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40年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香港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肩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使命。英国《经济学人》评价:“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图源:深圳新社绘
细数40年的变化,最直观的莫过于城市天际线。与世界各国名城一样,深圳在历史进程中,天际线一直富于变幻,“第一高楼”的纪录不断被刷新,这既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等科技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统计显示,如今深圳拥有150米以上高度的已竣工建筑达287栋,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二。
以下为40年来,深圳第一高楼的变迁史。
深圳电子大厦
1981-1983年
高度:69.5米
电子大厦高20层,高69.9米,是当时中国人自己建的高楼。在现如今周围高楼林立的城市图景中虽很不起眼,但它却以深圳第一座高楼的特殊地位被载入城市发展的史册。
电子大厦,也是第一座以深圳的支柱产业来命名的大厦。围绕着电子大厦,后来兴起了庞大而蓬勃的深圳电子产业,成就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使深圳成为了中国电子产业的“风向标”。
深圳国贸大厦
1985-1990年
高度:160米
深圳国贸大厦共53层,高160米,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
国贸大厦由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施工,引以为傲的是它创造了当时闻名遐迩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平安银行大厦
1991-1994年
高度:165米
宏昌大厦
1995年
高度:218米
地王大厦
1994-2010年
高度:384米
1992年,深圳市政府公开拍卖土地,香港一家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中标,一举创下当时深圳地价之王的记录,地王大厦由此而得名。
地王大厦建筑体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世纪西方的教堂和中国古代文化中“通、透、瘦”的神髓,它的宽与高之比例为1:9,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纪录。
京基100大厦
2011-2013年
高度:441.8米
京基100大厦因楼层为100层而得名。建筑造型形似喷泉瀑布,入口犹如水花泛起的涟漪,喻示蒸蒸日上,喷薄不息的成长与发展。
京基100大厦建成时是深圳市第一高楼、中国内地第三高楼、世界第八高楼。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2016-至今
高度:599.1米
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楼原计划高度为660米,超越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后因航空限高,最终高度为599.1米。
平安大厦的落成面世,成为深圳人观光打卡的新宠,一下子把前面的国贸、地王、京基100什么的都统统甩在脑后,跃升为新晋的地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