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控制疫情,各国如何选择?

引言

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一年有余,并于近期在多个地区卷土重来。值得注意的是,这几轮疫情反复是由变异毒株而非同种毒株造成的。这包括了几个月前开始在全球蔓延的德尔塔毒株,以及现在受到全球公卫系统密切关注的拉姆达毒株。新冠病毒的迅速变异导致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武器——疫苗抵抗新冠疫情的能力被严重削弱。

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现过一段时间的“病毒清零”,但变异毒株导致的新疫情使一个从疫情初期就备受争议的问题再次出现在了政策讨论的中心: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以清除病毒为目标,还是应该要求民众做好长期与病毒共存的准备?

本文将针对这两种策略进行讨论。在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抑制策略或清除策略及相关管控措施的基础上,本文将解释两种策略背后的政策逻辑和考量。本文关于疫情管控措施和清除病毒的讨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在拉姆达毒株的威胁下,为何不同政府决定实施不同的管控策略。

新冠疫情管控:五种策略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各个政府制定的疫情管控策略有所差异。一个由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将这些策略分为了五类:

  1. 无任何实质性策略(No substantive strategy):疫情完全失控。这在低收入国家比较常见。而这一种策略造成的结果是疫情将在不受控的情况下进行传播。
  2. 缓解策略(Mitigation strategy) :采取这一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采取一些不是非常严格的管控使流行病曲线趋于平缓,使卫生系统不会过载,以及保护最脆弱的群体。一些高收入国家(比如瑞典)在疫情初期采取的是这一策略。
  3. 抑制策略(Suppression strategy): 在使用这一种策略时,政府期望进一步压平流行病曲线(和缓解策略时形成的流行病曲线相比)。很多高收入国家(比如一些北美和欧洲国家)采取的都是这个策略。和“缓解策略”一样,这一策略将造成新冠病毒在受控制的情况下在社区中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德尔塔和拉姆达毒株反扑的情况下,很多曾经采取清零策略的政府,例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渐渐倾向于采取这一策略。
  4. 清零策略(Elimination strategy):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目标是最大限度采取行动清除病毒在本地传播的可能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新西兰等采取的是这一策略。
  5. 排除策略(Exclusion strategy):最大限度采取行动排除病毒传入国家和地区的可能性。有些处于太平洋的岛国采取的就是这一策略。“排除策略”和“清除策略”的目的都是实现无社区传播。

不同的策略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一个或者几个策略对应了不同的疫情管控目标。如果采取“无实质影响策略”或“缓解策略”,疫情将会在人群中传播,直到“群体免疫”形成或者疫苗和抗菌措施(antimicrobial interventions)研发成功。“抑制策略”则会延长进行疫情管控措施的时间,直到出现有效的疫苗和抗菌措施。如果采取“清零”和“排除”策略,居民们将生活在政策保护下的“新常态”中;但是,这两种策略需要在边境进行长时间的严格管控和隔离,直到研发出有效的疫苗或者抗菌措施。

在各地疫情反扑的大背景下,政府和民间主要争论都在于应该选择消灭新冠病毒(即采取清零策略),还是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采取抑制策略)。

清零策略和抑制策略一览

中国是最早进行清除策略的国家之一,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各个城市都进行了严格的封城措施。直到现在,社区和城市也会在发现新增病例后迅速封锁社区和部分城市区域,对传染源进行严格的管理。

与之类似地,虽然在近期宣布将转向“抑制策略”,新加坡对疫情的管控一直是非常严格的。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对密接执行隔离并进行流调。

作为南半球新冠疫情管控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新西兰在初次发现新冠病例时就果断对全国进行封锁。虽然在澳新两国都暂时清除了疫情防控期间签署了“旅行泡泡”协议,新西兰政府会在澳洲一方出现新增病例时终止两国间的旅行。

和清零策略类似,抑制策略也包括隔离病例、对密接者进行流调、保持社交距离和边境控制等措施。但是,由于抑制策略并非旨在完全阻断病例传播,所以对部分措施的管控会较为宽松。例如,在社区病例数较低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被强制要求保持社交距离。

世界各国疫情管控力度

上图由牛津大学Oxford Coronavirus Government Response Tracker (OxCGRT) 研究团队绘制,衡量了世界各地政府的新冠疫情管控力度。由于疫情管控政策的动态性,此图显示的是2021年8月17日的统计结果。该研究团队从九个层面对管控力度进行了衡量:关闭学校(school closures)、关闭工作场所(workforce closures)、取消公共活动(cancellation of public areas)、限制公众集会(restrictions on public gatherings)、停止公共交通(closures of public transport)、居家令(stay-at-home requirements)、公共信息宣传(public information campaigns)、限制国内人员流动(restrictions on internal movements)、限制国际旅行。

抑制策略和清零策略:优势和挑战

防疫策略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都会对某种策略有所偏向。不论是在疫情初期还是当下,很多国家都不愿意采取过于严苛的管制策略,认为这会影响本地和国家经济。此外,抑制策略还会对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非经济性影响。比如,在社区传播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进行封城,被部分居民认为是一种侵犯人权、侵犯居民自由的行为。另外,长时间的封城会对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但是,正如墨尔本独立智库格拉顿研究所(Granttan Institute)的首席执行官丹妮尔·伍德(Danielle Wood)指出,即使采取抑制策略,本地经济最终仍然会受到影响。例如,在维多利亚州第二波疫情爆发(2020年8 至 9月)初期,维多利亚州采取的正是抑制策略。但是,州政府并没有能够成功控制疫情,最终还是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封城和宵禁措施,对本地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比于抑制策略,清除策略的优势之一是能够让医疗投入更具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而且,从GDP的波动来估算,清零策略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损害也是有限的。这一结论是由前文提及的新西兰–墨尔本研究团队通过建模研究得出。具体来说,虽然采取抑制策略产生的经济影响略小于清除策略,但是通过对医疗投入和经济影响两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清除策略仍是最理想的。他们还发现,不管是采取抑制策略还是清除策略,封城的时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政府会在疫情失控之后封城;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虽然城市会更早被封锁,却也会更早获得解封。

至于疫情管控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ABC新闻发现,这一些影响并没有一些政客设想得那么严重。以新西兰为例,虽然新西兰的经济在2020年3月采取非常严厉的管控措施后有显著下降,但是在五月就恢复了封国前的水平,甚至还实现了少许上升。同样,虽然封国期间工作机会减少了(侧面反映了失业率问题),但在新西兰实现了病例清零以后,就业机会马上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如同经济学家艾莉森·潘宁顿(Alison Pennington) 所说,采取清除措施更能够提升中小企业以及服务业的信心,因为如果采取抑制措施就会有疫情失控的引诱,人们终是不愿意冒着感染的风险进行交易。

但是,面对德尔塔病毒的凶猛反扑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经历提供了一种选择抑制策略的理由:清零策略难以成效。从七月以来,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先后又经历了德尔塔病毒的反扑。虽然在清零策略的指导下,两州都推行了严格的封城措施和社交管控,但成效甚微。新冠确诊数每日都在迅速增长,流行病曲线也暂无缓解的趋向。更棘手的是,在每日的新增病例中,有非常显著的一部分病例都没有进行自我隔离。而且,自封城和宵禁措施实施以来,以悉尼和墨尔本为首的城市多有反封城的抗议活动,对城市的疫情管控造成了很大影响。

总结和思考:病毒清零还是与之共存?

政府究竟该选择何种疫情管控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治理模式、政治生态、公卫水平和医疗资源储备等多个因素。国家和地区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多样性导致人们往往无法得到统一的最优解。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来说,选择哪一个策略不完全是技术导向的(出于保护生命和减少感染的目的),更要求他们兼顾这一些策略对本地经济、国际贸易、治理有效性、居民心理健康等产生的影响。

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应该与政府策略的动态变化相匹配。例如,很多欧洲国家虽然在疫情初期采取了缓解策略,但是随着国内疫情愈发严峻,也纷纷采取了抑制策略。类似地,澳大利亚联邦及各州政府也在坚持了几十个月的清零策略后转向了抑制策略,让澳洲人民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

无可置疑,关于“病毒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的争论还将持续。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试图理解不同政策的背后逻辑的同时,最重要的便是做好防疫措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原文标题:

从德尔塔到拉姆达:病毒清零还是与之共存?

本文作者:

叶之琛

本文审校:

余卓朋

本文选自《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8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21 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获取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