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势不可当的“海外军团”:盘点闽籍侨商的发展版图

编者按✦

2004年,福建举办第一届世界闽商大会。三年一聚首,世界闽商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七届。

2022年6月18日,以“同心向未来,建设新福建”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闽商大会在福州启幕,海内外1600余名闽商代表和各界人士在福州主会场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马来西亚吉隆坡、菲律宾马尼拉、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香港5个视频分会场相聚线上线下,同叙乡情,共谋发展。

值此契机,《闽商》杂志六月刊特别推出闽商发展报告(2004-2022),对第一届闽商大会(2004年)至今,闽商在海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

自21日起,“闽商观察”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载闽商发展报告(2004-2022),以飨读者。


一直以来,闽商漂洋过海闯荡世界各国,以势不可当的姿态走向国际商业舞台。

而今,“福建军团”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商业群体。


亚洲闽商:传统优势产业未变

要说境外闽商最早的创业基地,应当是东南亚。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80%集中在东南亚。

在东盟国家(地区)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近1500多万人祖籍福建。

东南亚成为境外闽商财富最集中的地方,该地区的闽商已经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资本力量。其中,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这四个国家,闽商占据着绝大多数,且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各大富豪榜上,祖籍福建的闽商是常客。根据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近几年富豪榜统计,菲律宾十大富豪榜中7~8位属于闽籍,马来西亚有6~7位,印度尼西亚也有5~6位,而泰国的首富则是闽商苏旭明和粤籍人士谢国民轮流坐庄。在新加坡,丰隆集团及城市发展(CDL)主席郭令明家族,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郭令明家族与远东机构(Far East Organisation)的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大华银行(UOB)荣誉主席黄祖耀家族、已故的富商邱德拔的家族等,都是祖籍福建的新加坡老牌富豪。

纵观历年福布斯富豪榜:在2019年3月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中,新加坡10大富豪中有7位是闽籍,菲律宾有8位,马来西亚则有5位,印度尼西亚有5位。2020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印度尼西亚十大富豪中有4位是闽籍,新加坡有5位,马来西亚有3位,菲律宾有7位。202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新加坡有4位闽籍富豪进入榜单前十,菲律宾有6位,马来西亚有3位。

许多东南亚闽商的财富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印尼首富宝座几乎均由闽籍华人占据。如已故印尼华侨林绍良曾是华人首富,1984年有海外媒体称林绍良资产超越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在1995年达到184亿美元,荣升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六。又如祖籍莆田的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2006年以220亿美元身家荣登印尼首富之位。再如曾被《福布斯》评为印尼第一大财团的金光集团的黄奕聪,在2011年印尼十大富豪排名榜中晋升为印尼首富。之后,印尼首富位置几乎为祖籍晋江的黄惠忠、黄惠祥兄弟垄断。据英国《卫报》援引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的报告称,印度尼西亚最富有的四大家族掌了超过250亿美元的总财富,其规模相当于印度尼西亚2.5亿人口中40%贫穷者的财产总和。最富有的四大家族全部为华人,而且全出自福建省。可见,印尼闽籍华人财富的稳定性,他们对于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传统福建移民地区,大多数东南亚闽商的崛起得益于居住国的传统资源禀赋。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棕榈油、橡胶、椰子、木材,以及煤矿、铁矿等出口造就了许多闽商的财富。如菲律宾陈永栽的财富集聚从烟草业开始,印度尼西亚的黄惠忠、黄惠祥兄弟,以及林天宝等,财富皆来自烟草行业;木材行业造就的闽商有印度尼西亚的黄双安、黄奕聪,马来西亚的张晓卿、刘会德等;棕榈油则属于马来西亚的李深静、郭鹤年,印度尼西亚的黄奕聪等。

另外,贸易和零售业也是诸多东南亚闽商财产的主要来源渠道。如菲律宾的“商场大王”施至成,印度尼西亚的郭桂和、林逢生,马来西亚著名的汽车和摩托装配及销售公司的骆文秀,王万源创立的大顺集团公司做100多种世界名牌汽车和摩托车的零部件批发和零售业务,等等。

还有许多从事加工业的闽商,如亚洲“薄饼大王”魏成辉、东南亚“烟草大王”陈永栽、三林集团的林逢生、金光集团的黄志信等。此外,房地产业、金融业、酒店业也成就了许多闽商。这些闽商的财富至今仍在东南亚卓尔不群。

当然,除了传统产业,互联网科技等新兴产业最近几年也受到了一些东南亚闽商的青睐。电商领域的“LST”(Laznd、Shopee和Tokopedia)、出行领域的“双G”巨头(Grab和Go-Jek)等一大批巨头抢滩作战。

甚至在5G设备选择上,印尼的闽商也积极参与。如中兴和印尼金光集团签署了4G网络扩展和5G实验局项目协议,支持印尼5G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菲律宾的吴奕辉在2019年去世前六个月,其公司还拨出5000万美元用于数字化转型。JG顶峰旗下的网络购物平台Shopee,更是菲律宾版的“双11”。

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也是闽商的天下,主要是福清人的天下。仅福清一域,每年就从日本汇回30亿元人民币。前往日本的福清人,大多从食品和餐饮行业起步,势力壮大后则进行多元化经营。近年来,随着中东石油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机遇增多,闽商迅速进入。他们采取以阿联酋为中心,逐步向周边辐射的经贸策略,为此,还成立了阿联酋中国福建商会,共127家企业参与。在阿联酋的闽商中,泉州籍的陈志祥最为耀眼。他在迪拜创建了中东欧美龙建材、迪拜卫浴中心等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有建筑材料、工程设备、钢材、油料、轮胎、卫浴洁具、灯饰照明、大理石、瓷砖等,产品远销中东阿拉伯国家并辐射非洲地区。


欧洲闽商:“中生代”显露锋芒

欧洲华人来源多样,无论是家庭团聚、劳工移民还是留学移民,仍在努力跻身于经济舞台的中央。欧洲的闽商,至今仍高度集中于传统的餐饮、纺织和零售批发业,历经多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留学创业的一代则发展了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根据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李明欢2008年的报告,全欧洲华侨华人总数已经达到250万人,几乎遍布欧洲各个角落。他们在经济界的活跃身影,已引起欧洲各国各界瞩目。其中,闽商成就颇为耀眼。据来自荷兰内政部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荷兰有闽籍华侨华人约2万人。这些新移民大部分从事传统的中餐业,少部分人从事中医、针灸行业,也有一些人从事商品批发、零售,对外投资以及国际贸易等。如福州亭江人杨金华,20世纪90年代闯荡荷兰,白手起家,成为荷兰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创办的荷兰联鹰集团,是一家以经营中荷商品和贸易为主的多元企业,并在海牙投资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27500平方米的“荷兰中国商品调拨中心”。

据统计,闽籍华侨华人目前是英国数量最大的华裔群体之一,约占1/7。数据显示,英国的福建籍华人有近15万人,装修业是他们从事的热门行业。此外,在英国的宁德籍闽商有近3000人。他们以从事餐饮业为主,部分从事贸易、物流业和娱乐业,足迹遍布全英国,其中有600多人居住在纽卡斯尔市。

意大利侨胞中10%是福建籍。其中三明籍、莆田籍居多,并以经营餐馆业、纺织业为主,另还有经营进出口贸易或创办小微企业的。仅在意大利南部纺织基地之一的那波里省TERZIGNO市从事服装加工业的数万华商中,莆田人就占到近半数。

西班牙是欧洲各国中连江籍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比较知名的闽商有蒋梦麟,主要经营餐饮业,在瓦伦西亚创办有新加坡大酒楼。蒋铜官,主要从事餐饮、服装、百货等行业。王瑞富则另辟蹊径,着力于新型材料泡沫铝的制造。

葡萄牙的张剑旻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到葡谋生的福建人,以中餐馆起步,在里斯本开办有3家中餐馆,鼎盛一时。

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因面临经济转型,为闽商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仅明溪县就有10万人集中在匈牙利和捷克。他们在此创造的辉煌成绩,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前奏。

在匈牙利,闽商主要涉足服装鞋类的贸易与生产,且涉足传媒业等,大部分自己开公司。如今在匈牙利约有3万多华侨华人,其中福清籍侨胞有3000多人。多数闽商都是1991年前后到布达佩斯淘金,如今的匈牙利华人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创业阶段,进入事业扩张期。目前,匈牙利闽商经济虽然仍以布达佩斯八区的几个批发市场为主,但是越来越多地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并已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业取得突破。

在俄罗斯的福建人,主要活跃于莫斯科和远东地区,多从事商贸或兴办企业。其中,事业有成者首推何文安。1989年,何文安来到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致力于黑河两岸边贸交易,进而在布市开发房地产,从事副食品加工业、农业和森林开发。后来,他又组建榕商贸易公司,并于1996年发展壮大为华富集团,拥有千万资金和数百名员工。21世纪初,公司又在阿穆尔州开发天然矿泉水、兴建疗养院和休养所、生产涂料和石材、加工黄豆制品、种植甜菜、兴办糖厂,向国际化、现代化企业集团迈进。

而在罗马尼亚的郑思勇从拖鞋销售入手,并在福州投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制鞋厂。从此之后,国内工厂生产的拖鞋源源不断地运到罗马尼亚,甚至乌克兰、摩尔多瓦、保加利亚等国的商人也来购买,每年拖鞋的销售量达500万多双,这为他赢得了“拖鞋大王”的称号。

但近年来,餐饮、零售、低档产品加工等曾被视为境外华人社会支柱的传统行业,对华人新生代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

越来越多的“华二代”踏入了收入较高的“蓝领”领域。他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熟悉欧洲文化、法律,也开始重视品牌,重视开发自己的产品,从“走量”到“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且,大多数“华二代”都有转型的想法。很多人正在把欧洲的产品带到中国。他们具有两种文化的优势——比欧洲人了解中国,比国内中国人了解欧洲,更具有高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视野。

原籍福建莆田仙游的魏翔就是一个典型。他在匈牙利用来自福建的货源,自创了一个“闪亮”品牌“WINK”,瞄准中东和欧洲的中端市场,打造出深受当地民众青睐的运动鞋。仅在中东欧地区市场,“WINK”年销量就多达到300万双。目前,魏翔27岁的儿子魏子丰已接班,并开发出试水高端市场的杰作。在英国美食界,华人厨师彭永浩创办的“锅学院”声名日隆。越来越多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慕名来到这家教授中餐制作的培训学校,非华人学员高达九成。

与此同时,许多闽籍留学生利用开阔的眼界和对互联网知识的熟稔而创业,也改变了境外闽商创业致富的路径。如德国福建闽商会会长周鸿图于2002年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建了“开元网”,经过十几年的坚守,“开元网”已成长为年发团量近10万人的欧洲华人旅游业翘楚——开元周游集团。开元周游集团目前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子公司,营业额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超过5亿元人民币。荷兰华人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常务副主席任景涛创立的唯物链,通过溯源解决食品流通到终端消费者的追溯问题,此项目引起了福清市的高度重视,并与福清元洪工业园对接。


美洲闽商:谋定而后动

根据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19年在美国的亚籍人口已经达到2140万人,其中华人数量最多,超过了500万人。在这500万人里,有超过110万人来自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其中,约30万福建人从事餐饮、贸易等,有5家闽商企业已经跻身于华人在美企业前10名。

在纽约,福建人成为最大的华人移民群体,有超过20万福建长乐人居住在法拉盛等七八处唐人街里,开餐馆,经营洗衣店,送外卖,从事最底层的劳务工作。但不可忽视的变化是,大量的留学生群体,以及“华二代”的成长,使美国的华人群体构成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从大方面来说,这给美国对华政策、商业运作,以及华人社会传统产业带来不同的影响;就小方面而言,在不同的小区会出现新的经济生态。

由于中国人到国外最难改的就是吃的习惯,因此福建新移民看准了华人市场,纷纷开办中餐外卖店。如今,纽约90%的中餐外卖店是福建人开的,至少有5000家,大多为福建长乐移民所掌控。餐饮业的成功,也让闽商将食品超市业带到了纽约。福建移民开办的中国食品超市,不仅空间大、货物品种齐全、卖场整洁干净,还配有大型停车场,完全是现代化的超市。中餐外卖与中国食品超市的成功,带动了很多关联性行业。最典型的是长途汽车运输业,也成为闽商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房地产业、建材行业、影楼婚庆公司以及洗衣业等。

在紧邻美国的加拿大,闽籍华侨华人多聚居在哥伦比亚和安大略省,主要从事餐馆、洗衣业、超市业,且多是福清人。

来自福清的魏成义,自2001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出第一家超市后,到2009年,已经发展为闽商在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超市——丰泰超市的老板。同时,魏成义还涉足多伦多地产,总建筑面积173亩的“中华不夜城”成为北美最大的中华美食不夜城。在多伦多华人商界,魏成义影响力越来越大。2012年,他被推选为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主席。近年来,他看到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人对移动支付的庞大需求给终端零售超市带来影响,于是在2018年,温哥华丰泰店快人一步,全线接入了支付宝,并成为支付宝在加拿大的支付体验店。

在加拿大的福清人也广泛涉足农场、食品、茶庄、家居装修、便利店、花店公司、房地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和新兴科技产业领域,加拿大的福建人也有所成就,如林润泮依托其专业背景,创办了加拿大基因国际有限公司;赖灿成组建了加拿大平安投资集团等,成为闽商在加拿大发展的新贵。此外,加拿大也有许多20世纪90年代初从东南亚及香港迁居而来的闽籍华人,以经营房地产、贸易为主,亦获得较大成功。

在南美的阿根廷,虽然中国人移居历史不长,但1972年中阿两国建交后,两国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双边关系融洽友好,在阿华侨华人数已超过18万,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和浙江,其中闽籍侨胞约占80%,从事餐馆、超市等初级行业。

阿根廷80%的闽商从事超市业,且多数为福清籍。其中,从事小型自助超市的占绝大多数,形成拉美独特的“华人超市”现象。福清人在阿根廷经营超市,已经超过20多年的历史。自1996年福清海口人陈大明开始,因经营得当,一直效益良好。

随后不断有福清人进入阿根廷做超市生意。据阿根廷福建商会宣称,仅福清人拥有的超市已超过1万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3000多家华人超市。在圣菲省罗萨里奥市,当地有200家华人超市,业主大部分来自福建。乌肯省境内约有500名来自莆田(兴化)地区的移民,他们经营着近百家超市和餐厅。超市行业已成为阿根廷闽商财富积累的源泉。

随着超市的成功,阿根廷闽商也在不断地拓展新的财富领域。莆田王庆苍兄弟移民阿根廷,从汽车修理业、餐饮业做起,进而成立宇宙超市集团,下辖10多家超级市场。同时,他们还购买和创办了一个占地750多亩的农场,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兴化粉、福州粉干和臭豆干等。王命达是阿根廷著名的餐饮大王,拥有12家大型连锁餐馆,当地大多数百货超市都属于他拥有的集团或他占有股份。其公司业务还涉及餐饮业、连锁百货业、房地产业、汽车业,年营业额上亿美元。公司属下的安第斯山矿业公司在南美还拥有钨矿和锡矿,占地面积达3.4万公顷。

从1990年起,福建移民抵达巴西,主要居住在圣保罗。2005年的数据显示,闽籍华侨华人有1.54万人,其中80%是福清人与连江人。不过,莆田籍侨胞亦有5000人左右。他们大多数沿袭华人在海外的主要生存方式——经营餐馆或商铺。闽籍侨胞近年来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已达数万人之多,他们已成为华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实力也越来越强。

在秘鲁,也有着为数不少的福建移民,以莆田、福清和三明顺昌人为主。据2004年侨情资料显示,在秘鲁的福清人有204人,而秘鲁官方统计为1500多人,另有莆田人500多人,近20年来,旅居秘鲁的三明顺昌乡亲逐渐增多。在秘鲁约有福建人2000多人,大多数居住于首都利马,其余散居于西部沿海一带,并以经营餐饮业、贸易、娱乐、连锁超市、进出口业和服务业等为主。

而据厄瓜多尔官方资料表明,21世纪初,有福清人1万多人,他们集中居住于首都基多与瓜亚基尔、克维多3个城市,主要从事餐饮业、百货业、超市,有少数人从事进出口贸易。

委内瑞拉也有闽籍华侨华人4300多人,他们主要经营超市、餐馆、洗衣等行业,也有人从事进出口贸易、旅游、娱乐业。


非洲闽商:市场空白蕴藏商机

非洲丰富的资源和几乎完全没有开发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非洲发展,让许多中国人在这里寻找商机。他们在这里做生意,在给当地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借此发家致富。

数据显示,目前在非洲生活的华人已经超过了200万人,其中闽商群体尤为庞大。仅以福清人为例,据福清市侨联高山镇侨联分会2019年12月数据统计,高山人在南非10562人、喀麦隆3563人、毛里塔尼亚2697人、摩洛哥2655人、阿尔及利亚1647人。算上短期的流动性人员,高山人在非洲的数量更大。其他还有泉州、莆田、三明等地的闽商,也分布在非洲各地。他们在非洲大多开超市,或组建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但近十几年来,投资建厂的闽商逐渐多了起来。

在非洲大陆,南非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于这个开店容易、商贸繁荣的大市场,福建人蜂拥而至。据南非侨社大致统计,在南非的中国人达20万人,其中福建人就达10万人,而福清人最多,约7万人。他们以商业贸易、服装鞋帽生产与销售,以及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也有涉足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如祖籍连江的李新铸,自20世纪90年代在南非经营超市开始,相继开办了近20家连锁店,进而创办了远盛工贸公司、远东贸易公司,并投资开办了远盛鞋厂、恒隆塑料彩印厂以及经营钻石加工的钻石公司等,成为南非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李新铸也投资了矿业开采,把南非的黄金、钻石、铁砂大量销往中国。叶北洋在南非则投资酒店、茶叶城,均获成功。吴少康投资创办了南非亚洲城、南非东风商城、南非永兴电子行等,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产大王”。

而国土被南非包围的莱索托,闽商也有踏足。从福清人方则江1995年前往莱索托创业开始,“福清哥”像滚雪球一样进入莱索托,各种商店、超市由原来3家发展到现在300多家,经营品种由日用品发展到五金、副食品、服装、鞋帽及餐馆、娱乐、车行等。

在纳米比亚,闽商黄松根早早就进入。1996年,他与几个同乡一起到达温得和克时,发现已有中国人在首都经商,于是带着从中国批发商那里买来的廉价手表之类的小商品继续北上,到700多公里外靠近安哥拉边境的地方摆地摊,成为那里的第一批中国商人。他从进出口贸易起步,陆续掌握了17家店铺,生意好时,每个店每月能有十几万纳元的收入。2002年,他又将生意重心由商品批发转为房地产开发,创立了领先商业开发公司,在首都投资建造了集仓储、商业、住房为一体的批发中心。不久,他又在纳米比亚北部建成两座大型商贸城,一个250套民用住房的建设项目也已启动。此外,他还在多个城镇购买了大量土地,静待时机开发,“中纳合作商贸城”也列入计划之中。

在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约有1万华人生活,且绝大多数是商人。其中,闽商姚少青开办了进出口贸易公司、鞋业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成就颇大。2012年以来,他又在坦桑尼亚成立超越投资公司工业园区,建设10000多平方米厂房,并开始涉足生产生活用纸(卫生纸)及文化用纸行业。蔡清票开办的卫生巾、纸尿裤等妇幼用品生产工厂,是该国唯一从事妇幼用品生产的工厂,每个月的出货量达到50000箱还供不应求,牢牢占据了坦桑尼亚国内80%的市场份额。郭栋健以华人超市为基地,成功打通了多个领域的业务,并取得成功。特别是2014年,其华人超市兴建了自己的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卫生纸生产流水线,打造出“Shwari”(雪阿里,意为美好)品牌。如今“Shwari”品牌已在坦桑尼亚全面打响,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坦桑尼亚本土生产卫生纸的空白。

在莫桑比克,闽商并非最早到达,但他们跑马圈地的宏伟计划实现得最快。在莫桑比克南部首都城市马普托、位于中部的第二大城市贝拉和位于北部的第三大城市楠普拉分别建立了三个贸易基地,他们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店,进而垄断了全国市场。王孝金、何辉英夫妇投资创办的莫桑比克金辉塑胶有限公司,成为莫桑比克塑料制品最大供应商。

肯尼亚中华总商会秘书长何钦文于2012年辗转到肯尼亚创业。2014年,他成立了凯景国际集团(非洲)有限公司,经销肯尼亚玫瑰。2017年,他和朋友联合投资建起了东非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企业,把普通的平板玻璃、浮法玻璃等,加工成钢化玻璃、防弹玻璃等多种特种玻璃,直接面向非洲市场,用中国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造福非洲人民。2018年,他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投资创建了一个占地300亩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场,这是经肯尼亚国家旅游部认证的第一家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场。因高标准、严要求,何钦文农场生产的水果通过了美国USDA的有机认证。当然,何钦文的成功离不开身后强大的中国农业技术团队支持。他的农场已成为福建省农科院在非洲的第一个农业科技海外示范合作基地,也是中科院中非研究中心示范基地。据何钦文所言,在肯尼亚福建籍乡亲开办的企业约有三四十家。在留尼旺岛,21世纪初,也有七八百名福清、连江人辗转进入,他们或开办超市、餐馆,或当小商贩,一些人站稳脚跟后,还创立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

非洲其他地区也有发展较为出色的闽籍商人。如2008年到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陈春辉在建材行业风生水起;喀麦隆杜阿拉的林天星以贸易批发、服装和鞋子为主开始创业,后又将事业拓展到鞋厂、木材开发、水电站等多个行业;在毛里塔尼亚(简称“毛塔”)发展的福清人林文才从开超市、做贸易转向经营茶叶后,事业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在毛塔等非洲16国打造了自己的茶叶品牌,行销西非各国,好年景能产生近亿元的业绩,从而练就“西非茶王”的称号。林氏企业趁势在科特迪瓦办厂,生产果汁饮料。2009年,林氏企业与中冶公司合作,承建罗索公路,引进技术,练就了在沙漠修路造桥建楼的本领,从而在毛塔开发建设中屡建奇功。几年来,林氏企业与中国实力央企合作,承建毛塔港务局、基建局等政府办公大楼,参建中国政府授助的毛塔贫困三角洲170多个公路项目工程。林氏企业目前还承建首都唯一一个渔码头,促进了毛格渔业的重大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非洲闽商已经充分利用非洲市场的空白和勃勃生机,结合非洲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深耕当地,取得不俗成就。


大洋洲及其他地区闽商:发展优势明显

澳大利亚的闽籍华侨华人,截至2016年已有10万人。他们早期多从事餐馆、商业零售和服务业。而20世纪末前往澳大利亚的闽籍新移民,则多从事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进入实业界和知识界的较多,职业呈多样性。

在2021年澳洲富豪榜上,唯一一位排进前十的华裔富豪是祖籍泉州的香港房地产巨头许荣茂,以117亿澳元排名第八。许荣茂20世纪90年代获得澳大利亚国籍,现任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的大部分财富来自香港上市公司,其成功并不绝对代表澳大利亚闽商的成就,但仍不能忽视其他澳大利亚闽商的成就。如1989年到悉尼发展的“家具大王”陈祖粤,经营钟表、珠宝、房地产等领域的林锦珊,以经营旅游业和商业贸易为主的郑长厚,其他还有专注玻璃行业30年的池声强、有“磨菇大王”吴鹏辉、澳星国际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姜兆庆,以及在悉尼地区拥有多处自主开发的地产项目且信誉优良的房产建筑公司的饶国辉(太平绅士)等,皆是闽商成就的集中代表。

值得关注的是,在澳大利亚还有一些移民是东南亚国家的闽商,他们的经济成就也较大。如新加坡的邱德拔,以1.1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酒店太平洋酒店后,又继续投资房地产,一度成为当地首富。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李明治,到悉尼创建阳光控股公司,经营房地产业,尔后又将集团业务拓展到营建车场而迅速盈利。印度尼西亚盐仓集团蔡道行、蔡道平在澳广泛投资地产等。

还有个显著的现象,即澳大利亚闽商利用熟悉中国与澳大利亚两边市场的优势,依托中国发展的“两头跨越”现象十分普遍。祖籍泉州的陈展垣,20 世纪80年代末前往澳大利亚创办了宏安实业集团。目前集团总部设在悉尼,在新西兰、中国香港有分公司、分店,在家乡泉州有品牌研发中心,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营销、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作为新移民和旅澳社团侨领,陈展垣多年来捐资出力积极推动中澳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最近二十几年,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逐年增多,金融活动日趋活跃。为满足华人在货币汇款和现金兑换方面的需求,“融侨速汇”于2009年在华人聚居区奥本正式组建,目前公司能提供30多个国家的现金兑换业务。

在新西兰,福建籍人已成为华人最大族群之一。据2005年统计,约有闽籍华侨华人6.16万,大多是改革开放后以投资、技术、留学、劳务、婚姻等形式移居的。其中,新西兰的福清人主要聚居在奥克兰、惠灵顿、克赖斯特彻奇、达尼丁等城市,多经营餐馆、茶室、咖啡馆,也有人以经营小型农牧场、果园、蔬菜园为业,少数学有所成者,或供职于当地工商企业、政府机构,或从事科研、教育、医务工作。另外,新西兰还有一些马来西亚当年闽清籍垦农的后代,他们聚居于肯特伯利(基督城)。

目前在汤加的福清人有1000多人,主要从事餐馆、食品、百货、建筑及水产等行业,也有涉足房地产业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经商的华人约有两万人,其中有八成是福清人,集中居住在莫尔斯比港和莱城等几个大城市,主要涉足超市、餐饮、服装,甚至地产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