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篇:风劲雷动春满园
40年改革春风,40年春华秋实。宜春大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实力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民生指数幸福满满。变化的动力,来源于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
进入新时代,宜春的意志更加坚定。“打好改革攻坚战!”市委书记颜赣辉在许多场合强调,“全市上下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革新,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发展壁垒
改革,要顺应人民的呼声。宜春市推进改革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破除发展中体制机制的壁垒。
见到宜春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卢新明时,他正为“放管服”改革的事忙碌着。“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卢新明说,宜春在做好政府权力减法的同时,打破部门藩篱消除办事创业堵点。
为此,市行政审批局将市本级33个部门、单位的481项行政许可以及与审批相关的事项进行整合,工作人员由260名精减至48名。进行流程再造,直接划转事项减少审批环节140个,减少办理时限1093天。
今年4月,宜春率先在全省实行不动产“登记 交易”一体化改革,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办理转移登记由2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理抵押登记缩至3个工作日。现在,宜春正筹建面积13万平方米的新市民服务中心,彻底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多头跑的问题。改革催生发展活力。今年1至7月,宜春新增市场主体37660户,日均增加258户,同比增长27.7%。
“当前,各项改革任务很多很重,仅今年就有7大领域、173项改革项目。所以,我们既要科学统筹、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大胆探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求重点突破!”在8月16日召开的宜春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颜赣辉再次强调。
在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试点中,宜春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出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在全省率先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开发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信息系统。宜春的改革发展“绿意”正浓。
此外,开发区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1 5”发展平台改革……一项项改革稳步推进,打破了思想的藩篱,破除着体制机制壁垒,积蓄并释放着发展新能量,汇聚着磅礴的力量。
明晰发展思路,凝聚奋斗力量
宜春的改革,在继承创新中滚滚向前。从发展思想的统一,到改革举措的出台;从发展战略的谋划,到产业政策的实施,宜春市领导班子换届不换“脑”,保持着可贵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发展的总目标、总战略,便生动体现了宜春的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心”动力,一直是宜春历届班子的头等大事。如今,中心城区“龙头”昂起梦想,离宜春人从未有过的近。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宜春的重大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战略定位,尽快把宜春中心城打造成‘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使她成为赣西的经济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人才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宜春市市长王水平的话铿锵有力。
围绕这个总目标,宜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一手抓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如今,中心城区按照“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规划,构建着“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宜阳新区组团、袁州古城组团、明月山景区组团、教体新区组团、宜万经济走廊组团;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双十字立体交通网络;80公里绕城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格局。
在教体新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教体新区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建设面积约18.7平方公里,项目包括宜春学院新校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作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重要内容,教体新区将建成省内一流的大学城、辐射赣湘鄂边区的教育文化体育高地、宜春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正日新月异。
县域经济实现着跨越发展。丰城、樟树、高安、靖安、奉新正积极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抢占发展制高点。“三群两谷一带”工程打响:建设以高安、丰城、上高、万载、宜丰为重点的建材产业集群,建设中心城区、丰樟高、靖安为重点的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建设“亚洲锂谷”“中国药谷”,建设沿320国道和昌铜高速的绿色食品产业带。
纲举目张,握指成拳。宜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境界,凸显出“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有变”的特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6%、9%和11.7%;286个省大中型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7.6%,完成投资529.4亿元;175个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开工,开工率81.8%,完成投资217亿元……
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宜春大地鲜明的主题。
追求务实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宜春在破除发展体制机制壁垒、调整战略宏观航向的同时,从微观上追求务实创新,从而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
朱先生反映在某公司搞白蚁防治工程,3万元工程款一直未结清。宜春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受理后,及时与朱先生所在地政府联系,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并督促相关人员处理。2天后,朱先生收到了拖欠款项。
为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今年1月,宜春建立12345政府服务热线,将分散在59个部门的72部投诉服务热线,整合到一个平台,为社会提供非审批类政府公共服务。1至7月,热线平台接通来电72418件,群众诉求按期办结率91.55%,满意率达97.50%。
发展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宜春连续3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和群众“评机关、评岗位”活动。90个部门、192个重点岗位,政务服务优不优,营商环境好不好,发言权交给群众。此举倒逼着部门和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宜春探索建立政府采购业务融资平台,推出“政府采购贷”融资业务。凡通过市级集中采购平台中标的本地供应商,凭中标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就可向相关银行申请,获得合同金额80%额度的贷款。
下一步,宜春还将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减少261项;梳理公布市县两级“一次办好”事项3886项,“一次不跑”事项662项;积极推进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分别赋予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春丰城高新技术开发区120项和87项审批权限;同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战略也在稳步实施。宜春坚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把握人才战略资源,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改革攻坚的时代大潮中,宜春“创新之花”灿烂开放,释放了发展的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八大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锂电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9.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2%,利润增长74.5%;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1%;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5%。
农业生产活力迸发,全市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稳步增长,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近10万亩、肉牛规模养殖户达576家;服务业加速发展,1至9月,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8%和29.9%;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3.4%。
开放篇:潮平岸阔迎八方
曾几何时,宜春“封闭”于赣西一隅,甚至出现有人出差宜春误走到伊春的尴尬笑话。谈宜春经济,也是“农业半边天,工业一支烟”,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如今,宜春已是赣西耀眼的明珠,月亮之都、亚洲锂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个个绚烂的光环,让她在中国的版图上格外亮丽。进入航空、高铁时代的宜春,开放的大门喜迎世界宾朋,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奔腾的活力,来源于改革开放40年来,宜春市始终以开放提升促跨越发展的战略定力:大开放构筑开放新格局,大开放提升发展新水平,大开放谋求经济新跨越,谱写着一幅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
构筑大开放格局的新优势
“扩大开放,始终是宜春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观念的大转变,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在今年8月16日的宜春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市领导的讲话坚定有力。
以前,宜春人极不自信。到南昌210公里,走长沙200公里,宜春在江西、湖南的省会中间,不具备任何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宜春要大开门户,快速‘链接’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以赋予全新的区域优势。”为此,宜春的决策者接续奋斗,努力向上争取和谋划推进基础性重大项目。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一系列交通开放平台快速搭建。
宜春人没有想到,5年时间,明月山机场就开通了飞往12个著名城市的航班,并可经深圳中转直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拓展了国际客源。去年,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4万人次,大步跨进中型机场行列。现在还在规划建设高安、奉新、樟树、上高、靖安、铜鼓、丰城7个通用机场,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有机场”,到2030年通用航空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此外,宜春全力拓展开放通道:宜春海关、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已正式开通运营,万载公路、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正加速建设;宜春—福州、高安—九江的铁海联运快速班列开通运行;与中科院、中南大学等31个科研院校深化合作;与新余、萍乡推进赣西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简化出口环节,在全省率先实施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报关报检……
凭借开放新格局和新优势,宜春全力招大引强,积极对接“央企入宜”,大力实施“宜商兴宜”工程,去年以来,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央企投资项目26个,形成了一大批产业龙头项目。
华为、宜联打印科技、网库集团、必爱旅行、 蚂蚁金服、健康中国(香港)等重大项目花落宜春。与此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江西华伍、明冠新材料、江特电机等一批企业在境外投资。
不再封闭的宜春,成为开放的高地,推动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提升开放式发展的新水平
10月16日至18日,宜阳新区举办数娱产业高峰论坛暨全球VR电子竞技大赛宜春公开赛,掀起了宜春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又一轮高潮。此前9月30日,宜阳新区“一中心两基地”工程项目开工。“一中心两基地”由呼叫中心、孵化基地、双创基地、智慧孵化、创意办公五大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15亿元,计划于2022年9月底完工,可容纳近千家企业办公。这些项目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元素、增添新动力。
去年8月,宜春提出建设“赣西片区大数据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宜阳新区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打造了1.2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产业办公区,实现了华为云数据中心上线运行。目前,该区签约大数据企业51家,华洋、中国网库、必爱旅行等30家企业已入驻运营,10月份又签约13个项目。
发展大数据产业,这是宜春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作出的科学决策。
近年来,宜春以更加开放的理念规划产业格局:在中心城区,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打造成赣西地区的文体教育中心、休闲旅游度假商贸中心、医疗健康养生中心,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医药器械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这个规划,着力构建着“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中心城市格局。
在各县市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袁州、樟树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举办好第四届赣西转型合作会议。支持丰樟高靖奉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打造县域经济特色板块。此外,谋划推进着宜春经井冈山至遂川高速公路、宜春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咸宜吉(井)铁路等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
“开放提升是江西发展的关键一招”,宜春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服务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利用产业基金、“1 5”发展平台等筹措资金,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解决项目规划、环评、能评、审批等前期手续繁琐、耗时长的问题。
提升开放式发展新水平,宜春还在持续创新和发力。下一步,宜春还将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服务体系,精心办好重大经贸活动,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深化开放领域改革,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活力在宜春各地竞相迸发,令人瞩目。
谋求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江西发展的首要战略。”宜春市委书记颜赣辉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项目是支撑也是抓手。“我们要聚精会神抓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成效推动宜春新一轮大发展。”
这也是谋求开放型经济新跨越的必经之路。
以大开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宜春紧紧围绕锂电新能源、中医药、电子信息、机电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着力推动锂电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0月26日至28日,宜春举办了2018中国(江西)·宜春国际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参展企业近百家,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充电桩和车联网等领域,其中,有世界500强企业4家、上市公司18家。此次展览会,宜春共签约项目16个、金额108.8亿元。
宜春,“亚洲锂谷”的开放、博大胸怀,吸引着高精尖项目寻“锂”而来,锂电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持续50%以上,全市碳酸锂已竣工企业设计产能突破10万吨,全省第一;远东福斯特18650锂电池产量全国第一,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列全国第六;江特电机进入全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百强榜……宜春在大力推进和支持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中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建材、机电、食品、纺织服装鞋革等传统产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新”意越来越浓。
宜春经济的开放度,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显得格外突出。
近年来,宜春依托古色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状元文化、月亮文化、温泉文化,大力引进旅游项目,倾力培育旅游产品及线路,全力打造赣西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商贸中心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如今,靖安文旅小镇、通达生态休闲谷等一大批旅游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大型文化演艺项目宋城·明月千古情大剧院预计年底试运营,10条旅游公路建设正有序推进。
文旅融合,捧回一个个荣耀:温汤镇成为全国首个“世界温泉健康名镇”;樟树市仁和科技园开启了“工业 旅游”的新航程;铜鼓汤里森林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森林养生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靖安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1至9月,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8%、29.9%。
以开放的理念抓项目、抓创新,使宜春产业发展升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97%,出口增长6.67%,引进纳入全省统计2000万元以上项目250个,实际进资增长9.8%。
民生篇:和谐共享幸福长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的本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彰显着宜春市委市政府的追求。
40年光阴似箭, 40年万象更新。改革开放如春雨滋润大地,让宜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40年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4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的40年。2017年,宜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7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47元,分别是1978年的81.8倍和98.9倍。宜春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澎湃向前。
从实现温饱到追求健康
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期盼。
改革开放后,宜春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实施菜篮子工程后,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局面也不复存在,百姓餐桌改变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改革开放初期,宜春只有为数不多的国营饭店,“下馆子”吃饭是老百姓的梦想。如今,宜春大街小巷餐馆饭店鳞次栉比,大家足不出市,就可尽享全国和世界美食。家住袁州区民主小区的张琴大妈感慨地说:“我今年73岁了,是从吃不饱饭的日子过来的人,现在的生活和从前比真是天差地别,想吃什么都有,天天是过年,真是享福了!”近年来,多家大型商超进驻宜春,万达广场、天虹商场……各类食品应有尽有,生鲜超市、水果店随处可见,只要上街逛一圈就能买回新鲜的食材。如果懒得出门,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想要的美食就送到家了。
如今,宜春人的餐饮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居民对吃的需求,由量变上升到质变,居民的膳食结构从单一的吃饱,发展到既讲究荤素搭配又注重粗细结合,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更具科学性和保健性,居民食品消费质量随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蔬菜要无污染的,粮食要当年的,鱼虾要鲜活的,肉禽要排酸的。”越来越多的宜春人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有了新的认知。2017年10月,宜春市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宜春中心城区的18个农贸市场均建立了农残检测室。明月山温汤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在全省率先面向居民个人消费者开展免费检测工作,检测项目覆盖了蔬菜瓜果、肉制品、水产品、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5个大类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
数字宜春:宜春餐饮业零售额由1978年的1679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729180万元。2017年,宜春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5528元,比1978年增长23.9倍。
从“蜗居”到“宜居”
小康生活,住房是关键,居住环境的好坏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宜春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68岁、家住宜阳新区丰硕华庭小区的赵汉臣介绍,这几十年自己搬了3次家,七十年代住的是小平房;九十年代初,住上了带厨房卫生间的成套住房;前几年,买了这套三室两厅两卫、120多平方米的花园小区电梯房。“带电梯、不用爬楼、环境好,养老不愁了!” 赵汉臣高兴地说。如今,花园小区在宜春城乡遍地开花,小高层、复式、别墅等各类住宅应有尽有。老百姓住得越来越宽敞了,已经从居者“忧”其屋,发展为今天的居者“优”其屋。
近年来,宜春市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城市发展工程来抓,共投资120亿元力求棚户区危旧房“应改尽改”,全市数十万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进楼”,今年预计将完成棚改开工房屋6.15万套。与住房相配套的房屋设施、燃料使用情况更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随着城市电网改造、城市天然气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百姓不再为水电气困扰,空调、地暖等各种大功率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市民居住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宜春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断掀起城乡建设的新热潮,城市功能品位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日新月异。近年来,宜春市持续开展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提升,着力在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商贸物流等城建项目上下功夫。袁山公园、北湖公园、人民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公园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宜春人的生活环境。如今,宜春越来越美、越来越绿了,人们安居在花园小区,出门则享受着城市绿地,真切地感受到花园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秀美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均取得重大进展,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等房屋325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数字宜春:2017年,宜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9.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为59.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8.8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在1978年时只有25%,目前已达98.85%;城市燃气普及率从零起步,现在已达62%,燃气总普及率(气化率)87%(含非居民用气);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由2012年的152947万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240259万千瓦时。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48微克/立方米,全市9条主要河流56个断面总体达标率达83.9%。
从“出入不便”到“四通八达”
交通和通信状况是社会发展程度和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宜春市加大投资力度,着力解决交通通信落后面貌。现在宜春的道路交通、机场航空、通信网络四通八达,家用汽车已步入寻常百姓家庭,智能手机人人必备,网络对话方便快捷。宜春和世界的联系就在触屏一瞬间。
2004年,宜春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通车,开启了宜春快速交通的新纪元,随之而来的是大广高速、铜宜高速和上莲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城市道路不断新增加密,村村通工程让农村不再因交通而闭塞。40年来,宜春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宜春人开着私家车外出办事、旅游已是寻常事。
改革开放以来,宜春的铁路和航空运输建设同样取得令人惊叹的发展成就。一座座现代化的铁路站台拔地而起,铁路不仅通车里程大为提高,速度也一次次得到提升,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宜春人通江达海的夙愿成为现实。宜春明月山机场于2013年6月通航,目前已有6条航线,通航城市达12个。预计到2020年,明月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万人次。宜春人通达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40年来,宜春人的通讯方式经历了从电报、BP机、大哥大、固定电话、小灵通直至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转变。如今,宜春已大步跨入网络时代,“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千兆光纤、4G甚至5G网络,给宜春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和无限瑰丽的想象空间。对此,在宜春市工作多年的张利军深有感触,二十年前读大学时父母给自己买台BP机就很神气了,后来用上了小灵通,现在轻触电脑鼠标或手机屏,就可知晓天下事,和远在湖北的父母随时视频联系,网购、游戏……通过手机就可全部搞定。现在,加好友、晒朋友圈、比谁点赞多成为不少宜春人的时尚。
数字宜春: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达2370元,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8辆。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8637公里,是1978年的6.24倍,其中,高速公路486.686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355.7公里,其中高铁127公里。
民生新期盼,发展新目标,改革新指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宜春人民必将拥有更多更强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