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西昭平:乡村沃野绘新篇

近日,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裕益村的罗汉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碧绿罗汉果藤蔓爬满果架,长势十分喜人,而村民李进源和他的妻子陆济梅正忙着给罗汉果花人工授粉。

“现在正值罗汉果花授粉关键阶段,进行人工授粉既能提高产量,也能提高经济效益。”李进源说。

罗汉果产业是裕益村的特色产业。罗汉果是一种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而且种植时间短,一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是促进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2022年以来,昭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一村一品”模式,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昭平县昭平镇裕益村致富带头人李进源在给村民介绍罗汉果生长情况。李日炜 吴衍宁 摄


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7月15日,2022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开幕,昭平县12家茶企共同亮相。

据了解,广州益武茶博会是国内最具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茶业展会之一,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凝聚了超高的人气,展会规模大、人流量多、效果好、媒体关注度广,在业界有“全球茶业第一展”的美誉。

参加茶博会的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龚木英说:“我们带来了有机红茶、有机绿茶,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希望在广州能够把我们昭平县的有机茶推介出去。”

昭平县人口约45万,茶园面积约25万亩,所辖12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产茶,年产干茶1.8万吨,实际人均半亩茶,从事茶叶种植生产的劳动者约12万人,共有140多家茶叶加工厂,茶叶专业合作社30家。

据了解,为了不断做强做优茶产业,昭平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持续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争3年内培育10家茶叶规上企业。

一方面,昭平建设茶产业加工集中区,引导全县小微茶企入园发展,并整合上规入统。目前,茶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经开工,二期、三期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另一方面,昭平县通过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建立智能化全自动茶叶生产车间,并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促进茶产业提质升级;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茶农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了茶农收益。经过努力,该公司茶叶产值由2018年成立之初的不足500万元,增长到现今的2亿元,生产的茶叶也成功出口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


图为2022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内,群众在了解昭平茶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腾笼换鸟”

清冽的山泉奔腾而下,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在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黄金坳,有一个鹧鸪养殖场。在工人的悉心照料下,养殖场内1万只种鸪状态良好,每天可生产45公斤鹧鸪蛋。

自2020年9月纸社村发展鹧鸪养殖至今,鹧鸪养殖已成为文竹镇的重点产业。2021年,鹧鸪养殖为文竹镇带来33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带动了昭平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效仿养殖。

昭平是山区县,以前发展竹鼠特色养殖产业。在国家立法禁食野生动物后,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昭平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开展粤桂扶贫协作,引用“腾笼换鸟”工作思路,及时对竹鼠特色养殖产业进行处置,腾出空间引进鹧鸪养殖产业,有效破解禁养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目前,昭平县共有10个鹧鸪养殖基地,2022年可以出栏200万羽以上鹧鸪,按照每羽15—17元来计算,年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鹧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文竹镇纸社村鹧鸪养殖场工人在喂食鹧鸪。何沈扬 摄


“三自一补”模式推进乡村建设

近日,记者走在昭平县富罗镇砂子街上,映入眼帘的是:古韵悠长的码头、飞檐流角的驿亭,清澈见底的江水缓缓流淌,街道房前屋后整洁明亮,老人孩童快乐嬉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乡村画卷。

砂子街滨水而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曾经是昭平知名圩街集市,有着悠久的商业要道历史。时光流逝,岁月如梭,随着昭平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砂子古街道因受水路运输瓶颈的限制,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富罗镇砂子街航拍。吴衍宁 邱泉锦 摄


从2021年开始,昭平每年都投入6000万元,推进5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富罗镇砂子街按照“房屋立面美、环境整洁美、庭院绿化美、布局协调美、文化氛围美”的要求,在2021年就投入资金230万元,鼓励各家各户建设干净整齐、漂亮和美的美丽庭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2022年开始,昭平县实施集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完成12个乡镇镇区所在地的市场、排污、街道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切实改善和提升城镇以及农村人居环境;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县152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昭平县重点探索“三自一补”的模式(即群众自筹、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和财政奖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按照群众自筹30%,政府补贴70%的比例,调动群众集资捐资、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参与乡村建设,对房屋外立面、坡屋顶等进行改造,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并在所有的村庄中设立村民理事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

此外,昭平县对发展茶叶、香芋、中草药、山油茶等重点产业的群众进行奖补,有效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以来,发放产业奖补资金约1470万元,有力带动了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实现了增收。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作者:贺州日报社 吴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