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瞭望 | 一年来,看海南自贸港法治蓝图如何铺展

坚持急用先立、问题导向,加快立法步伐,相继出台17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一部“最高水平开放法”,要求贯彻实施时更多体现“涉外”内容、“对标”特征,尤其是加快配套立法,确保高水平开放于法有据

亮眼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成绩,与海南营商环境的加速改善密不可分。这背后,离不开更硬的法治内核

立法赋予的更大发展自主权,不仅激发出园区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也给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吃下法治“定心丸”

为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顺利封关运作,当务之急是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自由贸易港法规三大法规制定权,大力推进地方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晖余 刘邓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下简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确定了海南自贸港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基本法”和“框架法”。

一年来,海南坚持急用先立、问题导向,加快立法步伐,相继出台17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推动海南自贸港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点园区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确保海南自贸港在法治轨道上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

高水平开放于法有据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专家看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一部“最高水平开放法”,这就要求贯彻实施时更多体现“涉外”内容、“对标”特征,尤其是加快配套立法,确保高水平开放于法有据。

一年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出台一批配套法规,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

作为全国第一个公平竞争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公平竞争国际合作,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关于程序公正的要求,保障被调查人和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权。

新实施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配套法规,为打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供了法律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夏君丽说,其中,对标国际,创设未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借鉴中国香港经验做法,创设平行进口、贴牌加工的注册商标商品保护等规则,推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海南先行先试,为做好更高水平开放进行压力测试。

此外,海南还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破产立法经验,从加强司法与行政协调配合,优化重整、和解、破产清算程序,建立简易程序等方面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破产程序条例》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港破产制度。

2021年12月27日,海口破产法庭正式挂牌成立,集中办理海口市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跨境破产案件及衍生诉讼案件。“自成立至今年5月底,本院已审理各类破产、清算案件199件,有效提高了企业办理破产便利度和债权回收率,降低破产成本。”海口破产法庭负责人何姿玲说。

2020年9月23日,一艘中远海运集装箱货轮在两艘拖轮的辅助下,靠泊进海南洋浦小铲滩码头 蒲晓旭摄/《瞭望》新闻周刊

更硬的法治内核

2021年,海南GDP实际增速位列全国第二,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36家,同比增长92.6%,实际使用外资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截至今年3月底,海南实有市场主体178.69万户,同比增长40.17%,增速全国第一。

亮眼的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成绩,与海南营商环境的加速改善密不可分。这背后,离不开更硬的法治内核。

“2021年9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营商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法治引导和保障作用,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将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构建了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雪皓说。

《条例》聚焦海南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层面作出相应规定。比如,针对“新官不理旧账”,《条例》强化政府诚信、政策兑现。一年来,共推动解决政府欠款金额6.9亿元,兑付金额5亿元,共推进相关部门市县兑现政策14宗,5000多家企业受益。

对“通关便利”“最简权力清单”“一件事一次办”“证照联办”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主要指标涉及的有关事项,《条例》也都分别作出回应,为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提供目标指引。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支持通过仲裁、调解等多种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海南坚持多元参与,提升民商事纠纷化解效能。在前期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以及海南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等实体机构的基础上,推动形成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黄洋说,海南法院以涉外民商事法庭为依托,集中审理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打造了海南涉外民商事纠纷在线多元化解平台,吸纳香港和解中心、澳门调解协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13家境内外调解机构和仲裁机构入驻,极大便利外商、港澳台投资者的纠纷解决。

2021年,仅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成功调解的案件,涉案标的总金额就接近10亿元。

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近日,海口国家高新区成功签约国内外一批生物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据了解,目前高新区在谈项目200多个,签约医药产业项目46个,投资总额94亿元。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马跃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之一,高新区正在打造“海口药谷”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立法将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开发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保障等内容法治化,离不开立法赋予的更大发展自主权,不仅激发出园区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也给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吃下法治‘定心丸’。”马跃说。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国家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为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相继出台了一批促进重点园区开发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法规。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聚焦洋浦率先实施和创新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的目标要求,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改革,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支持洋浦开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洋浦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是国内第一部针对游艇产业的地方性立法。立法为游艇产业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海南游艇产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5月底,海南全省已建成游艇码头13个,泊位2200多个;登记游艇保有量1200余艘,约占全国16.2%。今年前5个月,游艇出航艘次和出海游客数量仍持续增长,仅三亚就达到4.7万艘次和28.2万人次。

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用地等综合保障。为此,海南配套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闲置土地处置若干规定》。“得益于配套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海南行政机关闲置土地处置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重点产业和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吴佳敏说。

统筹用好法规制定权

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作为一部“框架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落地实施,必须持续做好配套。完善与自贸港建设匹配的法治体系,海南的立法工作任务重、涉及领域广。

“为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顺利封关运作,当务之急是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自由贸易港法规三大法规制定权,大力推进地方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贸港实际相契合的法规体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光辉说。

本刊记者从海南省人大了解到,海南自贸港下一步立法工作将从七个方面入手。

一是聚焦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围绕“五大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以法治保障重大政策高效落实,形成制度性成果。

二是聚焦加快封关运作,围绕简税制改革这一重点,实现“一线”放开不洞开,“二线”管住不管死。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形成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统筹保障的规则体系。

四是聚焦人才服务引进,创新引人留人用人体制机制。

五是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在准入准营、信用管理、清单管理、审批监管等方面形成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配套制度体系。

六是聚焦区域统筹,推动重点园区、滨海城市带、中部生态涵养保育区协调发展。

七是聚焦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等规则在海南自贸港先试先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