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澳大利亚多名华人获颁授女王勋章 来自不同领域

中国侨网6月11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政府当地时间10日公布今年英女皇寿辰的授勋名单,1007名澳大利亚人获颁勋章,表彰他们对澳大利亚或人类做出卓越贡献。其中多名为华人,来自不同领域。越南华裔化学家汤华燊(Prof San Thang),更获得最高荣誉的AC勋章。联邦总督高斯罗夫(Peter Cosgrove)表示:“我们很幸运,作为一个社区,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愿意为改善澳大利亚而献身,而且今天他们在澳大利亚荣誉制度里获得了承认。”

今年女王寿辰获授勋的其中8名华人。(来源:澳大利亚《星岛日报》)

汤华燊曾提名诺奖 科研结果用于澳纸币

获颁最高荣誉AC勋章的汤华燊博士,出生于越南,是家中十个孩子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汤华燊小时家境清贫,但从小便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为人勤奋努力。1979年,汤华燊得到澳大利亚移民局接纳,踏上澳大利亚国土。

虽然汤华燊已获大学文凭,但当其时的澳大利亚,并不承认任何来自越南的教育证书。汤华燊没有失望,他一边工作赚钱养自己并寄钱回家,一边上夜校。又把越南的学历翻译成英文,期望获澳大利亚当局承认自己。或许是幸运,但更多是出于他的努力,他成功了。

勤奋和天分为他打开了人生的大门。1981年,时任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副校长破例允许他边工作边攻读格里菲斯大学荣誉理学士学位,随后他又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学位。1986年,加入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的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用十余年时间研发出世界顶尖的塑料及聚合物技术RAFT,获诺贝尔奖提名,连澳大利亚货币上的塑料也是其科研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一。

39年转眼即逝,从身无分文的难民到世界知名化学家。汤华燊说,成功来自一颗“不怕失败”的心。“机会是平等的,做事要有正确的态度。我以一个难民身份出来,努力让工作上的恩人认同才有今日。”2015年,汤华燊回到了母校任教。教书育人之余,与30多年同事一起聚会喝红酒,他说,这种生活“难能可贵”。

新加坡国宝级学者 港大前校长王赓武

历史学家王赓武是世界公认的海外华人研究最高权威,他不单是香港大学前校长,更获新加坡前总统纳丹(S. R. Nathan)称为“新加坡国宝级学者”。

获颁AO勋章的王赓武现年88岁,他兼具了中国儒生和英国绅士的气质。他的人生经历颇为特别。原籍江苏省泰县。1930年出生于印尼泗水,旋即随双亲迁居马来亚怡保,在马来亚接受教育。1947年至194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学习文史,随后又求学于新加坡和伦敦,任教于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王赓武表示,他从不曾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说:“我始终明白,从文化上讲,我是一个华人,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时尚先锋Jenny Kee 开创本地时装设计

获颁AO勋章的Jenny Kee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她率先利用澳大利亚灌木的鲜艳色彩和设计,开创本地时装设计。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意大利和英国混血,Jenny笑称自己是混合体,但也是多元文化成就了自己。

“我认为小时候我一直在尝试融入,因为知道自己是个亚裔和意大利裔混血,我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我很努力地试着融入,确保大家喜欢我。”Jenny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

在中学学习时,她不也怕为自己出声。“当我年轻时,我的确有遇到种族主义嘲讽的问题,但这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我会站起来反对任何人(歧视我),我为我是谁而感到自豪……我觉得正是结合了父母那些不同的文化,真正让我变得如此的──这让我变得如此活泼。”

这种文化融合的精神和风格塑造了年轻的Jenny。她从小已有一颗时尚心,出身并成长在悉尼邦迪海滩(Bondi Beach),在邦迪海滩中学就读时,小Jenny已经开始帮妈妈搭配衣服,告诉妈妈穿什么来开家长会。

“我一直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个性……所有这些混合物给了我这种活力和对颜色和对设计的热爱。”Jenny说。

1963年,Jenny决定认真对待艺术,并在东悉尼技术学院(East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学习时装设计,但学校并不鼓励她设计她想要的色彩鲜艳的服装。 “他们会对我说:你不能设计你正在穿的衣服。”Jenny回忆说:“六十年代初,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非常平淡的地方,但我们都是年轻人,要求改变。”

Jenny在1965年前往伦敦深造,在那里与Vernon Lambert(一位古董服装经销商和L’Uomo Vogue专栏作家)一起在他的古董市场销售老式时装。伦敦改变了她的生活,它时尚狂放,充满创新,Jenny十分喜欢。七年后,她回到澳大利亚,脑子里充满了新想法,六个月后,她开创了自己的第一间服装店:火烈鸟公园(Flamingo Park),并大受热捧。

她于是下定决心,设计一些独特的澳大利亚服装,设计出使用羊毛材质的手织毛衣。延续手工编织美丽设想,用纯澳大利亚羊毛制作,然后将美妙的澳大利亚图像放在手工毛衣的设计上。1974年,Jenny Kee jumpers诞生,并很快遍布澳大利亚各地。如今,她的设计已成为澳大利亚时尚设计史的一部分。

香港移民仁医陈佩识 末期乳癌妇女大救星

1977年从香港移民澳大利亚的陈佩识(Arlene Chan),是西澳远近闻名的肿瘤学家。从医数十载,她已经治愈了10多名乳癌末期患者,为澳大利亚各地的绝症患者带来希望。

看到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因她的治疗重获新生,身为基督徒的Arlene形容就像“带着他们一起走出黑暗,最后重新拾回他们的人生”。

今日获颁AM勋章的Arlene,是西澳非营利机构乳癌研究中心(Breast Cancer Research Centre)的创始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与女性癌症相关的疾病治疗工作。早些年,转移性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只有两年到3年或更短,病人前景非常暗淡。但在Arlene的帮助下,15%的患者生活超过5年,5%的患者10年后身体仍然强壮。

目前,Arlene正在测试研究一种降低乳癌复发风险的药物,为潜在复发患者带来福音。这种名叫“Nerlynx”的新型药物,适用于HER2+早期乳腺癌妇女患者。被诊断这种类型癌症的女性,四分之一可能会在五年内复发,但相信服用Nerlynx后,可以预防复发发生。

至今,陈教授已经治疗了近4,000名乳腺癌患者,并领导了超过80项临床试验,发表超过140多篇科学类文。Arlene在2016年获得年度杰出西澳人奖(West Australian of the Year Awards)和去年的西澳女子名人堂提名。

Arlene说,能够改变病人的生活,她感到荣幸。

“在我照顾她5年,10年或15年后,当我能够给病人一个拥抱时,确信她已经被治愈,并且知道她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而无需面乳癌恐惧时,我总是很高兴……对我来说,我认为我已经帮助他们过上更长久、更美好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放弃做工程师追梦 林文强成音乐大师

获颁AM勋章的林文强(Chong Voon Lim)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典型澳大利亚中产家庭,入最早接触到的乐器便是小时练习用的钢琴。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也从小接触东方音乐,喜欢二胡和《黄河颂》。

在15岁时,林文强跟随父母移民澳大利亚,大学时考入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并一度学习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但在毕业后不久便发现,这并不是他内心的真正追求,于是下决心给自己一年时间,看看能不能够用音乐热诚养活自己。

一开始每月只有200元左右收入,但所幸渐渐步上轨道,能靠音乐过活。在家人支持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林文强担任包括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音乐指导,为澳大利亚结他手Tommy Emmanuel制作音乐,也参与创作电视节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

林文强还是乐器公司Roland Corporation的顾问,并担任墨尔本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闭幕式的音乐总监兼作曲家。他还是《Dirty Dancing》、《Don’t forget your toothbrush》音乐剧,以及澳大利亚女歌手Kylie Minogue《Intimate and Live Tour》演唱会的音乐总监。 2011年,林文强成为电视才艺比赛节目《Australia Got Talent》获奖者Jack Vidgen首张专辑的音乐制作人。

林文强说,东方文化的守矩和勤奋,推动了他的成功,而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他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开展音乐创作工作。他勉励更多华人同胞“做自己爱做的事业,但要知道成功不会白白送上门”。

前中国女排代表队教练涂卫平培训伤残运动员

曾参与中国女子排球国家代表队教练的涂卫平,来澳前已在北京体育大学执教12年,他一伙投身体育的心在澳大利亚继续生长、发芽,义务推动伤残体育发展,并荣获OAM勋章。

1988年,来澳不久涂便担任澳大利亚国家男排教练,工作于澳大利亚体育学院(AIS),也曾经担任过3年的澳大利亚皇家军事学院指挥官排球培训班教练。1989至1997年,涂卫平担任悉尼西北区North Ryde排球俱乐部的总教练,并带领俱乐部球队连续7年获得纽省的女排冠军,以及连续3年的全澳最高级别联赛的冠军。

1997年,他义务担任起澳大利亚残疾人坐式排球的总教练,耕耘至今,并从2015年期担任澳大利亚国防部残疾军人坐式排球队教练员督导。2006年至今,涂卫平在亚太地区残疾人排球联合会担任发展委员会主席。目前,他仍担任世界残疾人排球联合会国际教练培训班的高级讲师,以坂澳大利亚华人体育基金会的执行主席等职位。

饮水思源,涂教练也不忘帮助发展中国体育事业。2000年,涂卫平协助建立中国坐式女子排球队及训练,从队伍协助医学分级到帮助国际交流,为中国女子坐式排球连续获得3届残奥会和两届世界竞标赛的冠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涂教练在澳大利亚义务执教,推动伤残体育发展,没有支取薪酬,生活全靠兼顾亚洲食品供应生意,为纽省280多家本地超市提供亚洲食品供应链。他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完美”,“做别人能做而不想做,别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慈善大厨陈江熙 煮饭给弱势社群

陈江熙(Jeffrey Kang-Hee Tan)来自马来西亚,1981年移民澳大利亚前还是一名厨艺初哥,来澳后才正式拿起获铲,随即便投身慈善事业,多次带领27名年轻厨师和120名义工,在维省烹饪筹款,至今共筹得400多万元。

此外,陈也是非牟利机构“慈善烹饪”(Cooking For Charity)的创始人,为慈善烹饪聚集了一群热衷烹饪和回馈社区的义工,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协助出版并销售主厨陈江熙的回忆录以筹集更多资金。

回忆录讲述了一位不起眼的厨师的生活和工作,他的热情超越烹饪,创立了筹款超过380万元的烹饪慈善活动。读者将从陈江熙的文字里读到他在马来西亚的童年,展现出一位著名厨师如何将他年轻时街头小贩的声音、气味和口味,带到他在澳大利亚所任职的迷人餐厅里。

这书既是一本传记,也是一本食谱,所有收益将捐给扶轮基金会(Rotary Foundation)和澳大利亚脑退化症(Dementia Australia)组织。

对于获颁OAM勋章,陈江熙表示,是对过去与他并肩作战的27名厨师及100多名义工的鼓励,“这个奖不属于我一个,也要给他们。”

纸业商人魏基成 投身公益助穷人

获颁OAM勋章的魏基成,祖籍广东潮州,是澳大利亚慈善家及实业家,1985年由香港移民澳大利亚后,创立ABC纸业公司并担任总裁。退下战线后,他全时间帮助贫困弱势人士。

早在香港时,魏基成已从事卫生纸品生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悉尼定居后,重操旧业,继续活跃在生活纸品的制造行业。魏的ABC纸业公司现在已成为代表高品质的知名品牌,其生产的诸多产品在包装、质量及价格上均广受澳大利亚人欢迎。

2009年,魏基成把生意交给子女们打理,有了空余的时间,他改变了原来“只捐款少参与”的想法,和太太全身投入慈善事业。

他和友人共同组织的“慈善列车”开往中国十多个省及自治区,为弱势群体送去了棉衣、老花镜、助听器等慈善物资,还亲力亲为带队到中国的边远地区,免费为当地贫困民众施白内障手术。

2015年,魏基成从新闻中看到10万难民涌入德国,立刻购买了10.6万件冬衣,运送到德国。至今,魏的慈善足迹已延伸到斐济、马来西亚、柬埔寨、美国、萨摩亚、哥斯达黎加、乌干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