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泰新王登基:大清亡了100多年,为什么曾经的附庸国却能屹立不倒




挺过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国内政变和派系斗争等众多挑战,这个中国曾经的附属国,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古尔齐亚

近日,新任泰王拉玛十世盛大华丽的加冕仪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连许多泰国人自己都觉得新奇而激动,千里迢迢赶去曼谷观看。毕竟,距离上一次泰王加冕已有65年了,许多人一生之中,可能也仅能见到一次这种盛况。

头戴15斤的金冠,圣水沐浴,高僧加持、抬轿游行等既传统又神秘的加冕仪式,不禁让全世界对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泰国王室充满好奇。



如果从拉玛一世1782年4月6日加冕称王那天开始算起,到刚刚加冕的拉玛十世,却克里王朝(他们以曼谷为首都,故也称曼谷王朝)统治泰国已然有237年之久了。

而这237年,正是世界风云突变、极速变化的时段,一波又一波的战争与冲击让亚洲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众多封建王朝纷纷倒台,成为历史云烟。拉玛一世朝贡的大清国已然不在,但曼谷王朝至今挺立。

曼谷王朝挺过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国内政变和派系斗争等众多挑战,成为东南亚地区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古老封建王朝,用他们延续了数百年上千年的古老平衡之智慧,带领泰国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速迅猛的国家之一。



在加冕仪式上那神秘耀眼的金冠、圣水和游行之后,曼谷王朝又有着怎样的超凡智慧?

名字的秘密:

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身份认同


要知道,许多王朝是以姓氏作为王朝名称,比如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但是泰国曼谷王朝就尴尬了,因为在创立之初,当时的泰国人还没有家族姓氏这个概念,只有名字。

所以,却克里王朝的“却克里”,是辅国首相的意思,为什么要叫“首相王朝”呢?要从这个王朝的创立说起。

创立者拉玛一世的原名叫通銮,母亲有华人血统,父亲是泰国大城王朝(1350—1767)的掌玺大臣,所以通銮从小就进入了宫廷,并在宫中认识了作为朝中大臣养子的中国潮州人郑昭(确实很神奇,一个潮州人在1740年代成了泰国大臣的养子,世界在很久之前就是平的了)。



▲ 郑昭画像

简单说,这个郑昭非常聪明,会多种语言,能文能武,多次出任大城王朝的封疆大吏,还带兵打仗,屡建战功。可是他无法拯救暮气沉沉的大城王朝,最终在1766年,大城王朝的都城被缅甸攻破,国灭。

郑昭就带着残兵突围,在东南沿海建立了自己的新根据地,在吞武里建立了新的国家,就是短命的吞武里王朝(1769—1782,只有13年)。他派兵征战,扩大疆土,占领柬埔寨,虽然只在位短短13年,却功绩斐然。



▲ 拉玛一世画像

而郑昭的幼年好友通銮,就一直是郑昭的左膀右臂,带兵在柬埔寨征战,成为吞武里王朝国王之下万人之上的真正贵族,也是权倾一时的大将军、辅国首相,人称他为“却克里”。

后来,宫廷发生政变,郑昭被赶下台,还在柬埔寨前线的通銮立即率兵回都城勤王救驾。可就当通銮击败了宫廷叛军之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并没有恢复郑昭的王位,而是根据某些记载,他翻脸处决了自己的国王兼幼年好友郑昭,自立为王,并迁都曼谷,开始了曼谷王朝。

但是当时的泰国,还有向中国(清朝)进贡寻求册封的传统,似乎没得到清朝册封的王朝是无法在泰国获得合法性的。

可是通銮某种意义上是宰相篡位称王,为了骗取清王朝的承认,他机智地在递进给乾隆皇帝的信上,自称郑昭之子,名为郑华。乾隆一看,不但姓郑,还一心仰慕中华,太perfect了,朕知道了!准了!由此,曼谷王朝名正言顺地开始统治暹罗(泰国)。

但他们始终自称“却克里王朝”,就是“相国将军”之意,似乎并未忘却自己的身份来由。

改名华人名字郑华,并不是他第一次改名。在1782年加冕时,通銮自称为“拉玛铁菩提”,研究者认为“拉玛”就是印度梵文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是传说杀死魔王的英雄,神的化身。这一次改名,让他的王位变得“君权神授”。

但历经百年,曼谷王朝国王的名字都很长,直到1880年代,该王朝第六世国王年轻时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他发现泰国国王的名字对于西方人来说难读又难记,于是,他模仿英国历史上的“亨利八世”“爱德华五世”的叫法,把自家王朝历代国王名字给改了,用“拉玛+罗马数字符号”的方式,好读又好记,于是开国国王通銮就是拉玛一世,他就是拉玛六世。

这一次改名,则显示了这个古老王朝在自身历史与现代化之间的平衡尝试,他们也很想让全世界都认识他们,记住他们。

中国人常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然而纵观曼谷王朝,从通銮到郑华,从拉玛铁菩提到拉玛一世,国王一次次改名,从泰文到汉文到梵文甚至到英文,这个古老的家族懂得变通,懂得讲求实际,始终寻求变化,并不以之为耻。

与西为敌,与西为友:

亚洲封建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


当曾经傲娇的大清朝在1840年被英军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感到奇耻大辱之时,暹罗曼谷王朝的处境,也没有好多少。在殖民时代,多数亚洲封建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就是如何与入侵的西方殖民者相处。

从拉玛一世从拉玛三世,曼谷王朝的头几十年,工作重心始终放在东征西讨身边的东南亚兄弟王朝,西政缅甸,东征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还把这些王国的国王抓来当养子,防止其反叛。所以这一时期的王朝年终工作报告里基本都是:某年某月,平万象;某年某月,征缅甸。此时的曼谷王朝,俨然是东南亚一哥。

但是很快,一哥的危机感就来了。

18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面见拉玛三世,商讨英军和暹罗军队共同讨伐缅甸,这次战争中,暹罗军队用大象踏平了缅甸的丛林,为英军扫清道路。但恰恰是在这场并肩作战中,拉玛三世始终保持清醒,他看清了英军的实力,自己的差距,以及双方的一些矛盾争执。



▲ 拉玛三世画像


在临死前的病榻上,拉玛三世说了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告诫曼谷王族:“对缅甸和越南的征战已然结束,我们如今的唯一敌人,应该是西方人。”这位明智的泰王去世后不久,缅甸和越南相继落入英法殖民者手中,他死前一语成谶。

他不但预见到了与西方的战争,也看清了英法殖民者求财逐利的本性。他把与清朝贸易的收入存在床旁边的红色钱包里,预备着有朝一日,暹罗土地被西方殖民者占了,好用钱赎回来,这笔钱后真的派上了用场。

如今,500泰铢纸币背面刻画的就是这位英明的王。



但这位英主,却出身微贱,他母亲不是正式的王妃,所以他的王位继承权受到质疑,但因其能力出众,所以成为拉玛三世。同时,出生正室的兄长却失去了王位,去当了云游僧人,潜心佛法,结识高僧大德,直到弟弟拉玛三世去世,这个兄长才继位,成为拉玛四世。



▲ 头戴金冠的拉玛四世,这顶金冠正是前两天拉玛十世加冕时戴的7公斤重的那顶


与东征西讨推崇武功的弟弟拉玛三世不同,拉玛四世或许是当年继位之争中落败之故,性格中有很佛系的一面,对一切都不再固执。尽管他醉心佛法,却不固执传统,主动改革了暹罗佛教。同时,他彻底放下王子身份,与港口的西方水兵和传教士学习英语、拉丁文等西方语文和天文学、数学等现代科学,甚至与在暹罗传教的法国天主教牧师成为密友。

当然他的密友中,还有一位美丽的英国女教师,名为安娜,传说两人暗生情愫,好莱坞则根据这段传说拍成了电影《安娜与国王》,周润发饰演拉玛四世。



▲ 电影《安娜与国王》剧照


真实历史中,安娜出入宫廷,并大胆地给拉玛四世的王子讲授“人生而自由”等理论,并把美国反蓄奴主义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介绍给他,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的拉玛五世,或许正是受到安娜的影响,他在位期间废除了暹罗存在许久的奴隶制度。

如果说拉玛三世在战争中窥见了西方的威胁,拉玛四世则是在科技和文化中感受到了西方的超前,他希望去追赶,以防止落后挨打。他要求朝臣都要穿衬衫上朝,以证明给英法殖民者看,暹罗是文明国家,不是野蛮人(此前大臣不许穿衣服见国王,因为怕暗藏凶器)。



▲ 拉玛四世(后排右一)与他的王后(后排左一)和孩子们


他积极引进和普及西方地理学知识(这对战争很有用),让贵族子弟学习英语,并雇佣西方顾问来用现代方法训练新军。同时,他也不再向前任国王一样醉心于向清朝进贡,因为在他眼中,清朝已经自顾不暇,不再强大。他甚至写信给美国总统林肯,愿意派大象帮林肯打赢南北战争,以示交好。他真的很用力在结交西方国家。

从此,曼谷王朝的生存模式,从朝觐东方,转向拥抱西方。

但转向太急,也太猛。1851年,拉玛四世被迫与英国签订《鲍林条约》,放弃皇家对外贸征税的专权,开放贸易,沦为半殖民地。

内忧外患:

夹缝下顽强求生的曼谷王朝


此后的历代国王,基本延续了拉玛四世的作风,积极拥抱西方,在泰国传统和现代西方之间走钢丝,寻求平衡之术,为这个古老的王朝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之法。

拉玛五世出访英属印度、新加坡和爪哇,学习殖民地的统治之道,回来就改革了征税和立法等机构,这一次触动了贵族利益,试图造反,他又大胆削弱贵族实力,并把王子送到英国读书,还创立黄家军事学院,以现代西方式制度培养军官,编练新军,巩固王权。

▲ 1907年,拉玛五世和儿子们在英国伊顿公学,一个全面西化的东南亚王族


当英缅战争爆发时,英军本以为他会派兵参战,但拉玛五世保持中立,坐上观虎斗,留存力量。

可是当法军侵占暹罗在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时,拉玛五世愤然开战。法军海军封锁海湾,把炮舰开进湄南河要炮击曼谷,泰军只好退出老挝,拱手让给法军。拉玛五世饮恨退让,但不忘建立皇家海军学院,因为输就输在暹罗当时没有海军。他又出使欧洲,希望让欧洲列强认可暹罗是个独立王国,不再侵略。又通过1909年的《英暹条约》,承认英属马来对南部领土的占有,以换取英国对曼谷王朝的承认。



▲ 这张照片极为珍贵,左侧为泰王拉玛五世,右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如今,泰王室仍在,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早已香消玉殒


曾经是东南亚一哥的暹罗,在英法殖民者的蚕食下势力范围不断缩小,岌岌可危。

到拉玛六世时,泰西合璧的身份就更明显,他从小在英国接受教育,英语流利,与欧洲王室们称兄道弟,甚至是个小说作家,但同时,还是会回泰国当和尚,遵循传统。

很快,他大显身手的一次机会来了。

1914年,一战爆发。受过英国教育的他,理应与英国并肩作战。但拉玛六世直到战争快结束的1917年才参战,他没收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暹罗的资产,并作为战胜国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自主权。

他将一战作为契机,宣扬泰国民族主义,正是他,把《罗摩衍那》中的战魔英雄“罗摩”,对应了国王的名字“拉玛”,说国王是与外国入侵者作战的英雄。拉玛六世去世后,他身为军官的弟弟在1926年继位,成为拉玛七世。

到拉玛七世在位时,形式更为艰难了。1932年,当国王还在华欣时,曼谷爆发了革命,泰国人民党要求泰国改变政体,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成立议会。拉玛七世只好答应要求,国王和王室被作为泰国的象征保留下来。



▲ 拉玛七世出访欧洲时与希特勒握手


或许是家族的佛系传统,加之他内心也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国王,在1935年,他突然宣布退位,并旅居英国,他的养子还在二战英军中服役。1941年,拉玛七世在英国去世,长眠于他青年时求学的国度。

他的前任退位时,泰国议会就指定了拉玛八世继任,可拉玛八世当时还是在瑞士求学的15岁少年。然后像历史上所有的幼主登基故事一样,他由多位王族摄政。1938年,拉玛八世回到泰国,他虽是国王,但还是头一次来泰国。



▲ 英俊帅气的拉玛八世


1941年,日军入侵,泰国顺势加入了日军轴心国的队伍,但也是权宜之计。与此同时,泰国许多政府官员,包括驻日本大使,却暗地里为英军当间谍,把日军的情报透露给英军。泰国就这样在二战双方的夹缝中顽强求生。

1946年,战争结束,英军接管泰国。很多人都说,这个高高瘦瘦、性格羞涩的男孩内心深处或许并不想当国王,拉玛八世还一心想着回瑞士继续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结果在曼谷因枪击去世,死因至今成谜。

同年,他的兄弟继位,成为拉玛九世,直至2016年去世,共在位70年,他不但是泰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也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 拉玛九世

他在位70年间,共发生了20次政变(其中15次政变成功),35位总理相继组建了50届内阁。但他始终以平静心态见证政治变迁,始终屹立不倒,并多次在关键时刻出面干政,化险为夷,帮助泰国人民躲过了一次又一次动荡的劫难。



▲ 拉玛九世

或许,他正是从曼谷王室的祖辈历代国王身上和家族传统中,习得了这种伟大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