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带一路”的文明观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题:“一带一路”的文明观

新华社记者

20岁的劳拉·德勒正在深度学习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交流史。不过,“课堂”并非在她的家乡意大利,而是在相隔万里的中国上海。

从选修中国历史文化,到与同学讨论跨文化比较,到博物馆参观精美文物,德勒把在上海纽约大学的经历称为“快乐的文化之旅”。

她说,这与“一带一路”的倡议密不可分。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将汉朝和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汉朝曾派使者甘英寻找“大秦”(古代中国对古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古罗马著名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

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绵延不绝。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由此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等也传向世界。

来中国之前,德勒读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她知道了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她还喜欢上了阅读《马可·波罗游记》。这本描述中国繁华的书籍,在当时的西方引发了一轮“中国热”。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汲取并发扬“丝路精神”。

面对沿线不同的文明、民族和宗教,这一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德勒对此表示“很认同”。她说,这给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过去六年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文化、教育等人文领域的诸多合作,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新格局正在形成。

例如,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中国与新加坡、塞尔维亚等国签订文化遗产合作文件;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等联盟相继成立,等等。

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说,多种文明的交相辉映,使这个世界愈发异彩纷呈,“一带一路”将推动这个令人期盼的局面早日到来。

在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布鲁日校区,参观者观看广西北海旅游图片展。(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今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和交换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双边合作文件。4月,意大利总理孔特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德勒的母亲在现场见证了中意双方的签约仪式。“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将会更加密切交流。”她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唐时期,中医药就伴随着商贸活动,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国家落地生根。目前,它依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24岁的德国青年乔尔·米卡埃尔·沃克正在认真学习。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

今年是沃克来到中国的第5年。求学的这些年,他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理解。

沃克表示,中医药传统理论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更具灵活性,药物的副作用也更低。“‘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好的东西要实现彼此分享。我相信这将推动中医药在世界上更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越来越多的推拿馆、针灸馆和中药专柜在沿线国家开设。

目前,中国已在3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了40多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中医药团队在柬埔寨、科摩罗等沿线国家实施了快速清除疟疾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医药功效不断显现,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医药正在为促进民心相通提供重要支撑。

陕西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医师袁海光(右一)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萨雅讲解推拿动作要领。(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中医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乔尔对此兴趣颇深。“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医学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重视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他说。

这学期,乔尔既要学中医养生与康复等课程,还要学西医诊断学等课程。“中医、西医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它们各有擅长,可以取长补短。”他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持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活动。“这些举措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乔尔说。

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更多沿线国家民众了解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亦促使着更多外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产生浓厚兴趣,推动着东西方文明深层次的交流互鉴。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今年是29岁的马来西亚留学生曾繁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的第5年。

从硕士攻读文艺学到博士选择中国古代文学,曾繁靖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入。

清代文学是曾繁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认为,这一时期,许多文人的个性儒雅,作品中体现了温柔、典雅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滋养。”曾繁靖说。

求学至今,曾繁靖感受到中国同学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中国朋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包容。”曾繁靖说。(记者王建华、周文其、许晓青、刘金辉、张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