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德国到底给了日本多少黑科技?给它火箭喷气战斗机也没造出来

纳粹德国到底给了日本多少黑科技?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在1940年结成了“邪恶轴心”,妄图共同瓜分世界。1942年1月,德意日又达成了更加具体的军事协议,规定了三国的作战范围和任务,以及在经济、军事、经济和技术情报方面的“合作意向”。但日本与德意之间在地理上相隔遥远,相互之间如何往来交流就成了大问题。在苏德尚未开战时,日本一般通过苏联直接前往德国,在苏德开战后,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德意日“会师中东(印度)”的“战略规划”

不可谓不“宏大”,但他们被分隔

欧亚大陆两端,交流配合是个难题

行不通的空中航线

开辟空中通道就被轴心三国提上了日程,这项“艰巨任务”最终由远航经验丰富的意大利空军实施。1942年6月29日凌晨05:30,由穆斯塔克利中校驾驶的SM.75GA型飞机携带了大量外交和作战文件从罗马起飞,在德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降落加油后再次起飞,穿越苏联领空飞行了6000公里,在惊险地躲过了苏军的防空炮火和战斗机拦截后,这架几乎燃油耗尽的飞机在7月1日15:30降落日军控制下的包头机场。在此涂装上日本标识后,于次日飞抵东京,7月16日开始按原路返航,7月20日降落在德军控制下的敖德萨机场——在二战中“主要负责搞笑”的意大利人竟然圆满完成了这一远航“壮举”。



▲意大利灰机“远征”日本,虽说成功却也失败

因为这条航线仅此一个“航班”就结束了

这条空中通道虽然被证明是可以使用的,但确实危险并且效率低,因此日本并没有对这个航线产生兴趣,对意大利机组也只是好吃吃喝地招待一通就算了。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二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德意和日本之间不仅空中和陆地渠道不再能走得通,同盟国的封锁也导致海上通道的断绝。在这种情况下,德日两国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潜艇——虽然有距离远时间长的缺点,但能在盟军眼皮底下搞跨洲运输,除了隐蔽性强的潜艇外,也别无他法了。

走海底的“柳输送”

从德国到日本的“进口”运输被日本称之为“柳输送”,“出口”则称为“反柳输送”。通过这个行动,德日得以实现“互通有无”——德国得到了日本提供的橡胶和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日本则从德国获得了各种先进技术和实物。而日本从德国得到东西之一,就是潜艇本身。二战中日本共“进口”8艘潜艇,其中德国6艘,意大利2艘,其中两艘是通过向德国输送各类战略物资来交换而获得;其余六艘是在德意两国投降后,他们在东南亚的潜舰被日本所俘获而得。



▲已经在吴港换上了日本涂装的吕-500

1943年5月10日,德国海军IXC型U-511号潜艇离开法国洛里昂港,驶往日本控制的马来西亚港口槟榔屿。这艘潜艇所载的货物有水银、铅、铝、光学玻璃、奔驰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Me-163飞机的全套图纸,还有9名乘客——轴心国三方委员会日本代表纳村直邦海军中将、日本陆军医疗局杉田支少佐、德国驻汪伪政权“大使”沃曼、潜艇技术人员等。U-511于7月5日到达槟榔屿,8月7日抵达日本吴港后被更名为吕-500(RO-500)并加入日本海军。

那么德国艇员怎么回去呢?其实不用回去了,他们搭乘意大利货船“奥索尔诺”号又回到槟榔屿,成为该基地德国潜艇的后备艇员和修理、维护人员。大家可以数一下U-511这一趟带了多少任务——距离远,风险高,跑一趟不容易,只好来一次就尽量多办点事。德国宣传机构将U-511描述为希特勒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但实际上是作为日本提供的橡胶和鱼雷部件等物资的“报酬”。不过日本对这个“报酬”的评价不高——水下航速低、柴油机可靠性差、通风制冷设备不佳、续航力低……。这艘潜艇事实上也没有再取得战果,其结局是1946年4月30日被美军凿沉在舞鹤湾——日本人做了一笔不大划算的买卖。



▲伊-30运送的E14YI水上飞机,德国得到这架小飞机

并没有什么卵用,更多的是“精诚团结”的象征意义

U-511远航日本并不是德日间的第一次潜艇往来——早在1942年4月11日,日本就派出了远藤信夫中佐指挥的伊-30潜艇,搭载着3300磅云母、1542磅虫漆、九一式航空鱼雷图纸和一架E14YI水上飞机等物资,从吴港出发,经东南亚和南非前往德国占领下的法国。4月20日到达马来西亚槟榔屿,补给后前往东非海域,在马达加斯加还击伤了一艘英国战列舰,击沉了一艘英国油船。在好望角附近还曾被南非的巡逻机发现,好在艇员训练有素,迅速下潜后成功逃脱。在出发了三个多月,绕过了半个地球后,伊-30于8月5日抵达法国洛里昂港,成为“柳输送”中第一艘完成任务的日本潜艇。



▲伊-30属日本イ15型潜艇,水下排水量可达3600吨

补给一次可航行上万海里,是二战中数的着的大型远

洋潜艇,用来搞“柳输送”再合适不过了

纳粹德国对伊-30的到来非常高兴,雷德尔元帅和邓尼茨上将都亲往迎接,远藤信夫还被授了铁十字勋章。8月22日,伊-30潜艇返航,所载货物包括一套完整的防空雷达图纸、黄金、弹药和卡尔·蔡司光学仪器,以及价值1亿日元的工业钻石和50部“恩尼格码”密码机,还有一名乘客——在德国学习雷达技术的铃木亲六海军技术员。伊-30于10月13日抵达新加坡,但返回吴港基地时,因触碰了水雷而沉没,雷达图纸被海水浸泡,全部损毁,“恩尼格码”也没剩下几个,这笔生意日本人又亏了。



▲伊-8在 8月20日与U-161在亚速尔群岛以南海

域会合后前往布雷斯特港,这艘潜艇的奇葩之处

是甲板上的140mm的火炮

1943年6月1日,排水量达3600吨的伊-8远洋潜艇(巡潜Ⅲ型)从吴港出发前往德国,所载的货物有氧气鱼雷和发射装置、最新水上侦察机和热带作物产品,此外还有搭载有赴德国接收潜艇的一队艇员。伊-8在中途与前来接应的德国潜艇会合后,于8月31日抵达法国布雷斯特港。


装载了大量德军技术装备和光学器材后,于10月5日返航,12月21日返回吴港。伊-8也是在“柳输送”中唯一安全往返的潜艇。但是搭乘伊-8前去接收潜艇的艇员却运气不好——他们所接收的U-1224潜艇在返回日本途中于1944年5月13日被美军驱逐舰击沉,也就是说日本实际上只从德国获得了U-511一艘潜艇。


比较有意思的是,伊-8还顺便捎带回了德国FLAK38四联装20毫米高炮和SK-C/30型83倍口径37毫米双联装高炮。在布雷斯特港停留期间,德国将这两种火炮安装在了伊-8的甲板上,等于是这艘潜艇扛着三种火炮远涉重洋回到了日本。这两种高炮是二战中德军的常见装备,论其性能也只能说是尚可,跟日本运来的水上飞机一样,实际上没有什么卵用,只是起个“表态”作用。

德日交流的“成果”——日本的“262”

但要说“德日交流”一点成果都没有也不对——通过“柳输送”,日本还是获得过不少第三帝国的黑科技,倘若日本能把这些先进技术率先开发出来,战争至少还得再多打上几年,这是一个让人想想也感觉有点后怕的事情。



▲Ki-162和He-162A几乎完全一样,其机身下多

出来的东西是一台起飞时使用火箭助推发动机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开发出了He-162A 和Me-262喷气式战斗机,这自然要提供给盟友——日本通过“潜艇外交”拿到了He-162A的图纸后,由“立川飞行机株式会社”担纲,开始山寨He-162A,这就是日本的 Ki-162喷气式战斗机,但由于战争后期资源吃紧,所以没有研发实机,仅仅存在于图纸上。战后这个“立川飞行机株式会社”改名为“立飞企业”,不再从事航空制造,变成了一家从事不动产租赁业的公司。


另一家日本的著名航空企业中岛,则负责山寨Me-262。这项工作开始于1944年,日本通过“柳输送”从获取了Me-262的图纸之后,决定也研发一款单座双发的喷气式飞机。中岛公司研发机身,引擎由日本军队控制下的“海军航空技术厂”(简称空技厂)开发。这种日本的“262”被称作“橘花”(きっか),不过“橘花”的设计目的是喷气轰炸机,所以并没有安装机炮。


与Ki-162不同,“橘花”可是造出了实物的,只不过由于战时物资短缺,“橘花”的机身和机翼用木钢制造,主轮使用了零式五二型的起落架,前轮则是“银河”飞机的轮子。1945年6月25日“橘花”原型机出厂,8月7日由木更津航空队进行了首飞,但是上天时间太晚,已经来不及改变什么了。日本投降后,“橘花”被美军缴获,日本“航空救国”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秋水”靠火箭发动机“升天”,靠惯性飞行

是一个从创意到实践都很失败的飞机

不过胜在比较萌,最下方是无动力的

验证滑翔机,它的名字叫“秋草”

1943年12月17日,日本伊-29潜艇带着217吨锡,钨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以及氧气鱼雷实物,从新加坡出发,次年3月11日到达法国里昂港,卸下货物后,装载上德国Me-163喷气机的实物和资料(图纸,使用说明书和发动机燃料的化学方程式)、对空雷达等物资后返航,同时搭载了在德国进修的日本“空技厂”严谷英一技术中佐。


伊-29于7月14日回到新加坡,由于被催得紧,严谷英一带着资料改乘飞机回日本,而伊-29在途中被被美国潜艇“锯鳐”号击沉于巴士海峡,Me-163和对空雷达等重要物资全数沉入海底——日本这一单买卖可是亏大发了。好在还有严谷英一手上的资料,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三菱开始以此为基础山寨Me-163。


1944年12月26日,木制滑翔技术验证机试制完成并试飞成功,一名飞行员得意地写下了诗句“拔出秋水露三尺”(秋水是剑名),于是这个萌物就得名“秋水”了。不过装上了火箭发动机的整机试飞则非常失败,不仅发动机爆裂,飞机坠地解体,试飞员也丧了命,“秋水”就此暂停,最终在地面上迎来了“终战日”。


1943年,日本得到了德国阿古斯脉冲喷气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后来又得到了V1导弹的资料。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川西公司开始研制使用生产成本低、加工简单的脉冲喷气发动机的“国民紧急制造飞机”,最终方案被称为“梅花”。实际上是在德国V-1导弹基础上改造的单翼机,喷气发动机布置在机身上方,推力3528牛,翼展6.6米,机长7米,最大航速740千米/小时,头部装250千克炸药,能自行起飞,性能优于“樱花”,但“梅花”仅制成2架,没有在实战中应用。

让人惊出冷汗的末班“柳输送”

1945年4月15日,正当苏联红军正在攻打柏林之时,德国二战时吨位最大的潜艇U-234奉命出海,驶离挪威克里斯蒂尼亚港,前往日本。由于感觉大势已去,希特勒下令在这艘潜艇上装载了尽可能多的物资,总重达三百多吨,包括两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部件、一枚HS-293制导滑翔炸弹、V型导弹零件、喷气式发动机、火控系统,外加1吨重的外交信函。但最神秘的是10个标着“日本陆军”字样的圆筒,除了艇长外,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U-234(左边那一艘)的满载潜航排水量为2700吨

比日本的大型潜艇还是小了不少

但德国的“末日输送”也只能靠它了

除了货物以外,还有12名乘客——吉哈德·菲莱克中校,日语流利的德国海军工程专家,他的任务是指导日本海军修筑新船厂;理查德·鲍拉中校,军械专家,精通新式技术装备;海因利奇·海伦道恩中校,舰载高炮技术专家;恩利奇·凯瑟莱将军,他是德国空军驻波兰、挪威和法国的“斯图卡”轰炸机部队最高指挥官,任务是帮助日本空军组建使用 Me-163和Me-262的部队,他的两位副手分别是E·孟兹尔上尉(航空通信和雷达专家)、弗利兹·冯·桑德拉特中校(高炮技术专家) ;


此外还有两名日本人——三等海佐朝永(Tomonaga),潜艇专家;一等海尉庄司源三,战斗机专家。从搭载的货物和人员来看,希特勒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东方,希望能把德国已经来不及使用的“黑科技”和智力资源送到还在“坚持战斗”的日本,以完成他的“遗志”。



▲已经投降并被押往诺福克群岛的

U-234,指挥塔已经挂上了星条旗

但希特勒想得太美了,U-234在中途收到德国已经投降的电报,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艇长决定向美国投降,两名日本人则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等美军登艇检查后,才发现他们俘获了一艘多么重要的潜艇——那十个圆筒中装着的,竟然是总重量高达560公斤,足够制造两枚原子弹的铀化合物!


很难想象,如果这些货物顺利到达日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日本也正在研制原子弹,但始终为原料不足所困。而一旦原料充足,以日本的疯狂劲头,会不会不顾一切地抢先造出核武器呢?这真是一个让人后背冷汗直冒的事情。据说这批轴原料被美国获得后,真的拿去造原子弹了,并且扔到了广岛长崎,倘或真是如此,这可就是日本“柳输送”中亏得最大一笔了。

在娱乐中品味历史


关于U-234的这段历史在1993年被拍成了电影《U-234死亡使命》(Letzte U-Boot, Das,也被译为“最后一艘U艇”),由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指导,乌尔里奇·穆赫(Ulrich Mühe)、小林薰、大桥吾郎等主演。此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1,属于中上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二战冷僻题材电影。


如果小伙伴们想体验一下在“柳输送”中出现武器,有如下几款游戏可以用来过把瘾——《使命召唤2》、《战机世界》和《战争雷霆》。在《使命召唤2》里,可以一试FLAK38型20毫米高炮的爽快感;《战机世界》和《战争雷霆》里,可以玩到“秋水”和“橘花”。至于潜艇,可以去找一款老游戏《猎杀潜航》来玩玩,不过这个游戏节奏较慢(潜艇战嘛,肯定不如空战陆战游戏来得快),还得具备点计算提前量的能力,对几何有点要求,不知道你会不会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