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21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遍布黄埔造船厂的每处角落。
全体职工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欣喜的神色。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艘斥资3000万美金收购的废船--“墨尔本”号。
为迎接这个庞然大物,船厂特意准备了隆重的仪式。
与此同时,西方的众多媒体,却集体发出了幸灾乐祸的声音:“谢天谢地,这堆废铁终于卖给了落后的中国人!”
“墨尔本号”究竟有着怎样的黑历史?这堆西方人看不上眼的垃圾,为什么就成了中国人心中的宝贝疙瘩?
“世界上没有什么外交冲突是一个航母战斗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个。”
二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一直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尤其是遭遇珍珠港轰炸后,财大气粗的美国政府,以每周打造一艘航母,至1943年总计147艘的实力,成为世界海洋霸主。
这令以“老牌海洋强国”自居的英国人坐不住了。
1943年,英国政府举倾国之力研究航母,决定在二战期间,建造六艘“尊严”号系列航母挽回颜面。
1945年2月28日,六艘航母顺利通过了航行测试。
可此时的对手德国,已成了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发动海洋攻势。
苦心建造的“尊严”号系列成了摆设,让英国政府进退两难。
一方面,英国本土遭受德军的无死角轰炸,经济严重受损,难以承担航母这样的“烧钱巨兽”。
另一方面,以“世界绅士”自居的英国人,又不愿就此放弃,显得太跌份。
就在这时,盟友澳大利亚获得了独立的海军建制,急需扩充军备。
英国人一看时机来了,就以10英镑的价格,将六艘航母之一的“尊贵”号卖给了澳大利亚海军。
精明的英国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尊贵”号还需要增添大量的装备,后期需要巨额费用维护,不如借此卖给澳大利亚,还能博个亲善的美名。
作为附加条件,澳大利亚必须购买英国设备,以增加舰体的战斗力,这又为急需战后重建的英国送上一笔巨款。
1955年,澳大利亚为“尊贵”号添置了蒸汽弹射器、攻击机、高射炮、修改斜向跑道等装备,使其具备了初步的远洋攻击能力。
为表示对这艘航母的重视,澳大利亚军方以国内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为名,将其更名为“墨尔本”号。
没想到,一连串的厄运就此开始。
1957年10月28日,“墨尔本”号迎来了它的首次航行任务。
行驶至阿德莱德港时,“墨尔本”号突然失控,撞向对面的“蓝卡”号战舰,所幸因为速度不快,双方只受点皮外伤。
事后,经过排查,军方没有发现故障,认定这是一起微小的事故。
更大的悲剧接踵而至。
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突然撞击护航战舰“航海者”,巨大的航母将“航海者”拦腰切断,舰上82名官兵无一生还。
比起驱逐舰报废引发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已经训练合格的海军官兵。
那可都是耗费无数财力人力养成的帝国精英。
“墨尔本”号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自身损失也不小,1号和2号平衡水舱已经淹到了第5甲板,前舷和右舷撞出了洞,电缆舱也可能有窟窿。
军方随即对事故展开了调查,最后认定是“航海者”舰长操作不当,误入“墨尔本”号航线,引发了撞击,故责任不在航母。
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军方对航母上的所有官兵进行了全面训练,调整了航母战斗群,同时升级了整个航母的电子系统。
接下来的几年,“墨尔本”号成了澳大利亚的外交名片。它先后出访了几内亚、新加坡、日本等国,还定期参加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演习,俨然一副“有肌肉就得秀”的派头。
打脸的一刻,很快又来了。
1969年6月3日,澳大利亚海军受邀与美军一起参加名为“海妖”的联合演习。
为在“大哥”面前表现一番,澳大利亚派出了最强的“墨尔本”号,可演习刚刚开始,“墨尔本”号突然撞上美国驱逐舰。
和六年前的撞击几乎一模一样,“埃文斯”号被拦腰截断,73名官兵葬身海底。
筹划已久的演习,被迫终止。
这让澳大利亚军方心慌不已。
事后经过调查,这次撞击是因为“埃文斯”号的舰长睡着了,剩下的两名军官不懂指挥,强行将舰体往“墨尔本”号上靠,才造成了这起灾难。
虽然洗清了嫌疑,但心有余悸的澳大利亚军方,还是将“墨尔本”号拉进了悉尼港,先让它消停一阵再说。
可“墨尔本”号依旧不断闹出幺蛾子。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它又在港口内与两艘货船相撞,““好撞之舰”的名声不胫而走。
1977年,英国海军邀请联邦成员国参加舰队检阅活动,澳大利亚军方也受邀派出“墨尔本”号前往。
活动结束后,英国海方又对“墨尔本”号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改装,使其成为澳大利亚海军最具战斗力的战舰之一,随后将其交付对方:“这下你们可以放心了!”
还没等澳大利亚人缓过劲来,1979年3月3日,“墨尔本”号上的锅炉突然发生爆炸,一些士兵躲闪不及,当即受伤。
更不可思议的还在后头。
当年8月22日,“墨尔本”号正在太平洋上航行时,安装在支架顶部的雷达罩突然掉进了海里。
这可是军方研制的最新雷达系统,价值极高,军方迅速组织人员打捞,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毫无收获。
从1956年到1979年,世界上所有航母发生的故障累计起来,都没有“墨尔本”号得多,以致于澳大利亚这个“接盘侠”,成了全世界的笑话。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爆发了“马岛战争”。
在这场现代化的战争中,一枚先进的反舰导弹,足以令一艘航母沉落海底。
这一幕,令澳大利亚军方开始审视起了“墨尔本”号的归宿。
最终,澳大利亚军方决定出售这艘带给他们耻辱的“破船”。
为避免技术参数外泄,他们将航母拆成了空壳,然后向世界宣布出售信息。
消息一出,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示出购买意向,随后由一众技术专家组成的考察团登上“墨尔本”号,对其进行评估调研。
整个过程中,澳大利亚军方相当配合,希望尽快将这“破船”甩售出去。
一番评估后,中方给出了3000万美元的报价,这可让澳方喜出望外,于是迫不及待地签订了出售协议。
1985年的中国,经济还很落后,专家们难道不知道“墨尔本”号的斑斑劣迹吗?为什么要当这个冤大头?
这还得结合当时的局势说起。
作为海军王牌装备,拥有一艘航母,一直是新中国的梦想。
据估算,当年建造一艘航母花费至少200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后期的改装维护费用,对中国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如今用3000万美元买下“墨尔本”号,距实现航母自制便更进一步,这岂不是以小博大?
1985年5月21日,“墨尔本”号被正式运回广州黄埔造船厂,便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随后的拆解过程中,两台设备的出现,令在场的技术人员欣喜若狂。
两台设备分别是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载拦截电缆,都是航母上的核心部件。
先说蒸汽弹射器,有了它,航母上的飞机可以全天候起飞,不受天气影响,大大提升了航母的战斗力。
载拦截电缆被称为舰载飞机的“生命线”,它能使舰载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停止飞行,保证飞机在有限的舰载甲板上平稳降落。
得知中国的这一意外收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笑不出来了。
原来,澳大利亚军方确实有拆卸这两台设备的计划,可一时半会儿没拆下来就搁浅了,看到中国报出高价后,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生怕对方反悔,赶紧将航母卖给了中国。
任凭美国如何气急败坏地谴责,终究无济于事。
通过对“墨尔本”号的研究,中国航母的研制进度比预计时间至少提前了5年。
等到1999年,中国从乌克兰政府手中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时,美国再度要求乌克兰,必须拆除一切装备后才能出售。
但为时已晚,任何技术壁垒,都阻挡不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2012年9月25日,以“瓦良格”号为蓝本,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服役,开启了“航母时代”。
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
……
蓝天之下,碧海之上,千里扬波,乘风破浪。中国海军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END .
【文| 沧海明月生】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