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7世纪的亚洲海域:为何说是华人、波斯与亚美尼亚商人的迁徙世纪

东印度公司

17到18纪的世界舞台上的“东印度公司”赫赫有名,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则成立于1602年。其他包括法国、丹麦、瑞典、奥地利等西北欧各国,也在不久之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把势力扩展到从东南亚到西亚这片广阔地区时,没有遭受到过多的抵抗,其贸易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开展,与当地开放的“自由贸易”态度有很大关系。

东南亚

东印度公司开展贸易事业期间,亚洲有许多人离开自己的出身地,移居到新的土地上生活。有追求商业利益的贸易商人、在移居地握有政治权力者、参与经营矿山等事业者、在都市从事商工业活动者、靠武勇当上佣兵者、在农场或矿山的劳工以及侍奉于宫廷的诗人和文人,等等。

荷兰东印度公司

如果把亚欧大陆视为一个整体来看,拥有优异的航海技术,对贸易活动抱持着高度关心的欧洲人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前往亚洲的行为,也可以被视为是人员移动与交流的一种形态。人员的移动进一步地引发新的移动,为亚欧各地的社会创造出新的局势。

那么,这些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进行移动的呢?

西方

华人的世纪:从中国船上购买中国商品

亚洲海域不是陆地帝国边陲,而是17至18世纪的世界中心。亚洲海域就像一座宝山,充满了香料、绵织品、绢织品、陶瓷器等西欧人想要取得的商品。

亚洲

最初是华人,早在15世纪左右,就有许多华商往来东南亚各地的港城。

然而17世纪后期出现两个新的现象:一是除了华商的活动以外,还出现了势力,二是来自中国南部各地的华人劳工,开始移居到东南亚等地。18世纪在东南亚史的脉络中,被称为“华人的世纪”,因为在这一百年间,华人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领域相当活跃。

东南亚

新来的华人,与当地的政权联手合作,企图发展出有利于自身贸易活动的局势。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之中,也出现了在当地握有政治权力的权势者,比如来自广东的莫氏,在暹罗湾东岸建立了莫氏政权,以及福建吴氏,则在马来半岛的港城宋卡府建立了吴氏政权。虽然两者都被当地政权授予总督之职,但实际上却是掌控贸易港的独立势力。

马来西亚

其实,这个时期的东南亚和南亚,常可以看到外国商人与当地政权合作担任要职的例子。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应该是17世纪后半叶阿瑜陀耶王朝那莱王宫廷里的伊朗人和法国人,以及阿瑜陀耶王朝国政的最高负责人是来自希腊的华尔康。法国传教士对华尔康的富裕生活,做出了如下的描述:

“暹罗国王完全没有给予华尔康任何薪资,但是华尔康能够随兴地使用许多金子。华尔康拥有五、六艘船,这些船往来中国或日本,使华尔康的仓库满盈。”

东南亚

在1680年代中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开始前往东南亚进行贸易,展开海外移民活动。当时在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廖内群岛等地,盛行胡椒等商品作物的种植,以及金矿、锡矿的开采,因此贸易船、运送船将大量的华人劳工运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东南亚各地形成了以成年男性为主的华人社会,这些成年华人男性利用运来所需物资的中国船,建构出新的贸易网络。

东亚海域的交易地点(15 世纪到 16 世纪)

除此之外,欧洲人与华人直接合作。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2年失去台湾的商馆后,便不再派遣商船前往中国,而是开始向前往巴达维亚的中国船购买商品。

中国船

1690年到1740年为止的50年间,是中国船在巴达维亚的贸易最繁盛的时期。这段期间,中国船不止买卖中国商品,同时也把许多移民送往巴达维亚。

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的巴达维亚。

早在1620年代,巴达维亚城的建设刚完成后不久,华商、工匠以及劳工就开始移居此地。1680年的移居人数达到约3000人。此时城镇附近,开始出现许多种植商品作物甘蔗,并生产砂糖的农场,这些农场有不少都由华人经营,并且由华工支撑其营运。砂糖虽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日本和西亚的重要商品,其生产却与华人密切相关。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海域的活动,促使了新一批华人移居爪哇岛。

伊朗、印度的移民:伊朗人前往印度、泰国,印度人到波斯湾

示意图

来自伊朗高原的伊朗人也开始前往印度次大陆各地,而且有不少人在当地的宫廷受到重用。如16世纪到17世纪,德干高原的阿迪勒·沙希王朝与库特卜·沙希王朝,以及产生在北印度、势力逐渐往南方扩张的莫卧儿帝国。这是因为在莫卧儿帝国和印度的伊斯兰政权宫廷里,波斯语和波斯式的礼仪与教养受到重视。莫卧儿帝国的宫廷里约有25%-30%的官吏,来自伊朗高原的移民及其后代,其中还有许多知名的诗人和文人。

莫卧儿帝国

伊朗人还以商人的身份从事相关活动。比如来自伊斯法罕近郊的米尔.姆罕满朵.萨德.阿尔迪斯达尼,在17世纪前期受雇于马商,前往库特卜·沙希王朝,后来在印度东南海岸默苏利珀德姆成为地方首长,并且因从事贸易活动与经营钻石矿山而获得庞大的利益,最后成为王朝的宰相。米尔虽然后来遭到新国王的疏远而前往北方的莫卧儿帝国,但在莫卧儿王朝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德干高原

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也有伊朗人,并且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势力。他们当中也有人在宫廷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伊朗人的商业活动在17世纪后半叶达到顶峰,伊朗商人的商船,也时常前往日本长崎进行贸易。因此,长崎在1672年,设立了专门负责担任波斯语翻译一职。

幕府时期的长崎

此外,也有许多来自印度各地的人移居到新的土地。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和旁遮普的人在伊朗高原设据点,前往萨法维帝国(波斯第四帝国)从事贩卖棉织品、靛蓝等商业活动,甚至有不少人从事外币兑换。到了17世纪后半叶,约有超过1万名来自印度的人,居住在萨法维帝国的首都伊斯法罕。

萨法维帝国

至于面向波斯湾,曾经是印度贸易窗口的阿巴斯港,据说也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来自印度各地。人们在伊朗高原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频繁往来,至少持续到经济活动繁盛的18世纪初期。

荷兰东印度公司

亚美尼亚商人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从竞争到合作,如影相随

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拓居地(1501年至1739年)。

“现在没有什么贸易活动和亚美尼亚人无关。亚美尼亚人不只前往欧洲,甚至远赴亚洲各地,如印度、东京湾、爪哇、菲律宾等,他们几乎到过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的所有东方地区。”(让-巴蒂斯特·塔维涅,1676年)

让-巴蒂斯特·塔维涅,1676年

“亚美尼亚人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商人。”(尚.夏丹,169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地图

塔维涅是一位珠宝商人,在1632-1668年期间,曾6次航行到东方。他所到访的国家(大部分不止一次)包括当今的塞浦路斯、马耳他、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

示意图

他们两人不约而同提到,亚美尼亚商人一边与欧洲人合作,一边扩展自身的贸易活动。

亚美尼亚商人

亚美尼亚商人原本以高加索地区的阿拉斯河流域为根据地,从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领地伊斯坦堡、伊兹密尔、阿勒颇等港口城市,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发展。

意大利里窝那

他们早在1560年代,就分别在东方的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格拉,西方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拥有据点,在当地从事丝织品、宝石、工艺品等贸易活动。

库拉河流域图 阿拉斯河是最大支流

亚美尼亚商人以新焦勒法为据点后,贸易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他们所到的地方甚至包括加德满都与拉萨等地。

焦勒法

最初在亚洲海域从事贸易活动时,亚美尼亚商人与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相互竞争。但他们后来逐渐强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在1688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订立协定。

英国东印度公司 同样给予亚美尼亚人以特权

当时为双方牵线的就是尚.夏丹。他是法国的新教徒,也是珠宝商,曾2次前往波斯及印度,与亚美尼亚商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示意图

根据协定,亚美尼亚商人在欧洲各地区之间运送商品时,只能使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英国东印度公司允许他们在其亚洲海域的所有据点(当时的据点是马德拉斯与孟买)居住并从事贸易。

亚美尼亚

此后,亚美尼亚商人的贸易活动就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紧密相连。后来,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势力拓展到广州、新加坡、香港等地时,也能见到亚美尼亚商人的影子。

亚美尼亚在波斯军队中的士兵

王权与“经济之海”的“自由贸易”

中国船

就这样,华人、伊朗裔、印度裔、亚美尼亚裔的人在亚洲海域的各个地区活动。他们虽然因为出身地或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但却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也不具备像“国民”这种近代意义上的连带意识。他们通过个人、家人以及整个家族的努力,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维持生计。

示意图

前面讲过,当时印度洋海域的王权,都乐意接受外来者,并且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予支持。从经济层面来看,只要能把丰富的商品运来,带给王朝富裕的经济,无论是谁从事,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部分亚美尼亚军事贵族 成为了拜占庭皇帝

这与“贸易管制”不同,“贸易管制”是区分“内”“外”的政策。如欧洲各国允许本国单一公司独占东印度贸易,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商人出海,并限制外国商人的贸易量。

示意图

产生这样差异的背后是不同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缘因素,但是欧洲的东印度公司把势力拓展到从东南亚到西亚这片广阔地区时,其贸易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开展,与此地区开放而且同意“自由贸易”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

广州湾

这些公司在世界展开一体化的同时登场,并加速这股潮流,最后随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世界一体化的完成失去存在的意义,因而消失在世界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