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西泠印中人记录中国世遗(三)





中国拥有55处世界遗产,是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众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纵使时光流转,也无法掩盖其光芒。用世遗之名,以金石之躯,借印人巧手,再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本期《印象世遗》将带您走近福建土楼、杭州西湖、新疆天山等20处世遗遗产。







林健简介

字力帆。1942年生,福建福州人。西泠印社社员,师从沈觐寿、陈子奋两先生。致力于秦汉篆隶,融于书法篆刻之中。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跌宕多姿。出版有《篆刻字汇》《补砚斋书法篆刻》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08年

入选理由: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厚达一米至二米外墻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即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截至2008年,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






杨剑简介

1960年9月出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08年

入选理由: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道教名山


三清山,道教名山,又名少华山、丫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气势恢弘,与三清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三清山道教始于晋代葛洪,唐朝道教大兴,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气势恢弘,与三清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三清山自玉京峰向北以下(北山),为历史文物分布区。这些文物主要包括星罗棋布在林壑间若隐若现的宫、观、殿、府、庙、亭、台、塔、坊、丹井、石雕、题刻等在内的石构建筑群,目前已发现的有230多处。


这些古建筑,在数十平方公里内有规律地配置在特定的位置上,既原始质朴,又内蓄玄真,与自然浑然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三清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道教文化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陈宏勉简介

1954年出生于台湾嘉义朴子。毕业于台湾艺专雕塑科。师事梁乃予、李猷,从台静农、王壮为、曾绍杰谈艺。1982年与林淑女筹办创立印证小集(今台湾印社)。1985年获中山文艺创作奖(篆刻类)。历任台湾美展、全国美展等评审。现任台湾印社社长、中华文物学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曾于台湾美术馆、台湾省立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等举办个展。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09年

入选理由:反映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又称“五台山”。


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既有青庙(汉僧所住)也有黄庙(蒙藏喇嘛所住),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并重的佛教道场。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最鼎盛时期为唐代,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300所,名僧辈出。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39座,台外有佛光寺、南禅寺等8座。






谷松章简介

1968年12月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斋号“冠玉堂”。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画院执行院长、河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并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获奖(提名)六次。个人正式出版的著述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汉印卷》《篆刻章法百讲》《鸟虫篆印技法解析》《当代名家印谱·谷松章卷》《秦汉私印赏析100例》等,合著《中国篆刻技法全书》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0年

入选理由: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指中国河南省登封市的一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该建筑群中的各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建筑史,是中国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与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庙、阙、寺、塔、台和书院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各代的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筑学成就,是我国中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源头与三教集大成之地,是中国多元文化的载体与典范。






张炜羽简介

号鸿一。1964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馆长、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秘书长、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海上印社理事兼艺术委员会委员、海上小刀会成员、鸿艺社社长。篆刻作品2001至2005年连续三届荣获上海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中国篆刻艺术院等主办的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览上获奖、入选数十次。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0年

入选理由:地貌跌宕起伏、色彩分明


在学术界,地质学家把形成此类地貌的偏红色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红层”,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称为“红层地貌”。在中国,这种带有“玫瑰色的云彩”的地貌则被很特别的命名为“丹霞地貌”。在全球都有“红层地貌”,而以中国分布最广,并且中国的红层地貌有自己的特色。


它们“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它们是沧海桑田自然造物的重要物证。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悬崖、红色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瀑布及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集地质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珍奇性于一体。






余正简介

1942年生,祖籍浙江鄞县,世居杭州,别署今日轩,师承韩登安。浙江省社科联,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西泠印社篆刻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编《浙派印风》《赵叔孺·王福庵印风》《浙派篆刻赏析》《西泠印社志稿注释本》《西泠百年印举》《禅海珍言刻石》《马一浮书法集》《青灯籀古集》《浙江文史印林》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1年

入选理由:由古至今,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吟咏兴叹


杭州西湖,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西湖凭借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所蕴育出的特有江南风韵和大量杰出的文化景观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同时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中国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分为五片水域,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座小岛鼎立于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写下不少著名诗篇。宋代大文豪苏轼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更使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周建国简介

字柬谷, 室名双持轩。1956年生于上海。师承海上浙派名宿、西泠名家江成之先生。上溯秦汉玺印, 下探宋元朱文,旁涉明清民国诸流派。潜心研索, 融于创作, 追求形神俱获之境界。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海上印社社员,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国书法院篆刻艺术中心研究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收藏书画院画师。著有《柬谷印痕》《当代名家印谱——周建国卷》《昆明一担斋藏品——周建国卷》《王福厂印学年表》《江成之印学年表》。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2年

入选理由: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保护区包含了元上都城址、羊群庙祭祀区、砧子山墓葬区等7处遗址遗迹。据悉,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开国首都,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由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56年所建。它也是我国现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都城遗址。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 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规划形式,体现出一个高度繁荣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气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






岐岖简介

1962年10月10日生于古都西安,中国社科院考古与鉴定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终南印社常务副社长,陕西望贤书学会理事,陕西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西安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西安慈善书画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参与筹建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西安唐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长期从事文博工作。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2年

入选理由:“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澄江化石遗址,占地512公顷,缓冲区面积220公顷,距今5.3亿年,于1984年被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


澄江化石遗址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展现了门类广泛的无脊椎与脊椎生命体的硬组织及软组织解剖构造。澄江化石群记录了早期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澄江遗址至少保存了160种生物门类和诸多神秘的种群以及其他196个物种,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现今地球上主要动物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它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杨华简介

字润堂、涵之。别署兰荇精舍、独上高楼。宁夏书画院美术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革宁夏中山书画院副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3年

入选理由: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指天山山脉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又称中国天山或东天山,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因冬夏有雪,才有此名。长达1760公里,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跨越了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以及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多个地州市,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独特标志。


这里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广阔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美;这里也是中亚山地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共有野生动植物3000余种,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近500种,包括雪豹、暗腹雪鸡、高山兀鹫、小叶白蜡、新疆郁金香等。






唐存才简介

1962年1月生。书斋号日:步黟堂。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编著有《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 《步黟堂藏石刻造像遗珍》《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朱复戡》《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来楚生》《黄士陵》《易大厂印举》《胡菊邻印举》《来楚生印举》《黄士陵印举》等。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3年

入选理由:被誉为“伟大的大地雕刻”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哈尼梯田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一种世界罕见的农业文化景观。哈尼梯田美丽如画,被称为“大地雕塑”,凝结着世代农耕智慧的梯田又以丰饶的物产馈赠、滋养着一方人民。它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的精神。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陈墨简介

本名陈志强,1957年6月出生于杭州,字定斋,号觉迟,别署无逸簃,长庆山房等。师从余正先生,诗书画印兼修。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4年

入选理由: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总称。作为沟通南北、东西交流的大通道,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大运河的开掘推动了东西南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和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了黄河与长江的交流,加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出重要作用。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王臻简介

1984年4月出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4年

入选理由: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路线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同时,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与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与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唐吟方简介

浙江海宁人,1963年出生。黄宾虹研究会会员、兰亭书会研究院顾问、西泠印社社员、云南印社顾问。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5年

入选理由:见证古代中国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管理智慧


土司遗址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 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元、明、清朝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中央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统治当地人民。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屯这三处相对集中于湘鄂黔交界山区的代表性土司遗址,它们在选址特征、整体布局、功能类型、建筑形式、材料与工艺等方面既展现出当地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又表现出显著的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与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体现了古代中国“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茅大为简介

字峻夫,号清斋。室名百漏轩,小观乐楼,天风阁,三为斋。祖籍浙江绍兴。 1947年12月12日生于杭州。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4年加入西泠印社。2019年受聘为福建省丝路艺术馆理事。著有《茅大为篆刻》初集、二集。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6年

入选理由: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珍稀物种多


神农架经历了十几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在3000万年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神农架有着多种气候带,为3000多种植物、1000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神农架素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神农架是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与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2016年7月17日,中国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蔡毅简介

1966年出生,作品多次入展全国性书法篆刻大殿,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6年

入选理由: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是典型代表。据统计,花山岩画总长221米,高近40米,现遗存各种图像1950多个,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这些战国至东汉时期绘制在天然崖壁上的图画,至今已有2000千多年的历史。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岩画长廊,以其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横跨700多年的时间里,壮族先民骆越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创作如此巨大画幅的岩画,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智慧。从岩画中,观者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






韩回之简介

字无极。现为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艺术院篆刻研究院特约讲师、民主建国会中央画院院士、浙江省青田县石雕技术学校名誉校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秘书长兼理事、福建商学院客座教授、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理事、上海香梅画院画师、传统文化推广策展人。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7年

入选理由: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它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这个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岛,是中国人均拥有钢琴数最多的地方,又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美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丰厚,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厦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






吴承斌简介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7年

入选理由: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可可西里,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鸟类有56种,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


可可西里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与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孙群豪简介

1962年8月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波美术馆研究员、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慈溪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慈溪画院副院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8年

入选理由:拥有4395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总面积为41900平方千米。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梵净山以其独特的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独有的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闻名世界。森林覆盖率达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邓昌成简介

1949年12月生,广东三水水,字勉斋,师承冯康侯。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武术家。西泠印社社员,友声印社及香江印社社长。港大、中大、浸大、警察书画会及香港西泠学堂篆刻班导师。著有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篆刻发展史。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8年

入选理由:拥有4395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同时具有广为人知的湿地景观,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


由于沉积物性质、水文和地形条件在不同区域的独特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内也包括规模宏大的沙丘、潟湖、岩石海岸和有濒危鸟类集中繁殖的岛礁。时至今日,沉积物堆积、大陆架沉降这两项动态地质过程仍在持续塑造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景观和生态过程,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为多样、富饶的海岸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这一世界上最为吸引人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鸟类栖息地。这里是备受国际关注的濒危物种的关键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这些物种包括全球仅存数百只的勺嘴鹬,全球野生迁徙种群仅存1000余只的丹顶鹤,全球仅存3000余只的白鹤,以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小青脚鹬、大滨鹬和大杓鹬。






魏杰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终南印社社长。




入选世界遗产时间:2019年

入选理由:代表了中国在五千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古城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晚期在该区域曾经存在过的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