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黄埔样本”来了!未来五年这么干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黄埔工作室

1月22日,广州市黄埔区一届七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期间,黄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审议正式出台。

该规划阐述了“十四五”时期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重点任务,提出从七个方面创建“黄埔样本”。

“一岸双轴三片”,国家知识中心、中国智造中心、新贸易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黄埔硬科技创新先行区……

高瞻远瞩,全新启航。黄埔“十四五”到底有哪些不得不睇的亮点?

“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为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下一个五年,黄埔将这样腾飞。

构建“一岸双轴三片”新型空间

“一岸”,即推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片区)建设,加速建设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加强岸线和腹地、空间和配套、景观和功能“三统筹”,打造国际滨水带、贸易新走廊、黄埔会客厅,实现港、城、岸、岛一体化发展。

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为引擎,向西深度联动广州主城核心区,牵引城市功能沿岸东进。推动鱼珠、黄埔老港一带连片改造,加快总部经济、高端航运、邮轮旅游等产业布局,促进岸线腹地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换。

以黄埔综合保税区、穗港智造合作区为牵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临港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区港联动临港产业经济带。

“双轴”,即以创新大道为科技创新轴,串联知识城、长岭居、科学城、长洲岛和生物岛,发挥知识城知识经济、长岭居创新生态、科学城技术创新、长洲岛农业科技、生物岛生物医药集群优势,建设创新引领型、知识密集型和产业领军型的综合性产业组团。

以开放大道-开发大道为产业创新轴,串联知识城、翟洞、永和、云埔、西区等,加强知识城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商务功能布局,推动永和、云埔、西区等组团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创新链补齐补强,推动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西区-麻涌、西区-化龙过江隧道建设,推动“一江三岸”互联互通。

“三片”,即北部片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为牵引,创建广州发展新中心,与澳门共建穗澳合作示范园,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融入广州主城“30分钟交通圈”和“30分钟生活圈”。

中部片区以广州科学城扩容提质为契机,全面融入广州主城、向东辐射珠江东岸地区的带状枢纽,成为广州科技和产业创新支撑带。

南部片区以黄金岸线为纽带,链接生物岛、长洲岛、黄埔港和西区,构建产业互融、游憩互通、景致互映的滨江商务服务链与新城市客厅。

科技全链条融通创新

高标准建设张江实验室广州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慧眼大设施工程预研等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黄埔军校”。

加快推动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力争早日落地运营。加快筹建黄埔大学,进一步吸引国内双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黄埔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尖学院和重点实验室。

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打造人才流动、创新、服务综合改革先行区;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发展模式,开展培育科学企业家计划,同时,将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纳入科技人才(团队)引进范畴,鼓励科研人员转型成为技术经理人。

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型产业集聚

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世界顶尖生物医药资源要素,强化医药、医械、医疗、医学联动。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科学城核心区、鱼珠、知识城环九龙湖为主要载体,建设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

加速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规划建设,推动知识城新一代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建设,加快科学城工业互联网关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物岛生物安全智慧岛,打造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

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中小企业办大事

探索将企业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行政确认等事项划转至一个部门实施。试行综合性许可改革,率先实现信用联合奖惩“一张单”深化政策兑现服务,探索“免申即享”兑现新模式,打造黄埔兑现2.0版。

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深化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探索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争取粤港澳三地职业资格互认试点。

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规则体系,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高标准建立具有黄埔特色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力争将知识城纳入国家自贸试验区范围,探索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在共建产业平台、共筹资源要素领域作出示范。

优化提升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服务超市,破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

加大民生配套投入,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实施“建名校、引名师”工程,推动国际化、集团化办学,建设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加快推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实验中学建设,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特色教育品牌;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改革。

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多层次综合性医疗设施、特色专科医院、一流临床重点专科。推动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100%,形成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推动“高铁城际入区”,争取穗莞深城际在区内设站,配合做好广深第二高铁、广河高铁、广汕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和5号东延线,争取地铁6号线三期列入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积极推动“知识城-广州东站”“知识城-南沙”“黄埔高铁站-白云机场”等高速轨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有轨电车2、3、5、9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建设,推进有轨电车、公交、地铁、城际无缝接驳。

规划布局5G、物联网、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率先实现5G商用网络全覆盖,打造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示范区。

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持续深化实施“快批快拆快建”机制,加大政策创新供给力度,优化升级“1+20+N”政策体系;探索集体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推动零散土地连片规划、连片开发,争取试点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行政司法保障,加快探索旧村改造房屋补偿行政裁决、司法裁判新途径。

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龙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和主题村落;依托隆平院士港和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探索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打造集生产科研、科普展示、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双区建设双区联动

全面融入“一核一带一区”。紧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中之芯。推动与深圳高新区合作共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与南沙科学城协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双引擎,与宝安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地,与光明区打造生命科学成果协同转化新高地,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共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地,与东莞水乡共建大湾区深度合作先导区。

高水平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建设,探索“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清经验”。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力争率先实现碳中和。

加大投入改善大气、水体环境质量,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加强氮氧化物、细颗粒、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气体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建立较完善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进18条河涌“长制久清”。

五治同创阳光村居

做优做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全面推开“五治同创、阳光村居”治理创新,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协同解决问题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完善群众信访事项“急事急办、简事快办、繁事精办、难事认真办”的工作机制,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中心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