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讯 千年盐都,饱经沧桑。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有着千年盐都的美誉,有过三线建设带来的辉煌,也曾为国家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但是,在扶贫方面,由于我市既不是老少边穷,也不属于贫困“四大片区”,同时,也没有国定或省定的贫困县,是一个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享受不了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因此,社会扶贫成为了我市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
我市的社会扶贫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1997年下半年,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同意,省扶贫基金会批准,我市社会扶贫组织正式建立。2002年市扶贫开发协会成立,由此,市扶贫“两会”合署办公至今。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扶贫“两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移民局的指导下,在黄效焜会长等老同志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全市社会扶贫工作的各项任务,从20年的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市社会扶贫工作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初步走出了一条在插花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扶贫的路子,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的肯定。
创新工作机制
健全社会扶贫体系
我市的社会扶贫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关键在于以创新的精神抓各级社会扶贫组织落实,使工作有了组织保障。
健全各级社会扶贫组织网络。做好社会扶贫,必须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在市委主要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市扶贫“两会”领导积极主动争取区县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加强社会扶贫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到2011年底,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社会扶贫机构,实现了市、区县和乡镇的全覆盖。近几年,部分区县还把扶贫组织建到了村,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这一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的高度赞扬。市扶贫“两会”领导深入各区县,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改善了市、区县和乡镇社会扶贫工作机构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经费,全市各级社会扶贫机构做到了人员、办公地点、经费三落实。
壮大志愿者队伍。市扶贫“两会”是由市四大班子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发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以开展社会扶贫为主旨的社团组织。其组织覆盖到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以及村组,全市各级扶贫“两会”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有700多人(其中大部分为离退休老同志),有爱心人士1600多人,有志愿者10000多人。其中,自贡社会扶贫阳光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受到省上表彰和被国家级媒体报道。
整合资源创新工作平台。在市扶贫“两会”的倡议下,与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工委、工商联、侨联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市里开展的“挂包帮”相结合,市扶贫“两会”会同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农工委、老干局、市广播电视台、市接待办、市海关、市国资委等,联合调研帮扶村,帮助提建议,想办法,整合资源和资金,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扶贫资源。同时,市扶贫“两会”加强了与民主党派合作,与民革自贡市委联合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并联合开展调研活动和指导开展重大扶贫活动;与民建市委联合开展精准扶贫·红花郎在行动大型义卖捐赠活动;与工商联联合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与九三学社自贡市委联合设立“社会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与市老干局联合开展“老干部百村帮扶志愿行动”等,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拓展了工作范围。
创新工作方法
突出重点抓实效
在方法上,市扶贫“两会”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推广了社会扶贫工作的三个三结合(即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领导、科技人员、业主三结合;市区县领导、部门、扶贫“两会”三结合)的工作方法。集中突出了“七抓”:
一抓产业扶贫重点项目。通过调查研究,抓点示范,狠抓白鹅、肉牛、食用菌三大项目开发中的一系列实施环节,长期坚持不断推动。经过多年努力,白鹅、肉牛、食用菌三大项目取得了好的成效,富顺县成为全省养鹅大县,庙坝镇成为川南肉牛之乡,大安区成为全市肉牛发展最快的区县,支持发展的食用菌产品远销省外。在总结历年开展产业扶贫的基础上,我市开展了产业扶贫“百家理事双带活动”,确定了“三级联动,五方联手”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规划,印发了《关于开展百家理事双带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各级扶贫“两会”共确定示范单位110个,可直接聚集13万户、41万名群众,7974户、2万名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市扶贫“两会”在指导面上开展的同时,确定了市级重点抓的肉鹅、肉牛、食用菌、香辣酱、彩灯、花卉苗木、大头菜、西瓜、辣椒、水产等产业的11家市级产业示范单位,可带动1437户、4306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8万余户、24.5万名群众受益。各级扶贫“两会”同志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座谈商讨,积极协调示范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等方面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会和联系会,合力支持扶贫产业,使示范单位做强、做大相关产业,从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百村帮扶促攻坚。百村帮扶是全市各级社会扶贫“两会”组织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从2013年初开展的全市性的帮扶行动。确定重点帮扶的111个村,做到了思想、任务、资金、项目、责任“五落实”。将所有帮扶对象都建档立卡,制定了分年度实施的脱贫规划,明确了责任人,落实了帮扶责任和考核办法。截至2017年底,“百村”帮扶工程实现了9个贫困村和6244户、 18746人脱贫。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扶贫“两会”组织积极参与老干部百村帮扶志愿者行动,派出117人,联系106个村(其中贫困村72个)。老同志们积极为贫困村出主意、当参谋、办实事,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抓扶贫资金的募集。各级扶贫“两会”把募集扶贫资金作为社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发扬“四千精神”(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动员理事单位和社会各界捐资,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扶贫“两会”累计募集资金 46000万元用于扶贫。
四抓“栋梁工程”捐资助学。市扶贫“两会”从2002年至2017年开展栋梁工程以来,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栋梁工程.家乡助你上大学”活动,联合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关工委、市侨商会开展“栋梁工程”的民企助学、侨商助学等活动。16年来,全市累计募集资金3656.4余万元,扶助了21120名贫困大、中小学新生,援助了10000名优秀贫困新生圆大学梦。会同市邮政公司开展“小包裹、大爱心、圆梦六一”捐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市、区县累计捐资65.21万元,全市共捐赠爱心包裹近6000个,连续三年处于全省前列。
五抓就业培训和医疗救助。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社会扶贫思路,市扶贫“两会”坚持把培训工程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强同有关部门配合,并拨出资金支持。近年来,各级社会扶贫机构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开展各类创业和技术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25万余人次,实现就业10万余人。积极开展医疗扶贫救助活动,全市社会扶贫组织支持创办的扶贫医院、诊所,累计资助贫困病人16429人,累计资助864.33万元。与湖南爱尔公益基金会合作,获捐200万元帮助全市2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康复诊疗。市、区县定点扶贫医院自贡新区医院近五年救助贫困病人6000余人次,救助资金396万元。
六抓各类基地的建设。近年来,重点狠抓培训基地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市扶贫“两会”确定自贡花香田园循环农业有限公司为自贡社会扶贫培训基地,该基地主要开展政策、业务和产业示范等方面的培训,为市扶贫“两会”开展社会扶贫就业培训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确定富顺县凤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农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主要开展各类农业技能技术培训,重点开展食用菌方面种植培训,以带动周边乃至全市贫困户和农户脱贫致富。命名四川远达美乐公司、四川巴尔农牧集团、彩灯之乡等单位为产业扶贫市级示范基地。各区县也分别命名了一批培训基地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在培训人才、带动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抓社会扶贫组织成员单位作用的发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根据对全市14个市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或常务理事单位的统计,他们在过去十多年里先后参与城乡统筹、两化互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扶贫助学、扶贫济困、扶贫助医、抗震救灾、爱心包裹等公益事业,累计投入和捐赠达62719万元,为社会扶贫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工作载体
不断探索走出新路
市扶贫“两会”在实践中围绕推进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巩固和完善创新载体,有力推进了工作。
建立四级滚动发展资金。市扶贫“两会”始终把募集扶贫资金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同意成立自贡市社会扶贫“滚动发展资金”领导小组。全市四个民营企业带头捐资为全市募集扶贫资金走出了新路子,并得到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的肯定。根据发展情况,市扶贫“两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立社会扶贫四级滚动发展资金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提出市级滚动资金财政支持不低于500万元,两县滚动资金财政支持不低于200万元,四区滚动资金财政支持不低于100万元,乡镇滚动资金财政支持不低于20万元,联系村不低于5万元的要求。截至到2017年12月底,全市各级扶贫“两会”累计募集滚动发展资金5796.55万元,实现了区县、乡镇和重点村的全覆盖,为全市开展社会扶贫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
与金融、国资部门联手开展社会扶贫。市扶贫“两会”召开金融部门座谈会,动员金融部门参加社会扶贫,参与扶贫项目,创新金融产品,帮助建立扶贫基金。与金融部门联手,以及与市邮政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解决产业扶贫募集资金瓶颈、会员单位融资难等问题发挥了较大作用。市扶贫“两会”与市国资委联手,动员国有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中国电信自贡分公司在贫困村实施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工程,在2018年3月底,完成全市113个贫困村“互联网+”精准扶贫项目建设。这项工程,是我市政府部门、国有大型企业和社会扶贫组织联手为贫困村办的实事,它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插上脱贫奔康的“金翅膀”。
以扶贫日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自2015年起,市扶贫“两会”开始组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由于准备充分,主题鲜明,组织有力,效果明显,始终围绕爱心捐赠、助贫行动、专题宣传、树立典型开展活动,使整个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真正成为了助推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连续三年在扶贫日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捐款5782.8万元;全市共组织有领导、志愿者和各理事单位,各部门出动53921人(次),走访14376户(次)贫困家庭,办实事9875件;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加强同国内外慈善组织合作。在省扶贫协会的组织指导下,市扶贫“两会”与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专项基金、“智爱抗癫”公益抗癫救助基金等慈善组织联合开展了杏林春雨、智爱行动等公益活动;在省扶贫基金会指导下,在我市联合开展了新加坡红十字会川流不息捐资助学工作和健康饮水扶贫工程;与市侨联开展马来西亚新洲媒体集团对全市困难中小学生的捐赠活动;与湖南爱尔公益基金会等省外公益组织合作开展“与爱瞳行”活动见到实效。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开展各种合作活动,探索脱贫攻坚形势下整合资源、联手攻坚的路子。
不断总结推广社会扶贫新经验、新模式。市扶贫“两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召开现场会,用基层的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扶贫工作。在实施“四大工程”中,市扶贫“两会”适时总结推广琵琶模式、九洪模式,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找到了重点和着力点。如琵琶镇扶贫“两会”开展的“大老板帮村、中老板帮组、小老板帮户”的扶贫模式:四川远达集团董事长张远平作为大老板在以前已经对土地村进行大力帮扶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继续负责全村扶贫任务,其它中老板按照村安排负责扶贫到各组,小老板负责扶贫到户,主要在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助学济困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形成对全村进行精准扶贫的格局。2016年,市扶贫“两会”编印了《自贡社会扶贫精准扶贫实例选编》,这在全省是首例,为各级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提供典型经验,对指导全市社会扶贫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扶贫“两会”20年来,不断创新发展,砥砺前行,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壮大社会扶贫工作队伍、发挥了更大作用;不断发展完善了在插花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扶贫工作路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20年走过的路程,深切体会到,创新发展是我市社会扶贫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创新无止境,探索无止境,社会扶贫永远在路上。市扶贫“两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实现党的“两个百年”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