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开漳圣王文化:连接海内外 血缘根亲纽带

开漳圣王文化起始于开漳建漳名将陈元光。他是初唐领中原王师举族开发闽南、建置漳州第一人。他从靖乱南疆、经略闽粤、和融民族,到拓展农商、倡兴文教、传播文明,终于实现闽粤边从军事管制向地方行政转化。他殉职后彪炳千古,庙祀馨香,尊号开漳圣王。

经略闽粤 建置州县

史载,唐初公元669年,年仅13岁的陈元光随父亲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中原87姓府兵南来闽粤边陲平乱。后继承父业,着手开发闽南,686年创建漳州,担任首任刺史。711年,潮州残寇复起,他率轻骑御敌身陷重围,负伤殉国。

陈元光字廷炬,意寓着燃起可以昭明的火把,是值得炫耀的国之栋梁。诚然,他具有安边定国的政治谋略、爱国惠民的精神品格和开漳建漳的文化智慧,坚守闽粤长达42年,既有绥靖德治之功,又重文治教化治民,不仅完成巩固东南边陲、开发建设福建的初衷,又远远超过预期而普惠社稷民生,奠定了唐王朝有效治理闽粤的稳固根基,实现闽南由军事管制向地方行政管理的转型。他又将南徙的中原文明与楚越文化融合,再经本土化积淀演进,缔造了带有中原血性、楚越情怀与海洋特质的开漳祖根文化,建构了闽南文化的核心,有着鲜明的中华河洛文化烙印。其开疆拓土、巩固基业的开漳文化精神,创下福建开发史的奇迹。

中原文化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在闽南千百年盛传不衰。此后陈元光所率中原王师及眷属留居漳土,落籍于漳江、九龙江两岸,与先期移居闽粤沿海的汉人融合,形成汉民族八大民系中“河洛闽南语系”族群。随着闽南人闯海荡洋的风樯,移垦者的足迹穿越了明清辽远时空,落籍于舟楫所及的海外彼岸。由开漳府兵传入的蕴含中原源流的闽南语亦称河洛话,流行于闽粤台及南中国海沿岸,烙下漳籍先民不忘故土、他乡故乡的原乡文化印记。

移民移神 祖地原乡

陈元光实施东南边地绥靖开发居功至伟。他讨潮寇殉职后,百姓“复将遗体捏像而庙祀之”;712年朝廷谥号“忠毅文惠”。此后历朝历代诏封追赠多达22次,如北宋敕庙号“威惠”,南宋封“开漳州主圣王”等,其庙祀馨香信俗播及海内外。起源于漳州祖地的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形象再现陈将军巡视戍境,备受民众拥戴场面。

根植中原,花香五洲,河洛文化开枝散叶;德耀纲常,威镇四海,闽台风俗同根共源。陈元光是一位造福乡梓、有德民众的人物,在历史演进中被神化为民间信仰的神祇,铸就千秋祠庙的兴盛与传承。一方面,他所率87姓将士后裔,移神到台湾开宗衍派,构建以闽南移民为主体的族群社会,使台湾民俗文化和政治生态,呈现闽南文化的主流特征。另一方面,这一闽南文化族群又在拓土旅程中移神勇闯南海,在诸邦华人社会融铸为唐山文化链结。早期拓展南中国海的侨民,也成为中国海沿岸开拓者和管理者,既反映了闽南文化的海洋文明特征,也展示出闽南文化的恒久魅力,延续着漳籍移民后裔以神缘为纽带的原乡情结。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心中永远怀着血浓于水的故乡泥土之香,永远守望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之光。

目前,漳属有登记在册的开漳圣王宫庙251座,台湾地区则达380余座,南洋诸岛30余座,信众近8000万人,约占全世界闽南人一半,其中台湾信众逾千万人。海外侨胞与台湾庙团信众回祖籍地谒祖会香,加深了民间宫庙联谊互信。他们从事公益活动或回报桑梓义举,既拓展了经贸文化往来,也增进对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传统习俗的认同,具有很强宗教凝聚力与巨大社会功能。

守望保护 传承薪火

开漳圣王文化承载华夏移民守土固疆、拓边惠民、和融民族、传播文明的历史积淀。深度挖掘培育开漳圣王文化,打造成为漳州、福建乃至两岸文化大品牌,实质上就是广泛弘扬祖根文化,增强我省对台、对外文化交流软实力。作为漳州文化发祥地,云霄县立足开漳文化特色优势,修缮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陈政墓,省级文保单位威惠庙、将军庙、燕翼宫和火田军陂,建设将军山公园陈氏父子石雕像、将军碑林、魏妈文化园等配套设施,搭设起闽台信俗交流、祭祀和联谊的文化承载物。进而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旨,通过举办文化节庆论坛,以及申报该信俗为“国遗”等活动,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探寻出一条挖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特色新路,展示文化品牌推进经贸交流的功能。

威惠传香、两岸连脉,家山萦魂神缘相承;开漳圣王、漳台圣宗,海峡连心文化架桥。开漳圣王信俗以祖根亲情、血缘神缘为文化纽带,是世界性民俗文化信仰。2006年新加坡保赤宫主办首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后有台湾宜兰、福建漳州、大马槟城、泰国曼谷、台湾台中和缅甸仰光相继举办6届;而从2007年开始,开漳祖地云霄已举办8届开漳圣王文化节;南迁先民祖地河南固始,也隆重举办9届中原根亲文化节。建构开漳圣王全球信仰网,有利于呵护漳籍同胞共有心灵家园,传递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蓄了丰足人脉。开漳圣王伟业不朽,文化效应方兴未艾,这是实现中华一统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将享誉四海、惠民载福和万古流芳。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