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氛围力社区:数字化正在重塑「烟火气」 |亲密场景Vol.01

2021年伊始,场景实验室首发「亲密场景」认知体系,开启一个颇具当下意义的年度商业研究计划。
强调「亲密场景」,绝非关于「距离时代」的简单代偿。我们相信「数字化大加速」可以带来更多亲密,相信数字商业发展至今理应正视「人」的温度。
关键在于找到恰如其分的用户关系和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观。
无亲密,不商业。疫后商业的新去处,已经深入个体生活方式的「场景缝隙」,那么效率和温度,自然一个也不能少。
亲密场景就是在数字化的「后增长时代」,探讨「融合效率与温度的用户连接解决方案」可能性。我们选择了几个新潮涌现的行业,启动亲密场景研究与新物种案例共建,今天带来第1个议题:氛围力社区。也欢迎在文末海报报名「亲密场景」2021商业研究计划

文|场景实验室


数字化逐渐推动商业深入最微小的生活日常。社区商业凭借复杂的业态形式、多元的用户属性、离散的消费需求,成为数字时代「所向披靡」的最后一块处女地。社区团购、社区便利店、社区服务站……新社区商业的场景争夺愈演愈烈。


新社区的氛围进化,新场景的数字土壤,演进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社区不仅是生活空间,更多在于友好性与系统性的体验设计。今天的社区在被「氛围力」重新定义,社群关系、交互细节、内容动线、智慧感知,唯有这些融合个体体验的新参数,才能决定关于社区的「当下常识」。


氛围定义的配套与方案,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社区营造的新竞争力。「氛围力社区」回归「烟火气」与「温度感」,以数字化重塑商业、空间、内容与人的关系。


亲密社区业态:

数字化再造社区联系


距离更近,更要感受更近。没有什么比社区业态更能体现「亲密场景」的当务之急。渠道与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步步逼近,却常常流于表面,需要寻找一个「算法」与「温度」间的最佳平衡点。


作为最能表现「烟火气」的场景,「市场」是数字工具与日常生活方式交锋的前沿阵地。既要摆脱传统印象中的嘈杂与混乱,又要避免过度「网红化」导致温度记忆丧失。苏州双塔市集保留了原始的菜场氛围,是「数字化市集」的一次集中尝试。
木质纹理结构配以暖色调灯光,果蔬商品与低饱和背景的搭配,形成焕然一新的「色彩方案」;业态分区营造流畅的动线环境;接入新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生物垃圾降解设备;引进智慧农贸系统,菜价、商户信息、食品安全信息可视化,农产品溯源系统全覆盖;增加餐饮、零售业态,融合呈现城市民俗与文化发展。


而针对新型社区,具备「融合坪效」属性的社区购物中心成为新的刚需。以南京仁恒里·新天地为例,以服务「家庭型客群」为核心,将步行街与景观庭院、特色广场融为一体。在提供休憩娱乐场所的同时,也承担社区的教育、服务、消费等多种商业功能。定期举办辐射周围社区的主题活动,通过各种社群互动延续社区邻里温情。


2021开年的「火锅食材超市热」,当传统聚餐形式不被提倡,火锅由堂食转向家庭场景。供应链的进一步「前置」背后,也是解决方案的重新定义和打磨。


海底捞为例,其在2020年底开出首家火锅食材超市,以社区店形式售卖包括锅具、调料、食材等火锅商品,同时提供外卖和自提服务。就火锅食材而言,由于品类极度标准化,从堂食食材半成品到面对C端销售的预包装商品,形态转换并不算困难,在堂食和外卖的基础上推出火锅食材超市,也可以理解为海底捞数字供应链向消费端的更「近」、更「个体」的探索。


弹性公共空间:

在地性社交与自由感体验


何为人际关系的最佳尺度?或许正如歌词所说:「假如能像风和雨,彼此疏离又亲密。」 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与自我保护机制本就是一个博弈过程,社区弹性公共空间需要同时满足连接性与距离感。


作为在地性社交和邻里关系中心,社区「前台」需要被重新设计。位于泰国曼谷的Kreetha 7,设计师希望创造一个开放式的社区商业与活动空间,用来满足周边密集住宅区的购物、社交和休闲需求。Kreetha 7以露天花园的形态,通过长廊式曲线设计,将前后九个小型商业板块进行连接,并引入餐饮、零售等服务型业态。Kreetha 7完整保留了场地内的现存树木,并将其与木质平台、混凝土屋顶中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公共空间,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地性社交的弹性公共空间形态。


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设计,带来更加深入沉浸的体验质量。上海黑石M+以百年历史建筑「黑石公寓」为基础打造音乐主题街区,涵盖酒店、餐饮、零售、文创体验等多种业态。其中的生活方式体验馆「幸福集荟」,拥有儿童、灵感、生活、文化、视野、音乐艺术和唱片视听七个主题集室,藏有大量英文原版书籍、黑胶唱片,以及全上海的先锋创意设计产品,为参观者、游客提供艺术体验的同时,兼顾「城市公共客厅」的空间形态。


弹性公共空间不限于广场、花园、商业体与活动中心,即便售楼处也可转换为社区友好空间的一部分。打卡地化、公共空间化,这也给当下社区的售楼处设计以充分启发。东京品川的高级公寓「Brillia品川南大井」售楼处,打破传统意义上单纯的销售与展示功能,通过开放式的建筑风格和氛围空间设计,形成一个室内外的过渡区域,以实现成为汇聚居民与信息的社交活动场所。


场景社群:

观念定义的社区生长


「亲密」代表商业深入场景的能力,社区正在被「氛围」重新定义,个体在氛围力社区的语境下,需要以具体的场景运营来激活。运营空间、内容与人的关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社区配套和内容社群这些「氛围方案」,正逐渐成为空间与社区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青年社区」的主流化,代表数字社区面向年轻人的「全包方案」形成体系。以金茂北京国际社区为例,作为专为「北漂」打造的居住方式样本,「共享」配套是社区贯穿始终的价值观。


社区通过共享公共空间、体育公园、24小时无人便利店、共享巴士、业主食堂等设施满足日常消费需求,让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建立同频交往圈。同时引进第一个社区「单向街书房」,建立「不孤独星球」社群,不定期开展音乐节、脱口秀等年轻人喜爱的活动。



「数字单身」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社区则以松散的关系连接,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变得松动起来。广州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神似电视剧《奋斗》中众好友一同居住的「乌托邦」,由一栋旧厂房改造而来。建筑贯彻了「无界」二字——从房间格局到外立面,并没有明确的分割界限,生活状态赤裸暴露在外,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无缝衔接。设计师用「空间的语言」思考与架构社区生活方式,成为唤醒美好邻里关系的「记忆容器」,也为「超级个体」的社群生活提供全新启发。


希望从社区氛围方案得到自我确认的不仅年轻人,麓湖生态城内设置了大量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公共空间。作为一座以湖景生态为核心的居住生活一体化社区,在自然景观的雕琢之余,艺展中心作为重要生活场域,承担了社区艺术与观念的交流所在。


艺展中心的A4美术馆和生态美术馆虽然居于社区,但在观念引领和议题设计上毫不逊色。「蛇形美术馆A4展亭」永久落户成都,麓湖社区公共艺术季,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观念聚合之下的社区生长,不仅是与社群共生,也给予城市以新的意义表达。


可持续设计:

适老化、多元性与环境友好


社区生活需要弹性,需要体现包容与友好,以实现持续的多元生态与精神关照。针对社会环境各个角度的趋势性改变,社区也应该保持对趋势的顺从与前瞻性,从而做出精确的调整与适配。


适老化改造,考验着数字时代的方方面面。社区在更加「AI化」的过程中,也要面对适老化改造的考量。新加坡老年社区综合体「Kampung Admiralty」在紧张的土地限制下,探索对社区功能与空间的系统适老化设计。


社区进行垂直化的「三明治」设计,由社区公园+医疗中心+社区广场上中下三部分构成,集养老公寓、医疗康养、托幼、老年娱乐、商业中心为一体。老年公寓内外进行无障碍设计,添加老年辅助设施;社区自带老年人护理服务功能空间,以及充分的活动社交空间,力求实现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和丰富性的统一


「宠物友好」已成为诸多餐饮空间的价值观新潮流,唯此才得以从近到更近,理解社区的真实场景细节。而宠物作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和精神寄托,也需要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改造。2020年,「FELISSIMO猫部」与日本不动产公司「和田兴产」共同推出专为有猫家庭设计的公寓「ワコーレヴィアーノ垂水城が山 猫の家」。


这是为猫的生活习性量身打造的居住空间,墙壁嵌入了木质和透明亚克力材质的猫走道;房屋各个角落都设置了方便猫进出的小门;楼梯下的镂空设计,增加了猫的休息和躲避空间;封闭式的厨房把猫阻拦在外,但加装了「监视窗」以符合其好奇天性。尽管公寓规模不大,但「猫の家」却将动物友好的解决方案做到极致。


公共空间的价值,同样基于友好与可持续完成全新设计,以成为数字生活方式的更好载体。就在去年,有慈善机构在日本推出「东京公厕计划」,该计划希望缓解人们的「公厕焦虑」,并通过重新设计传达公厕作为公共设施的生活美学


一些色彩活泼的「透明公厕」被投放到东京两处公园中,通过智能技术,当有人进入公厕并锁门时,透明墙壁会变成磨砂状态。设计师认为,通过透明可视的外墙,人们在进入公厕之前就能确认清洁状况和是否安全,到了夜晚,公厕就变身为彩色照明系统,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结语】


「亲密场景」的第一个议题,从人居的新价值探索开启。人类接受数字的效率,但也希望数字能够承载人的情绪和温度。日常所及,人间烟火。氛围力作为数字时代社区的核心竞争力,正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再造生活环境与精神空间。




「亲密场景」2021商业研究计划

新物种案例共建


场景实验室研究品牌「Launch首发」,开启「亲密场景」2021年度商业研究与新物种案例共建,聚焦6大行业,定义与剖析10+亲密场景及新物种案例。


关注《吴声造物》,报名成为「亲密场景」新物种案例,加入2021亲密场景的商业实践。一切商业皆是实验,在疫后商业的全新起点,更加深入个体生活场景细节,一起推动最微小、真实、具体的问题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