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机型大小,各有风光 - 制造商眼中的中国公务航空市场

机型大小,各有风光

制造商眼中的中国公务航空市场

受访人:

吴景奎

德事隆航空大中华区及蒙古国际销售副总裁

蔡海文

湾流宇航亚太地区区域副总裁


采访人:

本刊特约记者 文路

中轻型唱主角


“高性价比公务机应该成为将来国内市场的方向。”德事隆航空大中华及蒙古地区国际销售副总裁吴景奎如是说。熟悉公务航空的读者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奖状”家族公务机,这些公务机都是德事隆航空旗下的产品。据吴先生介绍,目前“奖状”家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大客户不少,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国内“奖状”公务机的最大客户,运营“奖状”560XLS/XLS+、680“君王”以及750等13款公务机。在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奖状”525公务机作为高教机使用。截至2019年4月,在中国民航局取得适航证并投入运营的各类“奖状”公务机一共有53架,占中国公务机机队总数的13—15%,占亚太地区公务机机队总数的33%。

2012年,德事隆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展开战略合作,年底在石家庄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组装赛斯纳208“大篷车”涡桨飞机;2014年,又在珠海成立了组装“奖状”560XLS+公务机的合资公司。谈及这两个企业,吴景奎表示,它们代表着德事隆航空“对现在及将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是身份相当,门当户对的“婚姻”,而双方看重的是优势互补。


德事隆航空 吴景奎

记: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以及飞行学院使用的飞机,跟一般飞机相比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吴:新的机场使用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飞行校验工作,几天之内可能要飞几十班次。换句话来讲,就是在短时间内,飞机要频繁起降,来回测试导航设备。对飞机起落架系统的耐磨损性能以及整机的可靠性,要求极高。一般航空公司的飞机,一天下来,起落架收放没几次。而校验中心的飞机,一天要飞几十次,两者对飞机的技术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飞行学院的飞机可能日常磨损更狠。新学员在训练初期可能出现各种非专业的动作,比如重着陆,偏离跑道中线,都很常见。在这些情况下,飞机必须便于操作,皮实耐用,安全裕度高。


德事隆航空擅长的是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作“小双发”的中小型喷气式公务机,比如赛斯纳“奖状”560XLS。

记:您是如何看待当下中国公务机市场的?

吴:早些年,中国的公务机市场走过一些弯路,我们认为现在的市场逐步趋向理性。

公务机最早进入中国的时候,私人客户和政府客户买的飞机,基本就是“奖状”这类中型、轻型的公务机。拿我们的客户为例,政府级别客户有民航局、中科院。私人客户如远大空调的张跃,是典型的民营企业家。后来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型、超远程、大客舱的公务机开始受到市场热捧。

其实,如果研究国外比较成熟的公务机市场,60—70%甚至更高一些比例的公务机,应该是由中型、轻型飞机组成的。顶尖的那些大型超远程公务机,所占比例并不高。就像汽车市场,支撑起这个行业的,一般是售价几十万人民币一台的家庭用汽车,几百万上千万的豪车也必须有,数量肯定是比较少的。指望“少数派”来带动大众市场需求,恐怕不行。

这两年随着国内经济的调整,以及高层有意识地对消费的引导,市场驱动力也从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转向包括公务包机在内的多元需求。这一系列变化,引导市场从以往聚焦大型超远程公务机向中轻型公务机转变。


此外,德事隆航空还拥有赛斯纳208EX“大篷车”飞机,这种单发涡桨飞机非常适合在粗砺的跑道起降,任务场景广泛多样。

记:我看过一些报道,好像咱们中国大陆的公务机市场呈倒金字塔结构,顶尖的大型公务机反倒比较多。

吴:对,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是非理性、不成熟的。最新的公务机行业第三方调研报告中已经透露,现在国内有13架大型公务机正在待售出国外。

记:怎么叫待售出国外?

吴:自己不用了,或者用着不合适,要卖出去。所以,为什么说过去几年我们的公务机市场走过一条弯路?四五年以前,我们的市场几乎是燥热状态,上到央企,下到私人,买买买。其中还不乏用来装门面的或者做某种公关宣传的。现在我们看到,高性价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更适合消费者,才是将来市场的方向。

愿意花六七千万、一亿美元买一架大型超远程公务机的,那肯定是非常顶尖的客户。换句话说,价格不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但这类客户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客户往往有需求、有一定资金,对价格比较敏感。这决定,市场必须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记:您刚才多次强调了性价比。

吴:高性价比的第一条要求是,公务机不能容易坏,要皮实耐用。第二,假设飞机万一出问题了,服务系统要有快速的响应,能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能做出快速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跟飞机相关的所有零部件,包括航电、发动机,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你可以都找到我的人。我来帮你协调,我来帮你解决。性价比,服务,缺一不可,我们这些年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


德事隆旗下另一种著名涡桨公务机,比奇“空中国王”。

记:您认为未来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增长点在哪?

吴:我看好短途客货运输。另外,医疗救护会是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先说短途客货运输,现在也叫通勤航空。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通勤航空。干线和支线航空不可能覆盖人口过少的小地方,而通勤航空就像干线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通勤航空可以用所谓“三小飞机”(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来满足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的出行需求。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在内蒙古搞一些试点,用赛斯纳208“大篷车”飞机来执飞。目前,云南的澜沧—普洱航线,广西北海—涠洲岛水上飞机航线,银川月牙湖—固原六盘山的低空旅游航线,都在使用这种飞机执飞。此外,山西太原—运城,太原—大同,嫩江—哈尔滨,嫩江—黑河,库车—阿克苏航线,则选中了比奇350“空中国王”飞机。2019年4月初,民航局和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对支线航空的指导意见,对支线机型范围进行了调整,由7种扩大到13种。我们的赛斯纳208“大篷车”和比奇350“空中国王”这两款飞机被纳入支线飞机名单。

再说航空医疗救护。从国家层面,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民航局联合发布《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自印发方案起到2020年12月31日,12个省(市)将展开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航空医疗救护很快会被纳入到国家的整个国家应急救援体系里,飞行自由度和灵活性就将极大地提高。原则上来讲,参与应急救援的飞机,就是“随报随飞”,有任务了,一边申请领空航线,一边准备,基本等到准备好飞行了,批示也就下来了。其实现在的管理政策已经非常灵活了,因为人命关天嘛。我看过数据,中国医疗救护2018年一年运送病人4 297人次,而中国有13亿人,这说明这个市场几乎还是空白状态。所以我认为,航空医疗救护会是一个增长非常强劲的市场。医疗救援对飞机的性价比要求更高,太贵的飞机,客户承担不起费用,即便有保险支持,保险公司提供的险种也很难便宜下来。现在国内已经有几个强有力的通航企业和投资人向我们咨询,要以机队规模来介入这个市场。我们有信心,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以大做强


湾流宇航的公务机集中于大型机。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据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公司配备了湾流系列的公务机。在中国大陆市场,湾流宇航这几年也收获不凡,大客户包罗了来自阿里巴巴、万达、恒大、京东、百度等知名公司的众多商界“大咖”。而湾流公务机在中国拓展市场的过程也基本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调相吻合。湾流宇航公司亚太地区区域副总裁蔡海文表示:“长距离和超远程飞机在中国仍然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中国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他说,湾流飞机速度更快,航程更远,技术先进,最终将令客户受益。

湾流宇航 蔡海文

记:谈谈2019年3月底湾流G650ER公务机的那次飞行吧。对于客户而言,这次飞行有什么意义?

蔡:今年3月,湾流G650ER完成了公务航空史上最长距离的飞行,从新加坡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飞行距离为8379海里(合15 518千米),平均飞行时间为15小时23分钟,平均速度为0.85马赫,比之前的纪录快了近一个小时。它适用于环球航行,比竞争机型高速状态下的航程要远1 000海里(合1 852千米)。在一些热门但是飞机起降重量受限的机场,比如纽约附近的泰特波罗机场,G650ER在以0.85马赫速度巡航时,相较于竞争机型航程多500海里(合926千米),在0.9马赫时航程多1 500海里(合2 778千米)。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包括G650ER,目前湾流G650家族在全球已交付355架,需求量很大。


湾流宇航的公务机G650ER,2019年曾创造同类机型航程、速度纪录,适于超远程、跨洲际的飞行。

记:湾流公务机家族还有G500/600系列,它们的航程比G650/650ER略近,性能如何?

蔡:湾流G500/ 600在设计当中对性能、座舱舒适度和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最大巡航速度0.9马赫,实测航程甚至比我们最初的预测要远。例如,G600可以0.9马赫速度飞行5 500海里(10 186千米),增加了700海里(合1 296千米)。

此外,G500/600还具有出色的燃油经济性,采用全方位客舱(all around carbin),以及以安全为核心打造的“对称驾驶舱”。湾流公司是业内第一家采用主动控制侧杆(ACS)的公司。操纵飞行员(PF)或自动驾驶仪在操纵杆上做出任何动作,都可以让位于驾驶舱另一侧的非操纵飞行员(PNF)感知到,有利于机组人员之间的互相感知态势,协调动作,提高了效率。强调飞行员之间的协调是湾流飞机的一个特征。

此外,G500/600 驾驶舱内拥有多达10个触摸屏,创造同类机型纪录,大大减少了驾驶舱中物理开关的数量,使飞行员更容易和更直观地与飞机互动。

记:目前中国客户对于G500/600机型的反馈如何?

蔡:客户们对飞机的速度表示满意。他们非常喜欢驾驶舱以及客舱中所应用的先进技术。


湾流G550公务机属于G500家族,是增程型号。

记:有一种说法,由于中国客户的偏好,远程、大型的湾流公务机得以大卖。现在这种情况有没有变化?

蔡:长距离和超远程飞机在中国仍然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中国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此外,我们目前在远程飞机上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更多选项。我们有G650、G650ER、G500和G600,作为湾流G550的补充。

记:我注意到中国很多湾流G550飞机的主营基地都设在北京,这是否跟湾流宇航在北京设有支援中心有关?

蔡:湾流公司惯于在主运营基地集中的地方设置自己的服务中心。因此,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运营商自有的运营服务中心。因为很多飞机运营商都将首都机场作为自己的主运营基地,此外许多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北京,这使得北京成为维护湾流飞机的理想地点。

记:我注意到中国南方一些客户更喜欢使用一些中型公务机,其中包括湾流的G280。中国机主的喜好是否也存在南北方的差异?

蔡:我们帮助运营商选择最适合其典型任务剖面的湾流飞机。比如,G280是一种适合在中国境内执行任务的飞机,可以作为大型、远程机队的补充。它还可以从上海飞到德里,因此也是大陆区域内运行的理想飞机。所以,我不认为客户需求有什么南北之间的区别,操作任务及总体需求因人而异。


湾流家族并非没有中小型机种。湾流G280就是适于中短程商务出行的好选择。


记:像湾流G280这样的中型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情况如何?

蔡:尽管我们的大型飞机更受欢迎,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客户会把他们的飞行需求与飞机大小、性能结合起来考虑。事实上,在中国市场有15架中型湾流飞机在役。


记者报道:文路

责任编辑:吴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