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日战略轰炸,从中国成都起飞,日本终究尝到了自己的苦果
二战后期,当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庞大的美国轰炸机群也开始“光顾”日本,巨大的燃烧弹把复仇的“天火”撒向二战的东方发源地。曾经在太平洋上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从天而降的大火会愈烧愈烈,最终使他们走向灭亡。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式“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正在关注遥远的塞班岛战事的日本人,根本没想到战火这么快就烧到了日本本土。美国决定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已进行4年之久,德国的战争经济受到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经济已近崩溃。对德战略轰炸取得的显著效果使美国高层领导人深受鼓舞,决定借鉴欧洲战场经验,对日本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加快太平洋战争进程。
1943年底,美国研制出航程达5000多千米的B-29轰炸机,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手段。同时,随着欧洲战场战争进程的加快,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轰炸机飞行员可以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参加对日轰炸。
此外,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越岛作战已逐渐逼近日本本土,而日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日本军人盲目的武士道精神使美军付出了重大伤亡。若要最终登陆日本,不事先进行长时间的火力打击以削弱和动摇日本的抵抗意志,盟军付出的伤亡必将非常之大。
在罗斯福总统决定首先以中国和印度为基地开始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后,1944年4月,第一批B-29轰炸机进驻印度加尔各答。这些庞然大物的到来使机场上的其他飞机顿时相形见绌:形体优美的B-29长99英尺,高约28英尺,翼展达141英尺,重60吨。
B-29的飞行性能也是当时其他轰炸机望尘莫及的,它能以350多英里的时速在3.8万英尺高空携带4吨炸弹飞行3500英里,最大载弹量达10吨。而当时用于欧洲战场的主力轰炸机B-17“空中堡垒”的最大载弹量也仅为4.7吨,最大航程为2400英里,与B-29相差甚远。
B-29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空飞行性能和强大的自卫火力,还装备有最新式的雷达和活动炮塔,其轰炸精度和自卫能力都是一流的。1944年6月15日,92架B-29从加尔各答基地腾空而起,地勤人员挥舞帽子向飞行员致意,目送这些飞行勇士渐渐消失在高空。他们知道,这次轰炸的目标将是遥远的日本本土,也许有些熟悉的面孔从此再也无法看见。
机群在万米高空编好队形,向北方隆隆飞去。机翼下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山顶常年的积雪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巨大的山系就是“驼峰”—喜马拉雅山脉。他们必须先飞越“驼峰”天险,在中国成都前进机场加油挂弹后,再飞向轰炸目标——日本九州岛。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是艰难的,但飞行员们义无反顾。
当天上午,92架B-29中有79架降落在成都,早已等候多时的地勤人员迅速迎上去,为飞机加油、挂弹、检修;飞行员们在简陋的休息室内匆匆用过午餐,顾不上休息就又踏上了远征日本的漫漫航程。但起飞时1架B-29坠毁,4架因机械故障返航,最后只有68架飞机继续前进。午夜时分,B-29轰炸机群透过淡淡的云层辨认出了日本海岸的轮廓,地面上的点点灯火为机群指示了方向。领队指挥官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发出命令:“目标:八幡钢铁厂,准备投弹!”
正在这时,地面上的高射炮响了,一串串曳光弹飞向空中,似流火一般在天空四迸开来,日本的夜航战斗机也升空拦截。但B-29轰炸机依靠自身强有力的炮火击退了它们,至于高射炮火则只能作为夜空中的礼花供人观赏,对高空飞行的B-29根本无可奈何。机群投弹了!成吨的炸弹呼啸着落向九州,1枚炸弹直接命中钢铁厂,厂区内顿时燃起熊熊大火。首次轰炸成功了。
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起,日本轰炸机就在太平洋地区耀武扬威,把罪恶的炸弹投向南京、武汉、重庆,投向珍珠港、马尼拉、新加坡,有多少无辜平民在日机的轰炸中丧生。现在,日本人也终于尝到了炸弹的滋味。此后10个月的作战期间,美军轰炸机摧毁了位于日本本土的1个重型工业工厂、2个飞机制造厂、大量的海运设施、陆地交通运输枢纽和油库等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