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孙新生:越南南部游记(十九)简易民航飞西贡

大叻机场占地很大,却只有一条跑道,这可能是其客流量所决定的。候机楼不大,仅有两层高。底层为候机厅,分成两处,各有三四百平方米之阔,候机的人蛮多,显得有些拥挤,难得找到一个休息的座位。我们先到了A厅,后被告知我们买的是另一个公司的机票,便被指引到B厅。检票和安检设施较简陋,据说机场是三四年前刚刚改造过的,这也从侧面说明越南民航事业发展迅猛,仅几年间便赶不上需求的步伐了。

这使我想起昨晚购票的情景。我不知道整个越南的情况如何,但大叻这个旅游热点城市还没有建立网上购票系统却是确定无疑的。昨晚8点,通过旅店查询得知,整个大叻市仅有两处民航售票处,一处已下班,另一处营业到22点,电话问询后得知还有第二天下午去胡志明市的机票,票价81万越南盾。我们租用了旅店的小车急忙赶去,女售票员告诉我们现时购买机票的价格是120万越南盾,还要加收5万越南盾的手续票。我顿时懵了,说:怎么半个小时前打电话是81万?那女子说:现在票不多了,你爱买不买,这是领导定的。

不曾想置于如此无奈尴尬的境地。舒明对我苦笑,我说,算了吧,割一刀就割一刀。当买完票后,女子又说登机只能托运7公斤行李,超重要加倍收取托运费。还好我们所带行李不多,没有登记托运的要求,但为了明天不超重,只好连夜收拾行李,箱子里除放几件衣物外,其他一律精简,相机、书籍、洗刷工具皆自带。

我多次出国,真不明白每人可托运20公斤行李的国际通行规则怎么到了这里竟行不通?难怪今日候机时见乘客皆提着大包、小包的。“原则通行不一致”,难道是我们水土不服不成?只不过这里的原则是区域性的。看来转轨时期,这种“价格不透明”、“规则区域化”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由此看来,过去几天所遇到的“出租车讨价还价”、“长途大巴随意喊价”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叻到胡志明市空中距离约400公里,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新山一机场原位于市区的北部边缘,现已变成闹市区。过一钢瓦搭就的大棚出场站,直接面对汹涌的人潮,进出机场很是方便。舒明的外甥女小黄一眼就认出了舅舅,脸上堆满了笑容,顺利地接我们出了站。

时间的连续性和一矢性决定它不会顾及人的感受,更不会开恩给你延长喘息的机会。当我们在候机大厅里的人群拥挤处站了二三个小时,当我们为了躲避7公斤行李的托运规定而不得不把书籍等重物负在肩上时,真想在飞机上好好养养神,但仅只几百公里的航程,几十分钟的时光,莞尔就到达了目的地,疲惫之态始终未得到缓解。

更使我目瞪口呆的是刚从木棚搭建的出道口走出机场便直接面对闹市,炽热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几近将你掀翻。兜售商品的小贩,车水马龙般的摩托车大军,立即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其喧闹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在北方所游历过的城市,包括首都河内。

我上中学时就在广播与报纸上听闻过西贡新山一机场的“大名”,那时常有南越游击队袭击这个机场的美军飞机的新闻,致使我以为机场可能在荒郊野岭,毗邻游击队的根据地,但当你降临它之后却发觉根本不是那种情况。它就是城市中心区的一部分,已被稠密的人口和喧嚣的都市所包围。

这个越南最大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开始遇到一二十年前广州旧白云机场、上海老虹桥机场所遇到的类似问题:城市建设逼近机场,在缩短交通时间、方便民众登机的同时,又增加了混乱,限制了城市与机场的进一步发展,进入难解的矛盾状态。

对于广州与上海来讲,分别以重建新机场或再建第二机场的途径已解旧套,而西贡的机场之难题如何解,却未见有何新策。对越南来讲,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改造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命题。直觉告诉我,越南在这方面的困难,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其他掣肘因素也不少。遥想起一路上所看到的大面积的、无规划的、几乎将城市周边包围、将所有道路缠住的各色民居,林林总总,竞相拔起,几无节制,难说不为其发展套上一个新的桎梏,很为这个人口膨胀速度快、且严重依赖农业立国的国度着急。这种情况在越南北方和中部沿海平原表现突出。

小黄的名字叫容容,当听到她招呼舅舅时悦耳而清脆的声音,异国他乡逢亲人,备感亲切。这个精明的年轻女子,三年前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到胡志明市投资创业。从她充满喜悦的脸上,可以看出成功女性的自信与风采。我们上了容容的商务车,穿过两条横道,行走在可称为胡志明市主干道的八月革命大道上。

胡志明市原称西贡市,至今许多年纪大的中国人仍以西贡称之该市,犹如称韩国的首尔觉得有些拗口而仍旧以汉城称之一样,特别是讲起一些历史事件时,觉得旧称更能表达其意。据说,西贡改称呼,是由于越南人民军于1975年5月攻克该市,继而实现南北统一时,越南国会为纪念胡志明于1919年从西贡赴法国,寻求救国道路,由此开始其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征程,取其意蕴而改名的。

西贡是个历史称呼,得此名与该市的母亲河西贡河有关。西贡河发源于长山山脉南段的西原山区,与另一支流汇入油汙湖后穿越丘壑谷地,由北至南进入南方平原地区。后与同奈河在堤岸东南处汇合,东威古河与西威古河也一同汇入,统称西贡——同奈河水系


该水系在水濑岩湾入海。入海口呈戽斗状,适于航运。与此同时注入海湾的,还有湄公河前江的两个支流和南方另一大河巴地河。多条大河同入一湾,致河流相通,土地相连,湄公河三角洲平原与同奈一西贡河平原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共同组成九龙江平原,为西贡这个特大城市的诞生准备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西贡市区位于距离入海口约80公里处的右岸。西贡河由北向东再顺流南行,因势迴转,在市区形成两个大葫芦状的旋转河段,为西贡的地形带来弯曲的河道和变化的微妙。西贡港就建在后一个葫芦状拐弯处的河流附近。西贡河虽然河流短促,仅二三百公里,但源于长山山脉东麓,流域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降雨量大,因而水量充沛,堪为大江大河,绝非一般意义上只有几百公里长的小河,近城市段的西贡河阔300-500米,深6-14米,万吨巨轮可直达市内,现为越南的第一大港,年吞吐量过千万吨。

胡志明市曾经有过多个称谓,反映了这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历史遭遇和命运,每个称谓都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明朝使者周达观著《真腊风土记》,提到吴哥时代有一属地名为“雉棍”,中国学者许肇林认为这可能是后来的西贡,原因是“雉棍”与越南人称“柴棍”,华侨称“宅棍”语音相近,至今柬埔寨与居住在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的高棉人仍使用此传统名称。

旧称 “西贡”一名大约明初就已有之。郑和七次下西洋曾多次来过这里进行朝贡或贸易活动。之后,不少东南亚、中东及东非等沿海国家向大明朝进行朝贡或贸易,这里是西来朝贡船只停泊的一个港口,久而久之,就被称为“西贡”。

现胡志明地区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在17世纪中叶之前俱为高棉人所属地域,其中1世纪至7世纪为扶南国地域,7世纪至15世纪为真腊国地域。西贡一带世为柬埔寨副王所统辖之处,称为普利安哥,此后此地逐渐发展成真腊的港口贸易重镇。因水网密布,这一带也称之为“水真腊”。

15至16世纪,越南广南阮氏地方政权征服占婆国后,势力直逼水真腊。1623年柬埔寨国王迎娶了广南阮主的六公主,这位公主向柬埔寨的夫王“讨得”了西贡这片土地,准许越族流民进入,以躲避越南南北朝内战之祸。此为越南人在此大批定居之始。由于衰落的柬埔寨王国无力抵挡逐渐增多的难民潮,普利安哥逐渐变成越南人居住的土地,此地开始被称为“西贡”。

17至18世纪柬埔寨内乱不已,给长期觊觎此地的越南人以可乘之机。1689年阮主阮福阔以大臣阮友镜为经略使开始经略东浦(今越南南部东区)一带,并在此地设置了嘉定府,先设置两镇,后增至五镇,派兵镇守。这次扩张直至整个越南南部,斥地千里,得户逾四万。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发生清军入关事件,大批不愿剃发易服、不愿臣服于满清的中国人来到此地,开始对越南南方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开发、建设及治理,而尤以南明两总兵杨彦迪、陈上川最为有名,还有广东雷州莫玖经柬王批准开发河仙一带,后挟土率士归顺阮主,出力殊巨。华人、华侨聚集“堤岸”,将堤岸建设成为与嘉定府连成一片的商贾重地。

1862年越法签订第一个《西贡条约》,割让嘉定等三省,法国殖民者完全控制了九龙江平原。西贡成为法国在印度支那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称为西贡或西贡——堤岸联区,也称为大西贡地区,此称呼直至1976年改称胡志明市为止。至此,尽将南阮之嘉定府治、法国人设计之新西贡以及华人垦殖兴市之堤岸尽收囊中,成就当今之大胡志明市。

未到南圻之时,曾狐疑既不临海,又不临湄公河的西贡如何能成为越南南方的中心城市?近观之方知这是一个历史的产物。越人南下是逐步南侵、蚕食而就。先以一个“六公主”要之为借口,以移民避难为名而动之。且“普利安哥”原就为贾商之地,有港口经济之便利,越南南部与刚被收服的占婆地相邻,可顺势而为。更重要的是手中有生力军,南投的明军杨、陈部,有部众,成建制,又来于经济发达的粤闽地区,善文善耕善商又善战,其开发的边和、美荻、堤岸等地,为西贡准备了广阔的经济腹地,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从地理上看,一个共同的海湾将西贡与湄公河三角洲沟通,还可挖沟修渠,挖掘运河,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带,全面开发南圻地区。正如郡县时期的交州及自主后的安南,以运河连接红河与太平河水系,使河内与北方之重镇海阳、兴安相连般。更现实的原因是入海口一带地势低凹,泽国一片;而临湄公河主干流处,水势浩荡,起落无常,在生产力不甚发达的15、16世纪,越南还不具备前、后江附近设大都市的能力。而西贡之地利,处于西原之下的冲积平原上,地势高敞,风清气明。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0-25米,最低处也有5-8米,而西南临江处和东南入海处区域则多在2米左右的范围内。越人择此地而都之、市之、兴之,不失为有见识之举也。

南方水网地带建都市府城,非皇城也,并不须按儒文化圈的对称建筑原则,讲究南北纵横,经纬大统,可将依地形水势置于要则。因而西贡的南北主干道大多由西北而倾东南,如其最主要的市内大道八月革命大道便是如此,地平路阔,与由北至南的西贡河弯曲河道保持相对平行的方向。行至路上,便能体会20世纪就流传西贡的别号“东方小巴黎”的缘由。

从逻辑上说,西贡的地标中心就是长征大道与八月革命大道的交汇处,即俗称长征广场的地方。如巴黎的凯旋门似的,从这里放射出七八条主要城市干道,其中以连通的长征、八月革命大道似乎更像整个城市的建筑轴心线,而八月革命大道段更为显眼,如广州的中山路、上海的淮海路般。

黄容容小姐的车一路走来,行得很慢。整个道路排列着西贡几所著名的大学、体育场馆、天主教堂、中央铁路的终点站西贡站、两个中心郡的政府机关,大道的末端是西贡传统商业中心滨城街和号称“背包客世界”的范五老街。

其东北方向不远处就是统一宫,这里曾是南越伪政权时期吴庭艳、阮高其的总统府,现为胡志明市的一个游览地;黎文捌公园与同开地区邻近此处不远,那里站立着圣母大教堂、中央邮局、供奉道教最高神祇的玉皇殿、供奉印度教女神的马里安曼印度寺庙以及多个在整个越南都排名在前的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在其北部相距不远的是与其平行的南圻起义、二征夫人大道,组成中部主城区的基本框架,两旁布满了法兰西式的庭院和建筑,以别墅式的小洋楼居多。我们在这里寻找住宿之地,皆徜徉在这些西洋式的小楼之间。著名的堤岸华商区就在范五老街西南,八月革命大道有多条闹市道路与其相近。

1个多小时的城市穿行,初步的印象有三条。一是人气旺盛。街头巷尾挤满了各式车辆,尤以摩托车为多,可谓如潮水般。城市交通能够正常运转,这多半要归功于摩托车手们见缝插针的了得功夫。当然,车辆的尾气也常使人的呼吸有异样的感觉。二是绿化不错。在主干道和别墅区附近的树木十分粗壮,高大挺拔,且数量众多,一二人围粗的大树比比皆是,绝非三五十年所能长就,可用“古木参天”去形容之。三是老城区面积阔大,临街多为西洋式建筑,当然以体量不大的欧式建筑为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号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那时城市人口400余万,据说西贡当时已逾200万,是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而那时的香港、广州、新加坡等城市也不过百万上下人口的规模,可见,法国人还是违心地给这里留下了不薄的“家底”。不过遗憾的是,在现主城区内及周边处新的现代化的建筑物才刚刚冒头,用“方兴未艾”这么个词去形容,似乎稍有过誉,但已开始出现这种势头。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