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岳阳“非遗”闯世界

口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策划 欧梁 采写 黄 梅

上世纪90年代,在南湖举办国际龙舟节,岳阳龙舟因速度快、质量好,第一次走出国门远销日本;

2014年8月,土库曼斯坦阿瓦扎国际艺术节,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上演《拦马》、《天官赐福》等节目,13个不同国家的演职员纷纷伸出大拇指,高呼“China”功夫;

2018年11月,上海、深圳港口,熙熙攘攘的码头上,一面面制作精美的岳州扇静静地躺在硕大的出口集装箱内,即将运往韩国、西班牙、美国等20多个国家;

……

岳阳,一座有着250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蕴含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组数据显示,全市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646项,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7项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位居全省前列。

岳州扇、龙舟制作技艺、长乐抬阁故事会、巴陵戏,是岳阳响当当的非遗文化品牌,它们正昂首阔步,漂洋过海,涌向世界各地,散发着神奇的魅力。

岳州扇:搭载互联网平台畅销全球

岳州扇与杭州扇、苏州扇齐名,被誉为我国“三大名扇”。在岳阳县,年近六旬的刘望龙制作岳州扇已45年了。前年,他被列入岳州扇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岳州扇第一次走出国门,出口东南亚,享誉国内外。

刘望龙经营的湖南芭蕉扇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岳阳县芭蕉扇厂,一个有着60多年的“老字号”企业。文化水平不高的他深谙市场规律和需求,大胆地对传统岳州扇进行创新,融合了西班牙、日本等国外制扇技艺,岳州扇从单一的实用性,扩大到礼品、广告旅游、舞蹈扇等,功能多样;品种也更为繁多,羽毛扇、绢扇、骨扇、宫扇、帽扇等,多达200多个。

30多年来,岳州扇一直是中国扇业的翘楚。现如今,刘望龙的公司有4名员工通过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等电子平台,拓展国际市场。目前该厂拥有4个著名商标、2个国际商标,一年出口外贸1100多万美元,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

发展电子商务,又不局限于电子商务,是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手工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刘望龙说:“多条腿走路,既不能放弃网销,又要做零售、做礼品、做批发、做代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龙舟制造:上世纪90年代首次走出国门

汨罗是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美誉。每年这里举行的国际龙舟节,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年已六旬的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是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

以前造龙舟没有统一标准,都是根据制造者多年的经验设计制造。为了发展龙舟制作工艺,许桂生到沿海进行深造学习,经过10年的钻研, 1988开始生产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赛专用龙舟,走在行业的前列。

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岳阳龙舟就走出了国门。“当时在南湖举办国际龙舟节,我被聘请为龙舟制作总工程师,比赛用的龙舟比之前民间龙舟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受到了国外专业人士的好评,一位日本商人通过市龙舟办,购买 4条赛事龙舟回国了。”

由于起步早,技艺娴熟,2004年许桂生率先成立汨罗第一家龙舟生产厂,现在他的龙舟制造厂年产量达200多艘,销往北京、内蒙、云南等国内各地区,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成为2009年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及历届汨罗江国际龙舟赛专用龙舟。他研发的龙舟制造技术申请多项国家专利,被誉为“造舟大师”。2010年,他应韩国政府邀请,参加江陵端午祭祀活动,现场演示了龙舟制作过程中的仪式。

“目前我们正与国内一家外贸公司联系,准备扩大销售渠道。”如今,许桂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龙舟走向世界,传播中国龙舟文化。

长乐抬阁故事会:高跷和高彩故事最受国外友人欢迎

长乐抬阁故事会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是一种将表演、彩绘等融为一体的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行为艺术,2008年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第二届抬阁故事文化节暨汨罗市长乐镇第六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长乐镇举行,上下市街故事会进行了大规模故事巡游、比拼,共展演200多台故事、100多副高跷,观看群众达20多万人次,给古镇带来经济收入近千万元,使国家非遗名片炫跃出夺目绚丽光彩,坚定了长乐人的文化自信。

“故事会流传了1000多年,外国人也十分感兴趣,每年春节有不少外国游客到镇上来观看我们的表演。”传承人陈范兴介绍,有一位日本摄影爱好者连续三年到来古镇上调研,回去将照片制成贺年卡,大力宣扬长乐故事会,让他们十分感动和骄傲。

1998年,陈范兴带领100多人来到北京参加,当4米的高跷一出现,惊艳了全场,而俄罗斯表演队踩着1米的高跷,外国朋友见状,直呼“中国人了不起!”

“高跷和高彩故事比较震撼人,最受外国朋友们的欢迎。”陈范兴告诉记者,2016年马来西亚政府邀请长乐故事会去表演,但因4米多高的高跷在机场无法进行托运,导致出演被迫取消,十分遗憾。

“我们目前正在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希望长乐故事会能走出国门,让更多国外友人看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长乐故事。”同时,他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多对外推介,争取到更多的出国机会一展风采。

巴陵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巴陵戏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承载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也是岳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我市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2014年8月,应土库曼斯坦文化部的邀请,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一行24人,赴土库曼斯坦参加阿瓦扎国际音乐和民俗文化艺术节,上演《拦马》、《天官赐福》等节目,13个不同国家的演职员纷纷伸出大拇指,高呼“China”功夫。

2016年7月26日,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又携新剧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夏季中国文化节”等活动,再次走出国门,把岳阳传统戏曲带到国际舞台上,进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看到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岳阳艺术这么喜欢,由衷地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作为岳阳人而骄傲。”

“两次出国对外文化交流了解了国外艺术的动态和走向,大大提振了从艺人员的信心,开阔了眼界,在交流和互补中发现差异,非常有意义。”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院长魏传宝介绍说,因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熟悉,很多戏曲的选段只有10来分钟,导致他们不是看得太懂,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武戏,未来我们会尝试综合性的表演,让舞台元素更加丰富,满足外国友人的文化需求。

“现在岳阳是东盟十一国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单位,我们已参加了两届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会议,积极地与国际文化进行交流,相信未来一定有更为频繁和有效的交流。”魏院长说,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经费,只要经费充足,随时可以出访,让岳阳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

记者手记:品牌效应,彰显品质文化。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路的原动力。

文化自信是巴陵儿女走出国门的底气,让岳阳“非遗”之花开遍世界也是很多传承人的“中国梦”。近年来,我市在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基础下,非遗活起来、火了起来,搭载互联网平台,做岳阳文化品牌的领跑者,在世界各国的文化海洋里扬帆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