国重返奥运会赛场的首位旗手。中国男篮同美国队、法国队、加拿大队、西班牙队、乌拉圭队分在一组。小组赛中,中国男篮取得1胜4负的成绩,小组排名第5未能出线。在排位赛中,李亚光和王立彬二人合砍44分,以76:73险胜埃及,最终获得第十名。但是经此一役,中国队得以和世界顶尖强队美国、西班牙交手,汲取了比赛的经验。


第23届奥运会旗手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篮球运动员王立彬。来源/网络


两山之间必有一伏,两波之间必有一谷。中国的连胜也引来了各国对手的研究与克制。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男篮,是中韩对峙篮坛的时代。


1985年开始,中国队的成绩开始短暂下滑,1985年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亚锦赛更是无缘奖牌,终止了“五连冠”。已然到退休年龄的钱澄海教练重掌国家队,其改变中国队之前依赖内线的战术,开始以外线为主。经过钱澄海教练的重新调整和规划,中国男篮在1986年8月的世界锦标赛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


对中国队意义更大的,是在9月举办的汉城亚运会,中国男篮迫切希望可以在韩国的主场—雪世锦赛惜败韩国的前耻。


赛前,韩国队对中国队进行了全面的战术分析和针对布防。两支球队攻城略地,会师决赛。比赛一开始,中国队凭借李亚光的出色表现一直压制韩国队,半场领先对手7分。而下半场后,韩国队凭借主场优势和一些“争议判罚”迅速追分,甚至在比赛还有6分钟时一度反超中国队11分。


此时,钱澄海教练换上张勇军。张勇军不负所托,连续4记三分球,将分差缩小迫近。而后中国队连续在内线寻找到机会,最终以3分反败为胜,夺得汉城亚运会男篮的金牌。这届亚运会比赛,中国的总金牌数比韩国的金牌数多了一枚,中国男篮这枚金牌尤为珍贵。


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男篮逆转韩国。来源/《篮球公园》


1987年泰国曼谷亚锦赛,中国队成功入围决赛,决赛对手又是韩国队。决赛开局,中国队以12-2的进攻占据优势,并且掌控比赛节奏,上半场结束时更以42:36领先。下半场,韩国队不仅扳平比分甚至反超三分。危急时刻,宫鲁鸣在距离比赛结束还剩40秒时三分投中。在裁判明显偏袒后,韩国队上篮不中,双方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中,中国队再也没有给韩国队机会,最终以86:79取得胜利,成功从韩国人手中夺回亚锦赛冠军。此役后,中国男篮主帅钱澄海光荣隐退。


在1989年北京亚锦赛、1995年韩国汉城亚锦赛,中国男篮屡次战胜韩国队。至此,中国男篮以傲人的成绩雄霸亚洲,更迎“94黄金一代”。


“94黄金一代”注定是闪耀在中国篮球历史上的一页。如今这些人的名字依旧闪耀在中国篮坛。如“战神”刘玉栋(CBA联赛最有价值球员“MVP”奖杯就是以“战神杯”为名)、“中国乔丹”胡卫东,“虎王”孙军,巩晓彬、吴庆龙、张劲松、吴乃群、阿的江、郑武等,教练更是蒋兴权和宫鲁鸣指导。


“94黄金一代”。来源/网络


1994年的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与美国、西班牙、巴西被分到死亡小组。面对实力异常强大的美国“梦之队”,中国队虽然以132:77输掉了比赛,但全体中国男篮队员并没有畏首畏尾,反而亮出了拼搏精神。巴西是当时南美最强球队之一,在赛前一周的热身赛中,中国男篮输给巴西队49分。可是风云突变,在世锦赛阶段,胡卫东在加时赛独得10分,战胜巴西,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玉栋反击上篮得手。来源/网络

刘玉栋干拔中投得手。来源/网络


就实力而言,西班牙是在世界篮坛仅次于美国的强队,但在对阵西班牙时,在上半场落后16分的情况下,中国完成惊天大逆转。比赛最后3分钟,中国队只领先1分,而中国队因为犯规陷入到用人荒。暂停期间,蒋兴权指导说出了那句热血沸腾的——“立功了算你们的,错了算我的”来激励球员们敢打敢拼、放手一搏。蒋指导的话稳定住男篮的军心,反观西班牙却先乱了阵脚。


蒋兴权鼓舞队员“立功了算你们的,错了算我的”。来源/网络


此役造就了中国男篮史上经典的一次逆转。战胜了强大的西班牙队后,中国队以两胜一负的成绩,首次进入世界大赛八强。


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由宫鲁鸣挂帅,中国男篮再次起锚出征。此时,中国的内线更迎来了巴特尔和王治郅。中国男篮与安哥拉、克罗地亚、美国、立陶宛、阿根廷在同一小组中。美国、克罗地亚与立陶宛分别是上届奥运会的冠亚季军,而阿根廷则是南美的强悍球队。首场比赛,中国队以70:67逆转取胜安哥拉,赢下开门红。第二场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中国队策略地保存体力,准备下一场的硬战对手阿根廷。中国队的策略收到奇效,虽然败于克罗地亚,但在关键战上力克阿根廷。对阵立陶宛和美国中,限于实力的差距,中国队没有取得胜利,但依旧成功晋级八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王治郅大放异彩,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送给了海军罗宾逊一记“火锅大帽”。几场比赛下来王治郅得到全队第二高的分数,更是中国逆转取胜安哥拉的擎天白玉柱。


王治郅在亚特兰奥运会赛场上单臂血帽。来源/网络


如今,“94黄金一代”的球员大都耕耘在中国篮球的一线,继续为中国篮球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姚”旗呐喊筑长城

敢与天公斗法堑


随着”94黄金一代”退役和淡出一线,中国男篮的亚洲宿敌韩国队成长得很快,分别在沙特利雅得第19届亚锦赛和2002年釜山亚运会决赛中战胜中国队。于此之际,中国队迎来了篮球史上另一位重要人物——姚明。


姚明打篮球。来源/网络


为了弥补釜山亚运会的遗憾,中国队希冀在2003年的哈尔滨亚锦赛问鼎冠军。中韩两队再度于决赛现场相遇。中国队一度领先,但韩国队在第四节还剩5分多钟打出一波进攻高潮,将分差迫近一分。关键时刻,蒋兴权指导在暂停后派上老将范斌。范斌凭借丰富的大赛经验,注重进攻效率,连续得分。随即李楠又命中三分,中国队再次将比分拉大。最终中国男篮没有给韩国队翻盘的机会,以106:96胜出,报了釜山亚运会的一箭之仇,更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参赛权。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中国队以67:66险胜世锦赛卫冕冠军塞黑队。杜锋最后时刻超级稳定的罚球帮助中国队收获了胜利,中国男篮历史上第二次挺进奥运会八强。此役中,姚明砍下27分13篮板的两双数据,可谓是中国内线长城中拱柱。


这一时期的经典之战,还有2006年世锦赛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的比赛。小组赛最后一场,中国队和斯洛文尼亚在比赛中强强相遇,中国队只有击败对手才可以小组赛出线。斯洛文尼亚是2005年欧锦赛的第六名。在比赛第三节结束前,中国队仅仅落后2分,在比赛结束前31秒,依靠姚明和刘炜的默契配合,两队的比分带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比赛结束前6秒,由斯洛文尼亚内线球员斯洛卡勾手得分,中国队再次陷入绝境。


篮球比赛最大的魅力在于不可能中创造奇迹。比赛时间仅有6秒,而没有暂停次数的中国队没有机会布置战术,只能从后场底线发球。此时,本场比赛手感冰冷未进一球的王仕鹏,接到球直杀前场,面对斯洛文尼亚三名球员的围捕,在三分线外果断出手,篮球应声入网。


就在那一刹,终场哨声响起,中国队一分绝杀斯洛文尼亚,昂首闯进世界杯的十六强。


2006年世锦赛,中国队一分绝杀斯洛文尼亚。来源/网络


这场比赛,不仅是中国男篮的传奇时刻,更堪称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之战。


2008年,奥运会来到北京。当时,男篮被称为中国男篮历史最强阵容,坐拥四位NBA球员——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和孙悦,在其他位置更有朱芳雨、王仕鹏、刘炜、陈江华等悍将。然而,中国队小组赛的对手分别是美国、西班牙、安哥拉、德国和希腊。同组的西班牙是世锦赛冠军,美国更是集结了最优秀的球星,其中包括科比、詹姆斯、基德、韦德、保罗、安东尼等组成“梦八队”。德国队一直是中国队的苦主,四年五次与其交手,都未尝胜利。


身处死亡之组,中国男篮并没有畏惧,反而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在五棵松体育馆山呼海啸地声浪中,中国队迎来小组赛的第一个对手——美国“梦八队”。比赛的第一节,中国队打出了超强的气势,在与美国队对抗中不落下风。然而,限于实力的悬殊,中国队不敌美国队。虽然输掉了比赛,但中国男篮的队员依旧可圈可点,甚至不乏高光时刻。19岁的陈江华背后运球加速过掉科比,突破拿下了两分;易建联摘下前场篮板,隔扣安东尼;孙悦大帽霍华德上篮,这样精彩的表现瞬间沸腾了整个赛场。


北京奥运中国男篮对阵美国队。来源/网络


在面对西班牙的比赛更是荡气回肠,第一节,中国队一度领先西班牙14分。凭借着最后时刻双方战成72平,进入加时赛。加时赛阶段,中国队体力严重下滑,攻守两端都出现较大的问题,最终遗憾告负。王仕鹏曾经回忆,在他的球员生涯中,他记忆最深的就是对阵这场比赛,当时都杀红了眼,不想赢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场比赛虽然输了,却输得精彩,也挺悲壮。


北京奥运会中的中国对西班牙。来源/网络



后“姚”知马力


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落幕,姚明也渐渐退出篮球赛场,并于2011年完成了退役,中国篮球进入到“后姚明时代”。缺少了姚明,中国男篮的实力出现了下滑。


2009年,志在重新拿回亚锦赛冠军的中国男篮遭到滑铁卢,在天津男篮亚锦赛决赛中不敌伊朗队痛失冠军。这场比赛还创下了4项耻辱纪录:单节最低得分(首节10分)、半场最低得分(半场25分)、亚锦赛最大输球分差(18分)以及第一次在中国主场丢失冠军。


2011年亚锦赛上,易建联以25分16篮板的成绩帮助中国队险胜约旦队,时隔6年重新夺得亚锦赛的冠军。但是,中国男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未尝一场胜利;在2013年的亚锦赛,中国男篮相继输给韩国队、伊朗队和中国台北队,创下自1975年以来征战亚锦赛史上最差战绩,同时无缘直通2014年西班牙世界杯的资格。


2014年,94黄金一代的名帅宫鲁鸣重新执掌教鞭,决心带领中国男篮走出困境。事与愿违,之后的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以五胜两负的成绩位列第五名,是中国男篮亚运会40年来历史最差成绩。宫帅并没有因为失利就此放弃自己重建中国男篮的蓝图,篮协也给予宫鲁鸣指导充分的信任。


94黄金一代的名帅宫鲁鸣。来源/视频截图


从质疑中成长,在困境中重生。中国男篮把雄心壮志瞄定在2015年长沙第28届的亚锦赛上。在家门口获得亚锦赛冠军,不仅为中国篮球注入一针强心剂,重树中国男篮长久以来的核心地位,更可以拿到直通里约奥运会的门票。在小组赛的焦点战上,中国队迎来了宿敌韩国队。比起中国队,韩国队在亚洲球队的排名要好于中国队。韩国队显然针对中国队的特点做出了特殊部署,中国一路被打压。比赛最后关键时刻,郭艾伦助攻周琦,周琦大力双手暴扣——72:71,中国队终于反超比分,完成了20分的惊天大逆转。终场哨声吹响,全场球迷齐声高歌《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声响彻整个篮球场馆,让人热血流淌。


中国队此后高歌猛进,连克亚洲强队伊朗和菲律宾,如愿地拿下了2015年长沙亚锦赛冠军,直通里约奥运会。郭艾伦、周琦和易建联入选最佳阵容。易建联更以11分15板荣膺本届亚锦赛的MVP。


长沙亚锦赛易建联扣球。来源/网络


回到如今,中国男篮虽取得了世界杯预选赛的两场胜利,但后面还有更多的比赛需要男篮攻坚破釜。


中国男篮从1917年创队到如今,历经105载。他从风雨飘摇的年代走来,历经沧桑却也荣典辉煌。中国男篮一定敢梦更好的成绩,涛浪淘尽续写荣光;一定敢当更强的时代之责,薪火更替浩浩汤汤。


一代又一代的篮球人,心里都住着一位“灌篮高手”,塑成中国队的模样


参考资料:

1. 高原:《“体育大使” 牟作云》,《今日中国》(中文版)2002年第5期。

2. 王臣:《64年梦回伦敦》,《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30期。

3. 杜成林:《李震中的篮球生涯及其对我国篮球运动的贡献》,《兰台世界》2014年第34期。

4. 孙桦:《钱澄海生平介绍》,《篮球》 2008年第6期。

5. 本刊编辑部:《中国篮球奥运征战史》,《篮球》2008年第8期。

6. 本刊编辑部:《中国男篮历届奥运会战绩》,《篮球》2008年第8期。

7. 《中国男篮奥运会回顾之1984》,《当代体育》2008年5月7日。

8. 《中国男篮奥运会回顾之1996;黄金年代》,《当代体育》2008年8月7日。

9. 梁希仪:《华夏篮球》,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10. 《194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创奇迹:125-25战胜伊拉克》,扬子体育报《篮霸周刊》2008年7月8日。

11. 《篮球公园· 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男篮逆转韩国》,CCTV5 ,2017年10月06日。

12. 《篮球公园· 里约倒计时:向“黄金”一代致敬》,CCTV5 ,2016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