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家庭失和的积极意义

利维坦按:大部分原生家庭没有太糟糕的人,小时候都有过一段完美化家长的过程。我们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毫无瑕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受自己作为他们的后代而存在,并有足够的动力以他们为模本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建立自己。但随着岁数渐长我们往往会发现,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其他人可能会有的缺点,他们的不完美之处,对于这个事实的接受过程也是我们人格的断奶过程。这可能很早就会发生,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彻底结束。

亲情是所有关系纽带中唯一一个“必须如此”的关系,这一特性使得大部分人的生活得以稳定,也使得部分人的生活陷入痛苦的困境。在个人生活越来越不需要依靠团队形式得以获取资源的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亲情究竟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在思考如何摆脱由亲情所引发的束缚,乃至亲情本身。

文/Christine Ro

译/虾兵

校对/苦山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90328-family-estrangement-cause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虾兵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人们常说,食物把大家聚到一起,但其实食物也会让家庭分崩离析。

烹饪图书作者楠蒂塔·戈德博尔(Nandita Godbole)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她生在一个颇为富裕的印度家庭,家里通常都会雇佣家庭厨师,并且不同意她从事这个行当。戈德博尔与食物打交道的行为与家人对她的期望背道而驰。她的新书《万舌:分层厨房的秘密》(Ten Thousand Tongues: Secrets of a Layered Kitchen)深度钻研了家族历史,这让家里反对她的声音变得更大了。

很明显,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改变传统食谱——并且探索亲眷自认为拥有所有权的部分家族历史——让家人们觉得戈德博尔在挑战家族内的等级制度。有些亲眷甚至不和她说话了。

戈德博尔的故事或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然而,她与家庭疏远的经历就很常见了。

“研究中,超过40%的被试曾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上与家庭疏离。“

人们将家庭失和的现象定义为:家庭成员数年甚至数十年间,彼此疏离,关爱缺失。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家庭失和的现象出现的频率是否处于上升状态,毕竟这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研究领域。

(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3455620_Secrets_and_lies_The_ethical_implications_of_family_estrangement)

然而,这种现象的普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力更生”(Stand Alone)是一家旨在帮助与家庭疏离之人的英国慈善机构。它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1/5的英国家庭受到了家庭失和现象的影响。美国一项有2000多对母子(母女)参与的研究发现,目前有10%的母亲与自己的至少一名成年孩子关系疏。另外还有一项美国研究发现,超过40%的被试曾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上与家庭疏离——这表明,在某些特定群体(比如美国大学生)中,家庭失和现象或许和离婚一样普遍。

(www.standalone.org.uk/wp-content/uploads/2013/08/StandAlonePrevalenceRESEARCH3.pdf)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07819/)

(jpbsnet.com/journals/jpbs/Vol_3_No_2_December_2015/4.pdf)

如今,人们对家庭失和现象的讨论越来越普遍了。图源:BBC/Getty

自力更生的创立者贝卡·布兰德(Becca Bland)也亲身经历过家庭失和。她和自己的父母完全没有联系,并因此注意到,如今,人们对家庭失和这个话题的讨论要比以前多多了(哪怕只是相比五年前)。谷歌趋势的数据也显示,搜索家庭失和相关内容的人数正在稳定增长(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这几个国家)。这也印证了布兰德的想法。

“我觉得梅根·马克尔(Megan Markle)和皇室之间的关系肯定是让家庭失和成为新闻的一大原因,”布兰德说。在2018年英国谷歌搜索排行榜上,这位苏塞克斯公爵夫人是被搜索最多的人(在美国则排第二)。由于梅根和她父亲的关系紧张,近来针对她这类复杂家庭关系的话题甚嚣尘上。还有一些名人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比如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他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承认自己在近20年里几乎没怎么和女儿说过话。对普通人来说,名人八卦是一种解释并处理自己人生经历的有效方式。

图源:Vanity Fair

虽然家庭失和的例子满世界都能找到,但在某些群体中确实更常见一些。

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似乎是政府是否会为居民提供强力支持。在那些社会福利体系发达的国家,人们的确不那么需要家庭的帮助——这让他们在是否要与自己的家庭保持紧密联系一事上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例如,在欧洲,地理上越是靠南的国家(也就是社会支持越是有限的国家),年长父母与成年孩子的联系往往越是紧密,住所也越是接近。

家庭失和现象在社会福利体系发达的国家更加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缩减社会福利开支。图源:BBC/Getty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发挥着作用,比如教育种族在德国,成年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概率也越高。有一种理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成员往往流动性更高(地理位置上说),并且相对不太需要互相之间的经济支持。

(www.jstor.org/stable/41604202?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梅根·吉利根(Megan Gilligan)和他的同事开展了一项有关美国家庭中看护矛盾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子女在看护老人时的矛盾经历与其种族有关。不过,很难分辨这种差异究竟是来自他们的种族,还是他们的文化和阶级。吉利根,这位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老年病学的专家特别指出,在美国,“少数族裔家庭往往更倾向于居住在一起,也更依赖互相之间的扶持。

(academic.oup.com/psychsocgerontology/article/73/7/e86/4753869)

坎帕拉马克雷雷大学人口统计学家斯蒂芬·旺德拉(Stephen Wandera)表示,在乌干达,家庭失和的现象也愈发常见了。传统乌干达家庭成员众多,几世同堂——过去几十年的事实证明这种特性非常重要,因为那些因内战或艾滋病而失去双亲或者遭受重创的人非常需要家族成员的帮助。

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旺德拉及其同事发现,在50岁及以上的乌干达人中,有9%独自一人生活——这个比例高得令人吃惊。当然,独自一人生活并不等同于家庭失和。但旺德拉说,由于乌干达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原子化,家庭失和现象增加在所难免。

(www.ncbi.nlm.nih.gov/pubmed/29213158)

这不会立刻发生。“文化传统仍然很强势,它们会随着时间慢慢衰退。”他说。但旺德拉预计变化会在20年左右里产生。

由于乌干达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原子化,家庭失和现象增加在所难免。图源:BBC/Getty

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为了增进家庭成员间的联系而缩减对老人的财政支持。例如,人们经常称西班牙家庭文化要比挪威“更高压”。后者的家庭代际关系通常更加和谐,因为这种代际关系是家庭成员自主选择维持的,也更少受制于经济压力。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1741-3737.2010.00745.x?)

为什么会出现家庭失和现象?

离婚会导致家庭关系(特别是孩子与父亲的关系)破裂。而隐私暴露也有同样的作用。身份处于边缘状态的亲属受到遗弃则是另一个常见因素,例如,越南家庭就拒绝接受性取向和性别异于常人的成员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jomf.12207?)

(www.liebertpub.com/doi/abs/10.1089/lgbt.2015.0017)

然而,家庭失和常常是安静且平淡无奇的。吉利根解释说,典型的家庭失和现象是平稳缓慢发展的,而不是一场剧烈的大事件。她采访的那些人常常表示“我实在是不明白这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而不是直指一场特定的家庭事故。

家庭失和现象是平稳缓慢发展的——但反映出了长期存在的紧张家庭关系。图源:BBC/Getty

然而,即便最终爆发的导火索看似微不足道,它们也反映了长期存在的紧张家庭关系。那些正在寻求和解的家庭应该意识到,其成员之间的矛盾不太可能只是关于孤立事件本身的,所以,多去反思一下过去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对缓和家庭关系有所裨益。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12407X.2015.1004355)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093650217715542)

对于那些寻求和解(或者想要预防家庭失和现象出现)的人来说,克制自己想要作出主观判断的冲动或许也会有所帮助吉利根在对年长母亲的研究中发现,10%的被试与自己的成年子女失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双方价值观的错配。例如,“如果母亲非常看重宗教信仰与实践,而她的孩子违反了这种东西,这位母亲……真的会把它看成一种冒犯,”吉利根说。

其中涉及的主题还不止宗教。一位高度看重诚信的母亲因儿子撒谎而和他断绝了关系。另一位高度看重自强自立的母亲则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女儿靠着男人生活而不与后者说话了。

“冒犯了母亲们眼中的个人价值观,甚至要比犯罪更可能让儿女与母亲失和。“

实际上,冒犯了母亲们眼中的个人价值观,甚至要比违反社会规范(比如犯罪)更可能让儿女与母亲失和。另外,母亲要比父亲更看重儿女的价值观是否与自己一致。

母亲们“有点像在描述她们就是放不下的东西——那种过去发生过并且让她们感到不安的东西,”吉利根说。“这种东西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她们的人际关系中,因此怎么也忘不了。”

成年子女经常提到,精神虐待是导致他们与家庭失和的一大原因——但其实他们的父母很少那么做。图源:BBC/Getty

正如经典日本电影《罗生门》(Rashomon)以及电视连续剧《情事》(The Affair)中描绘的那样,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记忆,差别可能极大,大到好像这根本不是同一件事。

例如,在英国,成年子女最常提到的导致家庭失和的原因是,父母对他们进行了精神虐待(指持续尝试通过羞辱、批评或其他任何危害极大的行为达到控制家人的目的)。然而,家长们却甚少提及这点。他们更常提到离婚、子女行为与自己的期待不符这样的原因。

(www.standalone.org.uk/wp-content/uploads/2015/12/HiddenVoices.FinalReport.pdf)

由于吉利根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母亲身上,她就没有和被试的孩子们谈话。因此,我们很难知道这种家长与子女的脱节现象有没有像家庭失和那样日益增长。不过,无论如何,这种脱节现象相当普遍。“关系紧张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不会交流究竟是什么让自己不安,因此,我觉得他们完全不在同一频道上,”吉利根说。当然,如果一方不想听对方说话,只是被动敷衍,那么,另一方就算开口说话,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

布兰德认为这种脱节现象源于两代人对家庭的观念截然不同。

不同代际的人对家庭的观念可能不同。图源:BBC/Getty

在英国,“战后出生的这一代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死板僵硬,”布兰德说。他们会从责任和自我牺牲的角度看待家庭关系,这有时会意味着家庭成员要忍受(或者无法察觉到)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

对于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来说,彼此的价值观错配、表现不符合彼此的希望当然也会导致家庭失和,但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偏爱某位子女则是另一项导致兄弟姊妹失和的重要因素。

家庭失和的积极意义

虽然人们会想当然地把家庭失和看作一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正如反对离婚的传统禁忌会把女性束缚在充斥着虐待和剥削的婚姻中一样,认为家庭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主义信仰也会让家庭成员承受毫无必要的痛苦。

“某些临床方面的文献会这么说:实际上,家庭失和或许是处理此类关系的最好方式。 “ ——梅根·吉利根

“某些临床方面的文献会这么说:实际上,家庭失和或许是处理此类关系的最好方式,”吉利根说。“如果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这种关系已经让家庭成员如此痛苦……那么,或许失和就是父母与成年子女处理这种关系的最健康方式。

人们可以意识到,选择斩断有害的家庭关系完全是正确的决定。自力更生的报告发现,在受到家庭失和影响的人群中,选择结束与家庭的联系对超过80%的人来说,都至少会带来一些像自由和独立这样的好处。这可能是逃离家庭虐待、阻止自己成为新的虐待者的关键一步。

(www.standalone.org.uk/wp-content/uploads/2015/12/HiddenVoices.FinalReport.pdf)

在一项研究中,选择结束与家庭的联系对超过80%的人来说,都至少会带来一些像自由独立这样的好处。图源:BBC/Getty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家庭失和并不是永恒的,人际关系总是在疏远和亲密之间来回徘徊。人们也并不会和家里每一个成员都产生矛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员阮桥庄(Trang Nguyen)评论说,在那些父母拒绝接受LGBT女性以及变性男性的越南家庭中,“兄弟姐妹间的关系通常更加亲近。有个给力的兄弟姐妹大有帮助”。

(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12407X.2015.1004355)

家庭失和之所以令人痛苦,部分是因为它是一种无法量化的损失。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终点在哪、何时结束。

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

“乍一看,家庭失和的后果似乎肯定是心理上的,但真正的严重后果或许是随之而来的污名。“——吉利根

“乍一看,家庭失和的后果似乎肯定是心理上的,但真正的严重后果或许是随之而来的污名,”吉利根说。换句话说,与某位家庭成员断绝关系的最痛苦之处或许是因为社会对这个行为产生了误解,并将其污名化了。

网上有篇针对退休人员的文章,它把家庭失和归咎于个人主义、离婚文化、精神疗法以及“孩子的不成熟”。哪怕是心理治疗师,都普遍会责备、漠视、不信任倾诉家庭失和的患者。女性特别容易被污名化。有些人则刻意控制自己的社交活动以避免讨论到家庭。

(www.aarp.org/relationships/friends-family/info-03-2012/the-stranger-in-your-family.html)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886109913495727)

不过,专家表示,我们不应该让那些已经脱离了家庭的人对自己当前的处境感到更加悲凉——无论他们是否对这种做法无能为力,也无论这种做法是不是我们能够轻松作出的决定。从学术角度上说,污名化也让我们难以知晓究竟有多少人与自己的家庭失和了。在不容许讨论家庭矛盾的社会文化中,它很可能得不到充分的报道。

烹饪图书作者戈德博尔对这种污名很是熟悉。“有些人要消化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和家庭失和的事实,还有一些人则永远也接受不了,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她说,“这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了。”

家庭失和似乎并不总是需要“修复”,但随之而来的污名化倾向必须得到改善,因为家庭失和的污名化总是会带来许多其他痛苦体验。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