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元故事 | 光阴的故事

这一夜,他们在罗大佑的歌声中回到“童年”,回忆着人生“闪亮的日子”,宁愿相信“明天会更好”

3566.2万。5月27日晚上10点12分左右,微信视频号“罗大佑”的直播窗口上显示“观看人数”滚动到了这个数字。

主题为“童年”的罗大佑线上演唱会结束了。片刻之后,朋友圈、微博上以罗大佑为主题的文章和动态迅速刷屏。“今晚属于罗大佑”“罗大佑的歌词,总能说出你的心事”“重听罗大佑,我们为什么怀念过去”……

从前几天这场演唱会将要举办的消息发布之后,“罗大佑”这个名字久违地再次成为中文网络热词。“童年”还是那个“童年”,罗大佑却已经从20多岁变成了年近古稀。你有多久没有看到他出现在舞台上了?

罗大佑被誉为“华语音乐教父”,而“教父”的称谓,时常伴随着“老”和“过气”这样的词汇。有人掩饰不住些许担心。譬如音乐人左小祖咒特地在微博上,为自己的偶像拉人气:“罗大佑是华语创作歌手第一人,没有之一。作为他老人家的歌迷,特别有义务为此告诉大家一下。”

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5月27日这个夜晚是属于罗大佑的。哪怕他当年歌中唱到的“未来的主人翁”们已经从高三变成了“三高”,他们也不会忘记属于自己的“童年”,会记住曾经“闪亮的日子”,会感慨人生“光阴的故事”,也宁愿相信“明天会更好”。

“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心中最纯真的记忆。以童年命名此次演唱会,也是希望能让已经长大的我们、正在经历挣扎的我们,或是有些迷茫的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找回自己的初心。”罗大佑唱片公司种子音乐的工作人员把这段文字发给媒体。毕竟,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大多出生在罗大佑成名之后。

或许是因为现实世界的艰难,疫情这几年大家都喜欢回溯。2001年到2018年期间多次来过深圳开演唱会的罗大佑,选择在花莲的户外大草坪,面前除了摄像机和蚊虫蝉鸟,只有树林和星空,以及不远处七星潭吹来的太平洋的风。

一个小时后,实时两千万的线上看客,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进入罗大佑的演唱会现场。那些歌词的背后,没有变得麻木和毫不在乎的内心,静静呆在某个名叫回忆的光亮角落——“梦是最美好的,父母保护的梦,社会保护的梦,那个梦,叫童年。”随着罗大佑自己的介绍,点题曲终于唱响。

“《童年》这首歌其实本就是写给大人听的。”46年前,写就《童年》的罗大佑,可能没有想过,自己会从现场舞台走向网络直播。同样,离开现场三年的你我,也没想过,自己会怀念起所有演唱会,那些情感满溢的场面。

就在疫情搅黄所有人的青春之时,技术的革新,低延时的网络,让音乐现场这种无法移动的事物,搬到人们面前,成为可能。

2021年可谓“线上演唱会元年”,当年5月,五月天的线上演唱会吸引超过3500万人在线观看。当年12月,英国西城男孩线上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700万,点赞数高达1.64亿。今年4月,崔健线上演唱会更是引爆朋友圈集体刷屏。

事实上在5月27日晚上开线上演唱会的不光有罗大佑,还有新加坡歌手孙燕姿。“撞在一个时间点了,我表示听不过来。”网友@阿曼和黄小粒的困扰,也是不少人的困扰。

不过,两人毕竟代表着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情怀,纠结的听众不会太多。

鲍勃·迪伦唱催人成长的《blowing in the wind》,或许是外国人习惯长不大,中国人容易太老成,罗大佑唱给大人听的《童年》,以回首的方式呈现,似乎更能打动有家难归的中年人。歌曲中的浪漫诗性,批判性,让“音乐诗人”的头衔显得那么地恰如其分。

从提前公布的歌单中能看到,这场名为“童年”的在线演唱会选曲,包含《童年》《梦》《未来的主人翁》《你的样子》《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等经典歌曲,这是许多歌迷心中“只要有一句歌词,就会自动播放旋律和记忆”的歌。

童年,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心中最纯真的记忆。在歌与歌之间,现场收音的背景,是纯粹夏夜的虫鸣声。“有虫鸣的声音,我们需要你们的互动,请给我们一些留言,我们加油,各位加油!”不像往常的演唱会模式,罗大佑所在的台湾花莲现场,除了另外七位音乐人,周围并没有舞台的燥热感。

68岁,身穿灰白,一头灰白,戴着细框眼镜的他,充分利用着眼前的草坪空间,体现着本属于音乐教父的统治力。他们所在的那抹绿地、树林、星空,距离深圳上千公里,可唱到动情处,他的手随着情绪起伏,一下,一下,像是在拉你进回忆。“很多的情歌,这样的夜晚,特别地浪漫。”他说。

歌手艾怡良和五条人的中场加入,让老歌的质感更上升了一个层次,也算是小惊喜。

能够吸引将近4000万人在线看演唱会的罗大佑,能否以68岁“高龄”跻身头部歌手行列,或许还有争议。但说他是情怀歌手,相信没有什么人有异议——他的情怀早在几十年前就种在了人们心上。

2021年8月21日晚,第32届中国台湾金曲奖将“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罗大佑。颁奖典礼上担任引言人的台湾著名乐评人马世芳评价说:“(罗大佑)让我们知道,一个歌手,不但可以拥有诗人的灵魂,也能拥有思想家的精神”;“一张唱片,也可以成为震撼时代的启蒙事件。”

疫情三年,商业演出停摆。罗大佑除了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发布新专辑《安可曲》黑胶唱片,拍摄MV以外,他还在台湾地区进行小范围的演出。自2020年夏天起,罗大佑号召各路音乐人展开了“宜花东鹿户外直播巡演之旅”。他带着音乐与祈福之心到鹿港小镇敬天地、到台东感谢山海、到花莲港边吟唱游子归乡,最后终点站去到了宜兰回忆童年,回归音乐初心。

此次演唱会,罗大佑不仅精心准备《野百合也有春天》《追梦人》《光阴的故事》等多首经典曲目,还特别将舞台设立在大自然之中,做成露营的形式。形式上的轻松、愉悦配合充满故事的音乐。因为长大后会面临很多压力、很多变化,但只要初心不改,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什么,每一天的生活就会充满力量。

演唱会结束后,种子音乐的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通话时说,对当晚的演出效果很满意:“大佑哥虽然68岁了,但他有一颗特别年轻的心,很愿意接触新鲜事物,保持创作的状态。”

以68岁“高龄”,罗大佑的线上演唱会吸引了将近4000万人围观。

“你的样子”

“看了一会儿,没看完。”阿木跟朋友谈起头天晚上的罗大佑线上演唱会时这样说。

在深圳这片土地上,也许阿木是最应该关注罗大佑的。阿木所在的文化公司,是深圳几乎所有重大演唱会活动的参与者。他和同行们不会忘记,2008年底开始,罗大佑与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的“纵贯线”乐队火遍海峡两岸。其中就包括2009年11月14日在深圳体育场,四个歌坛老男人与3万多深圳歌迷“合唱”4个多小时的震撼一幕,至今还停留在诸多深圳“老炮儿”的脑海中。

“现场听演唱会的那种震撼感和互动感,是从手机上听替代不了的”,阿木不无感慨地说。谁说不是呢?

有多少人是听着、哼着罗大佑的歌,从“没有霓虹灯”的“我的家乡”来到深圳,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安身立命?罗大佑的歌对深圳人有着有着特别的意义。

很多深圳人不会忘记2001年罗大佑第一次来深圳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情景。那场演唱会在深圳引起的反响可谓现象级。前后一个多月时间,深圳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街头巷尾,罗大佑是无可争议的“头条”。

2001年9月1日晚上,大雨倾盆,罗大佑以一款黑色T恤亮相。在轰隆隆的雷雨声中,一曲“轰隆隆的雷雨声”,引起万名歌迷同唱。那一幕,可以载入深圳文艺演出的“史册”。《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在雨声和歌声中,罗大佑和深圳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3年后,也就是2004年,罗大佑和赵传、张震岳一同在深圳开启“英雄本色”演唱会。三人制造的男版《203040》将观众带入一片怀旧潮中。

罗大佑最近一次在深圳舞台露面,是2018年1月27日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举办的“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巡回演唱会深圳站。那个晚上,罗大佑与深圳人分享了自己在音乐旅途中的众多感受,《家Ⅰ》《家Ⅱ》《家Ⅲ》三部曲和《童年》《思念》《光阴的故事》等一系列传唱度极高的经典作品营造出温暖的气氛。观众们忘情地发起了多次全场大合唱,更热情到三度要求返场。罗大佑说,对深圳观众的期待是希望他们受到感动:“这种感动比掌声、叫声、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因为音乐想表达的就是一种对生命热烈的态度,对于明天永远有希望的感觉。”

罗大佑是一个在心灵层面不停止“漂泊”的人,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罗大佑说过:“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人到深圳来打拼,我自己也是很早就离开家到外面去打拼的一个音乐人。其实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蛮多的,但是经过一番世代的转换,希望在变幻这么快的环境之下,可以得到一种比较好的沟通。”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罗大佑看到深圳人,深圳人看到罗大佑,总有一份这样的感慨。

身穿灰白,一头灰白,戴着细框眼镜的罗大佑体现着本属于音乐教父的统治力。

“闪亮的日子”

如果从产业角度分析,罗大佑最重要的演出可能还不是自己的演唱会,而是作为乐队成员参加的纵贯线演唱会。熟悉中国演艺界的人都知道,正是纵贯线的全国巡演,让演唱会这种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骤然爆发,成为中国演唱会市场的分水岭。

无论对阿木这样的演艺市场从业者,还是对海峡两岸音乐人,对热爱音乐的深圳市民,一段“闪亮的日子”开始了。

深圳,这座拥有深圳大运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宝安体育中心等大型文体场地,2000万人口的年轻城市,向来是海峡两岸歌手们开展巡回演唱会的热门城市。

当然,这个舞台属于罗大佑,更属于周杰伦、五月天、张学友、陈奕迅等不同年代的歌坛巨星。

听演唱会,成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每个深圳人,都能从演唱会中找到你的情怀与归依。

莎拉与深圳的故事,可以用三场演唱会来串起。当然,作为相对年轻的一代,她的偶像是同样相对年轻的五月天。

第一场,在2012年。那是曾经被玛雅预言为“世界末日”的一年,五月天开启了2012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距离莎拉所在城市最近的是深圳场。

“如果今年真的是世界末日,那就让我完成自己的心愿吧。”莎拉和好友揣着在网上抢到的五月天演唱会深圳场的门票,满怀期待来到深圳。

十年过去,她依然记得当时偌大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当灯光暗了下来,《倔强》的前奏响起,歌迷们眼中闪烁着陶醉与激动,齐齐举起手中的手机,用手电筒灯光打造出一片星河。莎拉只是其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星星,所有对未来的不安感仿佛消散了。

再次与深圳相遇,是2016年。当时的她正处于工作最不顺利的时候,听说五月天“Just Rock It 就是演唱会”又要开到深圳,她决定借这个机会去散散心。

那一场的门票比第一次贵了不少,也更难抢了,莎拉买到的位置不太好,舞台被遮挡住大半,大多时候只能看场内大屏幕,但是五月天的演唱会从没有冷场过,依然是人山人海,依然是星光闪耀,依然是感动和满足。

2017年,莎拉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工作。刚到深圳,她就享受到了深圳人的“福利”——只隔了一年,五月天居然又要在深圳开演唱会了!但是,她没抢到票,眼看着演唱会的日期逼近,终于在闲鱼上“捡”到了一张因有急事只能转手的票。她意外地发现新同事也是“五迷”,两人约着一起去了深圳大运中心。

五月天这一场演唱会的主题是“LIFE《人生无限公司》”,在尾声部分,歌迷们大喊“OT(加班)”,歌手又多唱了几首。

那一晚,莎拉不急不忙,跟着人流搭乘公共交通回家。她看见一辆又一辆免费接驳大巴车穿梭于场馆和地铁站之间,一时间,地铁站里人流量好像出现了一次下班高峰期。

后来,疫情来了,深圳的演唱会纷纷停摆。在这两年多里,莎拉收看过两次五月天的线上演唱会,她看见屏幕上空无一人的体育场,每个座位上都静静摆着一根荧光棒。她是多么希望能穿过岁月,重回那些让血液沸腾、让身体舞动、让声音嘶哑、让烦恼远离的夜晚。

罗大佑所在的台湾花莲现场,除了另外七位音乐人,周围并没有舞台的燥热感。

“告别的年代”

莎拉在五月天的三场演唱会中度过青春年华的这些年,也正是深圳演唱会市场“神仙打架”的几年。每到周末,总有某一位或几位的演唱会上演。类似张学友和汪峰隔空对唱、互别苗头的场景,屡屡上演。最热闹的一次,曾经有过一天8场演唱会同时开场的盛况。

直到,发生了新冠疫情。一切都突然改变了。阿木对此是最刻骨铭心的。2018年深圳演唱会达到了一个高峰,全年上演了50多场观众8000人以上的演唱会,张学友、周杰伦先后在大运中心开场,各演两场,分别卖出门票11万张,可卖的门票几乎“光速”售罄。

进入2020年,一切预示着这将是演唱会火爆的一年。吴青峰、蔡依林、任贤齐、刘若英、梁静茹……演唱会提前一年档期就已落位。年初,吴青峰两场演唱会热闹登场,为一年的市场打响开门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1月下旬,新冠疫情严重,武汉封城。预定春节后上演的蔡依林演唱会紧急叫停。然后就是任贤齐、梁静茹、刘若英。

“当时还想着,2021年也许能恢复举办演唱会吧。”阿木说,没想到,一等就是两年四个月。而且,不知还要等多久。

好在公司有点家底,阿木倒也不用为生计发愁,落个清闲。不过,当年在演唱会市场风风火火的情景,仍在脑中挥之不去。

“演唱会不光是请歌星唱唱歌,它是有一整条产业链的。”阿木说,场馆的工作人员,周边的餐饮酒店,舞台布景的设计施工,灯光舞美,票务公司……一个演唱会能给很多人提供就业机会,能为社会创造不少税收,能……

演唱会迟迟不能恢复举办,阿木的很多同行和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都改行了。

崔健、罗大佑、孙燕姿,线上演唱会都十分火爆。疫情期间,线上演唱会可以作为替代品,成为演唱会的新模式吗?

“罗大佑的演唱会,我就看了一会儿,没看完。”阿木坦言。

当然,线上演唱会的音效和体验感确实满足不了他的欣赏需求。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线上演唱会缺乏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也不乐观。“崔健、罗大佑、孙燕姿,有影响力的歌手都出来开一轮线上演唱会,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然后呢,再来一场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看?”阿木对此表示怀疑。

并非尾声:“明天会更好”

说起疫情这几年,阿木聊起了一件事。2020年3月任贤齐深圳演唱会因为疫情宣告取消的时候,主办方宣布歌迷可以选择退票,也可以选择保留门票,等待疫情过后,演唱会重启,直接持门票入场。

“还有3000多人没有退票。”阿木拿起手机搜索一番说道。这3000多人能等到疫情之后重新登场的任贤齐吗?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演唱会结尾,罗大佑说:“虽然世界还在疫情之中没有完全脱身,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 “祝福大家明天,后天,下个礼拜,下个月,明年,后年,十年,二十年,都从明天开始会更好!”说罢,罗大佑振臂高举,持麦唱起了经典“安可”曲目——《明天会更好》。

罗大佑都这么唱了,所以,我们宁愿相信。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马骥远

记者:马骥远 王子键 林菲 张羽淳

制图:勾特

编辑:叶辉

#真实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