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至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已进行到十三届,一年一度的回望和记录着中国当代艺术,不仅在建立本土价值体系中凸显出积极作用,也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影响力。近日,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组委会公布新一届评委阵容,由七位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权威评论家、策展人、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将围绕四大年度奖项展开评审工作。
根据《AAC艺术中国评选办法》,“AAC艺术中国”评委会由在全球范围内专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等组成,采用年度选举制,负责本年度AAC奖项评选工作。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评委会由理事会通过,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担任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评委包括(按首字母顺序):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七位专家共同构成本届评选委员会的强大阵容。
本届“AAC艺术中国”共设置四个奖项: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艺术出版物。评审委员会将继续保持往届确定的评审性质、规则、程序和奖项基础,对四大奖项分析讨论,审慎评选,以线上投票方式评选出本届“AAC艺术中国”的四项提名奖,并将在北京终评会进行现场讨论投票,决出最终的大奖获得者。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步入了第十三个年头,在评选机制上不断进化和完善,更加聚焦,秉承学术基础的初心从未改变,为中国当代艺术建立了一个最具学术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评选平台。多年来,“AAC艺术中国”在全球化视野中持续记录和跟踪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通过记录和推广对于建立本土价值体系凸显出积极作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影响。
侯瀚如(HouHanru)评选主席
当代著名作家、策展人。现任意大利罗马MAXXI博物馆艺术总监、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顾问。曾任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学院教授、沃克艺术中心国际艺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曾任旧金山美术学院展览馆馆长及博物馆学系主任。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曾获安迪沃霍基金会艺术评论家大奖、亚洲文化协会奖金。长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为《纽约时报》、《美国艺术》、《艺术新闻》、《名利场》、《乡村之音》等重要国际媒体撰写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文章。
董冰峰(Dong Bingfeng)
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他也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董冰峰的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刘小东(Liu Xiaodong)
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作品被新加坡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纽约MOMA、旧金山MOMA、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卡塔尔现代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片冈真实(Mami Kataoka)
策展人、作家。现任日本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首席策展人,国际现当代美术馆协会(CIMAM)董事会成员,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委员会成员,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顾问。
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
比利时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现任法兰克福史泰德学院(Städelschule Frankfurt am Main)院长。他是Objectif Exhibitions的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伯尔尼美术馆(Kunsthalle Bern)馆长,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Rijksak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高级顾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BAMPFA)高级副馆长,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法兰克福portikus画廊总监。
郑胜天(Zheng Shengtian)
当代著名艺术家、学者、国际资深策展人。2002年起任《Yishu: Journal of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典藏国际版)》总策划,现兼任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总监、加中当代艺术协会主席和纽约亚洲艺术文献库理事。历年来策划过许多艺术活动与展览。其论著也频繁在中外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