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休闲农庄,可以狂奔,不要裸奔

国内的庄园项目大多是横空出世、平地而起,而国外那些成功的庄园大多经历了好多年的产业探索,逐渐形成今天的融合格局。

一个是空降式的按着规划图在一片空地上,建造出一个提前预设好的庄园;一个是摸索式的按着产业发展的探索历程,在同市场的不断交互过程中,一步步适应市场,自然形成的庄园。

我们想直接复制一个结果。复制也是生产力,这一点似乎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验证,那么,庄园行业“复制结果”的发展模式似乎也值得尝试一下。

但,实践告诉我们产业探索的道路没有捷径,必须踏踏实实走出来。

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产未必第一优先。其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为了抢风口,可以狂奔,但不要裸奔,到了一定程度,一定要回过头将产业的短板给补上。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韩国和中国的两个庄园案例,协助我们理解庄园的产业发展、升级进程。

01

韩国坡州

山葡萄农场

位于韩国坡州的山葡萄农场,成立于1979年,致力于打造三产融合的葡萄主题农场,其葡萄酒产品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是韩国休闲农业的一面旗帜。

回顾山葡萄农场的历程,最初的发展是模糊的,并没有清晰的定位和产业支撑。

这要从山葡萄农场的庄主徐禹锡说起,当年徐庄主做农场,没有人引导,没有成功路径可以借鉴,他自己种植了很多农作物品种,同时,尝试养羊。

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没有给农场带来顺利的发展,反而滋生一系列问题,而且越发展问题越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品种多,难以规模化,无法形成记忆点,没有可以拿到市场上竞争的产品。

后来,一次在山上放羊,徐庄主意外发现一株山葡萄,他很兴奋,他凭直觉判断山葡萄属于相对稀缺的品种,而且可以做出很长的产业链。于是,经过寻找,一共找到14株,并将其移植到农场里。结果,只活下来1株。

徐庄主没有放弃,继续寻找,不断移植、培育,而且放弃了养羊和种植其它农作物,一心钻研山葡萄。为了种出优质的山葡萄,徐庄主详细记录了当地的气温、降水等资料,以及山葡萄的各项培育、生长数据,一记载就是20多年。

今天,徐庄主已经成功的带动了周边49个基地共同来种植山葡萄,让山葡萄成为当地的一个支柱产业。徐庄主也不再以种植为核心,而是靠提供技术指导来保证山葡萄的品质,然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收购山葡萄和山葡萄的酿酒加工上。

靠着1株山葡萄做出今天的业绩,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

谈及这段历史,徐庄主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做农业的人要想成功,不是一天可以成功的;人生也是如此,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要到的”。

40年的发展历程,徐庄主总结了很多心得。他说,做农业,首先必须要加工出来东西;必须有区域性领导者;要有融合意识。

虽然说山葡萄农场起源于1979年,但酿酒是从1995年开始的。为了酿酒,徐庄主挖了一口井,整整挖了一年,期间多次放弃。可喜的是,最终这口井出了水。

徐庄主指着井说,酿山葡萄酒的事业不会停止,死也要死在这口井里。

随即,徐庄主又笑笑说,世界变化很快,不想死掉的话,一定要共同协作。

徐庄主带我参观的过程中,几辆大巴车开了进来,下来很多老年人。徐庄主告诉我,平均每天有五辆大巴车的人来这里休闲旅游、体验做葡萄酱等。这是三产融合的过程,也是拉长山葡萄产业链的过程,更是体验营销、品牌加持的过程。

老年团在体验做葡萄酱


徐庄主说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今,酒窖里年龄最长的酒才23年,这不够。他要实现的最终梦想就是家族传承,让山葡萄酒的事业在家族代代传承下去,让他将来的子孙拥有窖藏上百年的酒而自豪,同时,将徐庄主艰苦创业的历程形成家族记忆和家族荣誉勋章。

酒窖入口通道

酒窖内部

山葡萄酒加工间

山葡萄酒的产品陈列


历经40年的发展,山葡萄农场先后获得韩国农业科学技术奖、石塔产业褒奖勋章、国家有功者总务武功勋章、国务总理表彰、银塔产业勋章等近百项荣誉,1988年和2000年韩国总统曾为其颁奖,可谓实至名归。

2018年的5月11日,山葡萄农场的徐禹锡老先生走进了庄主学院的分享课堂,他结合山葡萄农场的40年经历,为大家分享了山葡萄农场以及韩国休闲农业六次产业的融合经验。

02

郑州荥阳

昌明奶牛科普乐园

位于郑州荥阳的昌明奶牛科普乐园,2017年被农业部授予“奶牛标准化养殖国家级示范场”称号,并作为农业部休闲观光牧场三大典型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也是农业部向全国发布的首批八家观光牧场之一,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牧场之一。

这些荣誉虽然来之不易,但似乎又是一夜之间就飞奔而来,这就不得不说昌明的产业升级之路走对了。

实际上,2016年之前,昌明还仅仅是一个单纯养殖奶牛的养殖场,和休闲观光没有多少关联。

危机就是转机,这在昌明身上可谓见证。

2013年,因为修建沿黄旅游快速通道,庄主段贤昌苦心经营13年的牛场被拆,这就意味着一切要重头再来。尽管拥有13年的养殖经验,如果要重建一个养殖场,其难度依然很大。

庄主段贤昌想过放弃,但他已经坚持了多年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应牛奶,如果他放弃了,就意味着这些习惯喝他赠送牛奶的老人失去了一个生活的便利通道,他不想让这些老年人失望。

更何况,他积极参与扶贫,资助困境儿童和聋哑青少年,他觉得他有更大的社会责任,养殖场必须重新筹建起来,让他有能力和支撑来继续自己的慈善事业。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重建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以及叠加的养殖和销售难题,同时袭来。经过两年的筹建,养殖场刚刚站稳脚跟,庄主段贤昌就决定主动谋求变革。

变革来源于庄主段贤昌国外考察的心得,国外牧场的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深深吸引了他。当他看到大量青少年儿童在牧场参观养殖过程、体验牧场劳作、加工各种文创产品时的开心表情,感觉这件事情值得尝试。

说干就干,2016年,庄主段贤昌投资50万元,对养殖场进行改造。

这次改造的核心就是建立参观廊道,开放饲料池、部分养殖区和加工区,打造手工体验室和儿童活动设施,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市民预约等方式,让孩子和父母一起了解奶牛,同时,科普宣传奶牛生长、牛奶生产、乳制品加工、乳制品营养相关知识,引导乳制品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顺势回归自然、休闲娱乐、享受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这一举措,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访,如今,每天平均接待儿童500人。

回顾昌明的产业升级之路,一方面顺应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大势,一方面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通道。更为关键的是,中原地区传统上一直以种植为核心,本身就缺乏牧场业态,而昌明19年的养奶牛历程,不但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用户,更有着鲜明的排他性,这是能够一举引爆的各种叠加因素。

03

一个不成熟的概念:

一产未必第一优先

无论是韩国坡州山葡萄农场畅销多国的山葡萄酒,以及每天五辆大巴车的休闲旅游团,还是郑州荥阳昌明奶牛科普乐园坚守一产养殖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向休闲旅游、研学教育融合发展,营造了一个每天平均接待500人参与附加值体验的增量市场,都说明了产业发展厚积薄发的威力。

当前,休闲农庄开发是红利期,面临着各项政策红利、消费升级红利、产业优化红利,因此,快速圈地,跑步入场,无可厚非。

大批社会资本在对农业农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按着规划图,尽可能先完成基础建设、框架建设,然后启动能够驾驭的观光、休闲、娱乐业态,或者其他能够导入存量资源快速盈利的业态,都在情理之中。

但裸奔就是裸奔,农业园区不会因你仅仅挂了一个“农庄”、“庄园”、“农业博览园”、“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字眼就真的拥有了“农”。

农是一个大循环、大产业、大平台、大通道,没有时间和金钱作为足够的筹码,“农”是出不来的。初入农业没有抓手很正常,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产未必第一优先。

一产未必第一优先,只是说的顺序,而非有无。这是在多年做项目过程中进行的现实推进路径,如果一味强调以“农”为核心的主产业、产业支撑,将会直接扼杀大量社会资本。索性,先发展起来,给农留下空间,在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导入农业,最终实现跨界融合。

不得不说的是,先发展“非农”,不是盲目发展,而是最初就有统筹,“农”的布局早已各方渗透。这就需要巧妙、严谨的顶层设计。

话说回来,就当前现状来看,大量“非农”庄园并非无能力务农,而是根本就没有打算务农,农仅仅就是招牌。这是典型的裸奔。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