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韩胜宝:生于忧患的新加坡何以从容面对疫情危机

漫步新加坡大街小巷,但见一片宽松祥和的景象:人们该溜狗的溜狗,该喝咖啡的喝咖啡,商店、超市、巴刹(菜场)照样开门,地铁、巴士、的士照常营运,看不到惊慌的眼神,见不到满街的口罩……

生于忧患的新加坡人何以在疫情严重、危机来临之际,表现的如此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一、自成体系,知己知彼

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而这句话后来变成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并在全世界流传。新加坡很多人也只知道这个版本。

有多少人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发展和创造。在毛泽东看来,知己比知彼更困难,也更为重要。在了解和认识对手之前,你是否已经了解和认识了自己呢?事实上,要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在这次疫情面情,新加坡既注重了解中国疫情、世界疫情,也更注重了解和掌握本国疫情,本国国情。新加坡不是疫情的发源地,而是传播地,只要第一时间从源头上堵截,传播的概率就会降低。

今新增2起,总病例77!出院总数24人

新加坡尽管已有77宗病例(截止2月17),在中国境外数量不算少,但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感染群),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追踪和隔离,那么病毒扩散的概率并不高。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与中国不同,有大量的私人诊所和家庭医生,能够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新加坡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机制和严厉的司法体制,从政府管理层面和法律上确保疫情的控制(如隔离令和居家通知等)。

新加坡政府充分认识自己,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从岛国现状、人口密度、经济、医疗体系、人文理念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考量,做出符合新加坡实际情况的决策。

李显龙总理对于疫情的最坏情况进行提前考虑和提前准备的思维,也符合《孙子兵法》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思想的。

二、全面防卫,防患于未然

新加坡追求的是“生于忧患”,绝不会让自己“死于安乐”。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新加坡政府,绝不会像一些网民指控的那样“放任自流“、“草菅人命“、在安乐和“掉以轻心”中等死。

2月15日,正值新加坡“全面防卫日”。全面防卫原本包括五大支柱:军事、民事、经济、社会和心理防卫。去年又增加了一个新支柱——数码防卫。

请记得,今天是新加坡的沦陷日!

新加坡政府把全民防卫的概念注入到疫情防控中,尤其是心理防卫和数码防卫。在非常时期,人心稳,国则稳;人心乱,国则乱。李显龙总理说:“恐惧比病毒更具杀伤力”。筑起心理上的强大防线,避免人人自危、惊慌失措,非常重要。

我们都已经看到,网上谣言的传播比病毒传播更快、更可怕。如何防止让谣言控制住网络,控制住人心,某种意义上说,与防控疫情同等重要。

“上下同欲者胜“,这是孙子告诫的,要凝聚起全面防卫的全民力量,万众一心,共度险关。笔者认为,新加坡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颇有成效。

世卫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表示,新加坡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方面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树立了一个减少恐慌、谣言和阴谋论的典范。

三、慬得危机管理,转危为安

新加坡这个小小岛国,在苦难中诞生,在夹缝中生存,忧患意识,架构起新加坡独立以来的全部历程,不管是在最艰难的时期,还是最辉煌的年代。因此,形塑了新加坡人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岛国心理。

新加坡的的危机意识是自始至终的,危机管理意识也是始终不渝的。

李光耀纵横政坛数十年,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引领人民一次次去危就安,转危为安。

1985年,新加坡遭遇独立后第一次经济衰退,1997年7月面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面对非典,2008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新加坡政府都能运筹帷幄,沉着应对。

李光耀给新加坡人留下丰厚的财富,其中包括“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的危机管理哲学。在后李光耀时代,后危机时代,危机依然时刻危及新加坡。但如今,忧患意识已贯穿在新加坡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此次疫情突如其来,新加坡政府却早有戒备,无论从制度上,从政府到社区,从医疗机构到民间团体,都张开了应对疫情巨大的网。

隔离记:新加坡传染病中心亲历!

新加坡早就准备好了隔离场所,医院也早作了准备。从疑似病人去诊所看病,都有一套明确流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就转送到国家传染病中心等隔离。在口罩供应全球紧张的情况下,新加坡却对口罩早有国家储备,在必要时向国民、德士司机和私人诊所发放。

新加坡国民林先生坦言:新加坡政府对所有疑似病例都很快速地隔离并检测,确诊病例也能快速追溯密切接触者并隔离起来,病例之间的关联也都有找到;卫生部官网对外发布所有病例的详情,和民众保持及时良好沟通。所以他对新加坡医疗很有信心。

韩胜宝,知名媒体人,孙子兵法全球传播第一人,CCTV国家宝藏《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守护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成果奖评委。现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