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支教,为那片热土注入新力量

校园里建起足球队,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振奋精神,原本情绪低沉的学生变得使命必达。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中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也来给学生们加油助威。

宁夏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1999年,复旦大学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遴选成立首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奔赴西吉乡镇中学开展服务。

20年来,复旦大学已累计选拔输送224名研究生到当地支教。他们在西部撒下智慧的种子,给那里的学生带去希望和力量,支教成员也因志愿服务而绽放青春,收获激励和成长。

西部中学有了校园足球队

作为复旦大学第20届研支团成员,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阿卜杜米吉提·艾麦提2018年来到将台中学,为七年级两个班讲授英语。

在得知学校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开展足球活动后,从小喜欢足球的阿卜向学校毛遂自荐,主动承担组建足球队的工作。

很快,将台中学组建起了两支男生足球队和一支女生足球队。队员们虽然以往几乎没接触过足球,但通过半年的训练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基本的足球技能。

学生在球技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成长。班里一名男生因为成绩不好,自感受到冷落,情绪低沉。加入足球队并担任小队长后,他把自己队伍内的队员训练得整齐有序,面对老师交代的任务也完成得有模有样。

“作为学校足球队的发起人和教练,我心里暖暖的,让我体会到任何孩子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教育引导方法,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阿卜说。

在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的资助下,今年3月6日,阿卜带领西吉的足球少年们来到上海体育场,把他们的足球故事展现给上海球迷。因为复旦支教队员,因为足球,西部山区的孩子们见识到更大的世界,激发起更高远的梦想。

当年师生今成同事

2018年,王连彪从宁夏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这名自西吉三合中学走出的小伙子工作的地方,正是当初支教队队员蔡沅鋹的公司,原先的师生成了现在的同事。他的人生轨迹,因为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而改变。

读六年级时,王连彪第一次见到复旦大学第九届支教队队员蔡沅鋹——来自新加坡的支教队员。当时王连彪连ABC都不懂,为了练好发音,王连彪一有问题就跑去教师宿舍请教蔡沅鋹。

蔡沅鋹跟学生打得火热,家访走得很勤,几十里山路也不在话下。

一年后,蔡沅鋹结束支教,离开三合中学。失落之余,以前对学习不太在意的王连彪开始发奋努力,不仅担任班长,还频繁获得奖学金。

王连彪这样解释自己的转变:“蔡老师在的时候,他讲外面怎么怎么好,我觉得,哦,原来这样好。他走后没人讲,就好像外面的世界不存在了,我得自己想办法把它找回来,总觉得学习好了,就可以实现了。”

不管中考还是高考,每到重要的时间点,王连彪都会见到蔡沅鋹。2014年高考前,蔡沅鋹专门去固原一中看望王连彪。

2018年毕业后,王连彪正式来到蔡沅鋹的公司。短短几个月,他已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员工。现在,王连彪和蔡沅鋹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就一番事业,再回到宁夏办一所学校。

青春因为奉献而更加精彩

20年间,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二届支教队队员冯艾是首位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队长,第四届支教队队员李佳美是全国高校研支团迄今唯一获得“联合国消除贫困奖”的队员,第六届支教队队员沈宏是全国第一位支教博士生,第七届、第十届队员张阳是全国第一位两次支教的教师……

为孩子们、为农村、为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是20届复旦支教队员的初心。在一年年的支教中,他们给西部那片热土带去亮光,改变当地的教育面貌,自身也开阔眼界,在志愿服务中获得精神成长。

冯艾现在担任一家招聘公司副总裁,她说,到西吉服务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感受到西北人的质朴善良与坚忍,进而坚定了理想与信念,学会尊重社会差异、关注社会进步,用所学知识推动群体乃至社会的进步。

正在王民中学服务的复旦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杨陈浩彤说:“在支教期间,我参与了精准扶贫项目,看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见证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大为改善,感受着祖国西部农村基层最真实的生活。也看到了非常多感人的故事,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笑对生活的困难。”

焦扬说:“复旦研支团20年的奋斗,正是当代复旦青年发扬‘五四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写照,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复旦与西吉共同拥有的珍贵记忆。”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3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