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民营体检三巨头15年商战史




如同公牛闯进瓷器店,阿里入局了中国民营体检行业。作为往日的行业三巨头,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之间,曾经摩擦频繁,商战不断。它们的创始人,俞熔、张黎刚和韩小红,风云际会,共同陪这个行业走过了15年。 如今,风流云散去,但往事并不如烟。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

编辑|王芳洁

制图|中国企业家


时隔四年,爱康国宾的私有化终于完成,而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一个时代,也随之落幕了。

2019年1月,爱康集团(Nasdaq: KANG,即爱康国宾,为避免歧义,以下均称为爱康国宾)宣布完成私有化,买方团由云锋基金联手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博裕资本、苏宁易购,再加上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张黎刚和副董事长何伯权组成,私有化的价格为20.60美元/ADS(即41.20美元/普通股),共计15亿美元。

据澎湃新闻报道,交易完成后,在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张黎刚与何伯权的间接持股总和为24%,阿里系(云锋基金和阿里巴巴集团)的间接持股比例已接近60%。按照这个股权架构,张黎刚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私有化从发起到最后完成,这中间经历过很多的事,很多都是没有预料到的。”张黎刚说。


在这段一波三折的故事中,最大的变量来自爱康国宾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年大健康。作为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规模第一,美年大健康曾试图吞并位于第二名的爱康国宾,而后遭遇了反吞并之战。

张黎刚和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是行业里公开的对手,双方的纠葛早在上述私有化之前就已经产生,逐渐形成了两个阵营。而作为曾经的行业第三名,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选择成为俞熔的盟友,并将慈铭委身于美年大健康。即便到了今天,张黎刚再提起这段往事,也不能做到完全的心平气和。

俞熔、张黎刚、韩小红,是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三大领军人物。在过去的15年里,他们伴随着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数百亿元规模。



俞熔。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一个月里,《中国企业家》分别专访了俞熔、张黎刚和韩小红,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还原了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发展史,他们风云际会,虽有兵戎相向之时,却也相生相伴,共同展现了中国民营经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2004年,对于中国民营体检行业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俞熔、张黎刚、韩小红,三个背景各异的创业者,都将脚踏进了医疗圈。这一年,他们互不相识,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中国民营体检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让我们就从韩小红说起吧。

2004年9月,胡波和韩小红夫妇将旗下4家慈济体检门诊部进行整合,组建了体检管理公司北京慈济。同年,北京慈济完成了来自鼎晖投资的3500万元人民币首轮融资。



2002年初,前北京301医药肿瘤内科医师韩小红决定辞职下海,帮助丈夫胡波经营慈济门诊。来源:受访者

在那之前的两年,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韩小红回到301医院上班。但她无法继续在这里安心工作,心被丈夫胡波创建的慈济门诊牵绊着。慈济门诊最初的定位和韩小红的专业相关,即癌症治疗。这家门诊当时亏损严重。用韩小红的话来说,“请了很多专家名医,却没有病人”。

胡波本想请韩小红到慈济门诊作为专家出诊。韩小红见诊所门庭冷落,认为“必须把它的品牌影响力打出来,或者用一种方式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这个门诊来”。那时,韩小红便决定从301医院出来,帮助丈夫经营这家门诊。

韩小红告诉《中国企业家》,在医院肿瘤科的经历,让她看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她和丈夫商量后,将慈济的定位从癌症治疗改成了体检。



韩小红。来源:受访者

转型之后的慈济门诊,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发展道路。2007年初,因与台湾慈济同名,有关政府部门希望韩以维护两岸关系为重,将慈济改名。为了“铭记”那段过去,韩小红将慈济改为了“慈铭”,并进行了集团化资源整合,形成慈铭集团,在全国各地已有子公司和连锁机构20余家,号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健康体检连锁机构。

让我们再次回到2004年,就在胡波和韩小红夫妇的体检事业渐入佳境时,同在北京的张黎刚才刚刚进入医疗圈。

2004年2月,北京酒仙桥蓝涛中心,一家叫爱康网的公司诞生了。其创始人张黎刚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他身兼哈佛、哥伦比亚、复旦大学三校的学术背景,是搜狐的创业元老,亦是在线旅行服务提供商艺龙网的创始人。

1998年,在张朝阳的邀请下,27岁的张黎刚放弃攻读哈佛医学博士,回国加入搜狐。进入搜狐一年间,他是上升得最快的员工。就在张朝阳提议晋升他为搜狐副总裁时,他拒绝并离职了,说“我不做英雄的陪衬,我要拥有自己的公司”。

1999年,张黎刚创办艺龙并出任CEO。仅用不到5年,艺龙便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张黎刚却在艺龙上市的前一年退出了。他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艺龙“看到了人性丑恶的地方,即为了利益可以放弃道德准则”。

离开艺龙的张黎刚,很快再次创业。最初的爱康网只是定位于医疗行业的艺龙,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在经历了向高净值人群卖服务卡(打包体检、牙科、保险等)、为医院做CRM系统、为各大城市做预约挂号平台等一系列探索后,爱康网摸索出了商业模式:面向企业提供一站式员工体检外包服务,包括协调企业的员工去线下体检机构体检,分析员工的体检报告等。

爱康网很快就获得了GE、英特尔、百度、搜狐、宝洁等知名公司级客户,但它也遇到了落单难题:

张黎刚记得当时的情况,如果将订单落到公立医院体检科,公司基本没钱赚,甚至还要倒贴,因为公立医院体检科鲜少打折。在当时的民营体检机构中,相比慈济,国宾定位偏中高端、单价高,给到爱康的利润空间小。因此,爱康的订单主要走像慈济这种渠道。



张黎刚。摄影:邓攀

慈济的一些基层销售人员为了业绩,曾私下接过爱康的客户订单。一次,某500强外资企业中国区的CEO要去慈济北京的某家体检中心做体检,到该中心报自己的名字,却找不到自己的预约信息,原因是接单的慈济销售与其同事没有交接好。

张黎刚想,如果爱康与慈济有一个公司层面的战略合作,也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时任美国中经合集团的副总裁,是爱康的投资人,他连同慈济投资人、鼎晖的创始合伙人王霖,帮张黎刚和韩小红约了见面。

张黎刚到了慈济当时位于潘家园的总部。去了之后,韩小红没有出面。慈济的一位副总裁接待了他,也没有叫他进办公室,而是搬了两条凳子,在走廊里跟他谈了半个小时。

韩小红称自己那段时间正患癌住院。2005年6月,韩曾被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后被治愈)。真是祸不单行,此前不久,韩父也被查出了癌症晚期。

对于不知情的张黎刚而言,他觉得体检公司根本不把互联网平台当回事。也是这一次拜访,让他决定经营线下体检机构,从而彻底解决落单问题。

2006年10月,爱康宣布收购北京庇利积臣医疗中心(现在的爱康国宾日坛分院),该中心总部设在香港,装修是北京四合院风格,中西结合,打动了正在寻找落地服务的张黎刚。

就在爱康网成立的这一年,也就是2004年,上海一家已有4年历史的体检机构,面临着命运的转折。上海国宾医疗中心在本年完成了股权改制。

借此机会,湘财证券直接投资部总经理、鼎丰投资基金发起人谭文清,和将乐百氏卖给法国达能集团后转做投资的何伯权,进入了国宾医疗,何伯权为公司大股东。

到了2007年,谭文清认识到,作为单一的体检机构,客户的黏性不够。于是,他来北京拜访了张黎刚,并把张介绍给了何伯权。

在张颖和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亦为爱康早期投资人)的撮合下,当年8月国宾医疗和爱康网宣布合并,双方各占50%股权。之后,谭文清退出管理层,成为东方富海的合伙人。张黎刚、何伯权分别担任爱康国宾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副董事长。

合并后的爱康国宾,形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布局,拥有多家业务覆盖全国的企业级大客户,以及5家线下体检机构。不久,它又在深圳收购了一家。“爱康国宾合并后,大家都开始加快全国性布局。”张黎刚回忆。

实际上,在2004年国宾医疗的改制中,除了何伯权和谭文清,还有一小部分股权卖给了另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即天亿医疗(美年公司前身)。靠房地产赚到第一桶金的投资人俞熔,是后者的老板。


如果不是在爱康国宾合并前,俞熔就退出了国宾医疗,他和张黎刚的交集应该会提前好几年,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格局,也许会因此而改写。

“专注于做投资缺乏职业归属感。”俞熔说。他与张黎刚同生于1971年,199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系,5年后成立天亿投资,陆续与科技部和地方高新区发行多只基金,投资范围涵盖科技、农业、环保、金融、医疗等。

在朋友引路下,俞熔决定深入医疗实业领域。经过很多调研和尝试后,他认为自己既然不是医学科班出身,所做的商业模式“最好不要对专家过分依赖,要相对标准化、相对可复制”。在投资国宾的过程中,他发现体检业正好符合这一设定。

2006年8月,俞熔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体检中心——上海美年小木桥路旗舰店。



2006年之后,俞熔、张黎刚、韩小红三人都已经进入到了体检行业里,并逐渐显现出搅动市场的能力。让我们把目光放到2011年,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对行业格局的进一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3月,慈铭体检在创业板上市未果后,转向了中小板。次年7月,慈铭体检中小板上市申请过发审会。正以为马上就能上市敲钟,韩小红又赶上了A股历史上第八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IPO暂停。这次暂停长达一年半时间。

终于等到2014年1月股市开闸,慈铭体检再次申请、路演,没想到路演结束后,又出了问题。证监会认为,其后台竞价过高,被大公司买到了发行价的50倍。证监会曾建议韩小红把慈铭体检的后台竞价降到20倍以下,就可以上市发行。但她没有妥协。

“你看香港那么好上市,要不你去香港吧。”后来,证监会的一位领导对她直言。这句话让韩小红彻底放弃了让慈铭体检独立IPO的念头。

韩小红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上市路径上,慈铭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内地之外的选择,因为这和她创业报国的初衷有所背离。在那5年里,慈铭体检每年都有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机会,但她一次都没有动摇。

更糟糕的是,慈铭准备上市的5年里,受政策限制没有进行新的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其发展和扩张,亦给了爱康后来居上的机会。

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慈铭体检的主营业务收入约6.7亿元,而爱康国宾截止到2013年3月31日的2012财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亿多元。

2013年4月,张黎刚从高盛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手中拿到了近1亿美元的融资。此后,爱康国宾拿出近亿元,在北京的CBD租下了6000多平米的办公楼,创办了一家面向高端客户的旗舰店——爱康君安健疗国际。

除此之外,爱康国宾亦有大量的网点扩张。

很长时间里,张黎刚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与慈铭的竞争上。但2011年,他终于注意到了美年的存在。

这一年10月,美年大健康集团在上海宣布成立。该集团由美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美年产业”)和大健康科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大健康科技”)合并而成,双方股权占比各50%。俞熔任集团董事长,原大健康科技董事长郭美玲任集团副董事长。

郭美玲的经历与俞熔颇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先投资后创业,前者先创业后投资。

1994年,郭美玲在老家山东青州从4000元开始创办企业,从医疗胶片开始做起,进入医疗器械领域。2002年,郭美玲开始组建世纪长河集团,成立北京世纪长河科技有限公司和潍坊世纪长河经贸有限公司。随后,郭美玲的投资覆盖餐饮、保健品、口腔医疗等领域。2007年,郭美玲在沈阳投资两家大健康体检中心,进入体检行业。

从双方在全国的布局上看,美年产业侧重长三角和南方一线城市,同时包括京津地区,有医疗中心20家;大健康科技重点业务在东三省,以沈阳为中心,有近30家医疗中心。合并完成后,美年大健康集团的业务覆盖了中国大陆30多个主要城市,年服务客户超过300万人次。

“美年与大健康在地域上非常互补,合并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对我们的投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凯雷投资集团合伙人杨凌告诉《中国企业家》。2012年8月,美年大健康合并后的第一轮融资,由凯雷投资旗下的北京凯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股上亿元,获13.5%股权。

投资的同时,杨凌建议俞熔,美年大健康之后的商业模式由To B转向To C,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进一步支持美年大健康的发展,2013年9月,凯雷投资集团再次联合平安创投、凯辉中法基金,向美年大健康投资3亿元。2014年9月,郭美玲掌舵的世纪长河集团,俞熔掌舵的天亿投资,以及分享投资也参与进来,完成了对美年大健康的数千万元C轮投资。

合并后的美年大健康,在资本加持下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它在2012年新增体检中心21家,2013年新增体检中心23家,2014年新增体检中心19家,并且陆续收购了深圳瑞格尔、北京绿生源、武汉一博、常熟汉慈、贵州康源、安徽博瑞康等小型体检机构,迅速进入当地市场。

到2014年底,在体检机构数量上,美年大健康以94家成为行业第一,爱康国宾和慈铭分别以50家和42家位列第二和第三。

但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看,爱康国宾则略胜美年大健康一筹。前者在2014财年(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的营收约为2.9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3630万美元,分别高于后者2014年的营收(约14.3亿元人民币)和净利润(约1.5亿元人民币)。



“体检第一股”的争夺战是在2014年打响的,此时,我们的叙事已经铺陈了十年。

当年3月5日,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均宣布了上市计划。美国证监会对外披露,爱康国宾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美年大健康也宣布,将于2015年在A股主板上市。

2014年4月9日,爱康国宾如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1100万ADS,其中老股东减持340万ADS,爱康国宾公司增发760万ADS,公司实际融资1亿美元,估值9亿美元。

美年大健康方面,直到2015年8月,才通过借壳江苏三友(002044.SZ),完成了在深交所主板的上市。2016年1月,江苏三友更名为美年健康(为避免歧义,以下均称为美年大健康)。

直接上市一波三折,韩小红也在2014年作出了重要决定——通过间接的方式,并入上市公司。

韩小红向外界宣布这一决策后,来洽谈并购的上市公司有六七家,包括保险公司、试剂诊断公司、医院等。韩小红认为,跟同行并购,协同性会更大。当时已经上市的爱康国宾也找过来了,但美年大健康没来。

韩小红给俞熔打了一个越洋电话。彼时,俞熔刚去美国参加一个会议。得知慈铭寻求合并的消息后,他连夜坐飞机回国。在位于北京大屯路的慈铭奥亚大楼,韩小红和俞熔见了一面。48小时内,双方便敲定了合作意向。

“在重大决策上,他会抓大放小。”韩小红评价俞熔,并称这也是她选择美年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4年10月底,美年大健康就与慈铭体检、鹰潭健之康业等16名股东签订《关于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100%股权,慈铭体检总体估值36亿元。未来3年内,这两家公司将合并。

根据美年大健康的计划,收购慈铭后,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将分别成为上市公司的两家子公司,拥有各自的董事会,在管理团队、销售、财务、人力等方面保持相互独立。两大品牌也将差异化发展:“美年大健康”在巩固原有优势区域的基础上,将发展布局的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慈铭体检”则聚焦于继续巩固提升北京等传统区域的优势。

“美年历史上最大、最成功的两个战略机遇,一是合并大健康,另一个是并购慈铭。”作为美年大健康的投资方,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黄反之向《中国企业家》评论。

张黎刚告诉记者,曾经有段时间,大健康科技是愿意并给爱康国宾的,双方谈过此事。张本人还去大健康科技的体检中心考察过。至于慈铭,他也和韩小红谈过。但爱康国宾董事会的决定都是,不去推动这两项合并。

“一些评论说,某些人的资本运作能力非常强。但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是,很多项目爱康国宾决定不做,有些集团就成为它们唯一的选择了。”至于不做的原因,张黎刚表示不再评价,只称“我们也做过很多并购,其实改造一家公司并不容易”。

显然,行业前三的另外两大巨头已经合并,爱康国宾也必须有更强大的同盟者。当时的行业现状是,行业第四名的瑞慈(2016年10月在香港主板上市)和第五名的第一健康要独立运营,再往后三名还有投资机会。

在2015年~2017年里,爱康国宾接连投资了行业排名第六、第七、第八的区域性连锁体检机构——新华卓越、普惠体检和民众体检。这三家体检中心共覆盖23个城市,39家体检中心,使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50个城市,约180家体检中心。

张黎刚透露,当时市场排名靠前的体检机构,大家都在抢。“普惠体检和民众体检基本上一开始就决定选我们,新华卓越经历过一番纠结,最终也选了我们。”

新华卓越的母公司是新华保险,后者曾参与慈铭的竞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本来新华保险合并慈铭的新闻发布会就要召开了,但前一晚上被韩小红临时叫停。而后,慈铭选择了美年大健康。竞购失败的新华保险,便选择与爱康国宾站在了同一阵营。

2017年7月,爱康国宾还与兴业资管、中航信托等方成立了医疗投资基金,用于新建或收购现有体检中心。这些体检中心在运营至少两年之后,将转让给爱康国宾。

随着这一轮站队和洗牌,相比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的赶超之势更加明显。

2015(财)年,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的收入分别达到3.71亿美元(约25.60亿元人民币)、21.01亿元,爱康国宾依然是行业收入冠军,但二者差距已明显缩小。到了2016年,美年大健康收入达到30.82亿元,以近8000万元的优势取代爱康国宾成为民营体检行业第一。

2017(财)年,美年大健康对慈铭体检的收购在10月完成并表,这也导致爱康国宾更加被动。这一年爱康国宾收入为5.64亿美元(约38.91亿元人民币),美年大健康则高达62.82亿元,稳坐行业老大位置。

张黎刚并不服输。他认为,爱康国宾的单店平均收入规模和人均创收依然都是要高于竞争对手的。拿2017年来说,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的期末体检机构数量分别为110家和400家,这意味着两家企业的单店平均收入规模分别约为0.35亿元和0.16亿元。

这与定位和布局有关。美年大健康的体检中心很多分布在三四线以下城市,但爱康国宾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我不看好体检业按照一二线的模式在四五线城市布局。”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张黎刚旗帜鲜明。

“不像拼多多这种平台公司,我们线下的医疗服务业在四五线城市做深度布局时,要做很大的基建工作。把100个体检中心布到100个城市,相比布到10个城市,缺乏城市规模效应,管理难度大很多,运营效率低很多。而且,四五线城市哪有那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有些体检中心的合规性经不起考验,也就不奇怪了。”张黎刚说。

“只不过,这是个听上去很美好的资本故事罢了。”



如果把今天作为一个节点,爱康国宾和美年大健康当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不仅退市了,大股东也发生了变化,而美年大健康则坐稳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市值超过400亿元。

导致这个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张黎刚和俞熔选择了不同的上市地点。

张选择了美股,而俞则选择了A股,尽管比起注册制的美股,A股上市要难很多。

2015年,即爱康国宾在美股上市的第二年,中概股行情不佳,而中国又计划推出战略新兴板(2016年被叫停),超过30家中概股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计划。爱康国宾是其中之一。

当年8月,张黎刚及其附属实体、方源资本组成的财团,对爱康国宾发起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ADS 17.8美元,对应市值为11.65亿美元。

两个月后,美年大健康的壳公司江苏三友宣布参与私有化竞价,狙击张黎刚8月底提出的私有化要约,提出初步要约价格为每股ADS 22美元,此后又两次提价,将私有化报价提升至每股ADS 25美元。

随着美年大健康入局,两家公司的矛盾彻底激化,在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双方频繁过招,甚至成就了一桩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

张黎刚告诉《中国企业家》,2015年下半年,在丁香园组织的一个闭门研讨会上,俞熔和他同场,曾提出其“有没有可能参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但张明确表示了拒绝。

2015年12月,爱康国宾启动“毒丸计划”,以阻止江苏三友的恶意收购,防止江苏三友从二级市场收购或买入爱康国宾股份,同时引入云锋基金、中国人寿这些实力强大的伙伴作为后盾。

所谓“毒丸计划”,即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一家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20%时,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大量低价增发新股,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增大其收购成本。

“当某个行业里只有一家公司来主导,甚至形成垄断,让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时候,一定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悲剧。在很多行业中,都有2~3家公司在主导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张黎刚在一次媒体群访中说道。

俞熔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则表示,“第一,我尊重竞争对手。第二,我们任何阶段做的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行业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第三,预防医学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伙伴一起把它做大做好。”

但显然,张黎刚没有把俞熔当作“伙伴”。当爱康国宾的私有化要约遭到狙击之后,他不仅启动了“毒丸计划”,还曾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起诉美年大健康,并要求赔偿所有损失合计人民币5000万元。

2016年,针对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爱康国宾先后两次进行“反垄断”举报。

爱康国宾在声明中指出,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与爱康国宾为中国健康体检市场中的前三大民营专业体检机构,此次收购打破了目前中国民营体检市场的竞争格局,导致市场主要竞争者由三家减少为两家,对于相关市场的良性竞争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可能对下游客户及社会消费者在体检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方面造成不利限制和消极影响。

美年大健康则发表声明称,据数据显示,市场上的前三大机构(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爱康国宾)的合并市场占有率仅为2.6%。健康体检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全国有数千家公立医院和其他专业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并不存在所谓垄断的事实依据。

2017年上半年,商务部对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一案给出了最终判定:不构成垄断,但违反了相关申报程序,对其处以30万元罚款。

2016年6月,爱康国宾公布,公司已收到云锋基金私有化要约建议信,云锋基金拟以每股20美元至25美元,收购爱康国宾发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当月,张黎刚和美年大健康也相继宣布撤回私有化要约,中国人寿也退出战局。

至此,云锋基金成为了爱康国宾私有化的唯一竞购方。但此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进程又沉寂了两年多。直到2019年1月,爱康国宾官宣私有化完成。



阿里系终于以闯入者的角色,站到了民营体检行业的核心圈。人们都很好奇,这家TMT巨头将给这个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张黎刚告诉《中国企业家》,爱康国宾与阿里系本来就有很多方面的合作。比如,爱康国宾在天猫上开线上店。客户通过阿里健康的入口,也能预约去爱康国宾线下门店接种疫苗。未来,爱康国宾与阿里健康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也会有很多合作。

“我并不认为阿里入局对体检行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阿里的医疗布局并非专注在体检赛道上。当然,像阿里这样的巨头进入,对共同促进市场繁荣是好事。”黄反之说。

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阿里系并没有站队。俞熔与云锋基金早有了密切合作。

2017年4月,俞熔从鱼跃科技买下万东医疗22%股份,成为万东医疗第二大股东,而鱼跃和万东背后的大佬吴光明为云锋基金LP。2017年12月,俞熔又与云锋基金、万东、鱼跃等医疗机构共同设立基金,收购了国际知名高端医疗设备跨国企业意大利百盛医疗,目标是在意大利建立一个世界级医疗技术中心。

此外,俞熔在2017年3月成为湖畔大学第三届学员。

于是,一个可能性便产生了,爱康国宾与美年是否会因为阿里走到一起?对于这个猜想,黄反之也不好判断。但他说:“每一次行业大并购背后,往往有背景强大的推手。如果有阿里从中推动和撮合,二者合并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从2004年算起,中国民营体检行业已经走过15年,到目前为止,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坐在主牌桌上的所剩无几。的的确确已经有很多人从江湖中淡去。

例如韩小红,在合并案前后,韩小红、胡波夫妇围绕健康管理,又创立了多个项目:慈铭博鳌国际医院、O2O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记健康”、连锁诊所品牌“韩博士”等。在近期的公开活动中,韩小红均以韩博士医疗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出现。

美年大健康副董事长郭美玲,另一个身份是越野赛车手。美年和大健康合并的前一年,郭就开始从事赛车训练。2011年至2013年间,她连续三年参加环塔拉力赛,并于2012年度环塔拉力赛中,获得了ATV摩托车组总亚军、女子组冠军。

张黎刚也会转身吗?

2016年6月,张黎刚曾在爱康国宾私有化进程中发布公开信,称为了公司的长期利益,如果爱康国宾股东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完全退出,将有助于知名且友好的投资者对于爱康的收购,自己愿意在收购完成时离开。

但到了2019年5月,坐在记者对面的张黎刚,笃定地说自己不会离场:“没有管理团队参与的私有化一定不会成功的。我依然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在爱康披露的私有化方案中,也能看到我进一步递增公司的持股比例。”

记者问张黎刚,过去15年里是否有遗憾,他说,“人生没有如果,过去就过去了。经历了很多事情,会让我们面对未来更从容,更有准备。有句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始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