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阳春,和风旭日、人流如织,世间依旧繁华与忙碌。又是一年“女神节”,网络上、手机里随处提醒着:“女性”的伟大与不凡。编者也不由的想起“公路医生”创始人施伟斌先生多年前撰写的一篇文章,以独到的视角诉说“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正逢佳节遂转载于此,再次祝福天下所有的女士,节日快乐!
美国语言学会前阵子举办过一次有趣的评选活动——“世纪之字”选举。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Science)”及“她(She)”。最后,“她(She)”以高票胜出,获得了“21 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之荣誉。
记得十几年前在英国念书时,有一次与同学们谈论男女平等的话题,我曾经开玩笑说,西方人容易制造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而中国人就不容易,原因是西方人常常在语言里强调他或她(He or She),而我们中国人则用一个字“他”来概括男女。
被有趣的选举吸引,我特地翻查了一下资料,得知在12 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中还没有“她(She)”这个字。“She”这个字出现于12 世纪之后。而中文的“她”字进入汉语字典更不过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
到“五四”运动时期,曾留学法国专攻语言的刘半农认为,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再加上翻译外国文学渐增,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若只用一个不分性别的“他”字是不够的。于是刘半农在1917 年翻译英国戏剧《梦魂》时,就试用自己创造的新字“她”。随后为了推广使用“她”字,刘半农在1920 年写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诗歌后来由赵元伦谱曲,成为现代著名歌曲。从此“她”字在中文正式启用,并被编入汉语字典之中。
话说回来,我在英国求学时代所说的话只是开玩笑而已。实际上,中国古时一直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重男轻女的观念,直到近代才有根本的改变。
在中国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女性一直游离于社会工作之外。能像花木兰那样获得机会,恐怕是许多古代女性曾经的梦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从事社会工作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0 世纪人类社会基本上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生产结构的变动使男性体力的优势趋弱,智慧和才华成为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同时,教育广泛普及也为女性进入社会提供了可能。据一些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大陆有一些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她”字被推选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 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味着女性将在21 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将不再是体力,更多地表现在策划、推广、沟通、联络、互动、服务、协调……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关爱、注意力及第六感觉的优势,将在21 世纪大显身手。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确实如此。
施伟斌
2006 年7 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