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谁是世界第一个徒步、骑车环游世界的人?他有哪些壮举?

“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潘德明《名人留墨集》自述

《名人留墨集》

85年前,1937年7月,年仅29岁的中国青年潘德明完成了徒步环球旅行,回到了出发点上海。

潘德明历时七个春秋、经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双脚丈量世界(短暂骑行),堪称人类历史上徒步、骑行环游地球第一人。

潘德明

为纪念潘德明完成环球旅行85周年,本报采访了潘德明之子、著名画家潘蘅生,一起重温这段尘封的传奇。

父亲给我讲旅行故事

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人,背着一个破包。当时我觉得他像是一个收破烂的。我不知道,那个破包是瑞典大旅行家斯文·赫定送给父亲的,父亲曾背着它走了大半个世界。

后来我才知道,1937年父亲环球旅行回来后,把华侨资助他考察青藏高原的10万美元都捐给了抗战前线。父亲一度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1949年后失业在家。父亲曾去昆明帮我母亲的一个亲戚做事,干了一年多,觉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于是辞职回到了上海。我对父亲最初的印象就是他从昆明回来的时候。

父亲回到上海,开始时熨衣服挣点钱,后来学画,干起了画宫灯的营生,这时候他已经快50岁了。我记得八九岁时,父亲给我讲过什么叫写生,什么叫素描。我十一二岁时,父亲患了眼疾,做细小的活特别吃力,有时候我就会帮他做一些宫灯上的小活,花蕊、蓑衣、耳环、玉簪……需要特别细心,画得又慢,同样的图样一画20多片,干这小活不像写生、素描有意思,我觉得十分无趣。父亲为了让我解乏,就讲一些故事作为补偿。

他给我讲年轻时周游世界的故事,我也试着把故事画下来,画完给父亲看。他看得很仔细,有时还拿笔帮我修改。

有一次,父亲拿出了珍藏的几本相册,翻开来一一向我讲解。这都是他在世界各地旅途中拍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当时我还听不太懂,父亲说:“等你长大了,我再一张张仔细对你讲解。”

冲击来了,父亲害怕旅行资料被毁掉,自己送到了派出所。送走前他拿出《名人留墨集》,打开第一页,让我把他写的《旅行自述》抄写下来。其中有这么一段:“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

高中毕业我报名去黑龙江农场,离别那天父亲还在画画,我走到楼梯口告别说:“爹爹,我走了。”他稍转身说:“在外要当心。”转回身继续画画,没离凳子。我每年回家一次,父亲总是在看书。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总结自己的一生。很遗憾他没有完成自己的想法。1976年10月,父亲因心肌梗塞在上海去世。享年68岁。

油画《周游世界》潘蘅生绘

历时七年,成为第一个徒步、骑车环游世界的人

1979年,父亲的事迹被重新挖掘出来,体育报连载了父亲周游世界的故事。人民体育出版社美编赵沛是我在黑龙江的知青画友,约我画一套250多幅的连环画。从收集资料到全部绘画完成,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常常画到半夜两三点。

父亲在旅行中遇到了很多艰险,例如,在印度的原始丛林遇见老虎,在埃及的沙漠腹地被黄蜂蜇,在翻越土耳其克罗卢山脉时被一条大蟒蛇缠住,在澳大利亚被土著人俘虏……我都一一画了下来。

潘德明与金字塔

2008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吉林美术出版社把我的原稿放大,出版了精装大开本《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上下)》。近几年,我还画了《周游世界》油画系列。

《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上下)》封面,我画的是父亲身着中国童子军服,背后是世界地图,由二三十个旅行经过的画面及李宗仁、张学良、徐悲鸿、高剑父等人的题字组成,一条红线是旅行线路。

父亲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裁缝家庭,少年时随祖父移居上海。他从小喜欢游泳、跑步、探险,练就一副好身板和勇敢、无畏的性格。因为祖父是一名专门给外国人订做衣服的裁缝,父亲从四岁开始就学习外语,并掌握了多国语言。中学毕业后,他到南京同人合伙经营一家小西餐馆。每见到洋人欺侮中国人,他就十分气愤。他发奋攻读外语及各国地理、历史书籍,幻想能进行一次全球性的综合考察,寻找救国之路。

1930年夏天,他偶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计划从上海出发要徒步游亚洲。他匆匆准备行装,追上队伍,成了步行团的一员。因为种种原因,团员陆续退出。到达越南时,步行团只剩下了最后加入的父亲。他决定一个人也要坚持走下去,更要把原来亚洲的行程扩大到全世界。1931年元旦,他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买了一辆英制“兰铃牌”(也译“兰令”)自行车,开始骑车旅行。

潘德明环游世界前与团员合影

我画了父亲扛着车在东南亚跋涉的画面,因为父亲曾对我说:“暹罗(泰国)的路很坏,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是我乘着车子,有三分之一的路程被车子骑着我。”

父亲每到华侨居住地,都深受侨胞的欢迎。比如到印尼,侨报报道了热烈欢迎父亲的场景,当时的宋总领事致辞说:“潘君以坚韧之精神徒步旅行,踏遍世界各国……吾人不仅深佩潘君之精神,且亦感觉潘君之行为实为中国人之光荣,使外国人皆知中国亦有胆识,有坚忍毅力精神之青年,打破外国人历来对中国人之印象。”我就把这个场面取名为《华侨脸上的光》。

新加坡的华侨商人胡文虎听闻父亲的壮举十分感动,不只为他筹集路费,还称他是“为国环球的人”。父亲准备了一本《名人留墨集》,邀请胡文虎第一个题词,胡文虎写道:“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在印度,父亲在四位印度童子军陪同下,拜见了大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在《名人留墨集》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赠送了一幅自己的画稿。最后还用中国话说:“祝你旅途安顺!”父亲还被印度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尼赫鲁接见。我参考当年留下的合影,画了父亲和甘地在简陋的书房里席地而坐。甘地将一块亲手织的土布赠送给父亲。

潘德明与泰戈尔合影

父亲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街头,碰到一个英国“兰铃”自行车公司的推销人,推销员为了给公司做宣传,硬是用一辆新车换走了他那辆旧车。可惜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刚换来的新车却被人偷走了。他只好安步当车,迈向非洲大陆,并爬上了埃及金字塔。

在奥运会发祥地——奥林匹亚。他在古运动场遗址旁的石柱上,贴上一张纸,用中英文写下:“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在法国巴黎,父亲受到了法国总统、总理和外长的接见。当时正在法国治病的张学良,听到了父亲的事迹,约见了他,并在《名人留墨集》上写下“壮游”两字。父亲游历欧洲大陆多国,又去了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

张学良题写的“壮游”

1937年7月6日,父亲历时七年,回到祖国,成为第一个徒步、骑车环游世界的人。他的《名人留墨集》上记载了1200多个团体和个人的手迹,包括20多个国家元首的手迹,有印度圣雄甘地、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有英国首相、挪威国王、荷兰女王、法国总统……这么多名人、国家元首接见了父亲,我认为是被中国青年的坚韧不屈所折服。

甘地的会见

我想,我画父亲的故事,不光要画出旅途中的有趣见闻,还要画出旅行的艰辛和不畏险阻的精神。80多年过去了,“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的精神也不会褪色。

作者简介

潘蘅生,1949年生于上海。1969年知青下乡至黑龙江北大荒七星泡农场。黑龙江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兼美术学科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三次荣获全国美展铜奖,多次荣获黑龙江省美展一等奖。代表作之一是连环画《潘德明徒步自行车周游世界》,潘蘅生用水墨画的形式生动表现父亲潘德明的环球之旅。(责编:李峥嵘)