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家风永传扬
□罗炳崇
长久以来,对一个村庄念念不忘,每年必定要去探访好几回。这里并非我的故乡,亦无亲友,但总是无法阻止自己的脚步。它,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这个令我牵肠的地方,就是位于永定区下洋镇与广东大埔接壤的中川村。据说此地一到秋冬季节,便枫叶满坡,层林尽染,因此最先称为“枫坑”。后有人认为“枫”有偏僻之嫌,便把“枫坑”改为“中坑”,成为永定知名的“三坑”之一。二十世纪初,有识之士认为“坑”不够大气高雅,因有溪流从村中流淌而过,遂又改名为“中川”。
中川是一块风水宝地,其东有马山岗,西有祖公堂,南有霸水口,北有大横塘,四季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而中川之所以如此吸引着我,不仅在于它旖旎的景致,更因那富有底蕴的一系列人文景点,如虎豹牌楼、虎豹别墅、虎豹塔、中川古街、胡氏家庙、胡氏名人故居、富字楼等,最重要的还是与它谜一样文化现象有关吧!一个几百户人家、不过二三千人口的村庄,明清时期就有进士5人,举人30人,贡生123人,秀才288人,监生564人,文武士官108人,曾涌现出“一门五进士”“三代四司马”等文化奇观,令人赞叹不已。近现代更是出现了引以为傲的“六大名人”——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艺术大师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闻女王胡仙,还创造出“胡顺源七子五教授”“胡启创一门六博硕”等文化佳事,形成“大学生上千,博硕生上百”的盛况,中川因而被誉为“文武世家”之侨乡古村。
永定中川胡氏家庙
中川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胡氏始祖铁缘公从赣州宁都经宁化石壁、长汀移居于此,至今已六百多个春秋。中川村在继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几百年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过去,这里土地瘠薄、人多田少,因而有“男人扎条裤带去过番,女人带双络脚去挑担”的描述,“由贫而侨,由侨而拼,由拼而富,由富而重孝、重亲、重教,由教而才,由才而兴”是中川村文化特质形成的轨迹。其间,“乡贤公、胡文虎、胡斐才、水客王”等人已然成为中川人的精神偶像。
乡贤公胡贞一被中川人公认为最大的孝子。他一生品行高尚,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深受乡人爱戴。他倾尽家里的粮食拯救饥荒的乡民,出重金帮他人赎回儿子,成人之美资助他人完婚,舍田造船以渡行人……其积德行善之事,不计其数。康熙帝三次旌表他为“大孝子”,雍正帝下旨准他入祀“乡贤祠”,胡贞一的孝爱善举深得世人的赞许。
胡文虎是誉满全球的“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又是举世公认的大慈善家。他一贯奉行“人为本,财为用”的人生哲学,他常说:“我是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他除了在新加坡捐建10多所义务学校和中小学外,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厦门大学等10几所大学和300多所小学,其一生正映照了“客家子弟不平凡的一生”这句话。
胡斐才是中川的大秀才。他一生无意仕途,专心著述,勤而至痴。有一年端午节,他埋头著书,其家人送粽子和蜂糖放书桌上。胡斐才凝神构思,忘记一切,竟然拿起粽子蘸着墨汁来吃,被人笑为“书痴”。乾隆年间,福建提学使纪晓岚到汀州主考巡视,搜求著述,忽然读到胡斐才的手抄书《疏注四书撮言》,拍案叫绝,马上召见胡斐才,鼓励他出版此书。后来,此书在苏州木刻出版发行,立即名闻四海,成为清代士林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水客王”胡前光50多岁才成家,却一连生了七个女儿,直到67岁才生儿子胡炎贤。胡炎贤七岁时,因母亲溺爱而不肯上学,尝够了不识字受人欺凌的水客王,竟用铁链锁着胡炎贤的双手送去上学,边走边声泪俱下:“不读书,不如不要了!”胡前光痛心疾首、老泪纵横的情景,给幼年的胡炎贤巨大的心灵震动。胡炎贤此后勤奋读书,终成驰骋星马港文坛的知名作家。
乡贤公、胡文虎、胡斐才、水客王等人的行为,对中川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川文化观念、人格理念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进而形成“孝、拼、富、亲、才、教”等精神特质。其中,“孝”的本质是仁爱、大爱,爱父母爱亲友,进而爱乡爱国爱人类,孝爱观念在中川根深蒂固,大慈善家绵延迭出;因着“敢拼敢搏”,中川人由贫思变,诞生了一系列的富商,但他们“富而能仁,富而善慈”“取诸社会,散诸社会”,因富达济天下;胡斐才“粽墨流馨”的典故成了激励后人勤奋读书的生动例子;水客王“锁子上学”的典故,亦是重教崇文的典范。这些精神偶像被中川人奉为圭臬,是中川六字文化特质的具象,也是解开中川文化基因的钥匙。
在中川,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川人特别认亲,这在“九级半”文化密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来凡是外出谋生的中川人,碰到不相识的“梓叔”,都要先问一句:“我们的宗祠石阶有几级?”若答不出来,则要被讥笑不是真正的中川人。原来胡氏家庙的台阶有八级是花岗石的,意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想到不够高,于是就灵活地加铺了一级半的青石。为什么是“九级半”,而不是“九级”或“十级”呢?他们认为,“九”“十”与客家话“救”(要人救)“食”(吃)谐音,是不吉利的。别小看“九级半”,它可是中川人的“特别密码”之一。
胡氏家庙的建造还有一个“鸡内腹”的故事:中川开基祖铁缘公和夫人朱婆太,招待从江西来的地理先生,朱婆太杀鸡待客,可是很喜欢吃“鸡内”的地理先生连一块“鸡内”也没吃到,心里一百个不痛快。第二天辞别时,朱婆太送了一个蒲草编织的“饭包”给他,地理先生后来才发现里面尽是他最爱吃的“鸡内”,顿感内疚,匆匆回到中川说:“我忘了告诉你们,这是块风水宝地,背靠虎形山,以后建祠,后代必先富后贵……”这个地方就是胡氏家庙的地址。朱婆太巧赠鸡内腹的故事,谦逊体贴的美德,世代口耳相传,照亮了中川人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
在中川,还有胡氏家谣、族谱三字经、中川暗语、中川预言等,这都是有别于他姓的文化个性现象,锻造了一座座的精神丰碑。每一次到中川,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文化享受,一次精神洗礼。一代代中川人,用自身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族人、感染社会,引领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当下,家风家教愈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对年青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往往有怎样的家风,就会形成怎样的处世态度,家风家教亦成为“国之大者”。中川美德佳话是一块“金字招牌”,其家风家教的传承堪称当世学习的楷模。唯愿中川的好家风代代相濡染,世世相延续,成为经久不衰的宝贵财富。(作者单位系龙岩市大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