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高手坚持一件事,都赢在三个阶段,你正经历哪一个?

文章作者:朔方—一个伸手摘星,追风奔跑的超能量文艺美少女。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

助教:林琳

编辑:三三

我曾经因为体重而感到自卑,觉得周围的人眼神异样,亲戚朋友时常打趣,质疑自己好吃懒做。夏天不敢穿裙子,不敢向喜欢的男孩告白。

我无数次立志甩下这一身脂肪,实现完美蜕变,但总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下载了健身软件,因为乏味而放弃;要么就是在健身房上过几次课,承受不了运动的疲劳而离开;爸妈的饭菜、香甜的奶茶,也经常将我“引入歧途”。

坚持真的太难了!

去年秋季,我阅读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书中的理念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每个人都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这是人的天性。想要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

最终我找到了合适的教练,历时三个月,帮助我将每天健身变成了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惯,实现减脂20斤的目标。

无论是坚持健身、坚持早起或是坚持学习,要让坚持变成一种习惯,都须经历三个阶段。大多数人没能熬过这三个阶段,选择了放弃,而善于坚持的高手,能够在这三个阶段不断胜出。

一、反抗期:撑下去,让三分钟的热度持续升温

怀揣自己变得更好的想象,起初我们总是兴致高昂,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但是,反抗期往往就发生在开始培养习惯的初期,你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感觉没劲,怀疑自己只有三分钟热度。
  • 感觉痛苦,觉得目标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 渴望逃避,每一天都能找到不去行动的理由。

在反抗期,由于旧有习惯的作用,人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急于求成,大幅度地去改变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采用以下对策:

1.锁定一项,单点突破

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曾说:“生活中有一件明智的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

贪心求快,想一箭双雕,同时养成多个习惯,无疑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导致我们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最后一无所获。

比如很多人在减肥时,会同时进行饮食控制与运动,这是最典型的高失败率的例子,同时培养多项习惯,就要受到多倍的阻力,你要消耗更多的意志力去对抗阻力。

而有策略的人,会锁定一项,或者只专注于每天十个深蹲,或者专注于一日三餐的平衡,等到身体适应了新的节奏,再重新制定另一个突破点。

2.小步慢走,坚持行动

重心放在“撑下去”上,只要能做到“每天坚持行动”就好,可以完全忽略行动量或结果。

扎克伯格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2016年,扎克伯格的新年决心是跑步,每天跑1英里。

1英里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2公里不到,许多老头老太太出门买个菜一来一回就超了。但是扎克伯格每日风雨无阻,换上运动服跑鞋认真地跑,连在中国开会的时候也不例外,顶着雾霾天在长安街上欢快地跑着。

许多人上来就跑10公里,过个三五天直接累趴下。而扎克伯格每年跑了1乘以365公里,一直坚持到今天。

小步慢走,坚持行动,不贪快,不贪多,不要停,这是一种长期主义。

二、反复期:不间断,避免被突发状况冷却热情

前期积累了一定的成效,我们难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如果无法达成,会遭受新的打击和迷茫。同时,生活中的突发状况也依然会影响我们的状态,比如:

  • 已安排好的时间,忽然插入其他事情
  • 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
  • 天气或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

能够借助前期的惯性来推动行为,降低突发状况的干扰程度,是反复期的关键策略。

1.固定行为模式

把“行为模式化”,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做相同的事情,轻易不发生改变。

39岁的二胎妈妈、韩国女明星全智贤,她的完美身材总是被人们所称道。能保持这样好的状态,源于她多年以来坚持健身。要兼顾孩子和工作,还要抽时间健身保持身材,明星也会和职场宝妈一样面临挑战。全智贤坚持的秘诀就是固定健身的模式——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跑步机上慢跑。即便因为通告两三点才睡,也要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完成这件事。

六点跑步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全智贤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现在她不需耗费过多意志力来“自律”,哪一天早上不运动,会周身不舒服,运动对她来说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2.编写你的“突发状况应对手册”

在反复期,我们坚持的习惯只是初步建立,如果你的行动频繁被突发事件中断,很可能产生无力感,最后回到原点。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建立“突发状况应对手册”,在手册中写下每种情况对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你的阅读计划是每天读书一小时,但今天有额外工作需要加班,就可以在手册上记下“加班时,读书时间可减少为半小时”;孩子感冒发烧时,则记下“要照顾生病的孩子时,可不完成读书任务”。

当你把这些应对措施集合成册,在之后遇到相似状况时就能有所参照,不会彻底放弃计划。

三、倦怠期:可变化,为你的坚持再添一把火

明明已经坚持培养一项习惯很长时间,克服了最艰巨的困难,但是却突然间失去了热情,找不到持续下去的意义。这是“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

在第三阶段的“倦怠期”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 感觉厌烦提不起劲
  • 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
  • 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巧妙地对坚持的事情进行模式或难度上的调整,灵活变化,是帮助我们度过倦怠期的良方。

1.多样尝试、增加趣味

在坚持的养成过程中,花点心思设置变化,有助于我们成功度过倦怠期。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今年已有92岁高龄,运动使他保持了非常好的身体状态。他多年坚持的秘诀就是,在已经养成运动习惯的基础上,多样尝试,增加趣味。

他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运动形式,不仅热爱跑步、登山、游泳,还会随身携带折叠自行车,一有机会就骑自行车健身,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使他几十年来都不会因单调乏味而放弃运动。

我们在坚持某事时也要学会增添丰富的变化,一旦因感到厌倦想要懈怠时,就灵活转变。

2.持续奖励,激发快感

奖励策略在任何阶段都有效,但在倦怠期的重要性却尤为显著。就像发射火箭,在动力不足时,要及时点燃辅助燃料以加速前进。

长投学堂联合创始人、理财专家水湄物语在她的书中写到:为了能够让自己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她会在一些固定时间节点给自己奖励,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比如连续20天做了CPA题库,奖励自己一条小裙子;坚持健身一个月,奖励自己一双运动鞋等。

在倦怠期,适当地给予自己奖励,既是对阶段付出的肯定,也能为生活增添幸福感,让你满怀期待地继续前行。

3.不忘初心,加速前进

在反抗期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入手,旨在坚持做下去,不用考虑收益和成果。但到达倦怠期时,应该适当地提高任务的难度或者设立进阶的目标,尝试“踮起脚尖摘苹果”。

在原有的目标上提高难度,能够带给大脑新鲜感,刺激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继续投注心力展开下一阶段的坚持。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坚持做某事往往是困难的,但挺过了今天和明天,熬过最难的、最纠结的时光,你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长期的坚持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要熬过反抗期、反复期和倦怠期,善于坚持的高手懂得学习各种策略去把坚持转变为习惯,看似是绕了远路,实际上,这才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