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台专家:占比近三成,台湾农产品不外销大陆不可能

大陆因为台湾凤梨检疫不符规定,3月起暂停输入,台“农粮署”因此批评对岸市场不稳定,并称以后凤梨不再销陆。中兴大学行销学系副教授萧仁杰接受访问时表示,台湾农产品外销大陆占比仍是最高,去年更达三成,短期内台湾农产品不销大陆是不可能的。


  据中评网报道,大陆3月起暂停台湾凤梨输入,一年影响约4万公吨,约占台湾凤梨产量的一成,目前两岸无法启动协商,“农粮署长”吴忠一日前更语出惊人表示,凤梨事件显示对岸市场不稳定,以后不再卖大陆了。

  萧仁杰表示,5年前他有一位学生在作台湾农产贸易趋势研究论文,当时统计包括贸易商、大盘商、农民的外销市场取向,就是以中国大陆为首位。5年前是如此,现在农产销陆的比例不减反增,在ECFA实施后,台湾销往大陆的农产品从本来占一成左右,到去年成长到29%,接近3成,照此趋势来看,短期内台湾农产外销不可能脱离大陆市场。

  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萧仁杰说,中国大陆之外,农业贸易从业人员较属意的外销市场,依次为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然而发展迄今,除了大陆市场呈现稳定成长,其他贸易市场仍然相对不稳定。

  萧仁杰指出,日韩方面因为农检条件严苛,加上对产品的卖相、品质、规格非常讲究,台湾为小农式耕作,盘商收购来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办法与跨国集团式农产企业竞争。所以,虽然日韩消费市场行情高,但台湾一直没办法稳定经营。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邻近国家所生产的热带水果品项丰富,不会将台湾视为采购首选。

  萧仁杰进一步说明,北美地区也多是向邻近的中南美国家采购;澳大利亚与台湾距离远,对贸易商而言,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昂,不是良善的贸易市场。综上所述,大陆正是因为市场规模大,加上邻近的地缘区位,以及ECFA贸易架构,成为台湾农产外销的特殊优势,也是之所以台湾农产销陆比重持续成长的原因。

  萧仁杰也提到,根据自由市场原则,民进党当局也不应干涉民间贸易行为,不能说禁就禁,台湾主政者要思考的是,商人选择大陆市场本质上就是利益导向使然,“政府”在找到替代市场之前,应避免武断、对立的言行,以免瞬间丧失大陆市场,导致农产外销陷入瓶颈。

针对大陆暂停凤梨输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表示,2020年大陆方面多次通报台湾地区凤梨不合格情况,并且提醒台湾方面要加强源头把控。但是,这种不合格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我们也没有收到台湾方面任何回复。农产品安全事关民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希望台湾有关方面予以重视,履行好监管责任,加强源头管控,避免给业者和民众带来损失。

台湾其他农产品是否会列入暂停输入清单,朱凤莲则表示,这由主管部门依据大陆相关规定和标准决定。

海峡导报 薛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