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数字化演绎美丽家乡 新农村走向共同富裕

来源:临安新闻网

近年来,我区紧抓数字化改革浪潮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契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筑牢“三农”压舱石,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努力绘就乡村新图景,打造数字赋能新样板,全面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产业转型开启加速度,美丽乡村靓出了新颜值,数字治理有特色,城乡共富有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临安大地徐徐展开。

踔厉奋发勇争先、奋楫笃行谱新篇。2022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擘画了“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宏伟蓝图,区农业农村局将把“三农”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以产业兴旺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数字乡村引领区、乡村善治样板区、民生幸福示范区“五区建设”为目标,重点聚焦“七高”着力“七新”,奋力扬长补短,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走出一条共富共美共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临安样本。

稳住基本盘 攻坚主产业 打造绿色共富示范区

“过去这些田主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说竹子、苗木、中药材,还有很多是失管土地,收益不高。”村民高女士指着整治好的农田告诉记者。

去年一月,太阳镇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整片流转,整治高低不平的农田,配套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方便农业机械化连片种植粮食。太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太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景村片上庄、双庙、大地等5个村,整治面积达到1200多亩,项目完成后将连片租给种粮大户,用来种植粮食。

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稳粮保供的核心区,是保障“米袋子”与粮食安全保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据了解,2021年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83万亩,完成年度目标203%,建设太阳、天目山和潜川镇三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天目溪流域万亩粮仓。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0.74万亩、总产量达到3.95万吨。此外,大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累计完成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3.97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38%,主要做法获得省领导刘小涛批示肯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去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山核桃”、“竹笋”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实施乡村产业“增速增效”攻坚行动。建立了东至昌化白牛村,西至龙岗镇兴龙村,北至龙岗镇龙井村,南至龙岗镇下汤村的临安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辐射6个山核桃产区,实现山核桃产业数字化、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四化”发展,并于今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此外,还建成山核桃生态化经营综合示范区4个、规模流转示范区3个,完成“水果笋”生产基地建设5000亩。其中,“天目雷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此外,培育提升家庭农场50家、农创客3520名,於潜星创走廊创意园、太阳稻米生猪农业强镇、清凉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也初见成效。其中,太湖源现代农业园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被列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单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上,我区还立足东部和西部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绿色共富示范区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创新实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组建强村公司70个,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等多措并举,实现80%以上行政村达到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5030”目标,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和部级领导批示,并作为典型案例写入中农办简报发全国各地学习。创新实施“联乡结村”帮扶项目3个,投入资金540万元,结合“三服务”活动实行低收入农户每月走访制度,并将低收入农户全部免费纳入“西湖益联保”商业补充性政策保险,受益2.4万人,持续巩固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成果。

太阳镇数字大田

抢抓新机遇 汇集大数据 打造数字赋能新样板

山核桃是临安的一张“金名片”,但长期的过度经营导致林地生态形势逐年严峻,种植无序,产品单一,经营分散等问题。乘着数字化的东风,区农业农村局和新锦集团通力合作,着手搭建山核桃产业大脑。

山核桃产业大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绘制山核桃产业分布地图,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测算出相关不适宜种植区域,提高“退果还林”工作的科学性。通过“天地人一体化”归集各维度病虫害数据源,推送至区植检站病虫害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出病虫情报预警。建立数字示范基地,对山核桃基地进行数字化改造,为规模基地建立一套减量提质增效的管理模式。推动山核桃基地资产数字化,打通银行信用评价体系,让林农快捷获得银行金融服务。基于电商大数据,分析出山核桃热销商品、热销区域、消费者画像,为政府品牌推广、广告投放和加工企业新品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透过一个个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临安山核桃产业的未来模样正渐渐清晰起来。

据了解,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只是我区数字赋能乡村一个缩影。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抢抓全省数字化改革和“数智杭州”建设新机遇,以实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数字乡村产业、数字乡村治理、数字公共服务三大领域,构建形成了“135N”的数字乡村总体框架,并赋予了“天目云农”品牌。截至目前,已打通18个部门数据,累计归集涉农数据5148万条、对接数据接口312个,形成特色应用场景32个。

在产业方面,我区聚力数字经济,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业态升级,创新开发山核桃和天目雷笋两大产业大脑,推动传统农业从“看天吃饭”向“靠数增收”的转变。例如天目雷笋产业大脑以绿色食品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为重点,深入实施云基地、云中心、云销售、云溯源、云培训等“5朵云”,实现竹笋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试点区域实现最高亩产3100公斤,亩产值5.8万元。

数字赋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也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我区始终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以“微法庭”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以“微权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以“微应急”科学防控地质灾害,以“微预警”精准研判各类风险,以“微智治”实现全域智慧治理,全力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例如创新开发的“防灾天目”应用场景,接入10个重点专网信息、1万余个视频监控、40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去年以来有效避让地质灾害116起。

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

谋划美镇圈 建设新乡风 打造内外兼修新农村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缺啥补啥原则来设置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使得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大提升,从而使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倍增。湍口镇石室村结合村庄实际,通过拆违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两条断头路,新建3个停车场,增加车位46个,增设公共卫生间。加大房前屋后整治及庭院美化力度,既靓出了新颜值,又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全面提升的村庄环境,让老百姓生活更舒心。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是形象,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昌化镇孙家村以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石斑鱼产业,做好渔业文章,去年年初,孙家村以集体名义组建强村公司,承包了美丽乡村近80%的项目。村集体大力发展中成药-黄精产业,目前已种植40余亩,成熟后预计亩产4000斤,“价格好的话,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收入,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山核桃林下套种经济。”孙家村党支部书记郑定海告诉记者,眼下孙家村不仅受省内外游客喜欢,还有美国、德国、新加坡的游客常来。接下来,还将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打造村庄美,实现村民富。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瞄准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发展路径,在全面建成“八线十景”的基础上,以打造“样板工程、精品标杆”为目标,谋划新一轮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镇圈、共同富裕带、乡村振兴联合体等。2021年以来,我区先后获得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秀县、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单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等称号。

美丽乡村不仅要“颜值爆表”,更要“内外兼修”。一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协同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更多文化因素,通过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化振兴助力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已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创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232个。此外,还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百千万”系列活动,以“党建引领资源集聚、红盟助推乡村振兴”为理念,在全区推进乡村振兴“天目红盟”矩阵建设。

美丽乡村

文/记者 郭蕾 见习记者 朱俏英 图/由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本文来自【临安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