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01年,原本分属英国6个殖民地的地区结合成澳大利亚,成为自治领,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分割出来的新西兰也于1907年成为英国的自治领,自治领,具有比殖民地更大的自治权限,包括内政治理、有限的自主贸易和外交政策、自己的武装部队,唯有宣战权不得逾越大英帝国的管制,这时的世界老大当然还是英国,澳大利亚军队也就开启了为世界老大卖命的征途。
一:一战时为英国而战的澳大利亚军队
澳大利亚成立后,感受到的外来威胁只有德国远东殖民地(如萨摩亚群岛等),所以承担本土防卫的大多都是地方民兵,1909年,澳大利亚总理迪金邀请英国陆军元帅基钦纳来访,商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应该合组一支18000人的师级规模部队,在未来当英国国有事之际支援英国作战,如此可以简化许多重复的后勤作业,而这个师级单位初步估算,澳军应占三分之二,其余为新西兰军。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首府塞拉耶夫被当地青年刺杀。奥匈帝国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新西兰为表现忠诚而首先通告英国,新西兰现有17个步兵营、12个骑兵团、8个野炮连,再加上工兵、后勤、医护等支援单位,总兵力25685人,若有需要,将如数派遣远征军助战,而另一个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地加拿大则一口气允诺将派遣3万人远征军前往英国助战,其他殖民地也纷纷响应,
各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地纷纷为祖国而战刺激了澳洲总理库克,他在8月3日向伦敦保证将会从现有的45000正规澳军中派出两万人参战,并在3天后获得伦敦方面同意。因为8月4日那天,德国入侵宣称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英国为此而向德国宣战,8月12日又向奥匈帝国宣战,新西兰立即号召志愿者成立远征军报效祖国,北岛的奥克兰、威灵顿,南岛的坎特伯里和奥塔哥4个军区各负责提供1个步兵营和一个下辖3个连的骑兵团,组成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3个野炮连以及后勤支援单位后,于10月间就启程前往欧洲,澳军决定参战之后,先是在8、9月间就先肃清了附近近萨摩亚以及新几内亚的德国殖民地军队,然后11月1日组建完成的援欧远征部队-澳大利亚帝国部队启程赴欧,新西兰部队在前往英国的途中临时转往埃及登陆,在当地进行加强训练,并得到若干后续单位的补强,其中还包括439名志愿参军的毛利人,稍后澳大利亚部队也抵达埃及,
两支殖民地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应该只能组成1个师,但因为澳军加码派兵,因此就在埃及组1个拥有3个步兵旅的澳洲师,和1个由新军为主的澳新师,之后再加上两个澳洲轻骑兵旅,以及若干来自英国海. 陆军和其他殖民地的小单位,而扩编成1个军级部队。这个军级单位原本被命名为「澳大利西亚」,但却引发已有自主意识的新西兰官兵抗议,因而又改称澳新兵团,当他们再度回到埃及整补期间,英国政府就决定将他们继续扩编,新西兰军队成1个纯新西兰师,而澳洲人则除了在加里波里战役期间新组建了澳军第2师之外,在撤回埃及之后又增建了第4、第5两个澳洲师(澳洲第3师是在澳洲本土组建),这些师级单位因此让澳新兵团扩编到两个军的兵力。这两个军稍后终于被派到西欧前线,他自1916年起就在法国的壕沟中与英法联军迎战德军。此外,一个在巴勒斯坦作战的澳新骑兵师(下辖4个旅,澳洲占3个)以及若干独立营连级支援单位则派在中东地区作战。
1914年底西欧战事呈现胶着,而同属协约国阵营的俄罗斯大军却被封锁在黑海之内,也得不到西欧盟国的海上援助。所以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决定在黑海出口开辟第二战场,以英法两军为主对土耳其控制的加里波里半岛发动两栖登陆,进而打通达达尼尔与博斯普鲁斯两条海峡,不仅让被封锁在黑海的俄罗斯部队可以南下参战,甚至还可能占领伊斯坦堡,那样东线情势就可全面翻转。1915年初,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扎尔·卡登上将指挥英法两国62艘军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投入首轮登陆行动,土军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以要塞炮与水雷应战。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连总指挥卡登上将也因负伤而被送回英国。邱吉尔一定要占领加里波里半岛,才可能得到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于是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集结了7万5,000人的远征军。根据计划,4月25日凌晨,在掩护舰队实施岸轰后,澳纽兵团率先作先锋向伽巴帖培海滩登陆。但由于负责载运的英军舰队定位失误,结果把澳新兵团万6000名官兵在夜暗中错误地送到伽巴帖培海滩以北的一个无名海湾,上岸后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
之后英国和印度部队登陆半岛南端的海丽丝岬,法军则在达达尼尔海峡靠亚洲的东侧抢滩,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但却根本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土耳其军队则在凯末尔上校的指挥下,立即展开了全线的还击,让登陆部队始终难以向内陆长驱直入。协约国凭借较强的海上补给能力,将加里波里的攻防战从春天持续到了夏天,并不断将更多的援军与物资运.上岸。但登陆部队并不像以逸待劳的土军有较多坚固的防御据点,他们只能困在海岸边上餐风露宿,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联军指挥官担心再这样下去,官兵的士气都将消磨殆尽,因此下令于8月6日在更北面的苏弗拉湾发动更新一轮的登陆战,希望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而澳新兵团也奉命配合向东推进到朱努拜尔,经过一番血战后,土耳其军队仍然在凯末尔的率领下成功遏制协约国军队的攻势,使战事又陷入先前的僵局。绝大多数澳新兵团成员都是临时征召自民间,当加里坡里炎热的夏季降临,这些老百姓就率性地决定自己该如何穿戴作战装备,所以其衣着外观远不如英国官兵严整,甚至就像在田中耕作的农夫,因此他们在当时被其他部队戏称为稻草人兵团」,这也正是澳新兵团在世界战史上首次留下其特殊形象
1915年9月,英军再度阵前换将,但加里波里前线的伤亡人数仍与日俱增,等到进入10月又出现初冬的寒冷气候,不同的季节性疾病也在部队中蔓延,英国国防大臣基钦纳视察战场后,认为已经没有任何转机可以期待,因此下达了分阶段撤退的命令。到1916年1月9日,最后一批澳新兵团士兵离开加里波里海滩,协约国先后共有约48万大军参加加里波里战役,却损失了超过半数的252000余人。其中只有28150人的澳新兵团就有三分之一阵亡(澳大利亚8709人战死,19441人负伤,新西兰2701人战死、4,852人负伤),加里波里之战宣告彻底失败后,总策划人邱吉尔不得不辞职下台,
二:二战时为英国而战的澳大利亚军队
二战开始时,日本趁着法国在欧洲被德国闪击战击败后投降的机会,占领法属中南半岛殖民地(大约是今天的越南和柬埔寨),美国从此必须直接面对日本争夺远东主导权,所以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于是美国停止对日本输出战略物资,迫使日本必须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到了1941年中期,日本的战略储备只剩下不到3个月。为了避免在夺占东南亚时遭到美国干预,日本铤而走险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马来亚等地的美、英驻军。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咨鲁登陆,而且在泰国北大年、宋卡登陆并经过泰国领土进入马来亚,12月10日上午,日本海军派出至少4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和一式陆上攻击机,以鱼雷击沉1941年3月31日才完工的新锐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在陆地上,日军对英军(含英国本土、澳洲、英印、马来军团)没有多大数量优势,但是日军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空中支援比英军强、坦克数量比较多。对于日军更有利的是英军军官过度轻敌而且死抱着欧陆作战的思维,屡次被日军穿过不可通行的丛林绕到英军阵地侧面和后方。一旦阵地被绕过,英军就仓皇撤退。日军骑着脚踏车前进的速度也超过英军估计,1942年1月11日,日军未遭抵抗即占领吉隆坡。1月27日,英军帕西瓦中将撤过柔佛海峡,1月31日,马来半岛的英军除了被俘的5万人,其他都撤到新加坡,切断连接马来半岛与新加坡的堤道,此时,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可用的部队只有3万多人,防守的英军有8万人。因为英军的数量优势,邱吉尔甚至在2月10日还发电报给魏菲尔,要求新加坡英军不惜军民伤亡,必须战斗到最后。
但是英军此时已经因为失误而陷入败局,帕西瓦中将错误研判日军必定在新加坡东北部海岸登陆,于是以堤道延伸为中线,主防东北部。澳大利亚部队的夜间巡逻队曾经发现隐藏的日军舟艇和人员,于是要求英军炮兵射击目标区,但是帕西瓦坚持日军主攻方向是新加坡东北,顽固的忽视了这个救命的信息。2月8日20:30,日军开始在澳洲部队负责防守的新加坡西北海岸登陆。本来有一个英国本土军的探照灯单位驻在附近,以备万一日军在此处实施夜间登陆即可照明滩头水际,帮助守军射击目标。但是日军进攻时,澳大利亚部队无法联络到前述探照灯单位的指挥官。于是澳大利亚部队只好摸黑开火,日军没多大损失就登陆而且四散渗透隐藏。日军在夜间继续登陆更多部队。到了9日天亮之前不久,澳大利亚第22步兵旅已经被包围,有的步兵营损失已达一半。9日天亮后,日军在新加坡西南部登陆。防守此地的是缺乏训练的英印军第44步兵旅,他们向东撤退。负责防守新加坡西半部的将领企图组织一道从北到南,面向西方的防线阻挡日军。
9日22:00时,日军在新加坡北海岸堤道以西的海滩登陆。负责这一段海滩的澳大利亚第27步兵旅失去与西面澳大利亚第22旅的联紧,于是该旅旅长担忧遭到包围,竟然违反命令擅自撤退。这样--来,堤道以西的几千公尺海滩完全没有防守。日军装甲部队在前述海滩大摇大摆登陆然后迅速向南挺进。2月10日,邱吉尔发出战斗到底的电文。但是迅速推进的日军在2月11日夺取英军最大的弹药与燃料囤积地,控制主要的水源地,英军被压迫到新加坡岛的东南部。包围圈内的英军在15日上午出现逃兵和抢劫现象,英军已经丧失斗志。1942年2月15日,占有数量优势和装备优势的8万英军正式向3万日军投降。加上在马来半岛被俘的5万人,这是英国历史上,也是澳大利亚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
三:为美国而战的的澳大利亚军队
二战后,英国还没有完全衰落,澳大利亚军队还在英国军队的指挥下,规模有1010人,是当时唯一一支驻扎在日本的澳大利亚部队,全称皇家澳大利亚团第三营,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日军打过仗的老兵,1949年7月,英军把驻扎在英国本土充当战略预备队的27旅派到香港英方以防解放军占领香港,这支部队基本上是年龄还不到19岁的义务兵,训练还没有搞,战争爆发后,应美国要求,英国防部命令27旅出动,但时间紧急,来不及再招新兵了,英国防部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从其他部队里抽调人手补差额,七拼八凑之下才凑起来2个营的兵员,还差三分之一的就把皇家澳大利亚团第三营也拉来凑够三个营,8月25日,英国2个营从香港乘坐三艘船前往韩国釜山,而皇家澳大利亚团第三营也从日本前往釜山,9月28日皇家澳大利亚团第三营到达釜山正式编入英军27旅,麦克阿瑟帅很高兴到场欢迎,称赞英军“像箭一样速度”,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历史性会师”。随即投入洛东江防御圈,澳大利亚的1个步兵营在这场战争中纯属打酱油,没有战绩可言,在1951年10月5日的马良山战斗中几乎被全歼,整场战斗共阵亡339名士兵。
当时的大英帝国己是日落西山了,连出动一个旅也要大费周折,可见其国库已到什么水平,澳大利亚也看出来了,于是澳大利亚军队开始不再列入英国军队的建制,战后在马来西亚最后一次为英国干些治安工作,1954年,大英帝国还有最后一口气时,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参加干预越南的联合部队,澳大利亚外长凯西认为这是错误的,澳大利亚不参加,直到1961年10月,在看到大英帝国彻底没希望了,澳大利亚开始为新的主人效劳了,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阿索尔·雷恩派遣30名军事教官去南越,但强调这些军人不能参加战斗,1964年5月6日,美国再次要求澳大利亚提供更多的军事人员,澳大利亚立即作出积极反应,为了获得美国的信任,除了增派教官和6架运输机甚至自告奋勇为美国分担部分战争费用,1965年4月29日,澳大利亚正式派出一个1500人的步兵营去越南参战,到1967年,美军阵亡14385人,美国又向澳大利亚提出了增兵的要求,澳大利亚陆续增兵,澳大利亚第1特遣部队在基本上是做一些巡逻,看守基地、扫荡之类的杂活,最大的一场战斗是龙新之战,澳军的损失是18人阵亡、24人受伤,不过整场战争下来,累计伤亡近五千人,
随着美国在泥潭愈陷愈深,澳大利亚少得可怜的军队已经对美国再次公开表示希望澳大利亚能提供进一步的援助的要求已经无能为力,国内纷纷举行反战抗议,青年逃避兵役者日益增多,总理约翰·戈顿仍表示要坚持参加越南战争,并制定了惩治逃避兵役的严厉法律,到1970年增兵达到44000人,但是美国已开始打了退堂鼓,1969年7月尼克松在关岛宣布从越南撤军,澳大利亚也跟着1970年11月开始撤军,1972年初结束在越南的军事存在。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澳大利亚由于缺乏人手,只派了1艘导弹护卫舰,1艘驱逐舰,1艘补给船参战,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澳大利亚军队除了杀戮平民之外,几乎没有一单象样的战斗。
四:结语
澳大利亚军队,还有从澳大利亚分出来的新西兰军队都是这个世界最奇葩的军队,中国军队为了保家卫国而战,美国军队为了世界霸权而战,就算一些小国也是为钱、为地盘、为仇恨而战,唯独澳大利亚军队什么也不是,澳大利亚军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与澳大利亚毫不相关的地方受战争之苦,他们纯属因为领导人为了向世界老大表忠心而到世界各地参战,事实上美军在阿富汗的罪行更加数不胜数,这些澳大利亚士兵只是有样学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