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芜湖:“渡江第一船”登陆地 崛起皖江排头兵

芜湖日报记者 康涛 刘卫国 南京日报记者 朱凯

响水涧10万亩油菜花海成为芜湖都市农业新“网红”。本报记者 冯芃摄

采访团参观芜湖知名电商企业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冯芃摄

为运输渡江大军,民工抢修公路。芜湖日报供图

渡江战役打响前,战士们将船翻坝入江。芜湖日报供图

芜湖滨江风光。本报记者 冯芃摄

芜湖滨江风光。本报记者 冯芃摄

位于芜湖的“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夏家湖。一块纪念碑讲述着70年前峥嵘岁月。本报记者 冯芃摄

14岁的马毛姐在炮火映红的江面,冒着枪林弹雨,快速摇着双桨,将解放军战士送到长江南岸;

22岁的吴赛男为了将江防图送到江北的解放军手中,在木船被炸沉后,抱着一块船板,顺着江水漂到对岸;

53岁的老船工张孝华与儿子张友香参加渡江支前大军,张友香身负重伤,父子俩仍将战士安全送达南岸……

3月的夏家湖,在江畔“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纪念碑前,环视眼前的开发区和雄伟的长江大桥,聆听党史专家讲述70年前的渡江战役,激昂沸腾的思绪中,一个又一个英雄儿女向我们走来。

时光荏苒,硝烟远去。作为渡江战役主战场之一、“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和登陆地的芜湖,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皖江崛起排头兵,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安徽全省。

奋勇争先“渡江第一船”夏家湖抢滩登陆

1949年1月开始,解放军第3野战军的第24军、25军、27军总共约20万人陆续到达无为县境内,分驻汤沟、白茆、泥汊等地,积极训练,待命渡江。芜湖,成为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芜湖市党史研究专家丁瑜介绍,遵照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部署,为达到策应东、西两个突击集团渡江和渡江后围歼南京、镇江等地南逃之敌的战略目标,中突击集团决定提前一天挥师横渡长江。4月20日晚,30万渡江大军在裕溪口至枞阳段,以排山倒海之势,对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了3个多月的铜陵至繁昌防线发起进攻。

渡江战役中,广大指战员纷纷表示,要争当渡江英雄,“将革命进行到底”。27军79师235团接到命令后,从白茆洲的沟渠中拖出隐蔽的船只,翻坝入江,一字排开,整装待发。

渡江时间原定于21时开始,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235团团长王景昆看到部队完成准备工作后,下令“船只整理好,听令开船”,1营营长董万华让通信员传令各连各排各班,但不知是哪道传令出现了差错,团长的命令变成了“船只整理好,立即开船”。

早已铆足劲的1营3连2排5班班长刘德翠带领李世松、姜保崔等8名战士,在2排排长林显信“开船”令发出后,驾船犹如离弦之箭冲入江中。一船开动,百船跟进。79师师长肖镜海当机立断,下令全师所属部队立即开船,向江南发起攻击。一场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就此提前打响。

3连2排5班船只上的勇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炮火,于21时在繁昌县保兴乡夏家湖(现三山区保定街道夏家湖)抢滩登陆。由于该班所乘船只率先抵达并第一个冲上南岸,因而被誉为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

夏家湖,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地名,与渡江勇士们一起,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

全民支前“儿童团长”曾给聂凤智将军当向导

无为县泥汊原名“濡江”,虽不为人所熟知,但在历史上却是军事要冲。这里,曾多次上演战火纷飞、旌旗猎猎的场景。70年前,渡江战役前夕,聂凤智将军率领的第27军就驻扎于此。

在无为县泥汊镇,记者找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亲历者——现年85岁的王德清,这个当年的“儿童团长”,说起渡江战役如数家珍:“那年,我刚满15岁,参加无南渡江支前指挥部儿童团后担任团长。当时,泥汊区有5个乡,每个乡有10名队员。大军渡江前夕,儿童团承担查哨、向导、宣传三项任务。每天,我领着头戴军帽的儿童团员在进入泥汊的隘口站岗,严查路条。团员们还走村入户,帮助渡江部队在泥汊附近村庄找房子借住,详细划分好,贴上入驻部队番号的标签,方便指战员们辨认。”

“最让我难忘的是给首长当向导。那时,有一位骑着烈马的解放军指挥员经常对我说,“小鬼,陪我到江边看看”。于是,他和随同人员都换上了便装,在泥汊的江边察看地形。2016年,‘27军后代渡江战役之旅’来到泥汊,我才知道,叫我‘小鬼’的人就是27军军长聂凤智将军。”

走进邢朝庆的红色收藏馆渡江战役展厅,一艘送大军渡江的木帆船尤为珍贵。当年,被授予“渡江功臣”的张孝华父子,就是凭借这样的木帆船,载着27军80师240团26名解放军勇士,从泥汊起渡,在枪林弹雨中强行登陆繁昌县板子矶,并于次日凌晨6时成功抢占长江南岸荻港。后来,木帆船被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邢朝庆告诉记者,他倾其所有建造红色收藏馆,收集当地渡江战役的珍贵资料,就是想告诉后人,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伟大壮举。

无私奉献小县城走出2000多位渡江功臣

四月白茆,满目金黄,处处散发着油菜花香。“渡江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高高耸立在永胜村广袤的田野上。

“说起渡江战役,就像在眼前。”4月2日,当记者来到鸠江区白茆镇寻访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时,78岁的周福志老人一连说了几遍同样的话。因为那段铭心刻骨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他。

“当年,我家住着解放军某部的一个侦察班,战士们都很年轻,与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训练之余,一些小战士会陪我玩,给我讲革命故事,还教会我儿歌‘早一望,晚一望,望到前方打胜仗。’村里人也尽力帮助渡江部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没过多久,我们喊着口号,敲锣打鼓,欢送大军渡江。虽然那时我只有8岁,但是那段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从老人的回忆中,我们不难看出,渡江战役中的军民鱼水情,成为那代人的精神丰碑。

从闻名全国的“六洲暴动”到平津抗日救亡团,从新四军七师活动中心到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的出发地,白茆是有着红色基因的一方热土。

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在父亲参加渡江战役牺牲后,强忍悲痛,与其弟一道继续完成了渡江任务;

特等渡江英雄胡业奎,当奋力将船划至江南岸边时,船被敌碉堡火力封锁,不能前进,他毅然跳入水中,把船拖上岸,自己却被敌人子弹击中,光荣牺牲;

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年仅14岁,她主动要求参加渡江先遣队,把第一批渡江勇士送上南岸,返回途中,又抢救了翻在江面上的我军两条沉船上的16名战士……

白茆人民的支前事迹,只是无为人民无私支援人民军队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当时无为地区境内共有100多万人参加了担架队、运输队、修筑工程队等;3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支援粮食1000万公斤、柴草数百万公斤、大小船只约5000只。渡江战役结束后,共有2000多人获得渡江英雄、渡江功臣等称号。

正如当年参加渡江战役的王辅一将军说的那样:“我们是人民用双手托着送过长江的!”

砥砺奋进

昔日渡江主战场崛起创新之城

70年沧桑巨变,70年拼搏奋进。当年“渡江第一船”登陆地,如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渡江精神一直激励着芜湖儿女,勇往直前,奋力争先。

泥汊镇建设的“渡江工业园区”,集聚了太平洋电线电缆、森海高新电材等40多家企业,覆盖电线电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这个传统的“鱼棉之乡”“鱼蔬之乡”,还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订单大棚蔬菜等现代农业,产品远渡重洋,销往新加坡等国家。

白茆镇不仅是芜湖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安徽省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已入驻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42个家庭农场,蔬菜日最大上市量50余吨,被誉为“安徽省农业状元”。

与白茆一江之隔的“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夏家湖,现为三山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园区落户企业490余家,经营收入632亿余元;在建和已建成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书写中国电商新奇迹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入驻企业之一,公司成立7年来,累积销售超过200亿元,牢牢占据线上线下同业态坚果零食全行业第一名,成为新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

昔日渡江战役之地,今日盛开创新之花。

芜湖这颗皖江明珠,经过不懈努力,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孵化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了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旅游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经济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双拥模范城等称号,4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出发地、登陆地,目前都归属芜湖。“创新之城”芜湖,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伟大的渡江精神,激情书写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芜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